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三段感情,揭穿婚姻的真相:愛裡不卑微,不衝動,不盲目

他文采卓然,性格放蕩,有人說他是“渣男”,也有人贊他多情浪漫,他用詩表達了他對愛的所有追求和浪漫。

他一生很短暫,逝時年僅34歲,在他短暫的年華中,卻遇到了三個才情卓越的女人,她們用青春點亮了他短暫且輝煌的一生。

他就是中國詩壇舉足輕重的代表人物--徐志摩。在他有限的生命裡,曾遇到過三個女人,一個滿足了他對愛情所有美好的幻想,最終卻為愛逃離;一個給了他所有激情和浪漫,讓他從渣男變成了重情重義的痴男;還有一個黯然了前半生來愛他,卻仍被他冷漠拋棄。

這三個女人也曾是民國最有才情的風雲人物,他們就是林徽因、陸小曼和張幼儀。

林徽因和陸小曼在當代都是富有才情的女神級人物,林徽因才情過人,陸小曼風情萬種,比起前兩位,張幼儀應該是最黯淡無光的了,離開徐志摩之後,她用她的下半生進行了鳳凰涅槃,開啟了她開掛的人生。

徐志摩的三段感情,揭穿婚姻的真相:愛裡不卑微,不衝動,不盲目

卑微的愛換不來永久的婚姻

張幼儀15歲那一年,嫁給18歲素末謀面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看到她的照片第一眼,便充滿了不屑和鄙視,說她是“鄉下土包子”。

其實張幼儀出生並不比徐家差,徐家世代經商,家境殷實;張幼儀祖父是高官,父親是名醫,她也算是名門世家,當時二人的結合,可算是門當戶對。

只是張幼儀從小學習三從四德,骨子裡是個典型的“賢良淑德”型,這是那個時代女子的“標配”,但對於接受過新潮教育浪漫的徐志摩來說,卻遠達不到他對理想伴侶的標準。

張幼儀曾經也上過一些學,為了婚姻她不得不終止讀書,雖然她沉默少言,但是為人聰慧,並不是個木鈉愚鈍之人。

她知道丈夫是個接受過新式教育洗禮的人,為了迎合丈夫的喜好,在婚禮當天,她還特地選了一件西式風格的禮服,但是徐志摩對她的刻板印象太過深刻,甚至嘲諷她小腳跟西服不搭。

後來張幼儀還和她的侄孫女張邦梅說起這些事,哈佛大學畢業的張邦梅以此寫了本書,叫《小腳與西服》,出自徐志摩的一句話,也是他執意要跟張幼儀離婚的理由:小腳和西服,怎麼相配?

不過,婚後的張幼儀在徐家甚受喜愛,她像所有的後宅婦人一樣,晨昏定省,勤作針線,生兒育女,面對丈夫的冷漠和疏離,她除了隱忍,便是獨自消磨黯然落寞。

完婚後,徐志摩為了給父母一個交代,達成早日延續徐家香火的願望,他對張幼儀例行公事般地履行了夫妻職責,便離家求學去了。

這一別便是五年,這五年裡,他們真正相處在一起的時間才只有四個月,雖然明知兩人的婚姻充滿了不確定性,張幼儀還是一如即往地侍候公婆,對徐志摩也是言聽計從,恭順有禮。甚至於明知徐知摩愛上了別的女人,她也從來沒想到要掙脫這讓人窒息的牢籠,只不斷地麻痺自己:“我在徐家的地位不會改變,我替他生了個兒子,又服侍過他父母,我永遠是他的元配夫人......

張幼儀懷著這種惶恐不安的心,想要跟徐志摩能近距離的相處,能讓彼此有多一些瞭解的空間,於是她遠渡重洋,坐著輪渡來到了歐洲看望丈夫。

在面對抉擇時,她是果敢的,發現婚姻的癥結所在時,她想盡一切辦法去化解。面對愛人對她的刻板誤解,她曾極力討好,想要扭轉他的看法;面對愛人的拒絕,她懂得主動出擊

徐志摩的三段感情,揭穿婚姻的真相:愛裡不卑微,不衝動,不盲目

可是,她到底還是錯了,錯就錯在,她不該愛上一個從來沒有試圖去愛過她的人。

她不遠萬里,壓抑著多年的思念和急切,看到的卻是丈夫的不耐。

晚年時她回憶起這段記憶,話語裡仍充滿了悲傷:“我斜倚著尾甲板,不耐煩地等著上岸,然後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裡。就在這時候,我的心涼了一大截。他穿著一件瘦長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圍了條白絲巾。雖然我從沒看過他穿西裝的樣子。可是我曉得那是他,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的,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沒有久別重逢的喜悅,也沒有思妻情切的炙熱,甚至連假裝一下的熱情都沒有。

