”推恩令“的背後,是一個半生漂泊,一朝富貴便倒行逆施的可憐人

很多人知道主父偃是因為“推恩令”,那個號稱“古今第一陽謀”的計策。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此時的主父偃已經是一個漂泊大半生的暮年老者了。

一、中年“改行”

中年改行,對現代人來說並不少見,但是這其中的難度也只有改行者自己心裡才清楚。在自己的行業中縱橫捭闔,誰還願意人到中年,又有幾人願意改行呢?或是所學已無用處,或是行業凋零,或是為人所迫,真正是自己主動改行的寥寥無幾,興趣這東西又不會直到中年才突然出現的。

然而,在主父偃所處的西漢年代,老大不小的他,又為什麼會“改行”呢?那個難度怕是比現代人難上許多吧?


主父偃,齊國臨淄人。齊魯大地本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學好了不說教化世人,至少可以在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主流的當時,去諸侯王那裡謀個一官半職。可是,年輕時的主父偃偏偏學的是縱橫之術,這門在西漢大一統時期早已沒有什麼市場的學問,所以,他的四處碰壁便可想而知了。

所以,為了生存,主父偃並沒有“在一根繩上吊死”,既然縱橫之術沒有市場,那便找有市場的來學。於是,中年主父偃,隨波逐流地跑去學習《易》、《春秋》,順帶還了解一些百家學問。他夢想著這回可以順利融入主流儒生群體,謀得一份工作了。

”推恩令“的背後,是一個半生漂泊,一朝富貴便倒行逆施的可憐人

二、從四處漂泊到成為“京漂”

然而,他還是想得太多了,現實依舊還是那麼殘酷。

齊國的主流儒生們依舊是瞧不起這位半路出家的非主流“假儒生”,集體排擠他、鄙視他,他曾經的兄弟、朋友也都離他而去,他突然發現,竟然在齊國已經呆不下去了。


常言道:“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主父偃大概也是被其魅力所吸引,一頭扎進了燕趙之地的懷抱。只可惜,志得意滿的主父偃,又一次失望透頂了。燕趙之地的諸侯王亦如齊國一般,並不能給他應有的待遇,他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困窘了。主父偃把一心一橫,莫不如把眼光放得遠一些,直接去做個“京漂”,也許還能有一片新天地。


公元前134年,已近暮年的主父偃西入關中,來到了京師長安。

呼吸著京師的甜甜的空氣,主父偃的運氣似乎也有了好轉。他第一個見到的就是顯赫一時的大將軍衛青,並得到了大將軍的認可。隨後,衛青多次在漢武帝面前提起主父偃,似乎他的春天真的要來了。

然而,結果依舊是令人失望的,漢武帝好像完全沒聽過一樣,對他不聞不問。衛大將軍又是從來不養門客的,京師的大小諸侯家,主父偃都快走遍了,到後來,連他們的門客都開始討厭他、排擠他了。

漸漸地,主父偃的盤纏也都用光了,眼看在京師的求職生涯也要結束了。


”推恩令“的背後,是一個半生漂泊,一朝富貴便倒行逆施的可憐人

三、連升四級

可是,人生有的時候就是這麼奇怪。當主父偃所有的門都被堵死的時候,他又發現了一扇窗。

他決定走最後一條路,直接上書漢武帝,將他所學的精華全部集中在這一份上書之中,功敗垂成在此一舉。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一切都是來得那麼戲劇性,他的上書早上剛送到漢武帝手裡,下午便得到了召見。

一起被召見的還有徐樂、嚴安,雖然年紀看起來沒有主父偃這麼大,倒是也都是年輕了。漢武帝聽著他們的高談闊論,不時插幾句話,時而頻頻點頭,時而欣然一笑,最後,漢武帝對他們說道:“公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主父偃當然知道,衛青早已經跟漢武帝提過自己的名字,只不過,他從未在意過罷了,他想要的大概只是自己親眼所見而已。

就這樣,主父偃成為了漢武帝的內侍之臣,隨著他的不斷上疏言事,他的官職也是越升越高。一年內,他竟然從一個馬上在長安呆不下去的垂垂老者,成為郎中、謁者、中郎、中大夫,實現了四個層級的跨越。

”推恩令“的背後,是一個半生漂泊,一朝富貴便倒行逆施的可憐人

四、紅極一時

此後,主父偃的幾條重要建議又將他推為了漢武帝身邊紅極一時的人物,但是與此同時,也為他後來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1、“推恩令”:即“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從此以後,諸侯國再也無力對中央產生足夠的威脅;

2、遷天下豪傑至茂陵邑(茂陵是漢武帝的陵寢所在,茂陵邑即為守陵而設置的特殊行政區劃),目的一為充實茂京師人口,二為消除奸猾之徒,與“推恩令”一樣,都是加強中央集權的“強幹弱枝”之策;

3、上書建議尊衛子夫為皇后。

4、參與揭發燕王劉定國的罪行。

注:燕王劉定國,為燕敬王劉澤(劉邦遠房堂弟,漢文帝初即位時所封)之孫,為人淫亂,不但與父親劉嘉的姬妾通姦,生下一子,而且強奪弟媳為姬妾,還與三個女兒通姦,後被人舉報至朝廷。

