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l总有叼民想害朕l


在这里桃花石杂谈就不说为什么有人说这句话了,只是来介绍一下这句话和这句话所代表的“元清非中国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及最早发明了这种理论的人都做了什么。


元清非中国论来自哪里?

关于这个观点,网上许多人给它找出处,经常把它追溯到明末清初时的文人钱谦益,理由是他在一首诗里曾经说过“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这样的诗句。但其实这样找出来的渊源是非常牵强的,因为元清非中国论其实是一个历史上内涵非常丰富的理论,绝非一句古诗所能概括的。而且钱谦益这个人的人品其实在历史上也是评价非常低的。比如关于他的“气节”,其实也有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一是钱谦益曾娶当时的江南名妓柳如是为妾,而当清军在公元1645年兵临南京时,柳如是劝担任明朝礼部侍郎的钱谦益和自己一起投水殉国,她把钱谦益拉到水边,结果钱谦益用脚试了一下水温,然后说“水太冷,不能下”,然后就拉着要投水的柳如是离开水边,不殉国了。而在清兵入城之后,钱谦益带着南京的百官向清兵投降,之后清兵要求剃发,但一时还没有采取强制行动。但钱谦益听到之后,有一天突然说自己头皮痒的厉害,当别人还没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钱谦益就出门了,结果回来之后,已经剃好头留起了辫子。

剃了头留着辫子的钱谦益

虽然后来钱谦益在清朝丢了官之后,因为他所结交的故旧里有一些人曾经从事过反清复明的活动,所以曾两次被捕,后来也有传言说他也参与过反清复明的活动。但在镇压复明活动异常残酷的清朝前期,钱谦益竟然两次都很快被释放,而且后来在他曾经教过的学生郑成功率水师攻入长江,引发清廷震动之后,钱谦益本人也始终安然无恙,没有受到清廷半点为难。所以他的这些遭遇其实已经足以说明他没有真正参与过任何与反清复明相关的实质性行动,所以清廷并不将他视为威胁。他在明清更替之间的一系列举动其实早就成为了坊间笑柄,因此他的两句诗可以说在中国民间并不曾有过任何影响力,对元清非中国论的形成基本没有影响,只是最近这些年中文互联网上一些人的附会而已。

而元清非中国论真正的形成,其实是始于1923年,而真正倡导这个理念的,是一群来自我们的“东邻”日本的学者加政客,而且他们在此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与定位兴趣勃发,当然也是与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的。

来自日本的“元清非中国论”

而在元清非中国论的诞生与流传过程中,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东洋史学教授矢野仁一可以说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矢野仁一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史学专业,1905年之后还曾到中国京师法政学堂当过7年教习,之后返回日本,在京都帝国大学工作。

元清非中国论的始作俑者矢野仁一

矢野仁一是日本近代“大陆政策”的坚定支持者。而为了给这种政策建立理论基础,1923年,他出版了《近代支那论》一书,在里面提出了满蒙等中国边疆地区本非中国领土,“支那不等于清朝”、“支那等于支那本部”和“支那等于汉民族之区域”等说法,将所谓的“汉地十八省”与满蒙等中国边疆区域割裂开来,说“满洲”是自古以来“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区域,不在中国政治体系管辖的范围之内”。而这些理论也就是元清非中国论了,“支那不等于清朝”、“支那等于汉民族之区域”、“满蒙本非中国领土”也就成为了元清非中国论的几大理论支柱,在推出之后,立即受到了日本政界许多要人的热烈追捧。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战略家兼日军将领石原莞尔在矢野仁一的理论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满蒙非汉民族之领土,其关系与日本更为密切”的谬论,而这种谬论又为其在不久之后策划九一八事变,推动日本占领中国东北,进而推动蒙疆自治提供了直接理论支持。1933年,在日本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之后,矢野仁一再次行动起来,出版了《满洲国历史》一书。在其中他撕去了元清非中国论的历史伪装,赤裸裸的否认“满洲”是中国一部分,为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公开站台。

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石原莞尔

而在当时,矢野仁一的谬论公布之后,在日本国内就遭到了其他一些学者的质疑,在中国更是曾被傅斯年和金毓黼等历史大家严辞批驳。但因其观点可以支持日本当时肢解中国和控制中国的既定国策,所以矢野仁一在日本一度被视为“国士”。不过在日本投降后,矢野仁一很快被新日本政府开除公职,但其理论的流毒至今仍在,现代一些日本右翼学者也仍然持与其类似的历史观点。

