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内,楼市“接连变卦”?“央地博弈”明朗,“底线”已划出!

01 央行再提“房住不炒”,有何深意?

3月3日央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召开电视电话会,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为何说是再次强调?

因为在2月19日晚间,央行在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半个月不到,同样的内容,央行重点提了两次。

另外,财政部部长刘昆2月中旬发文表示“坚持房住不炒”,中央直属党报经济日报发布社论《楼市纾困必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文中提到“调控的成果来之不易,房住不炒的定位也不会改变,不能改变。”

3天内,楼市“接连变卦”?“央地博弈”明朗,“底线”已划出!

幸福策评:蠢蠢欲动的楼市,仍不能脱离“稳”的轨道


受疫情影响,百业待兴。各地卖地、税费收入下降,保住GDP增长颇为困难。作为国民经济强大支柱的房地产,也受到冲击,各地政府为此施以援手。因为坚持“房住不炒”的同时,还可以“因城施策”。现在问题来了,既然可以因城施策,那么为何中央还在反复强调“房住不炒”呢?

这就重回到“央地博弈”的老路上了,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目标冲突。中央的愿望一如经济日报撰文所示:“疫情面前,各地既要出台政策帮助房企减轻困难,稳定经济发展,也要防止调控‘失控’,房价快速上涨放大楼市风险。”

然而,通过房地产拉动GDP曾是各地屡试不爽的方法,在抗击疫情的档口,借机放松调控似乎也顺理成章。因此,有的地方做法则超出了中央期待的范畴,存在让调控“失控”、房价快速上涨可能。

在这场博弈中,地方试探的就是中央能忍受的放松底线。

3天内,楼市“接连变卦”?“央地博弈”明朗,“底线”已划出!

同“房住不炒”论调对应的是,各地密集出台楼市宽松利好政策。仅3月3日,就有温州、常州、广州三地出台房地产新政。特别的是,在需求端,给购房者也出台相应的政策:常州放宽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温州人才房最低5折,广州取消公寓限购。

可是好景不长,3月5日,广州市政府官网再次挂出48条《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措施》,其中“松绑”商服类项目的内容全文被删除。

广州这个政策的撤回就是央地博弈的缩影。

房地产调控中,“限购、限价、限售、限贷”是四大重要组合拳,任何想轻易直接突破松绑的,鲜有成功者。各地楼市常见的是借人才引进之名,增加新的楼市购买力,变相松开限购。

更明显的信号是,2月21日驻马店市发布稳楼市政策后,主要负责同志被河南省政府约谈,强调“坚持房住不炒”。这次约谈是给驻马店市一个警告,也是一个信号——这种行为不允许,不支持。

从广州和驻马店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对于楼市松绑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房企纾困,人才购房优惠统统都没问题,突破四限,鼓励购房者加杠杆一律不允许。

蠢蠢欲动的楼市,仍不能脱离“稳”的轨道。

3天内,楼市“接连变卦”?“央地博弈”明朗,“底线”已划出!

02 3天内3城调整楼市政策,高层3部门表态,2020年“底线”已划出

3月5日,针对澎湃新闻询问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一政策是否仍执行一事,河南省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文件已撤回,按照原政策执行。2月28日晚上,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省府约谈驻马店主要负责人,坚持“房住不炒”,落实主体责任。

3月4日晚间22时18分,广州再度发布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若干措施的通知。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条中,“优化商服类项目建设和销售管理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单元、不再限定销售对象、不再限定转让对象”一项内容不再提及。

3天内,楼市“接连变卦”?“央地博弈”明朗,“底线”已划出!

3月4日,东莞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申报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取得预售许可证或现售备案证书180天后,对未售出房屋的申报价格进行调整,调高幅度不超过5%,调低幅度不限。东莞这个政策的特殊之处,是在限涨幅的同时,取消了房价跌幅的限制,打压房价的意图更明确。

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召开金融和经济发展座谈会暨电视电话会。会议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幸福策评:3天3个城市楼市出台调整政策 ,楼市“恍若隔世”


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在3月3日以史无前例的发声密度提醒市场,他们代表的是高层意志。广州在3月4日删文再修改,核心调控内容不变,代表的是京沪深调控的投射和镜像。东莞,代表了新一线和二线,在3月4日耐人寻味的加了一句“不设跌幅”,是各路省会、沿海强市的指南针。驻马店在3月5日认错撤回,降首付政策付诸流水,则是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鲜明写照。

3号、4号、5号,3天时间,3个城市“接连变卦”了,高层再次表态,跟前段时间宽松潮的氛围比起来,楼市有点“恍若隔世”。

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能看出:这绝非单个省市的孤例,而是调控转向的必然。没错,房地产确实关联了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影响了数千万人的就业,捆绑了六成以上的国民财富。但是,不要以为当房地产摆出一副“没我不行”的样子,就能倒逼调控宽松。

3天内,楼市“接连变卦”?“央地博弈”明朗,“底线”已划出!

2020年的政策底线已经划出:不要提振需求端。2020年的放松空间是有限的:不能给市场幻想。

我们经历了2016年的去库存,又经历了2017年的去杠杆。还见证了2018-2019年的因城施策、调控次数创纪录。百城房价指数好不容易连续两年稳定到5%以内,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因此,不要用以往的经验套用在2020年楼市,这次调控的决心不可低估。

《三体》里有一句话:越透明的东西越神秘。楼市也是这样,所有的牌都放在明面,三言两语就能说透,却又总是飘忽不定,说变就变。这可能才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常态:有人试探,有人观望。

2015年-2017年那样全民买房的集体投机氛围,再也不会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