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鎮守荊州,曹操不敢來犯,為何荊州落入孫權手中?

好酷龍仔


關羽單獨鎮守荊州,從公元213年起至公元219年終,一共守了近七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裡,曹操不攻,孫權不來,荊州境內安穩地過著日子。

能在荊州這四戰之地,安穩地渡過七年的時光,這除了關羽本人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曹操和孫權兩人。


曹操南征失敗後,集團中心轉移到了內部、西北和江東

赤壁之戰後,曹操水軍損失殆盡,無力在南方水鄉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與此同時,集團內部又開始不安穩起來了:因為曹操挾天子、殺名士,本來就在內部埋下了不少隱患。等到赤壁戰敗,曹操的不敗神話被打破後,許昌裡的那些“保皇派”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自公元208年起,曹操就開始採取休養生息和收羅人才兩大政策,甚至頒佈了《求賢令》,下令“唯才是舉”,不論德行,只看才能,並作銅雀臺,模仿戰國燕昭王築黃金臺的做法,網羅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等到內部穩定,人才濟濟,物資又積累起來之後,曹操也開始把目光指向了西北的關中軍團。

關中軍團以馬騰、韓遂為代表,盤踞於西北,一直都是曹操的後顧之憂,在南征之前,曹操還特意地召馬騰入許都控制起來。公元211年,曹操平定涼州,兩年後又南征孫權,之後兩年又直取漢中張魯,又兩年再次南征孫權,隔年再徵漢中劉備,之後邊塞硝煙再起,曹操卻被劉備拖在了漢中戰場。

可見,曹操自公元211年起,軍事行動是放在了西北、西南和東南,對於荊州的關羽,曹操是無暇兼顧的。但是在退出漢中戰場後,曹操已開始令曹仁南征荊州,只是因為宛城後方叛亂,曹仁的行動受阻才被關羽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孫權赤壁勝利後,軍事行動也是集中放在了內部、南方和北方

赤壁之戰後,孫權將南郡等荊州地區讓與劉備,兩年後派步騭攻略交州(今廣東、廣西和越南中北部),最後孫權全佔交州九郡,國土面積增加了一倍有餘,實力大增。

之後孫權又遷治所,建石頭城,做濡須塢,作為防備曹操南下的前線和江東北上的跳板,並且從關羽那裡討回了荊州三郡(長沙、江夏、桂陽)。一開始,孫權還是想要越過長江,直搗黃龍,與曹操逐鹿中原的。可逍遙津一戰,被張遼打得丟盔卸甲,北上之事只能暫時擱淺了。

在關羽鎮守荊州這七年的時間裡,曹操和孫權一直都在互相攻伐,沒有時間理會荊州。而且兩人在對外、對內戰爭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曹操奪得西北,孫權拿下交州),實力都得到了增強。

尤其是孫權方面,大都督呂蒙曾向孫權建議:“徐州雖然防備薄弱,但無天險可守。一旦拿下徐州,則曹操必定傾力來奪回,易攻難守只是徒耗國力而已。應該直取荊州,全佔長江流域,與曹操劃江而治,恃機北伐才對”。

所以關羽在荊州無事,主要是因為曹操方面沒有強大的水軍可用,又被拖在了各處戰場,而孫權方面又覺得時機不夠成熟。可一旦雙方都有實力和時機的時候,拿下荊州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一貳一橙


要搞懂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幾個問題。

第一、關羽所鎮守的荊州地形和防禦體系。

第二、曹操、劉備、孫權三者間的關係。

第三、關羽鎮守荊州期間,整體的局勢關係。

那麼,下面咱們一個個來看。


從上圖可以看出,關羽駐守的荊州,北面的宛洛地區,是曹操的地盤,也是主力所在。是以漢江為界的。關羽兵團擁有南郡、長沙、武陵、桂陽、零陵五郡。長江中下游的彭澤、柴桑、豫章等是屬於孫權東吳的領地。

整體局勢上,關羽重點防禦的是駐紮在襄陽的曹仁兵團。這裡是夾在漢江和荊山之間的一個關口。曹操當年進攻荊州劉表、追逐新野劉備都是沿著這條路而下的。漢江以東,是曹軍文聘集團在防禦東吳。