”推恩令“的背後,是一個半生漂泊,一朝富貴便倒行逆施的可憐人

五、倒行逆施

跟很多文藝作品中的反派一樣,紅極一時的主父偃也漸漸黑化了。

他的一張嘴,是他謀生的利器,但也是他黑化的基礎,心直口快的另一種說法便是口無遮攔。大臣們久而久之都怕了這位口無遮攔的主父偃,為免惹禍上身,爭相賄賂於他,累計賄金竟達萬金之多。

也有人勸說主父偃收斂一些,他倒是道出了他的人生理念:“結髮遊學四十餘載,鬱郁不得志,父母不拿我當兒子,兄弟遠離我,朋友離棄我,這種窮日子我早已經受夠了。人生在世,自當得意盡歡。我已日暮途窮,所以才倒行逆施,不按常理出牌。”

看得出來,此時的主父偃想要的便是盡情享受這份榮興、這份富貴,對他的結局其實是不大在意的。他的一生已經吃了太多的苦,此時此刻,只希望用他有限的生命來彌補,即便時日無多,至少亦死而無憾了。

”推恩令“的背後,是一個半生漂泊,一朝富貴便倒行逆施的可憐人

六、主父偃之死

說到主父偃的死,不得不提到他老家的諸侯王——齊厲王劉次昌了。

齊厲王的母親紀太后,為了自家的榮華富貴,給齊厲王安排的妻子是她孃家的表妹。只是,年青的齊厲王還是更向往“自由的愛情”。紀太后見自己的表妹控場能力不夠強,便又派了她的長女、齊厲王的親姐姐進宮,目的是阻止其他女子接近齊厲王。可問題是,齊厲王身邊就這兩個女人,其中一個還是他不喜歡的表姨,久而久之,齊厲王竟跟自己的親姐姐勾搭成奸了。


這些事外人自然是不知道的,還有人來主動求親。

一個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她在嫁給漢景帝之前,曾在民間有個女兒金俗,王太后便是派宦官徐甲來齊國,給金俗的女兒金娥求親;另一個便是主父偃了,眼見著自己的地位不斷提升,他也想再進一步,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齊王,他倒是不敢跟王太后爭,只是求徐甲提親時,順便幫自己一把而已。當徐甲到齊國,剛一提及此事,便被怒氣沖天的紀太后給拒絕了。徐甲私下一打聽,才知此中原委,不過,他更願意息事寧人,所以,只是跟王太后彙報:”齊王非常願意娶金娥,只是擔心像燕王劉定國那樣遭禍。“王太后一聽,也就作罷了,改將金娥嫁給了淮南王劉安的太子。

不過,這邊主父偃可忍不了了,他直接跑去跟漢武帝彙報齊王宮內存在亂倫行為。於是,漢武帝任命主父偃為齊相,調查此事。主父偃頭腦靈活,到了齊國,直接就將知道其罪行的事透露給齊王自己,齊王畢竟還是年輕,一時害怕,竟直接自殺了。


可讓主父偃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死期也臨近了。

當年主父偃求官主要去的三國即齊、燕、趙,隨著燕王劉定國、齊厲王劉次昌接連出事,趙王劉彭祖自然坐不住了。他決定先下手為強,趁著主父偃不在朝中的機會,給漢武帝上了一道書,揭發主父偃的罪行,說他之所以力主讓諸侯王子弟封侯,都是因為收受了他們的賄賂。

恰在此時,齊王自殺的消息也傳到了漢武帝的耳朵裡。漢武帝不禁大怒,他認為齊王之死主因就是主父偃所脅迫,急召主父偃回來治罪。雖主父偃再三否認,還是被漢武帝下令族滅了。

輝煌一時的主父偃果然還是死在了他的“倒行逆施”之上。

水言水語

寫罷主父偃的故事,水一白的腦海裡突然出現了趙本山、宋丹丹的身影。還記得2008年春晚舞臺上,他們兩人演出的《奧運火炬手》的小品中,宋丹丹問趙本山:”你火了,還不得像我當初欺負你一樣欺負我啊。“

主父偃的所作所為,就有些同這個類似。

作為齊相回到齊國時,他便將曾經的那些兄弟朋友都招呼了過來,遍灑賞金之後,又數落了他們一通,”當初你們是如何做朋友、做兄弟的?如今我成為了齊相,你們當中竟有人不遠千里跑來接我。我主父偃宣佈:從現在開始,跟諸位斷交,請不要再踏進我家的大門!“

此時此刻,他將多年心中的苦悶瞬間發洩出去,可是,他卻不知道,他早已經變成了曾經他最討厭的那種人,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多年的悲苦,已經將他的性格鑄就成了不再信任任何人,他所謂的享受生活也不過是頤指氣使地指揮別人而已,他不再需要朋友,他只需要別人怕他而已。所以,也沒有人會拿他當作真正的朋友。在他受寵之時,門客數以千計,可當他被族滅之時,卻僅有一人將他收葬。

此人名叫孔車,他應該也未將主父偃當作朋友,只是遵從內心,行善而已。


”推恩令“的背後,是一個半生漂泊,一朝富貴便倒行逆施的可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