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员用1妙计,机智要回300国土

回顾起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史,总是伴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尤其是,当签订一个个屈辱条约的时候,我们总是忘不了这一个个屈辱时刻。但是,实际上,当时国家中,还有不少的爱国人士,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丝毫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维护了国家利益。

今天小妹我要讲的这个人,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为国家要回了三百平方公里的国土,名为吴大澂。实际上,我们的教科书上,几乎没有提到过这个名字,但他却实实在在为国家立了大功,值得铭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员用1妙计,机智要回300国土

我们知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我们与西方签订了不少条约,其中之一就是《北京条约》,中国不得不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以及斋桑卓尔南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拱手相让给沙俄。

但是,在那之后的1886年,中国还与沙俄有一次谈判。在谈判桌上,吴大澂却认为敬信镇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拒绝交付,这块领土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沙俄见状,当然很不高兴,于是他们在海参崴的军舰上,给中国来个下马威,如果明年还不交付,那就兵戎相见。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员用1妙计,机智要回300国土

哪知,吴相当能沉住气,俗话说,输人不输阵,虽然我们当时军事实力不占优势,但是,气势不能丢。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机智的妙计。当时,我国的北洋舰队已经在筹备建立之中,他就用北洋舰队巡航的时机,直接“访问”海参崴,还客气地要求沙俄来舰上参观。

沙俄自然明白吴的用意,明白对方不肯退让,且也看到了北洋舰队是有一定的实力,所以最后也无奈作罢。他还不止这一件事,让列强都无可奈何,不得不服。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员用1妙计,机智要回300国土

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土,不被占太多便宜,他还亲自前往那些边界地带考查,看看沙俄的数据是否准确。这一看,果然看出猫腻,测量数据很明显有问题。

于是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重新测量,最终的结果是多了10平方公里的领土,由于吴的检测,这些领土全部归还。除此之外,虽不能共享图们江口的出海权,但是,中国的船只却可以借道出海,俄国不得阻止我们的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员用1妙计,机智要回300国土

在那样一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年代,而且谈判完全是处于弱势的背景下,这么一位爱国官员能够据理力争,机智用1妙计,要回300平方公里国土,连列强都无可奈何,不得不服,小妹我为他的爱国精神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