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思想被当时一些人称之为封建糟粕,为什么在当代社会官方依旧推崇他为中华文明的代言人?

御灵飞


如果从教育理念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没有错,那就有存在和弘扬的理由。即便我们今天的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也是着重理想教育为主,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也是一种情怀的激励与鞭策。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其独特的文化博大精深。社会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波澜壮阔,历经磨难,九生一死,但终挺过来了!事实无数次证明,中国文化对其世界的认知与求同存异的宇宙观理念是维系这个民族的命脉所在,虽说现代化社会与中华文化有许多的不相适应的地方,一些理念是落后的槽粕需要摒除。然而,我们很难理清或极难界定那些是应该保留或应屏蔽掉。就如一颗大树,剪掉病枝是明智的,但不能因树有病而砍掉这颗树。

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完整性就如同这颗树,有人比喻是民族的根或魂,即使全球华人不管在哪里,也会魂牵梦绕地认同中华文化特有的风俗与理念。

如若我们十分认真地去给这个大树做手术或进行技术嫁接,那么,可以想象得到,这颗树会面目全非,以致不伦不类最终奄奄一息。

这~就是主流社会应秉承的理念,尽管有人将小学生课文中的古汉语减之再减之,这两年有所恢复。

尽全力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不是保留那些槽粕,只能是在现代化的进程过程中,靠主流社会的引导与民众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的提升逐步地一点点消蚀掉。

慢慢来,给点时间。


一片阳光哟


这个问题提的“尖锐”!只是我没有看到官方把孔子作为文明的代言人!

1.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统治了我们几千年,也因此使得“,底层阶级”始终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而且儒家思想的教育是要尊上,逆来顺受,不可抗争!

2.所以才有以后的反封建的出现。而我们党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杰出代表,也因此才把几千年来生活在被压迫剥削中的穷苦人解放出来。怎么可能官方把孔子当做文明的代表呢?

3.如果把孔子当做文明的代表,那意思是再要回到封建的,被压迫,被剥削的生活中去么?显然不是!

4.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孔子的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就一切都是错的。伟人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用其精华”!

5.时间与空间造成人对世界的认识受到局限。认识的错误并不奇怪,也不可避免。我们反对孔子的是维护封建礼教的东西,但是他的学习,教育,科学的东西不是一概是错误的。过去,现在,未来还是要用的!


卫兴润


儒家思想被一些人称为封建糟粕,为什么国家当前还推崇?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个重点:什么是封建思想?儒家思想是封建思想吗?


什么是封建思想?“封建”的正确含义是“封”土“建”国。在金文中,其字形好似“用手扶树以埋土”,所以“封”的本义主要是把树放到适宜其成长的位置,后来延伸为“疆界”之意。从中国历史上看,典型的“封建”社会应该是周朝的前几百年,后面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已经是个傀儡,所以整体上就无法再认定为封建了。至于周之前的商朝,根据现有资料算作封建,似乎少有勉强,或许可以认为是“封建社会早期”吧。

半个多世纪以来“封建制度”一词的流行,主要是来自西语的feudal system,其原始意思为“领地制度”,领主们从国王那里得到领地,然后组织农民进行耕种收获。由于欧洲一千多年的中世纪被称为是封建制度,二十世纪的某些中国史学权威就必须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找到“封建社会”,因此就指鹿为马地把民国之前的中国,尤其是秦-清之间的两千多年定性为封建社会。从此,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系列相关词语,如封建思想,封建意识等等,也让无数人因为这个无厘头词语背上了一生的“黑锅”。更为严重的是,从此这辉煌的两千年就成为黑暗的,吃人的,愚昧落后的代名词,直至今天许多国人仍然抱着这一颠倒黑白的观点。



封建制度 一词是某些人对待我优良传统和辉煌历史的指鹿为马式错误命名。同样,中国历史上也没有西方古希腊罗马那种“奴隶社会”,即使是周朝之前的商朝时期虽然有一些奴隶,但也算不上奴隶社会。根据专家对殷墟出土的13万片甲骨的研究,殷商当时累计人牲(祭祀用奴隶)总数只有13052人,两百多年中只有一万多奴隶,这当然不是奴隶社会。