《三國志文聘傳》:太祖先定荊州,江夏與吳接,民心不安,乃以聘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邊事,賜爵關內侯。

再籠統一點地說,是關羽兵團和孫權的東吳軍隊,以漢江為界,共同防禦著曹軍的曹仁、文聘、李典、樂進幾個兵團。漢江為天然屏障,相對安全。只有襄陽方面有陸地接壤,曹軍的北方騎兵可以直接殺進來。關羽守住了這個關口,就擋住了曹仁的兵馬。

關羽鎮守荊州時期,曹操赤壁之戰敗退,對南方基本處於防守階段。這期間,曹操用兵剿滅西涼的馬超韓遂、進軍漢中滅張魯,曹操還要安撫漢室,清剿許都的反曹勢力。到後來和劉備爭奪漢中。加上東吳的圍困合肥,濡須、皖城等地的對持、偷襲。曹操對荊州地區是沒有大規模用兵的實力和計劃。

也就是說,這些年由於關羽和東吳的互動,牽制著曹操的南方兵團。曹操也沒有功夫對南方大舉用兵。

219年的局勢變化了。劉備在漢中之戰取勝,並稱漢中王。蜀漢實力達到巔峰。蜀國上下士氣大振。加上孟達和劉封隨後佔領了上庸,處於襄陽的上游地段,可以直接威脅襄陽曹仁兵團。作為荊州太守和前將軍的關羽,覺得自己沒能在漢中戰場上立功,而與降將黃忠等人平起平坐,高傲自大的關羽受不了,覺得機會來了,自己要在襄陽戰場取得突破,證明自己蜀漢大哥大的實力。於是,發起了襄樊之戰。

結果大家都知道,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風八面,威震四海。

其實吧,阿呆看來,關羽太驕傲了。襄樊之戰如果是個協同作戰的話,將是一次大的勝利。如果東吳方面和上庸的劉封孟達,配合關羽的話,于禁軍團是沒辦法西進支援曹仁的。曹仁將是兩面受敵,必敗無疑。事實上,關羽並沒有這樣做,他不願意讓功勞分給別人。

關羽最不應該的是,在圍困樊城的時候,縱容兵馬去搶了東吳的軍糧“湘關米”。這一下子破壞了一個重要的基石“孫劉聯盟。”

那麼,孫權為什麼能輕易地偷襲荊州呢?

關羽和東吳軍隊原本是聯盟,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兩軍之間有防禦,但那僅僅是提防著,沒有戰爭準備的,沒有敵意的。

孫權對關羽翻臉後,沒有表露出來,而是用呂蒙和陸遜演了一出“瞞天過海”,白衣渡江,輕鬆偷襲荊州得手。

也就是,關羽被自己並肩作戰的兄弟給偷襲了。所以荊州輕鬆落入孫權的手中。


阿呆夢話


關羽鎮守荊州(214至219年),發生在赤壁之戰(209年)之後,準確的說是劉備親自領兵攻打益州(212至214年)之後。

赤壁之戰,不諳水戰的曹魏軍隊戰敗,收編的荊州水軍傷亡慘重,短時間內無法再進攻孫劉聯軍。

這段時間,211年,曹操在進攻漢中張魯,平定涼州。

213年,穩定了北方的曹操想另闢蹊徑,繞過荊州,避開孫劉聯盟,從安徽巢湖的濡須口進攻孫權。結果又是無功而返。(小典故:曹操經過無為縣,見縣城低窪三面環水,很容易被水淹。指出此處乃‘無為之地’也,無為縣城因此得名)

215年,曹操因為劉備已經拿了益州,對漢中的爭奪是箭在弦上的事,所以提前動手攻打漢中。

216年,曹操封魏王,開始利用群臣對待魏王身份的態度,鑑別內部人員的站隊情況,為曹丕稱帝鋪路。

217年,曹操再次南征巢湖濡須口,擊敗孫權,雙方講和。

218年,劉備親自領軍攻打漢中。同時烏桓鮮卑聯軍侵擾冀州。曹魏兩線作戰。

219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稱王。

可以看出這段時間裡曹操是很忙的。此時攻打和孫權有互保協議的荊州蜀漢軍隊,肯定是不明智的。從曹操兩次出兵濡須口攻打孫權,也可以看出是想平定北方,再避開荊州,奪取江東後,合圍荊州,這樣一個大的戰略方針。