中国历史上对元清的定位

而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元清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后继的明朝和民国对其的定位,其实主流的观点都没有质疑过他们是正统中原王朝。比如元朝的建立就是以忽必烈发布《建国号诏》为标志,在其中忽必烈自认元朝是尧舜禹汤,秦汉隋唐的继承者。而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下旨修《元史》也是对元朝正统中原王朝身份的认可。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南京钦天山兴建历代帝王庙,供奉从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到当时的16位开国帝王,而其中最后一位就是元世祖忽必烈,可以说用这种方法再次确认了元朝是中国正统王朝的地位。民国初年,甚至还由官方重修了《新元史》,也从官方层面确认了元朝是中原正统王朝。

朱元璋曾几次用实际行动确认元朝是正统王朝

而在清朝入关之后,对自己的中国王朝身份更是没有过任何怀疑。比如康熙朝与俄罗斯人签订的《尼布楚条约》里,其中的满文版本里就没有使用代表清朝的Daicing Gurun一词,而是使用了代表中国的Dulimbai Gurun一词。在康熙的满文遗诏里,也表示自己的国家是Dulimbai Gurun,也就是中国,自己的国民是“中国之人”。而乾隆帝在位时也曾说过“中华统绪,绝不断线”。所以这个问题在清朝时其实从来没有成为过问题。而民国虽然是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的,但主流观点也从未将清朝视为外国占领时期,所以才会有后来多位民国历史大家对矢野仁一谬论的坚决反驳。

清末的满蒙汉三语教科书,上面写道:我中国居亚洲之东…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国也…吾既为中国之人,安可不爱中国也


所以总体来说,元清非中国论并非中国土生理论,而是在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由对中国怀有极为特殊目的的日本政界与学界所炮制。因此其实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理论,今天回顾其来龙去脉,也希望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桃花石杂谈


日本人有这么个歪理: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日本人认为,自从元朝军队在广东崖山消灭最后一支南宋的军事力量,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崖后,中华文明在中国就灭绝了。后来满清入关,更是将华夏文明摧毁殆尽了。在南宋和明朝末年的时候,有不少汉人跑到了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文明与文化,加上日本在当时对中华文明和文化崇拜得五体投地,在唐宋的时候向中国派了不少人来中国学习,连大唐的都城长安都被他们“微缩”后搬回日本当时的首都奈良去。所以呢,在满清入关后,日本就认为自己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继承者。日本鬼子一心想吞并中国的理由,其中一条就是“既然蛮夷的满清能入主中原当正主,那作为中华文明和文化的继承者,日本更有资格和理由入主中原当正主了。”为了给自己入侵中国找理由,也为了获得中国人的支持,更为了在精神上和文化上彻底摧毁中国人的自信心,让中国人永永远远做日本“大东亚共荣圈”下的顺民,所以日本就处心积虑的编造了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的歪理。一方面是为了麻痹中国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我麻痹,好让自己的侵略战争戴上一顶“尊华攘夷”的光环。

其实日本人的歪理是很扯蛋的。南宋亡于元,明朝亡于清,只不过是朝代更迭。虽然建立元朝和清朝的都是少数民族,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并没有被改变,而是传承和发展了下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既是一部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各民族虽然有过战争,但也有交往与融合。正是这种交往与融合,创造出了绚烂的中华文明之花。而日本却认为外来人员和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权不能代表华夏文明,把朝代更迭硬说成是文明和文化上的灭绝,你说可笑不可笑?假如按照日本人这混账逻辑,那么: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出生在肯尼亚,少年时期在印尼长大,读高中时才到美国,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美国公民。2008年接替小布什成为美国总统。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歪理,岂不是“奥巴马之后无美国”了?

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拿破仑,他也不是正宗的法国人。他是科西嘉人,是个铁杆的“科独”。如今意大利和法国都宣称对科西嘉拥有主权,而科西嘉也有一股势力要求独立。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歪理,岂不是“拿破仑之后无法国”了?

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原来是拜占庭的公主,并不是正宗的俄罗斯人。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岂不是“叶卡捷琳娜之后无俄罗斯”了?

苏联的第二个领导人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第三个领导人赫鲁晓夫是乌克兰人,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岂不是“斯大林之后无苏联”了?

希特勒是奥地利人,但他却当上了德国的元首。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岂不是“希特勒之后无德国”了?

