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鸡 有故事」雪菜又叫雪里蕻、春不老!乡里人俗称“缨芥子”

雪菜又叫雪里蕻、春不老。乡里人俗称“缨芥子”,属于芥菜的一个变种,以食叶茎为主。《广群芳谱·蔬谱五》载: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在反季节蔬菜兴起以前,雪菜是农村人冬季不可少的绿色菜品。


孩提时,每年九月初,一场秋雨过后,母亲就在自家菜园的边边角角、后院的崖根下,随手撒几把缨芥籽。几乎不需要任何管护,三五天时间,嫩绿的菜芽儿破土而出。一月多忙忙碌碌的秋收秋播结束后,在不屑一顾的角落旮旯里,雪菜已悄悄地长到一尺高,在农家的院前屋后,营造出一方赏心悦目的绿色景致。
选在小雪前,母亲就带着全家人收获雪菜。一般挑长势好的菜苗,从根部割断,剔去泥土,摘除黄叶,用清水淘洗干净,均匀地摊在窗台上,晾干水分以备腌制。留下的那些弱小苗儿,经过一冬的蛰伏,次年春天就会蹿到一人多高,主秆上分出众多枝杈,开满金黄的花朵,招引来蜜蜂蝴蝶满院里飞舞。最终结成黑色的种子,这就是农家夏秋时节餐桌上的最佳佐料——芥末籽。馒头蘸芥末、锅盔夹芥末是我童年的最爱,辣香爽口,百吃不厌。

「大宝鸡 有故事」雪菜又叫雪里蕻、春不老!乡里人俗称“缨芥子”

腌制雪菜的场面是很热闹的。选个晴朗的日子,全家人齐上阵,搬出赋闲了一年的大菜缸,洗洗刷刷抹干净,然后分工协作,孩子们一把把一趟趟转运菜苗,大人撒盐、踩压。从缸底开始铺一层雪菜,撒一撮盐粒,母亲将大半个身子探进缸里,转着圈儿用双手反复压瓷实。就这样层层叠叠、铺铺压压直到缸口冒尖,上面压一块圆溜溜的大青石,一缸雪菜就算腌制好了。
大约一周后,原本满缸的雪菜悄悄地沉了下去,汪在亮晶晶的半缸绿水里,金黄色的茎脉、墨绿色的叶片,呈现出生命蜕变后的质感,散发出刺鼻的辛辣味儿。每天早晨,母亲熬一锅玉米糁子,捞出两把雪菜,在案板上反复搓揉,挤去咸性汁液,再次淘洗控干水分,剁成碎末,盛在菜盆里,放一撮去腥的姜末,一勺提味的辣面、食盐,调上农家醋,滚油一泼,在“嗞嗞”的脆响声中,一股清新的香味冲天而起,溢满了农家小屋。甭说吃,闻着都叫人口舌生津。

寒冷的冬日,窗外雪花飘飘,室内温暖如春。一家人围着一盆调好的雪菜,你一下我一下,搛一筷头雪菜,啜一口热腾腾的玉米糁子,只吃上三五口,个个鼻尖上冒出汗珠儿,周身暖融融的。尤其是老少嚼着雪菜,抹着糁子的咂巴声,此起彼伏,热热闹闹,好不快活。乡里老辈人都说,雪菜是漫长冬季里醒脑提神、消除疲劳的最佳菜肴。(宝鸡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