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題呈現、意向表達和創作風格解讀《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魅力

享有自由,意味著承受孤獨和恐懼。那麼你願意陷入自由的放逐,還是愛的囚禁?

《藍白紅三部曲》是法國天才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代表作。藍白紅三色不僅是法國國旗的顏色,更是歐洲文化的象徵,代表了自由、平等、博愛。其中《藍》是三部曲的始章,也是我第一次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他是一位大器晚成卻英年早逝的電影藝術家,也是一名具有顯著個人風格的作者導演。但坦率地講,他的電影並不容易看懂。

雖然《藍》的情節不復雜:女主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自己的音樂家丈夫和小女兒。她悲痛欲絕,努力想忘卻過去,卻怎麼也無法擺脫回憶的牢籠。在一次偶然中,她發現丈夫有一個情婦且對方已有身孕。在追尋真相的過程中,她終於真正放下過去,也接受了助理的追求。

電影中大量意象的出場、畫面漸隱的反覆使用、蒙太奇的常超規出現,以及對情節的刻意弱化和揉碎,使得觀影者在觀看電影時產生較多困惑,無法領會導演的真正意圖,而錯失了欣賞電影之美的樂趣。

從主題呈現、意向表達和創作風格解讀《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魅力

今天我會從電影的主題呈現方式和意向運用來解讀,並藉助分析此片,來探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風格和創作意識。希望能給眾多電影愛好者帶來一種新的觀影角度。


1、 主題呈現:雙重線索螺旋式纏繞,譜寫出生命與死亡的變奏

本片有兩條線索貫穿,如果能以線索角度觀本片,就能理解女主許多行為背後的邏輯。

第一重線索是關於自由和囚禁。本片的主題毫無爭議是自由,但自由的背面往往是囚禁。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式的命題裡,正反從不是對立的兩項,任何一種自由同時是一份囚禁,而任何一種囚禁,也意味著享有自由。女主在獲得自由的同時,也很快掉落於某種囚禁。

從主題呈現、意向表達和創作風格解讀《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魅力

獲得社會自由,陷入回憶囚籠:

電影開場的車禍,使女主失去了丈夫和女兒,也失去了妻子和母親這兩重身份。這代表著她獲得了社會責任上的完全自由,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和義務。但同時,關於往昔美好生活的回憶、對於丈夫和女兒不捨的情感,這兩樣東西,就像兩件枷鎖一般,將她緊緊囚禁在了回憶中。這樣的自由未免太殘忍,代價太大,女主如行屍走肉般,只求早日解脫。


解脫心靈自由,重陷愛的牢籠:

她吞藥自殺、和助理做愛、賣掉曾經的家,她做了這一切,只為了擺脫過去的囚籠。而片尾在藍光中終於落下的淚,是本片中第一次見到她的淚水。眼淚有時候代表悲傷,但在巨大的痛苦面前,它代表的其實是解脫。我們也知道朱莉終於從悲痛中走出,接納了愛她的助理,也能繼續過好自己的人生。而在影片最後,我不禁有了另一層思考,

重新獲得愛情的朱莉,是否又陷入了另一種囚禁?享有自由,同時意味著承受孤獨和恐懼。那麼愛到底是一種牢獄?還是一種自由?

從主題呈現、意向表達和創作風格解讀《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魅力


第二重線索是逃避和眷戀。逃避和眷戀的矛盾性,在朱莉身上盡顯無餘,貫穿本片的處處細節。

在家中狠狠拽下藍色吊燈的燈穗,這裡突然的破壞性代表了她內心對往昔回憶的恐懼,回憶似潮水將她浸沒、噬其筋骨,唯有砸了面前的燈方可休。而在之後的情節中,朱莉卻將藍燈帶到了新租的公寓,鄭重其事地掛在客廳。這裡人物前後行為的矛盾性,表現了她對過去回憶的逃避和眷戀,內心的幾度掙扎。

同樣的矛盾性也爆發在車禍後醒來的那場戲。得知夫女已死的消息,朱莉大口往嘴裡塞安眠藥,但卻難以下嚥吐了出來,只能對著撞見的護士道:"我不能,我做不到"。一方面是想要逃避夫女已死一人獨活的絕望人生,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卻使她停止了自殺的行為。類似的矛盾性還有捕殺母鼠、饋贈情人等情節。而這也表現了朱莉在經歷了人間離喪之後心靈的脆弱和掙扎。


2、 大量意象的堆砌出場,藍色作為本片最大意象和色彩基調的偉大創意

藍色:

作為本片最重的意象,"藍色"幾乎充斥全片、無處不在。藍色不僅是本片的燈光和色彩基調,而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覺形象。藍色如同回憶這個牢籠的具體形象,總在朱莉陷入回憶時突然降臨,伴隨著丈夫生前所作的交響樂的鏗鏘之聲。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一幕,藍色幾乎如潮水般將畫面中的朱莉淹沒。因痛苦噬骨,朱莉叫來奧利弗做愛,但短暫的歡愉難以填補內心巨大的空洞。繚亂的藍光在朱莉的臉上游走,她彷彿一個痛苦嘶吼的野獸。