至于日本本身嘛,据考证,神武天皇就是中国人徐福,就是那个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下东海帮秦始皇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照日本人的逻辑,岂不是“徐福之后无日本”了?而到了二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麦克阿瑟成为日本的太上皇。他彻底的改造了日本,将日本从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了一个有日本特色的美式民主国家,连宪法都是美国人给起草的。照日本人的逻辑,说“二战之后无日本”不算过份吧?

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证明,日本炮制的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是彻头彻尾的歪理邪说。

可这样的歪理邪说居然还有不少中国人深信不疑。如今网上有不少人就宣称,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得到日本去,那里的中国文化才正宗。现在国内的中国文化都是泊来品,都是经过统治者阉割改造的。可见日本人炮制的文化炮弹是多么的厉害,多么的“润物细无声”啊!不知不觉就占领了许多中国人的心。

可能是日本人觉得这太好玩了,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近期又炮制了一个“秦始皇之后无中国”的谬论。在这谬论中,日本人将秦地与中原分开,认为秦人并非汉人,而是西戎人,属于“蛮夷”。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已经将中华文化灭绝了。这回日本人玩得实在太过火了!周秦同源啊!秦是周天子正儿八经封的,有中央的红头文件,你怎么说他不是华夏一员?秦国的强大军队就是在灭西戎的战争中打造出来的,日本人却回过头来说秦国就是西戎,秦人就是西戎“蛮夷”。这什么鬼逻辑啊?是你懂我们的历史还是咱们中国人懂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估计要是没有人反驳他这种谬论,以后指不定他还会编出“商朝之后无中国”、“夏朝之后无中国”、“黄帝之后无中国”甚至“元谋人之后无中国”、“盘古之后无中国”等谬论出来。不信,大家就等着看吧!


血染战旗红


为什么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这是一个陷阱,崖山海战与大明王朝亡国这两个历史事件确有其事,没有争议,但是由历史事件推理出来的结论根本不合逻辑,完全是胡编乱造曲解事实!

01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海战,位于广东新会,此地东有崖山,西有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就像是一个半开掩的门,故称为崖门。



崖山海战是蒙元与南宋之间的最后决战。

1278年,南宋最后一位皇帝赵昺在3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张世杰的辅助下,前往崖山,以此为最后的阵地,放手一搏。

1279年正月,蒙古大军兵分水陆两路直逼崖山,气势汹汹地准备消灭南宋的残余力量。

同年三月,双方爆发决战,以南宋大败告终。左丞相陆秀夫背起年仅八岁的赵昺,跳入海中,南宋所遗留的十万将士、宫女和平民也纷纷随之投海,以身殉国。



分析:

绝大多数不知真相的人会把“崖山之后无中国”理解为:自崖山海战以后,南宋被蒙元彻底打败,几千年由汉族建立的国家第一次被外族灭亡,中华文明就此中断。

其实不然,我们的文化不仅没有断代,而且包容了更多的元素进来,使其更加强大。



真正的亡国是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彻底改变,显然,崖山之后,华夏文化没有消失,而且,几十年后以大明王朝的姿态又回来了!

02“崖山之后无中国”出自哪里?

在我国文献记录里没有找到原句,有意思的是南明遗民的一首诗文字上十分接近,但表达的意思却是天壤之别!

作者钱谦益,诗名《后秋兴之十三》,诗句是“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该诗所表达的除去思想感情不说,诗人仅仅是站在领土或者是领地的角度来看,没有参杂文化因素。

而真正提出“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另有其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史学家将宋朝灭亡视为古典意义上“中国”的结束,称为“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它的提出者和宣传者都在日本,后来传至国内,而且有很多文人还傻乎乎地信以为真,认为人家说得很有道理!

03明亡之后无华夏

大明朝打走了蒙元,重新夺回汉人几千年守护的土地。

明朝由满清所亡,清朝治理国家沿用汉制,任用汉臣,除了削发留辫子其他生活起居照旧,文化继续传承。

说“明亡之后无华夏”更是无稽之谈!

分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农业文明所创造的优秀文化引来周边国家前来学习,于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形成了所谓的“汉文化圈”,日本便是当时的其中之一。

因工业文明的到来,日本抓住机会一跃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于是日益变强。自古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这一点他们是承认的,然而进入工业时代的日本想要侵略中国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于是开始捏造扭曲我们的历史文化,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现如今,仍有国外势力企图通过网络媒体中伤抹黑我们的本土文化,望理性思考,文化自信起来!


