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雞 有故事」雪菜又叫雪裡蕻、春不老!鄉里人俗稱“纓芥子”

雪菜又叫雪裡蕻、春不老。鄉里人俗稱“纓芥子”,屬於芥菜的一個變種,以食葉莖為主。《廣群芳譜·蔬譜五》載:雪深,諸菜凍損,此菜獨青。在反季節蔬菜興起以前,雪菜是農村人冬季不可少的綠色菜品。


孩提時,每年九月初,一場秋雨過後,母親就在自家菜園的邊邊角角、後院的崖根下,隨手撒幾把纓芥籽。幾乎不需要任何管護,三五天時間,嫩綠的菜芽兒破土而出。一月多忙忙碌碌的秋收秋播結束後,在不屑一顧的角落旮旯裡,雪菜已悄悄地長到一尺高,在農家的院前屋後,營造出一方賞心悅目的綠色景緻。
選在小雪前,母親就帶著全家人收穫雪菜。一般挑長勢好的菜苗,從根部割斷,剔去泥土,摘除黃葉,用清水淘洗乾淨,均勻地攤在窗臺上,晾乾水分以備醃製。留下的那些弱小苗兒,經過一冬的蟄伏,次年春天就會躥到一人多高,主稈上分出眾多枝杈,開滿金黃的花朵,招引來蜜蜂蝴蝶滿院裡飛舞。最終結成黑色的種子,這就是農家夏秋時節餐桌上的最佳佐料——芥末籽。饅頭蘸芥末、鍋盔夾芥末是我童年的最愛,辣香爽口,百吃不厭。

「大寶雞 有故事」雪菜又叫雪裡蕻、春不老!鄉里人俗稱“纓芥子”

醃製雪菜的場面是很熱鬧的。選個晴朗的日子,全家人齊上陣,搬出賦閒了一年的大菜缸,洗洗刷刷抹乾淨,然後分工協作,孩子們一把把一趟趟轉運菜苗,大人撒鹽、踩壓。從缸底開始鋪一層雪菜,撒一撮鹽粒,母親將大半個身子探進缸裡,轉著圈兒用雙手反覆壓瓷實。就這樣層層疊疊、鋪鋪壓壓直到缸口冒尖,上面壓一塊圓溜溜的大青石,一缸雪菜就算醃製好了。
大約一週後,原本滿缸的雪菜悄悄地沉了下去,汪在亮晶晶的半缸綠水裡,金黃色的莖脈、墨綠色的葉片,呈現出生命蛻變後的質感,散發出刺鼻的辛辣味兒。每天早晨,母親熬一鍋玉米糝子,撈出兩把雪菜,在案板上反覆搓揉,擠去鹹性汁液,再次淘洗控幹水分,剁成碎末,盛在菜盆裡,放一撮去腥的薑末,一勺提味的辣面、食鹽,調上農家醋,滾油一潑,在“嗞嗞”的脆響聲中,一股清新的香味沖天而起,溢滿了農家小屋。甭說吃,聞著都叫人口舌生津。

寒冷的冬日,窗外雪花飄飄,室內溫暖如春。一家人圍著一盆調好的雪菜,你一下我一下,搛一筷頭雪菜,啜一口熱騰騰的玉米糝子,只吃上三五口,個個鼻尖上冒出汗珠兒,周身暖融融的。尤其是老少嚼著雪菜,抹著糝子的咂巴聲,此起彼伏,熱熱鬧鬧,好不快活。鄉里老輩人都說,雪菜是漫長冬季裡醒腦提神、消除疲勞的最佳菜餚。(寶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