難得浮生閒半日


首先要說,關羽鎮守荊州,不是曹操不敢來犯,是因為赤壁之戰後,曹操的大後方出了許多問題,不僅朝廷內的反曹派開始囂張,割據的馬超、韓遂和張魯等也蠢蠢欲動。曹操因此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國內,整固政權,肅清後方成為他當時的主要任務。

劉備在奪取漢中後,當年六月就自稱“漢中王”。並加封關羽為前將軍。

也許是為了慶祝和配合劉備稱王,關羽在當年七月就親自領軍進攻曹魏的襄樊,難道他就不怕背後的東吳趁機偷襲嗎?我想主要還是因為關羽一向狂傲自負,從來沒有瞧得起過東吳。

不但如此,因為戰前糧草準備得不是很充足,關羽還擅自搶空了東吳設在邊境上的幾座糧倉。連招呼都不打一個。

東吳是好惹的嗎?何況孫權和他手下的主戰派比如呂蒙、陸遜等早就想奪回荊州了,只是苦於沒有機會。現在關羽給了他們這麼好的機會和藉口,他們馬上行動了。

首先東吳的主帥呂蒙假裝生病回後方養病,讓年輕的陸遜代替自己以麻痺關羽。因為呂蒙身體一直不好,關羽毫不懷疑,還有就是接替呂蒙前來的陸遜當時名氣還不大,加上陸遜幾次故意向關羽示弱,關羽就把守衛荊州的大部分軍隊都調到了前線,荊州因此變得非常空虛,呂蒙抓住戰機,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就佔領了荊州,關羽因為沒有退路最後兵敗被殺。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關羽的目空一切和狂妄自大不僅讓自己丟了性命,也間接導致了後來夷陵之戰蜀國的徹底失敗,讓蜀國從短暫的巔峰時刻瞬間走向衰弱。


未鳴讀史



我認為!這個問題,我有必要回答一下!!題中所問,關羽鎮守荊州,曹操不敢來犯,為何荊州落入孫權手中?

首先!我要申明一點,曹操不是不敢侵犯荊州,而是犯不著;赤壁戰敗後,曹魏的軍事矛頭顯然不在荊州,此時的曹操已經意識到了,先拿荊州滅孫、劉是不合理的,是沒有意義的;必須要先把西涼馬超、漢中張魯以及益州劉璋搞定之後,才能了卻後顧之憂;沒有後顧之憂的曹魏,才有機會一舉拿下荊襄九郡,才能剿滅劉備、孫權;現在讓曹操去拿荊州,根本就不現實,拿下一兩個郡縣沒有任何意義,除非把整個荊襄九郡都拿下來,沒有幾年時間想都不用想;而且曹操要拿荊州,不光劉備不同意,孫權也不會同意,強拿就相當於鞏固孫劉聯盟,這是曹操最不想看到的;孫劉一旦聯盟,再想拿荊州,所耗費的兵力就更多了,曹操完全負擔不起;到時候,估計荊州還沒拿下來,馬超就已經攻破許昌了;



那麼?荊州為什麼會落入東吳手中呢?這完全是關羽自己一手造成的;和曹操不能進攻荊州一樣,關羽也是不能進攻襄陽的;襄陽是曹魏的咽喉之地,對曹魏極其重要,守可坐觀孫劉鬥,失則門戶大開,威脅後方;所以攻打襄陽,完全沒有意義,曹操會不惜一切代價,不要老命的將他奪回來;之後孫權不是也打過幾次襄陽嗎?結果證明了什麼?敢攻不敢守而已!關羽打襄陽,一開始就是錯的;在這一方面,周瑜就要強很多,赤壁之戰後,最早佔據江陵的是周瑜;當時的曹操是全線潰敗,周瑜則是勝利之師,他如果進攻襄陽,勝算很大;但是!周瑜並沒有,他制定了一套謀取天下的方略,是由江陵出發,利用張魯、劉璋世仇關係,夾攻劉璋,順勢吞併張魯,然後留下奮威將軍聯合馬超攻曹,自己則回到後方猛攻襄陽,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這樣才可以安心取襄陽,取襄陽的目的是為了圖進,如果守都守不住,那還談什麼圖進呢?還不如不拿的好;