读耕


首先提出这句话的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更不是某国人,而是中外史学界的一个普遍认知。所以,我们要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一事实,更要理解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不可否认,一直以来日本人自认为继承了中华文化的正溯,因为有神风相助日本幸免灭国。但这句话并不能代表日本人的别有用心,如果单凭一句话就能灭一个国家,也太危言耸听了。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指的是中华民族被两次异族入侵而产生的文化断层,也就是古典文化的浩劫与覆灭,尤其是南宋的灭亡影响更为深远。许多人对这两句话并不认同,而且异常的排斥,归根结底是触动了部分人好面子的那根敏感神经。

我们周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中国男人娶了外国女人,那么这个男人像是上了战场,打了胜仗一样光荣,众人的赞美之情无以言表。如果一个中国女人嫁了外国人,无论过的幸福与否,都会遭来骂声一片,过的好,说她崇洋媚外、爱慕虚荣,过的不好,落井下石、尖酸挖苦。总之,中国女人必须“安分守己”,因为她们要负起中国男人打光棍的责任。

1279年,元军大将张弘范与宋将张士杰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海战,最终蒙古军以少胜多,南宋10万军民葬身大海,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惨烈的海战称为“崖山海战”,地点就在今天的广东省新会区,而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当年波澜壮阔的入海口早已不复存在。

元朝

外族的野蛮人侵,中华民族的脊梁被打断,中华精神已经灭绝,汉人惨遭屠杀、奴役与压榨,古典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消失。蛮人建立的元朝再也没有了汉之强悍,唐之开放、自信和包容,宋之富庶与博大。相反从奴隶社会转变过来的统治阶保守而落后,把汉人视为三等异类,不准集会、不能养马、不准习武,地位低下没有尊言,毫无自由,半夜不准处出,几户人家伙用一把菜刀,生活还受他们监视。

明朝

明朝虽然是汉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但是受前朝蛮族的影响颇深,所以并没有修复古典意义上的中华文明。而是无视生命价值,大开历史倒车,抑制工商贸易。活人殉葬的残暴陋习死灭复燃,当权者嗜杀成性,封海禁运,闭门造车。致使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差距不断的拉大。

清朝

明朝灭亡后,华夏民族再次被骑马民族征服、奴役,有骨气、有胆量、有血性的人被大面积的消灭。中华民族做为一个文化主体再次灭亡,汉人在满人的残暴统治下艰难过活,此后的数百年,面对外侮麻木而苟且。



总结:宋朝、明朝的灭亡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华文化的浩劫,华夏文明的陨落。这就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中国真正含义。所以,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的说法,出自明未清初文学家钱谦益的一首诗《后秋兴之十三》:

海角厓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诞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崖山之后无中国

崖山,也写成“厓山”,在今天的广东省新会城南的一个入海口。东有崖山,西有瓶山,两山之间的入海口,因此又被称为崖门。

崖山之后无中国——即出自钱谦益的这句诗:“海角厓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讲的是公元1279年,蒙古军队和南宋逃亡的军队在这里发生的崖山海战,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宣告了南宋小朝廷的灭亡。

崖山海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被元朝所灭,标志着自诩为中原正统的华夏民族第一次被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所统治。也就是说,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纯正的中华文化和中华历史,中原华夏民族处于元朝蒙古人的统治和践踏之下,中华文化也必然遭受异族文化的入侵和摧残。

元朝建立后,汉人成了劣等民族,士大夫们曾经津津乐道的文化传统,被来自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踩在脚下。蒙古人把精力放在强兵和镇压汉人上,造成了中华文明的断裂,许多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明显出现退步。

假如把宋朝时的中国看成是文化灿烂,科技发达的大国,那么崖山之后的元朝,虽然在疆域上也算得上是大国,甚至比宋朝的版图大了很多,但是文明开化的程度却大打折扣。

而钱谦益效忠的南明朝廷的灭亡,也南宋朝廷的灭亡,几乎如出一辙。

明亡之后无华夏

钱谦益,生于1582年,明朝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名列探花,才华横溢,成为后来的东林党领袖之一。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小朝廷,在清军的追击下,一路往难逃。钱谦益当时在南明担任礼部尚书。

