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重新建立的邵阳县,县城设在原武冈的地界上

1951年11月析原邵阳县境东北置邵东、新邵县,邵阳县南部和新划入的武冈县东部6乡为新的邵阳县。


解放后重新建立的邵阳县,县城设在原武冈的地界上

1950年3月,由中共邵阳县委白希清同志主持,成立了新县治选址工作组。当时选址考察目标有:塘渡口、白仓、五峰铺和九公桥(进入考察组研究的范围,但没有进行过实地考察)。县治选址工作组经过实地考察后,最后确 定塘渡口作为新邵阳县的县治。

当时的塘渡口,由武冈刚划过来,仅沿河有一条宽约4米,长不足400米的小街,总人口不满1000。 但交通条件好,正处夫夷河与赧水交汇口,上通武冈、 洞口、隆回、新宁,下走邵阳、益阳。且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马和船, 县委、县政府只有书记、县长才各有一匹马用作公务,其余的同志只能靠步行或坐船下乡工作,从塘渡口坐船上可达金称市、塘田市、黄亭市,下可通小溪市、九公桥、梽木山,全县有半数以上乡镇都在水路沿线。而且位置正处于新划的全县正中,容易形成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从当时的经济、文化条件来看,白仓、五峰铺的文化教育和商业基础确实比塘渡口要好,两地均汇集了邵阳当时一批小资产者、小工商业者、当地名流和地 主,这些人在这里置办房产,经营铺 面,两个集镇已出现出现代工商业的雏 形,但从邵阳县区位图来看,白仓偏 南,五峰铺过于偏东,所以未称为新的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