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职场假性焦虑”: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我们不是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是一直在暗示自己要同时做更多的事。


识破“职场假性焦虑”: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01

今天早上,一位朋友沮丧地和我说,他现在特别焦虑。前几天单位刚复工,最近几天的工作都不在状态。


在工作的时候,他总在操心家里的事,父母身体不好,孩子学习不好,家里一堆事,自已上班难以抽身;回到家里又发现工作没有忙完,领导、客户时不时的打来电话,以致于临睡前还要提起精神处理问题。


他说,感觉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总是陷入无端的焦虑中。


其实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在工作上多投入时间,生活就陷入危机;想追求家庭的和谐,工作又出现滞后,真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做出取舍的。当我们一心追求工作上的成功,生活会失衡。


卓越的成就需要大量的投入与高度的专注,这就意味着留给其它事的时间减少。


02

《史记》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吴、楚两国的边境小城卑梁和钟离相邻。因为离得近,居民们会经常在一起聊天、采桑、劳作。

有一天,属于不同国家的两个少女因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少女们的家人听说后,马上赶到现场。先是互相指责,继而对骂,然后大打出手,结果卑梁的一个人就被打死了。

于是,卑梁城的百姓非常愤怒,便报告了长官,长官就派守城将军带部队扫荡了钟离城,致使不少钟离居民死伤。

楚王接到报告后,马上调拨军队攻占了卑梁。

吴王一直觊觎楚国领土,正苦于找不到借口,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派兵大举攻楚。

最后,吴国攻占了钟离,还攻下楚国的另一重镇居巢,造成无数军民死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卑梁之衅、血流吴楚”的故事。

本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最终引发了两个国家大规模的战争。

识破“职场假性焦虑”: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在我们生活里也常会有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推动,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引发不可估量的重大反应。

在管理学领域里,这种现象叫做“多米诺效应”。但是我们好像很难应用“多米诺效应”,因为工作和生活中的事不可能按顺序码好,再告诉我们从哪里开始“推”。它们总是杂乱无章,令人焦头烂额。


03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电脑上打开着10几个网页、N个文档和表格,不断闪动着的聊天软件。你同时忙着四、五件不同的事情,周围环境噪杂,时不时有人过来和你讲话聊天,电话声此起彼伏。


当你想专心做一件事时,邮箱收到客户邮件、领导突然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然后你就忙不迭地去处理一番。


你在电脑前已经忙了老半天,但还是有好多事情没有搞定。


工作实在太忙了,似乎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会“多进程”工作,能同时处理很多件事,好像也只有如此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识破“职场假性焦虑”: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但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却表明:一个人能同时兼顾几件事的说法是个谎言。


大量的事实证明,“多面手”的工作根本无法抓住重点,看似每件事都兼顾,实则每件事都做得都不怎么样。就算同时做两件事,要么就是两件事都做不好,要么是都做不成。


同时处理多件事不仅会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反应速度,事情之间的衔接也无从保障,最终只能是每件事都做不成。


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做的越多,则死的越快。


04


“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之所以受到很多人追捧,一方面是因为把成功人士的”多线程“工作当作了效率高的表现,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多任务工作。想要同时兼顾几件事,并在其中游刃有余,这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适用的。


在所有成功者的故事里,都有对目标始终如一的坚守,他们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把所有的热情和精力、时间集中在一件事上,只对一件事用心。


比尔.盖茨醉心于研究计算机,继而学会编程,从始至终坚守于此;

齐白石,90多岁还每天坚持挥笔作画,“不教一日闲过”,心无旁骛。


识破“职场假性焦虑”:做的越多,死的越快


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在,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盼望着“东山不亮西山亮”,得到的回报却微乎其微。


我们安慰自已,所有的经历都会成为经验和铠甲,但又很快发现,这不过又是一条弯路。


因为成功是靠一步步积累而来,不是将很多事的成绩累积在一起。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想面面俱到,就只能精疲力竭,一无所获。成功取决于你的目标是否明确,你是否专注。“大道至简”、“小即是多”这些众人皆知的普世真理,也是成功的最佳诠释。

成功的通关密码只有一个,那就是只做一件事。

幸福诞生于圆梦的征途中,人人都想得到快乐,但追寻它并不代表能找到它。真正长久的幸福,发生在你为生活设定了更大的目标,每天都变得更有意义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