孔孟之道是封建思想吗?封建一词乃指鹿为马之作,曾经被用来整治无数人的帽子“封建思想”自然是一个可笑的伪词语,作为秦-清帝国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当然不是什么封建思想。从儒家的奠基者周公,到使儒家发扬光大的孔孟,再到对儒家思想进行发展的理学,儒家先贤们的理想和追求一直是 治国平天下。



如果把儒家与当今流行的西学主流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儒家主要面对的是人类社会,而西学(含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则重点在自然界,而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类。因此,在西学中,人与一草一木一虫,或一台机器,没有本质不同,莎士比亚所高喊的“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至今仍然只是在口号中,理论上,而非现实世界里。

一个世纪之前,由于中国发展进入低谷,又恰遇西方国家获得葵花宝典并且练功小成,结果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一个羸弱多病的老大帝国面对多个身健爪利的新长成虎豹,中国的确处于两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之后的一百年中,由于借助科技等宝典,欧美强大到独步世界,西风吹遍全球,西方的一切都成为最好最强最佳。按照那些人的高论,落后挨打的中国则一无是处,上溯三千年,都是落后的、愚昧的,应该马上抛弃,而且要掘地三尺肃清流毒。按那种高论,三千年的历史上,中国一直是愚昧落后于欧美;而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封建制度,孔孟之道。



在这里,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指鹿为马”,什么是”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幸亏近几十年来,中国主流认清了上述论调不过是无知无礼之徒的胡言乱语,端正了对中国历史,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才给了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的可能。


无中生有hz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不同情况。

在当年五四运动之后,以“孔子”作为牌位的封建礼教被打翻在地。

我们都知道封建礼教是束缚人性的,他本身就是为了封建统治而服务的。而孔子的儒家也更多的是强调约束自我,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去从外部寻找突破口。

工业革命前的封建统治者们,当然可以用这套东西来约束上下,但是到了工业革命之后,这套东西已经行不通了。

中国已经被西方列强用大炮巨舰打破了大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学、民主才能够改变社会现状,只有奋起直追努力实行工业化,才能够真正的从深渊中摆脱出来。

而旧时代的官僚们却依然思想保守、落后,你等这些“老爷们”去慢慢的改良,不过是缓不救及罢了。

所以,我们只能够采取有些粗暴的革命手段,这也就是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原因。

当时已经是需要革命的状况了,而革命就只有将旧时代的代表打倒,然后建立新时代的秩序才能够刮骨疗伤。

不然你仍旧是用旧时代的那套东西,思想也是旧时代的东西,最终的结果只能够是像辛亥革命一样,革命的果实仍然是被旧时代的落后守旧份子所窃取。


至于今天官方又开始推崇孔子,这是因为今天的我们基本上完成了社会改造,中国的局势没有那么的危险了,我们需要将过去不分好坏一起切割的其中好的那部分接续起来。毕竟这个是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毕竟孔子的本意还是进步的,后面的封建礼教主要是统治阶级借用了他的外衣来作恶的。

现在我们基本上将旧时代的东西都清理干净了,民众也基本上有了一个自己的判断能力,大致上还是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而且今天中国提倡的主要还是科学、民主,国家的指导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过去的诸子百家不过是有选择的继承,作为一个有益补充罢了,主次关系仍然是鲜明的。

我们现在提倡孔子,并不是代表我们要回流到过去,我们只不过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过去。


叶好古


五四运动以前,官方对儒家的态度是一取尽取,同时又加工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所以那时的中国人固步自封,奴性深种。

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打倒孔家店只是其中之一。

五四运动以后,官方对儒家的态度是一弃尽弃,同时又积极学习西方,希望成就一个强大而不受欺凌的中国。

所以,英语成了必学科目,科学技术成了最重要的攻坚方向,中国成了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

但是,与此同时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让执政党意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西方的文化讲究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赤裸裸的丛林法则。而儒家文化讲究以和为贵,天下一家。

由此可见,中华的思想文化是远超西方的,故而今天提出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向。

子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对儒学一弃尽弃是错的,对西方一取尽取也是错的。正确的做法是取不尽取,弃不尽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复兴国学的口号一出,各种读经班,女德班,国学培训,国学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只是他们教授的内容,百分之九十是在开历史倒车。