另外關羽是輕滿、狂妄、自大、自負到了極點,視東吳如草芥;前邊戰事吃緊,他不鞏固孫劉聯盟也就算了,反而去羞辱孫權,這不是自己找死嗎?曹魏的做法就截然相反,他們想的是瓦解“孫劉聯盟”,即便是把荊州給孫權,也是無所謂的;所以他們去拉攏了孫權,讓孫權去佔據荊州;在徐晃擊敗關羽的同時,孫權成功拿下關羽老巢,使其回頭無路,任人宰割;


愛尚文史


應該說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轉折點。

在此之前,曹操一心想順勢而下,一統天下;孫權、劉備則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徐徐圖之。此時三個人眼中只有彼此,相互打量著對方。

赤壁之戰後,北方曹操靠著不斷的勝利所攢下的威壓因為戰敗而減弱,各地的實力派和內部的儒家大族階級開始蠢蠢欲動。

江東孫權趁著曹操新敗,對中原兩淮地區的野心暴露了出來,將心思放在了向北打開合肥上。在第一次戰合肥失敗後,又將目光放在了向南向東發展。

因此關羽守在荊州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間段。

至於為何會決定打荊州。

原因有二:

一是曹操西征劉備,希望兩路開花,牽制蜀軍,因此派曹仁進兵荊州,但是敗於關羽。

二是孫權發展向東向南已無發展空間,便二戰合肥,但仍慘敗,向北的路子也被堵上了。看到自己打不過曹操,而關羽卻能大敗曹軍,心中是恐懼的。

此時曹操主力在關中,無力反擊關羽,怕關羽趁勢北上,便發信孫權,孫權恐劉蜀勢大被其壓制,且吳軍新敗,急需用一場勝利穩定內部。因此同意了曹操了提議,授意呂蒙採取行動。

可以說此時的劉蜀形勢一片大好,不過因為吳蜀之間的聯盟派人的故去,導致了雙方的猜疑和不信任,進而引發了荊州的丟失。


小鵬友學習


關羽鎮守荊州,曹操和孫權都不敢單獨找關羽的岔

關羽鎮守荊州期間,曹魏和孫吳都不敢來犯!

但是鎮守的這個過程中,關羽沒有遵守諸葛亮制定的隆中對的戰略,聯吳抗曹!

抗曹,

關羽做到了,

但是連吳,

關羽就沒有做到,其實孫權也是要和劉備聯合的,也怕曹操的,這也是魯肅給孫權制定的戰略!為此,孫權還要和關羽聯姻,想讓自己兒子娶關羽的女兒,政治聯姻,孫權兒子也不差,但是,關羽就不行了,看不起孫權,還說孫權的兒子是犬子,說虎女豈能嫁犬子,這就太不給孫權面子了!

孫權那個恨啊,但是孫權還說不敢輕舉妄動!

在劉備取得西川益州之後,關羽覺得機會來了,就發動了樊城之戰!

關羽是牛逼啊,攻打曹魏,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嚇得曹操都要遷都了!

這個時候曹操想到了聯合孫權,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孫權當然幹了,然後就組成了孫吳與曹魏的聯盟!

加上關羽平時對待官員不太好,官員害怕關羽懲罰他們,在勢頭正旺的時候,呂蒙白衣渡江,關羽的手下主動偷成,荊州歸入了孫權的手中!孫權是夢寐以求啊!

就這樣,關羽後院起火,兩頭聯軍合圍關羽,關羽陷入絕境,敗走麥城!

被孫權活捉,一命嗚呼!


鵬程日誌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大家好,我就是那個有時呼之即來;有時不請自來;一直堅持原創和厚著臉皮求贊求關注的小小三國迷——暮雨夜行歸何處,大家也可以叫我歸何處!