如果這算傷人的話,那當徐志摩為了跟林徽因在一起,毫不留情的向她提出離婚時的決絕,則讓張幼儀徹底寒了心。

那時,她已有兩個月的身孕,徐志摩非但沒有憐惜,反倒冷漠無情地說:“把孩子打掉!”

張幼儀聽後,心內萬般悲涼,卻仍帶著一絲希冀無助地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輕描淡寫的回答道:“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說完,便撇下獨在異鄉的張幼儀獨自遠遊去了,張幼儀再次見到他,是在自己生下孩子一個月後,徐志摩帶著絕決的離婚信,來找她簽字離婚。信中寫道“無愛之婚姻無可忍,自由之償還自由……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痛苦,始兆幸福。”

那一刻,張幼儀終於明白,這份委曲求全的婚姻,除了傷痛與羞辱,再無其它。

甚至在離婚後,徐志摩還歡天喜地地寫了一首《笑解煩惱結》送給她,言語間竟無半點夫妻情分。

在這段她付之一切的婚姻裡,她是卑微的,從一開始,她就把他當成生命裡唯一的愛人,所以她甘願委屈求全,默默忍受他的冷漠和刻薄,即使他從來都不曾給過她一絲好臉色。

徐志摩的三段感情,揭穿婚姻的真相:愛裡不卑微,不衝動,不盲目

她曾是他眼中的寄生蟲,附屬品,想用卑微的愛,來換取他的重視,卻一次次被他所傷。

離婚後,她才終懂得,原來女人並不是做一個賢惠的妻子,對對方好就能擁有幸福的婚姻,真正好的婚姻,是做更好的自己,彼此欣賞和獨立。

沒有了徐志摩的張幼儀,仿如重生般開啟了她開掛的人生。

她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又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創下金融界奇蹟,與此同時,還擔任了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一職。

1934年,二哥張君勱主持成立了國家社會黨,她應邀管理該黨財務,抗戰爆發後她屯積軍用染料,用她超群的智慧賺了個盆滿缽。

在愛情裡,她把自己跟徐志摩的感情比喻成一把扇子,炎熱堪用,秋天見棄

就像張愛玲所說:見到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離開他後,她才知,卑微的愛,開不出幸福的花,也換不來婚姻的長久,女人即使在婚姻裡,也別忘了閃光,只有你身上的光足夠溫熱,才能溫暖婚姻。

徐志摩的三段感情,揭穿婚姻的真相:愛裡不卑微,不衝動,不盲目

愛情可以一時情迷,婚姻卻需要理智

林徽因出生於有江南水鄉之稱的杭州,是書香門第的後代,她自幼習得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不但才情了得,又有江南女子的溫婉柔媚,可謂是當代完美女性的典範。

1921年秋天,林徽因認識了浪漫詩人徐志摩,他完全被她聰穎的才氣和清雅的氣質吸引,於是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他為她寫下無數浪漫的情詩,他們一起坐在康橋柳樹下看夕陽,一起看夕陽下閃著金波的潺潺流水,任那細雨籠罩的綿綿情絲圍繞飄散。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寫道:“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說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在徐志摩心裡,她滿足了他對完美愛情的所有幻想,成了他心中無可替代的繆斯女神。

為此,他甘願冒天下罵名,不顧有孕在身的張幼儀,也要決然離婚。

這份愛,太過濃烈痴纏,也太過炙熱,當得知徐志摩有妻室後,沉醉在愛情中的林徽因有了一絲驚慌和清醒。

徐志摩的三段感情,揭穿婚姻的真相:愛裡不卑微,不衝動,不盲目

她不想因為這份愛,讓另一個無辜的女人去承擔失去丈夫的痛苦。

她說:“任何東西都可被替代。愛情,往事,記憶,失望,時間……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無力自拔。

