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张学友、张国荣,谁的音乐更具有生命力?

生活百花筒


黄家驹的摇滚、张学友的情歌以及张国荣的悲情,风格迥异、各具魅力和深意,都属于经典中的经典,

不想做“非此即彼”的选择。不同心境选择不同的乐曲陶冶内心,用不同的文字打动自己,生活就是如此。

音乐的生命力在于:音乐

人在听众喜欢,音乐人走了依旧源远流长、依旧能打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扉、依旧能时刻与听者产生共鸣。如同看了一本好书、一段美文,盖上书籍回味无穷,闭上眼思绪在脑际缭绕、久久不离去。


码字至此,想起许久没有听Beyond的音乐了,打开音响和APP,先从《午夜》听起吧。乐曲响起时,脑海里瞬间想起了读中学时,七八个Beyond迷的同学,下课时从二楼走下、一边集体唱歌《海阔天空》,虽然有些走调、依旧很有震撼感

《光辉岁月》和《海阔天空》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几代人的缅怀,对于华语乐坛影响之深远,乐评人至今难以释怀、不得不时常触及。在许多影视作品中,Beyond音乐更是青春的最好注释、没有之一。

比如《中国合伙人》、《缝纫机乐队》等,描绘青春叛逆、激情、理想和不羁的,非黄家驹的歌曲莫属。在看到《缝纫机乐队》中千人大合唱《不再犹豫》时,那刻只有热泪盈眶、只有对年少的无限追忆。


2018年世界杯的俄罗斯,卢日尼基体育场居然播放了《海阔天空》,瞬间激发了万人齐唱的壮观场面。可惜当时我没在现场,否则必然泪奔,没办法、就是喜欢。

至于《光辉岁月》,我们都知道是黄家驹写给南非民族英雄、后来的总统曼德拉,气宇轩昂、波澜壮阔。

要知道,《光辉岁月》诞生时曼德拉还是阶下囚,Beyond乐队远赴非洲,目睹战争和祸害幸存的无辜百姓,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传递博爱平等的名曲。据说,后来曼德拉听完之后哭了。

多写了几段有关黄家驹的文字,于内心而言确实对Beyond有某种偏爱和狂热——虽然现在心已冷却,难免偶尔被点燃。

如果去K歌了,在酒到三分之时,比较适合的就是张学友的经典歌曲了。一旦酒过七分了,撕心裂肺的呐喊和狂吼,就需要Beyond的《海阔天空》了,那是一种释放和宣泄,也是一种怀念——对青春的无限眷念和无可奈何花落去

而张国荣的歌曲,则是另一种缅怀,是对那个时代的眷恋,一种盛极而衰的悲伤,一种世事无常的感慨。

人生无常,岁月如梭,留不住不仅仅是青春、还有记忆

。我们都终会老去,那时仅存的片段记忆里,还有谁呢?《饿狼传说》?还是《真的爱你》?《风继续吹》?——细思极恐!!

只不过,在黄家驹和张国荣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天嫉英才”这一说辞,似乎有更多的只能是无奈和伤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