穿儒服,行古礼,念死经。

以复兴国学之名,行糟蹋国学之实,这也难怪今天国人会对“国学”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了。

党中央再深明大义,也抵不住猪队友们疯狂消耗的公信力。

国学的精华不胜枚举,将来我会将其一一展示出来。

子道不绝,我将继兴。


源一


什么叫‘‘封建糟粕’’?就是流行在封建社会的思想,但在现代社会的人看来已经不合适,并对人性有明显的束缚和损害的思想。如将再嫁的女人视为不贞洁,甚至沉河,这在封建时代也许都觉得合理,能净化社会风气,但这是歧视女性的典型做法,而这种思想的根源,也能从儒家经典找到依据,‘‘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就是把女人当成要养的私人财产之类。后世儒家更发展出‘‘三从四德’’的观念,这是封建社会形态决定的。

然而,孔子以其《论语》为代表建立的儒家思想,总的来说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封建社会也是祖先经过的社会,维系一个社会体系必须有强大的思想体系,孔子被历代封建帝王加以尊号,如‘‘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绝非偶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字哪一个不是经典之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修身放在首位,即使今天的文明社会又岂有二致?‘‘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的思想的确博大精深,合理的成分占多数,而且又产生于二千年前,极为难能可贵,要知道,二千年前,希腊有了希波拉底,亚里斯多德,柏拉图,他们的思想也堪称辉煌,但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那时在东方大地上也搞得风生水起,一点也不比西方逊色!作为炎黄子孙应为此感到骄傲,并将他发扬光大!以孔子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言人,举双手赞成!

认真翻看一下《论语》,你就会不仅赞同孔子的深刻思想,还会发觉孔子本身就是一位可敬的智者,可爱的长者,不愧为‘‘圣人’’的称号!



阴阳家6


儒家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作者/董海发

如何区分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与封建糟粕呢?

我们说儒家文化有封建糟粕是特指公元前134年儒家文化成为封建社会国家指导思想之后被篡改、阉割、歪曲的儒家文化,并不是泛指春秋战国时期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因为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一一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亲文化,推已及人的泛爱文化是超越时空、超越阶级、超越国界的普世家庭伦理道德。 只要有人类,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就不会过时;只要人是父母养育的,不是工厂机器批量生产的,家庭伦理道德就永远不会过时。

由此可见,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儒家文化的封建糟粕是汉后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人附着于其上的封建糟粕,是新文化运动应该真正打倒的“孔家店”。

我们今天发扬光大的儒家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并不是汉代以后被历代封建社会统治者及御用文人篡改、阉割、歪曲的儒家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中华文化是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综合文化,从公元前134年开始儒家文化就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主体文化、主脉文化。明代大儒王阳明说过,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房舍的话,儒家是正堂,佛家、道家就是厢房。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时期儒家文化从民间流行文化提升为国家正统文化,从百家争鸣中的一种学术思想,上升为独尊儒术的国家指导思想。从此儒家文化作为国家意识形态长达两千零四十五年(公元前134——公元1911年)

以公元前134年儒家文化成为国家指导思想为标志,儒家文化划分为春秋战国时期原汁原味儒家文化与汉后封建社会国家指导思想儒家文化两种类型:

一、春秋战国时期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是百姓修身齐家的道德文化

所谓春秋战国时期原汁原味儒家文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的民间文化——儒家文化,其精华思想就是以“仁者爱人”为精髓而依次展开并递进的三句人文主义的人本思想:

第一、国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管子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第二、人以德为本的贵德思想——曾参曰:“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俗话说“人无德不立”

第三、德以孝为本的重孝思想——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因为是民间文化所以坚持家庭伦理道德为主,突出以姻缘血缘为纽带的孝亲文化,突出以德治国的泛爱文化,主张以孝立德、以德立人,以人立国,从而建立人人相亲相爱、以礼仪为用、以和谐为贵、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这就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发扬光大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的思想精华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文化。这是中国人塑造健康人格的立人之本。没有这个立人之本,人就成为有人形、披人皮、穿人衣却没人性、没人格、没人品的衣冠禽兽!

2、儒家孝敬父母的孝亲文化。这是中国人构建和睦家庭的齐家之本。没有这个齐家之本,父子就变成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互恨仇人!