她也確實做到了如此,她深知林志摩的為人,所以不願意犧牲自己的一生去實踐這未知的愛情,及時從這段危險的愛情旋渦中抽身而出。

我想,這應該是她一生做的最正確的抉擇了,正因為她的理智,讓她遇到了跟她一生攜手並進的人,並且成就了民國婚姻中,少數幾個從一而終的幸福婚姻。

愛情可以一時意亂情迷,但婚姻,卻需要慎重考慮。她深知:“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她愛的熱烈,也愛的清醒,不在浮華中迷失,也不彷徨於痛苦的過往,而是用智慧追尋自己的婚姻和幸福。

徐志摩的三段感情,揭穿婚姻的真相:愛裡不卑微,不衝動,不盲目

男人對你不好,只是因為那個人不是你

如果說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難忘的人,那陸小曼可說是徐志摩愛到骨子裡的人。

儘管陸小曼也才情過人,但是放到現在,她可說是一個只懂享受的渣女。

胡適曾說:“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郁達夫說:小曼是一位20世紀20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普羅米修斯。

陸小曼從小家境優渥,父親陸定是北洋的財神,又只有她一個女兒,可謂是在金山銀海中長大的,也正因為此,養成了她大手大腳的習慣。

她曾經有過一段好姻緣,丈夫王賡是政府高官,收入頗豐,對於從小錦衣玉食的陸小曼來說,這樣的婚姻無疑於天作之合。

但是陸小曼嫌王賡不夠浪漫,堅決放棄了錦衣玉食的闊太生活。

詩人徐志摩的出現完美地滿足了陸小曼對婚姻愛情的所有臆想,他們在經歷了重重阻礙和磨難後終於如願以償地在一起了。

婚後的生活,並沒有徐志摩想像的完美,也沒有陸小曼想象的那麼浪漫。

因為陸小曼從小花錢如流水,過慣了奢侈高端的生活,跟徐志摩在一起之後,他的收入並不能滿足她的高消費。

為了讓陸小曼繼續過著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的生活,他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講課,課餘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後又應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以掙家用。

徐志摩的三段感情,揭穿婚姻的真相:愛裡不卑微,不衝動,不盲目

她隨性自由散漫,不迎合侍候公婆,所以公婆至死也沒接受過她。

她日日流連夜場,吸食鴉片,對徐志摩的生活疏於打理,而徐志摩卻甘之如飴,為了使妻子心喜,他用極大的耐心包容她遷就她。

徐志摩排斥張幼儀那樣賢妻良母式的付出型舊式女子,卻甘之如飴地包容了陸小曼這樣自私前衛的新式女子。

在他心裡,並不是張幼儀不夠好,只是因為她不是他愛的人而已。

不愛時,他是所有人眼中的渣男,是她付之一切也暖不熱的心;愛上了,即使刀裡火裡,他也心甘情願且專情如一。

長期的墮落和消沉,讓陸小曼失去了原來的靈氣,再也不復當年的鐘靈毓秀,徐志摩也終是忍耐極限,跟她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吵。

他負氣出門,趕去北京參加林徽因的演講,這對於他是一劑解其愁悶的良藥,所以他義無反顧。也是這一出走,便將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三十四歲這一年。

徐志摩的三段感情,揭穿婚姻的真相:愛裡不卑微,不衝動,不盲目

林徽因和陸小曼

女人的幸福永遠握在自己手中

徐志摩的一生雖然短暫,但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卻個個愛他至深,她們用不同方式的愛,讓他富有詩意的人生多了一絲色彩和光輝。

在婚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她遇到了愛情,然後把他當成後半生的命運,為之放棄自我,放棄大放異彩的人生,而最終結局,卻終是如張幼儀般,即使如何卑微,終換來對方的嫌棄和拋棄。

我們也會在愛情裡,因為一時情迷,而下錯了賭注,把自己的一生賭成了人生無法收拾的慘局,

女人一生實短,你擁有的幸福永遠握在自己手中,不依附,不攀援,不放棄一切地付出所有,在愛別人的同時,也別忘了愛自己,永遠不要為了家庭放棄讓自己大放異彩的機會,只有活出自我,才能收穫你所想要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