關羽駐守荊州,曹操不敢來犯的原因,我感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 赤壁大敗,心有餘悸


赤壁的一把大火,燒的曹操心有餘悸,讓曹操明白了還沒到全面南下的時機,同時他也知道了有一隻成熟的、可掌握的精銳水軍的重要性,吃了這麼一個大虧,曹操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進行休整和戰爭總結,從而為下一場進攻做準備。

二 群雄環伺,北方不平



赤壁大戰之後,曹操大敗回到許都,曹軍受到重創,這讓一些臨近的割據勢力蠢蠢欲動,都想在曹操這次大敗休整的時候乘機撈點兒好處,就比如說馬超和韓遂的西涼鐵騎,這一點兒就夠曹操頭疼的;而後來又多了個漢中張魯。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後的主要精力全是在消滅北方的勢力上,而無暇南下。

這兩個原因是曹操為什麼不打荊州的原因,不是簡單的不敢來犯,而其中也有很多讓他分神的因素!

孫權之所以能奪取荊州,這個也很容易解釋:

荊州處於長江中上游,戰略位置重要,是整個長江防線的核心,像孫吳這種很倚靠長江防線來防衛的勢力,是很需要奪取荊州來鞏固自己的防禦體系的。這是孫權要奪取荊州的原因。


孫權奪取荊州靠的是關羽大軍去打樊城;而且當時孫劉聯軍雖然私下明爭暗鬥,但是表面上還是很和諧的,因此關羽對後方的孫吳放鬆了警惕;曹操派了大將徐晃來進攻關羽,解救曹仁,而此時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雙面夾擊,打的關羽大敗,兵敗麥城,身首異處!


說的不好,希望大家多多指正,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希望大家點一下關注,多多點贊,我會不定期的推送關於三國的小文章,謝謝!


暮雨夜行歸何處


粗略看了幾片回答,真的是有點“汗”,如果不知道就不要信口開河有些問答連時間順序都是錯的,不知道這樣不負責任的問答要誤導了多少讀者。對於這樣的歷史問題最少要那幾個像樣的例子證明一下吧,靠猜能說清楚什麼呢?個人不敢說自己說的一定就是對的,但是都是有據可循的。

對於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分兩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關於鎮守荊州,曹操不敢來犯”,這句話多少有些不那麼嚴謹,曹操不會是不敢,而是荊州問題的重要性與合適程度都在當時那個時期不那麼重要。

1,曹操很忙,曹操在赤壁之戰之後先後處理了韓遂、馬超的聯軍以及受降了漢中的張魯,接著與剛剛獲得益州的劉備對峙與漢中,這裡面還戰死了先鋒大將夏侯淵。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自陽平關南渡沔水(今漢水),依山而進,駐屯定軍山(今陝西沔縣東南)。夏侯淵出兵與劉備爭奪,被劉備大將黃忠殺死,其軍大敗。

在這段時間裡還有曹操沒有親臨的孫權與合肥的死磕之戰,曹操肅清內政的魏王受封之事,說的直白點,曹操忙不過來。自己帶著軍隊忙得很,那邊孫權搗蛋,這個劉備對峙,還要處理自己稱魏王(處理孔融、崔琰等政治上反對曹操的人),實在是沒有精力去找關羽的麻煩,因為荊州問題沒有其它問題來的重要;

2,荊州問題劉備和孫權兩家人自己都掙得不亦樂乎,曹操樂觀其成不願意插手。在荊州問題上,從曹操赤壁大敗之後劉備戰局長沙、桂陽、武陵、零陵四郡後來又向孫權“求督”了周瑜攻打了一年的南郡江陵。雙方的矛盾一直都存在並沒有化解,在劉備佔據巴蜀之後這樣的矛盾達到了巔峰。雖然後來雙方“湘水劃界”劃定了區域但實際上雙方的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

“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魯肅傳》

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三國志·先主傳》

孫連聯盟因為荊州的問題劍拔弩張這正是曹操最想看到的,曹操不會傻到這個時候去做有利於孫劉聯盟的錯事。試想,如果曹操打贏了關羽佔領了荊州那麼孫劉之間的矛盾不但化解了而且面對強敵曹操更加同仇敵愾。

3.荊州是曹、孫、劉三方勢力平衡之處,特別是在湘水劃界之後,曹操戰局最大的南陽郡,劉備佔據南郡、武陵、零陵,孫權擁有江夏、桂陽、長沙。三方勢力幾乎是勢均力敵,這樣的平衡誰先打破誰就有可能成為大家共同的敵人。