1645年五月,清军在攻陷扬州,紧接着兵临南京城下,皇帝被俘虏。钱谦益此时已经六十岁,作为东林党的领袖,很多人都觉得他应该殉国而死,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钱谦益晚节不保,投降了清军。

当时他的妻子,也就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要沉水自尽,被钱谦益拉住了。堂堂文坛领先,一代宗师的钱谦益,忠贞还不如一个女人,后代史学家对此颇有微词。钱谦益投降了清军,不仅担任了礼部侍郎的官职,而且主动剃了头,留起了辫子。

晚节不保的钱谦益对清军的俯首帖耳,被仕林之人视为耻辱,真是极大的讽刺。识时务者为俊杰,或许是他看开了。但是在投降后,钱谦益又暗中组织反清复明,联络自己的学生,在台湾的郑成功反攻中原。

1660年,郑成功在一帮反清复明的志士帮助之下北伐,一开始节节胜利,很快就被清军阻击,北伐失败。钱谦益得知后,就写了这首《后秋兴之十三》的诗。

1661年,吴三桂在昆明追杀了南明永历皇帝和他的太子,南明宣告彻底灭亡。

明亡之后无华夏,即“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从今往后,中原大地再次陷入北方异族的统治。和蒙古人统治中原大同小异,汉人同样被视为劣于满蒙的低等人。不同的是,清朝顺治、康熙等几位前期的皇帝更加提倡中原地区的汉人文化,因此中华文化不至于断裂。

1664年,钱谦益去世,乾隆皇帝将他列入《贰臣传》,就是对他“为臣不忠”的最大嘲讽。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这是无耻的日本人说的,明显的包藏祸心,居然那么多人奉为真理!就问一句: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是华夏,有没有资格代表华夏正统!!

崖山之战后,南宋灭亡了,但是中国还在,蒙古帝国在中原的部分就叫中国。明亡之后,清朝建立,虽然是异族入主中原。但是清朝汉化有多严重,懒得多说了。连清朝皇帝和贵族都得学习汉语。清朝中后期以后,皇帝和贵族甚至只会说汉语。

而汉族名臣,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清朝官僚系统的核心,朝廷不得不依赖汉臣。虽然朝廷内心是非常排斥汉臣,但是在中国这片领土上,汉臣才是维护江山社稷的中坚力量。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些人扛起了华夏的大旗,让满洲人知道,谁才是中国这片领土上的主人。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为了消磨中国人的抵抗意志。提出了“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的说法。无非就是告诉中国人,”华夏在中国没有了,我们日本人就是帮你们恢复华夏的“。这样的话,中国人敢信吗?

清朝灭亡后,即便是风评不好的中华民国,依然是华夏的代表,和日本人的浴血奋战过。最终在国共两党的合作之下,把日本人赶出了中国。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了华夏正统,继续扛起华夏的大旗,全体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袁卫宇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这里稍作修改,并不是中国)实际是出自南明遗民的诗句,以崖山海战比喻南宋败亡,哀叹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事实上崖山海战后虽然中国原有的文化,习俗,意识形态等都受到了巨大冲击,但是还有很多保留下来的东西,典型的比如语言文字,节日习俗。中华文明在某些方面不但在元朝没有出现断层或者消失,反而元朝统治者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复兴儒学。可见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是不成立的,说崖山之后再无宋朝还说的过去。





南巷清秋


今天还相信“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的人,一定不爱动脑,也与时代严重脱节了。

假如这句话成立,那现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这一群人,包括你我,是什么人?还是中国人吗?可你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上都明确地写着中国。

既然还是中国,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谬论是怎么回事。

首先,这个论调的提出者钱谦益,以当时视角看,他毫无气节,还说这种沽名钓誉的话想达到什么目的?

为自己屈膝迎接征服者开脱吧:反正无中华了,跪谁都一样。因此,这个论调被提出的动机就很可疑,为当时的一些人开脱罪名而已。

其次,这句“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说法本身就有重大逻辑缺陷。

按它的说法,崖山之后中国亡了,然后明朝被替代之后中国又亡了一次。中国不可能亡两次啊!

如果认可“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个说法,那说明崖山之后中国复活了,然后才能被清朝又灭亡一次。但是这么一来,“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前半句就不成立了。

到此,其实可以打住,这个论调不值一驳。

但是,本着治病救人的出发点,多说一些。

第三,到底中国的定义是什么?