3、儒家推已及人的泛爱文化。这是中国人构建和谐社会的修身之本。没有这个修身之本,人与人就变成我害人人、人人害我的互害仇人!

儒家文化这三个思想精华是超越时空、超越阶级、超越国界的普世家庭伦理道德!

综上所述,

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树苗,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树根,

推已及人是做人的树枝。

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首先要给树根施肥浇水,否则,再优良的树苗也会枯死。所以,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根深叶茂,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否则,就是永远长不大、长不高的低矮灌木!

二、汉后儒家文化是变汁变味的皇帝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文化

所谓汉后儒家文化 ——就是公元前134年汉代以后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国家指导思想。从公元前134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长达2045年。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人效忠皇帝”为中心而依次展开并递进的三句封建主义的帝王思想:

第一、国以帝为本的皇权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第二、帝以刑为本的法治思想——秦法规定路边倒点垃圾就要剁手,“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趾,又黥为城旦”即五人一同偷盗,偷盗一枚半两钱以上的罪犯,要被斩掉左脚趾,同时还要在脸上刺字后判四五年徒刑去修筑城墙。

第三、刑以杀为本的暴政思想——商鞅以“谋反罪”而被五马分尸,吕不韦以“操国事不道罪”,被逼自杀,李斯以“谋反罪“,“腰斩咸阳市”。秦二世甚至提出“以杀人众者为忠臣”。 汉后儒家文化因为是国家文化所以坚持政治伦理道德为主,突出忠君爱国的忠君文化,突出以法治国的严刑峻法,主张以忠立德,以德立人,以君立国,从而建立人人效忠皇帝、以刑罚为用、以皇家为贵、天下为私、世代沿袭、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发扬光大的儒家文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思想精华——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亲文化,推己及人的泛爱文化,并不是汉代以后被历代封建社会统治者及御用文人篡改、阉割、歪曲的儒家文化。


董海发



儒家思想是100%分精华。

一、儒家的核心道德规范是私德——亲亲之爱:父母有慈、儿女有孝,丈夫有情、妻子有义,兄长有爱、弟妹有敬。

此外还有公德,见利思义,君子救急不救贫。

二、儒家的政治主张,是约束和限制君权。孔子谓之: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标准约束君主。然后,再以臣道的标准约束群臣。而人民却拥有广泛的权力——礼不下庶人。

今日谓之——宪政。

三、法治。

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

而法家则是法治的头号死敌——法律体现君主得意志,君主牢牢钳制刑罚,宁枉勿纵,夷族连坐。

儒家思想是古今中外最先进的文化。一百年前,日本为毁灭中华文化,收买了周树人、钱玄同等一大帮汉奸文人。疯狂的诋毁优秀的传统文化。


杨朱学派


中国人丧失文化自信是从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砸烂孔家店开始的。尤其是被日本人洗脑之后的鲁迅,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吃人的礼教”,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实际上真正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盛名的都是学贯中西之人,比如胡适、林语堂等人。

鲁迅的话是不可信的。他曾经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吃人的礼教。但从来没有谴责过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而且中日一在上海发生战事,他就躲入内山完造的书屋里,寻求日本人的庇护。他是一个被日本人洗脑之后,意图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者。

孔子,是圣人。位于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为什么罗马帝国覆灭之后欧洲没法实现统一,而中国经过汉、唐之后的大分裂,仍然能实现大一统?文化和文字使然。

为什么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如何艰难险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都没有断代?也是文化和文字使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孔子大一统的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这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统一全球、建立大一统社会的源泉所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已经成为同化异族的强有力的武器。……

看将来的全球必将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的天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传统肯定也要复兴。现在需要真正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包括教材、理念。要让中国人真正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将一切不该接受的外来文化的糟粕清出去,同时将中华文化好的东西介绍出去,让世界接受中华文化,并崇拜信仰中华文化。


伯乐公


孔圣人的思想放在照妖镜下看,不是完美而积极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儒家思想有诈民理论及绝对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唯大夫论,形成了“ 上智下愚 ”的说教,不得抗辨、抗争,否则视为不忠、不仁、不孝。中庸让臣民永远失去竟争力和敢为精神。战斗民族就不需要中庸仁礼之说,一切依法与利益说话。君不为民谋福利就是混君,特郎普对美国人目前利益来说就是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