這樣的平衡對於曹操而言是利大於弊的,因為一旦這樣的平衡被打破,孫劉雙方很有可能在此聯合對抗曹操,但是如果這樣的平衡沒有打破,那麼曹操就有機會利用這個平衡的局面挑起孫劉的衝突,而這一點曹操確實做到了。


其次,荊州為什麼落入到孫權的手裡,這個事情說起來就比較長了,為了節約大家的時間我先簡單說一下,然後把時間表列出來。

簡單的說,劉備和曹操在漢中正在對峙,關羽決定在荊州發動攻勢支援一下漢中的劉備(荊州之戰開始,漢中對峙並沒有結束),這個時候曹操地盤有一個叫做候音的人叛亂,關羽覺得時機很好決定出兵攻打南陽郡的襄樊。曹操看到關羽的戰略意圖決定派遣曹軍最大的外姓將軍(不姓曹,不姓夏侯)于禁率軍支援,但是被關羽乘著大雨天決堤“水淹七軍”于禁投降,龐德被斬。曹操的援軍就沒有然後了。

這個時候曹操有點慫,他計劃遷都避禍,但是被司馬懿勸住。司馬懿獻計說,現在關羽兵強馬壯馬上襄樊估計也要丟,這樣劉備就得勢啦,那孫權能看得過去嗎?(這個時候孫權剛剛在合肥被張遼教做人)這個時候給孫權寫一封信讓他從背後襲擊關羽這樣襄樊就可以保住啦。曹操說,靠譜,照辦。

孫權在得到信之後也不含糊讓呂蒙率領軍隊過江,為了不打草驚蛇都化妝成商賈的樣子(白衣渡江的由來),呂蒙帶著軍隊進攻江陵和公安,沒想到劉備的小舅子糜芳以及博士仁兩個人直接就投降了孫權。在前線的關羽得不到不給知道後方江陵被呂蒙佔領軍心大亂,關羽和兒子關平被潘璋抓住後來在臨沮斬殺。就這樣孫權就把荊州給佔據了。

時間線:

建安二十二年,劉備發兵進攻漢中(南鄴,今陝西漢中東)。於是使大將張飛、吳蘭、雷銅等攻入武都郡(今甘肅成縣西)。曹操派曹洪率軍迎擊。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曹洪擊破張飛等軍,陣斬吳蘭。劉備遂率大軍親至陽平關(今陝西沔縣西北),曹操部將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與劉備夾關對峙。

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親自趕至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坐鎮,密切注視漢中局勢。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今河南南陽)城守將侯間因百姓苦於徭役,聚眾反,執押南陽太守東里袞,佔據宛城。曹操命樊成(今屬湖北)守將曹仁進討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自陽平關南渡沔水(今漢水),依山而進,駐屯定軍山(今陝西沔縣東南)。夏侯淵出兵與劉備爭奪,被劉備大將黃忠殺死,其軍大敗。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屠宛城,斬侯音。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兵至陽平關,遣徐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親自從長安趕往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見無法進軍,己方又不能久陷於此,將漢中所有軍隊撤回長安,放棄漢中。劉備以此佔據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溫恢傳》

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孫權傳》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關羽傳》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冓鹿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呂蒙傳》

(呂蒙)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呂蒙傳》

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關羽傳》

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孫權傳》


古事今説


沒有來犯,不代表不敢來犯,曹操人都敢殺,啥事不敢?

只是時機不成熟,只是不值得,只是暫時的忍而已。覺得不像你說的那樣不敢冒犯關羽,關羽再牛,當年也是曹操的階下囚。

不敢?有啥不敢的?

至於荊州為啥會落入關羽的手中,那是因為荊州是劉備軍事集團打下來了一半,從孫權手上騙來了另一半,還剩了一半在曹操手上。由於劉備集團要向西川發展,所以派關羽留守荊州。

聽你的意思荊州落入關羽的手中,那假如劉備派張飛留守荊州,你又會說荊州為啥落入張飛手中。

最後為啥荊州落入孫權手中,因為孫權的手下大都督呂蒙派兵打下來的,你還問為啥?如果你非要問為啥,就去問東吳大兵手中的拳頭,如果你的拳頭硬,荊州就輪不到孫權手中。

所以,你這個問題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