游泳池:

藍色的泳池像極了母體,承擔了朱莉經歷重大創傷後療傷的作用。朱莉在泳池游泳的戲共有四場。第一次是出院後聽到街邊藝人吹奏丈夫所作曲子。第二次是會見了目睹車禍現場的男孩,並從他口中得知丈夫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為她講的笑話。第三次是放貓捕殺了屋裡的一窩小鼠和母鼠。最後一次是見過情婦之後。朱莉將自己浸泡在藍色的水中,以獲得片刻救贖。

從主題呈現、意向表達和創作風格解讀《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魅力

藍色棒棒糖:

藍色棒棒糖代表的是關於小女兒的回憶。它第一次出現在片頭,女兒的手舉著藍色糖紙,在車窗外隨著風簌簌作響。再一次出現時,是朱莉在包中翻到了一支藍色棒棒糖。她從一開始慢慢咀嚼,到後面幾乎是瘋狂地撕咬著。在一次對朱莉扮演者、法國女演員朱麗葉的採訪中,她說,她對人物此刻的行為理解是

,朱莉在用牙齒咬碎牢籠的鐵欄。


5秒方糖

我之所以稱其5秒方糖,是因為朱莉將雪白的方糖一角浸入咖啡直到完全滲透,一共用時5秒。如此精準甚至嚴苛的時間背後,是導演為此跑遍巴黎,只為找到體積和密度完全吻合的品類。在靜默的鏡頭中,朱莉專心乃至著迷地盯著方糖。導演沒有讓演員直接告訴觀眾其內心的痛苦。而是通過看似不起眼的外物,來表達她此刻的心境:想要逃避一切,包括友誼、愛、回憶、甚至過去所有的生活方式。

從主題呈現、意向表達和創作風格解讀《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魅力

3、 作者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鮮明的創作風格:漸隱黑屏的反覆出現和沉默的旁觀者

所謂"作者導演",是由法國新思潮提出的對藝術導演的一種稱謂。這類導演有一個最大特點,即電影帶有鮮明的、可辨認的個人特徵。比如著名導演希區柯克,喜歡在自己電影中客串,這算是他為自己的作品"簽名"的一種方式。國內的賈樟柯、婁燁都屬於作者導演。而基耶斯洛夫斯基毫無疑問是一位完美的作者導演。在本片中,他為自己簽了兩處名。

1、 漸隱黑屏的反覆出現:

漸隱畫面漸漸消失在黑暗中。在一般電影中,漸隱代表著一場戲的結束、或一段時間的變遷。但《藍》中漸隱的運用卻別出心裁。比如這場戲,在泳池中,露西問朱莉:"你哭了嗎?"朱莉看向她,畫面漸隱,陷入一片黑暗,而後再次切換到剛才的畫面。朱莉回覆道:"不過是水罷了。"這裡很明顯,兩人的對話間並沒有時間的變遷或消失,兩人還處在剛剛的時空。

但突然的畫面黑暗,表現的是朱莉內心如黑洞般的絕望,她在那個時刻掉落進了無比痛苦的境地。

同樣的漸隱還出現在朱莉發現了丈夫有情婦後。當奧利弗問她:"你想幹嘛?"畫面漸隱、一片黑暗,而後切換到正常畫面。朱莉回道:"去找她"。對於還沉浸在喪夫之痛的朱莉而言,意外發現的情婦顯得荒唐而不可思議。她還未曾撫平傷痛,竟又陷入了莫名其妙的嫉妒。

本片共出現了四次漸隱,增強了本片的風格化,是導演一次成功而天才的表達。

從主題呈現、意向表達和創作風格解讀《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魅力


2、 沉默的旁觀者

本片中沉默的旁觀者共有兩位。一位是片頭車禍現場出現的玩球少年。導演用他的視角進行拍攝,為我們展現了一樁慘烈的車禍是如何發生的。他的注視帶有見證者的意味,和古希臘悲劇式的宿命感。而另一位旁觀者是那位傴僂著腰扔瓶的老婦人。有趣的是,這位老婦在另外兩部《紅》、《白》中也有登場。她從《藍》入場,從《紅》退場,串聯起了三部曲。

這樣的沉默旁觀者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其它電影,如《十誡》、《兩生花》中也有反覆出現,已經成為其創作風格的烙印。

從主題呈現、意向表達和創作風格解讀《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魅力


寫在最後:

女主朱莉最終獲救,逃離了藍色帶來的情感和回憶的牢籠,接受了傷痕累累的人生。藍色或許會再次出現,但這一次,她走出了藍色,達成了與自己的和解。本片以藍色起,以藍色終,以悲劇起,卻以喜劇終。如果觀看此片的你我,能從中得到幾許共鳴、或者悟出什麼道道,那就像基耶斯洛夫斯基本人說的:"拍這部電影,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