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历史上最虚伪的制度

如果说历史上有什么政治制度最虚伪,那么一定要说的就是分封制

这个制度为什么虚伪呢?这就必须先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得以保持延续的基本保障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这个制度为什么说是保障制度呢?又不得不说中国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要说分封制就要从源头剖析,那么中国的婚姻制度为什么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不是人们所说的一夫多妻制呢?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就要了解什么叫妻什么叫妾。

举一个例子:你生活在古代,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子弟,你爸爸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已经十六岁了,应该结婚了,但是你呢,有些超前意识,在石桥上遇到了一个农家姑娘,你心动了,三言两语把姑娘骗回家,当晚你们两个做了什么不可描述的事,但是你爸爸告诉你,自由恋爱不允许,你无奈把她送了回去,结果过了几个月姑娘怀孕了,你爸爸没办法,喊你去把那姑娘带回来。(这算是心地好的人家)

然后你俩就算两口子了,但是注意,你这自由恋爱的产物是夫和妾,你的小妾生了个孩子,结果是个儿子,这个儿子叫做长子

你爸爸说你虽然生儿子了,但毕竟还没结婚,于是发现东家有个富贵人家刚好有个待字闺中的小姐,于是托了媒人带着聘礼到了家里面说亲,成功了以后,定了个黄道吉日,你去八抬大轿把她娶了回来,虽然在此之前你已经有个农家姑娘了,但是你后来娶得这个才是你的妻子,因为你是明媒正娶。然后你的妻子第一胎给你生了女儿,但没关系,第二胎生了个儿子,虽然不是长子,但是属于嫡长子

你爸爸死了以后,所有财产都是你的,你死了以后虽然有兄弟两个,但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只有你妻子的儿子能拿到钱,妾的儿子能拿到钱也是因为嫡长子是个好人。

这是一个富贵人家,同理上升到君主家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康熙皇帝。

分封制,历史上最虚伪的制度

(康熙皇帝画像)

康熙皇帝的太子就是嫡长子,他只有这一个嫡子,皇后唯一的儿子,所以他是唯一一个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虽然后来各种原因皇帝是雍正,但是嫡长子继承制基本上就是孩子这样的。

嫡长子继承制确保了君王家族血统,同样也确保了分封诸侯的血统,以周武王分封为例:他封了姜尚到齐,也就是山东,那么姜尚死了以后继承他绝大多数领土和绝大多数人民的就是他的嫡长子,他的其他儿子则分别继承其余的百姓和土地。

看起来是不公平的,但是毕竟是嫡长子。这个时候就可以来详细解释一下什么叫分封制了。

分封制,历史上最虚伪的制度

上面这张图就是分封制的大致情形,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兄弟和功臣,这些人就是诸侯,但是土地和人民都是天子的,不论怎么分,分的都是天子的土地和人民。诸侯把天子赏赐的百姓和土地分给自己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这并不是多数,而是极少数的百姓和土地,得到这极少数的百姓和土地的人就是卿大夫卿大夫得到了寥寥无几的土地和人民还可以再分封更为少数的百姓土地再分封出去,这些人就是

士大夫士大夫已经无权分封了,这个时候只有嫡长子才能继续当士大夫,剩下的儿子都是庶民,这就是分封制的基本情况。

模仿到周朝分封精髓的只有汉朝,汉朝也是分封了功臣和子女,但是这些人是,等同于诸侯,唯一不同的就是,王可以任命高级官员,例如高祖的其他儿子可以任命自己王府的,等同于皇帝身边的丞相。(其他被分封的功臣是侯爵,不是王,这里说王说的也是皇帝的其他儿子)其他官员还是皇帝说了算,直到汉武帝时期,推恩令颁布,就没有那么势力大的了。

那么分封为什么最虚伪呢?首先是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功臣和子女

历史的变化看来,功臣分不了皇帝的蛋糕,但凡是被分封的功臣基本上得不到好的下场,可是仍然有人挤破了脑袋也想被分封,尽管后来的分封已经变成空壳,得到的只是一个随时有可能掉脑袋的徒有其名的架空了的

称呼

但是子女也真的能得到好的结果吗?

分封制的另一大主要群体就是皇帝的后代了,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别以为你是皇帝的后代,你既然接受了分封,你也没有权利,你也就是个空壳子,比功臣好一点的就是,你不用去抢,但是你仍然会随时掉脑袋,比如写了《淮南子》的刘向。

就连明朝的免死的丹书铁券都没有历朝历代的分封虚伪,丹书铁券虽然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但是除了朱元璋一个例外,其他朝代也没有丹书铁券不奏效的情况。

分封制,历史上最虚伪的制度

(朱元璋画像)

但是分封制呢?历朝历代就没有奏效的时候,无论是功臣还是皇帝的后人,谁被分封了,谁就是嫡长子也就是下一个接班人太子的敌人,历史上很少有儿子反爸爸的,但是兄弟反兄弟的不在少数,所以分封最终分封的都是仇人,都是未来继承人的仇人,然后慢慢的被继承人以各种手段除掉,有的人甚至蹲到了监狱里面都没想明白,自己明明是先帝分封的王爷,怎么突然沦为阶下囚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