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心術捉摸不透,嘉慶帝馭下之道,在親王墓前勒死兩個孫子

帝王心術捉摸不透,嘉慶帝馭下之道,在親王墓前勒死兩個孫子

"最無情是帝王家",這句話用來形容皇家最為合適不過了,即使是性格溫和、不嗜刑殺的皇帝,在面對權力之爭時也會毫不留情:漢文帝劉恆以仁孝治天下,在弟弟劉長反叛失敗後還是將他流放邊疆,使劉長悲憤絕食而死;明宣宗朱瞻基與父親開創了"仁宣之治",最後還是將反叛的叔叔朱高煦殘忍殺害。

清朝也有這樣一位皇帝,他是守成之君,雖無太大的功績,但性情溫和,待人有禮,就是這樣一位皇帝,也曾經因為皇位殺死過手足同胞,他就是嘉慶皇帝,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

帝王心術捉摸不透,嘉慶帝馭下之道,在親王墓前勒死兩個孫子

國力衰微、百姓起義

清朝是滿人建立的,現代人對清朝有諸多詬病,但是清朝三位皇帝開創的康雍乾盛世卻是不可抹煞的,儘管它與同時期的世界相比落後了很多。到了乾隆晚年,因為乾隆皇帝的六下江南和吏治的腐敗,清朝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嘉慶皇帝接手大清的時候,這個王朝漸漸顯露了頹勢。

後人對嘉慶皇帝的評價是:平庸、溫和、守成之主,他有一定的智謀,在上臺後除掉了和珅,抄家八億兩白銀增加了國庫收入,但是這依然無法扭轉糟糕的局面,賦稅沉重、民不聊生、吏治腐敗、權貴壓榨等等現象都使社會矛盾一觸即發。

帝王心術捉摸不透,嘉慶帝馭下之道,在親王墓前勒死兩個孫子

嘉慶帝上臺時各地已經有大大小小的起義了,因為規模較小被一一鎮壓,但是在1813年林清等人組織的天理教起義卻在北京城附近發動,其兵鋒直指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嘉慶,使全體國民為之震驚。

嘉慶十八年,嘉慶皇帝遵循祖制去參加一年一度的木蘭秋獮,這是滿人祖先為了提醒子孫們清朝是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讓他們不要忘本而必須參加的活動,嘉慶皇帝此次的木蘭秋獮規模比之前都要大,他幾乎帶走了北京城中的所有主力部隊,這也使起義軍趁虛而入。

北京的天理教徒在林清的策劃下,化妝成平民百姓的樣子,由當時已經加入教會的幾位太監做嚮導,從東華門和西華門發起進攻,一路勢如破竹,成功進入內城,他們高喊著"奉天開道、順天保民"的口號一路高歌,見人就殺,與宮廷侍衛展開激戰,一時間腥風血雨籠罩了紫禁城。

當時在宮內請安的皇二子旻寧,即後來的道光皇帝,他見此情景臨危不懼,緊急命令貼身太監取來他的火槍和腰刀,出去與敵人作戰。旻寧來到養心門,

發展有兩個教徒已經準備翻越城牆衝過來,他迅速舉起鳥槍將二人擊斃,貝勒綿志緊隨其後,開槍打死一人。

帝王心術捉摸不透,嘉慶帝馭下之道,在親王墓前勒死兩個孫子

旻寧頭腦清晰,一方面派人火速通知嘉慶皇帝宮內變故,一方面關閉京城的城門,使清教徒無法逃脫,最後緊急調動火器營進宮包圍他們,隨後眾親王和武將也紛紛趕來,用火器和長刀與清教徒決一死戰,最終清教徒因寡不敵眾而徹底失敗。天理教策劃的這次謀殺不僅使