在古代,中国的定义有两重,一是地理上的概念。周朝的何尊第一次提出,大周从此宅兹中国。以后的各路英雄豪杰,必须要入主中原定鼎天下,才算成功统一中国。二是文化上的概念。周朝人都有一个文化共识:认可中原天下的一套礼制,并按照这套礼制生活的人,被认为是华夏;而不按照这套规则生活的人,则被认为是夷狄。而这一套礼制,被儒家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成为儒家学说。儒家学说成了后世2000多年的中国主要治国思想。

(何尊铭文 宅兹中国)

以这两点来看,元朝是在中国生活,遵循儒家文化;清朝在中国生活,也遵循儒家文化。这么看来,中国还在啊!

第四,更进一步,即使只谈文化层面的中国,那么中国也仍然是一直都在的。

有观点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是日本人曾经居心不良提出来的。在马关条约谈判时,虽然落款是大清国,但当时大清国代表在条文里都是自称“中国”,日本人当即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你大清已经严重落后于世界,已经没有资格代表“中国”了,日本才能代表“中国”。在这里,日本人把“中国”当做纯粹文化上的概念,认为先进的国家才有资格叫“中国”,“中国”就是领先文明的代表。因此他们提出“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个论调。

(马关条约部分内容)

日本没有原创的文明,古代学中国,近代学西方,地方也小,因此他们焦虑。中国不一样。中华文化既有原生性,也有学习借鉴性,中国五千年来都在不断学习借鉴中成长。中国还有一个特点:消融并度过危机的能力无与伦比。几千年来的各种危机,都在被中华文明消弭于无形,而且最后还促成了一个更加强盛的中华。

不能因为成长过程中的曲折,而否定整个中华。中华文明一直都是螺旋式发展、波浪式前进。波峰是中华,波谷也是中华。

因此,中华一直都在。

今天中国已经是盛世,中华文明正在为全世界人民塑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结语: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个谬论可以休矣!

(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边看历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此话对,也不对!

从国家层面来说,崖山之后宋朝灭亡,蒙古人入主中原,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沦丧,所以说崖山之后无中国。而明朝灭亡后满清入主中原,再一次以异族身份统治华夏,所以说明亡之后无华夏。

从文化层面上讲,你为什么是中国人、华夏人?不是因为你长着黄皮肤、黑眼睛,而是因为你脑袋里装的都是华夏文化,不是其他文化。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下这两句话:崖山之后虽然南宋朝廷从皇帝大臣等文人士大夫一并跳海自杀了,但忽必烈并没有完全抛弃华夏文化,而是在耶律楚材(汉化契丹人)、刘秉忠等汉人的影响下,仍然保留儒家等华夏文化,比如尊孔、科举等,换句话说华夏人虽死过半但文化仍在。再来看满清统治华夏,努尔哈赤、皇太极在位期间重用汉臣比如范文程,顺治皇帝大肆启用汉人,施行满汉一家带头学习华夏文化,虽然康熙对这一势头有所遏制,但满人整体汉化的趋势却没有停止,而是越来越强。到了曾国藩之时,满人汉化大大加强,以致到了满清灭亡之时很多满人已经不会说满语了。如此,还能说明亡之后无华夏吗?显然是不对的。

实际上,这两句话都是日本为侵华,全面统治中国🇨🇳而精心炮制的舆论攻势,目的是企图从精神、文化层面让中国人放弃抵抗,在日本的领导下,一起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小日本其心险恶,时至今日亦不得不防!


岸上行走


这句话来自日本学者,是别有用心。华夏族就是不断融合同化形成今天的民族格局。

①主要是文化延伸从未间断,形成儒道影响到今天,即使历史分分合合,少族民族入主中原,文化没断,元朝统治也只有80多年,加之汉人口多,影响不大。淸敬炎黄,尊儒道,把明视为正统,读唐诗宋词,习汉字,除了头上畄下猪尾巴,都汉化了。

②汉人几千年生活习惯没有多大变化,有变化也是自己的选择。不是少数民族影响了汉族,而是汉族影响了少数民族。

③关于血统,没有那个民族是纯正的血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谈血统意义不大。

综上所述,民族最主要讲文化认同,中国最终的统一,是文化认同,几千年文化一脉相承,其中文化精华还在延伸。应谢始皇帝。

至于日本人说此话,不当回事。如果按这种狗屁逻辑,那日本就不是个东西,怪胎。"黑船事件无和族,二战之后无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