全國人民震驚,更使嘉慶皇帝極為震怒,他回京後先是將紫禁城守備官員革職問罪,派人逮捕天理教頭目林清,最讓人震驚的,是這次的起義中居然還有兩位皇族成員被殺。

一改仁慈本色,君王一怒掀殺戮

嘉慶皇帝於九月初舉行木蘭秋獮,聽聞宮中變故在九月十九日清晨就返回了宮中,嘉慶帝一改往日對大臣們的和藹可親,對於在街道兩側跪迎的大臣,嘉慶帝怒目而視,使官員們不寒而慄,氣氛一度十分緊張。相反,嘉慶帝對於那些拼死作戰的士兵反而噓寒問暖,並且下馬慰問他們,將犧牲的將士進行安葬,安置其家人。

隨後嘉慶帝命眾大臣到乾清門集合,宣讀《罪己詔》,首先說明這次宮廷政變責任在於自己失德,不能安定臣民,深感痛惜,但是同時也表明態度,雖然自己有罪愧對百姓,但是清教徒這樣謀逆的百姓不能容忍,連同帶路的太監一起,格殺勿論。

帝王心術捉摸不透,嘉慶帝馭下之道,在親王墓前勒死兩個孫子

幾天以後,嘉慶帝提審帶清教徒進宮的幾位太監,這些人在刑部已經受盡了折磨,嘉慶帝宣佈每人杖責四十,凌遲處死。然後又提審林清,林清拒不認錯,嘉慶將其凌遲處死,並且在全國範圍內逮捕其同黨,把他們的家屬也一律處死,將林清首級送到直隸、河南、山東等地,警示其黨羽。

除了對主犯的處理之外,其餘相關的官員也一律革職,情節嚴重者斬首並抄沒家產,同時還有兩位皇族也被處死。

常寧是順治皇帝的第五個兒子,康熙皇帝的弟弟,在康熙朝被封為恭親王,此次事件中被處死的兩位皇族成員分別為愛新覺羅.海康和愛新覺羅.慶遙,他們都是恭親王常寧的後裔,雖然祖先是康熙皇帝的親弟弟,但畢竟是旁支,到了他們的這一脈,二人雖是皇親國戚,但是地位也不高,海康並無爵位,只是一個閒散宗室,慶遙為奉恩將軍,官職不高不低,他們對現狀十分不滿,想著自己也是順治皇帝的直系血脈,因此有了協助天理教攻打皇宮的想法。

叛亂平定後,嘉慶皇帝接到舉報說海康是天理教徒,但是迫於沒有證據,

於是派人將海康革去象徵著皇室標誌的黃帶子,到瀋陽圈禁,永世不得出。

帝王心術捉摸不透,嘉慶帝馭下之道,在親王墓前勒死兩個孫子

過了不久,海康的同宗慶豐揭發了他,慶豐說自己曾經也是天理教徒,海康還是他的師傅,並且告訴他天理教要攻打紫禁城的計劃,慶豐稱自己十分驚慌,聽到他們如此大逆不道的計劃就退出了天理教,但是慶遙卻非常高興,要求海康把他也帶上,二人共同策劃了這次宮廷政變。

嘉慶帝聽到同為宗族的人居然也要謀害自己,不由得怒火中燒,下令將二人凌遲處死,但是平靜下來又想到二人畢竟是皇族成員,如此死法有損皇家體面,於是讓人在恭親王常寧墓前將二人勒殺,意在告訴他們愧對祖先,即使到了地下,也會使祖宗蒙羞,將二人的家屬也發配吉林。

嘉慶帝對嘉慶十八年發生的這件事一直記憶猶新,即使處死了和自己同為手足的親族,他也沒有太多的後悔,在皇權之下,一切親情都顯得如此脆弱。

帝王心術捉摸不透,嘉慶帝馭下之道,在親王墓前勒死兩個孫子

"帝王心術、最是難懂",為了權力,嘉慶皇帝一改往日仁慈,處死親族毫不手軟,如果二人在當初謀反的時候會想到如此悽慘的下場,恐怕要祈禱來生不要再生在帝王家,因為帝王的心是冷的,傳說中的兄友弟恭在皇家也是不存在的,不如做一個平凡的人,雖然清苦,卻能得到那份最真摯的情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