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天堂》: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剥夺他们仰望天空的自由


《听见天堂》: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剥夺他们仰望天空的自由

电影《听见天堂》海报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往往他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偶然间发现一部意大利高分电影《听见天堂》,是根据意大利国宝级音效大师米可·曼卡西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盲童在充满束缚与歧视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声音剪接师的故事。


意大利国宝级盲人音效师米可• 曼卡西

米可• 曼卡西(Mirco Mencacci)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音效大师,他曾和无数意大利大师级导演合作过,他参与声音工程规划的影片有340 多部,诸多大片巨作的音效和配乐都是出自他细腻的听觉。然而,如此大师级别的米可• 曼卡西却是一位盲人。


《听见天堂》: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剥夺他们仰望天空的自由


主人公米可出生于偏僻的乡下,和父母幸福快乐的生活,父亲会不时的带他去看电影,激发了他对电影浓浓的兴趣。但是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十岁那年,他踩着凳子够到了家里的来福枪,却不慎摔倒误扣扳机而走火,两只眼睛从此失明。

原本多姿的生活变得苍白,五彩的世界只剩下单调的光斑。他被送入了教会的盲童学校,那里与世隔绝,管理刻板,只能学习打字与纺织,纺织工和电话接线生是被指定的未来职业。

失去视力,对孩子来说,不仅要遭受身体变化的痛苦,还要忍受社会的不公,对于人生他们没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但是米可却在这所封闭的学校里活出了自我,用耳朵倾听世界,用声音表达内心,用心灵创造梦想。打破了那个四方规则,突破了人们的思维界限,也惊艳了整个社会。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向往蓝天,向往大海,向往广袤的世界,那里有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梦想的痴迷。如何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保持着这份渴望与痴迷,让他们可以展翅高飞,自在遨游,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部电影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听见天堂》: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剥夺他们仰望天空的自由

1

迷茫的天使,有时候会迷路,需要适当的引导

刚进入盲人学校的米可迷茫无助,不愿意承认自己失明的事实,不愿跟同学接触,也不愿意上课学习打字。盲文课上,愤怒的推掉了点字机,说:“我不用,我可以看得见。”

“音乐家在弹奏时,他们会把眼睛闭上,为什么?这样可以感受更强烈的音乐,音符会蜕变,变的更有力量。”

教课的唐老师点醒了他,他恍然大悟,用偶然间发现的录音机用声音制作了关于季节的独特作业——《雨过天晴》。震惊的老师偷偷的送给米可一部属于他的录音机。

海伦凯特说:“残障固然不便,但绝非不幸。”

《听见天堂》: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剥夺他们仰望天空的自由

从米可身上,唐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心灵的广阔、心性的纯粹、想象的丰富,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他希望他带的盲童们最终不要沦落成为心盲之人,每个孩子都有他追求梦想的权力。

反观校长,代表着固有的制度与观念,他不认同孩子个性发展,打击他们追求梦想,用“不配”来限定了他们的自由。他粗鲁的把孩子们排除出正常人的范畴,一再强调:“喜欢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做什么。”

就像我们当前的教育,把每一个孩子固定在小小的座位上,报着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参加无数的证书考级,只因为这有益于升学,却从未问过他“喜欢什么”,只是按照大人的意志告诉他“你应该做什么”。

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可能潜藏着他独特的禀赋,而父母师长的忽略、漠视,甚至拒绝、反对,必然会遏制其发展。一味以成绩论好坏,成绩差的孩子成了“坏孩子”,成绩好的是别人家的好孩子,孩子的个性在一次次的批评中泯然众人,对世界的好奇渐渐落入尘埃。

开明的教育让孩子做众人中的唯一,愚昧的教育让孩子从唯一变为众人。

《听见天堂》: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剥夺他们仰望天空的自由


2

自我认可的天使,才能飞得更高

菲利契:蓝色像什么?

米 可:像是骑脚踏车时风吹在你的脸上的感觉,或是像海;还有棕色,摸摸看,棕色像这树干,很粗糙吧?

菲利契:是很粗糙,那……红色呢?

米 可:红色像火一样,像是太阳下山的天空。

米可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声音独特的敏感,他把对颜色的描述都融入了其他感官。

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失明,不愿意面对同为盲人的同学,拒绝学习盲文,他敢于骑着自行车带着帮佣的女儿法兰丝上街,他偷偷的溜出去看电影……只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他要像正常孩子一样发挥自己的天性。

“你有五个感官,为什么只用一个呢?”

《听见天堂》: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剥夺他们仰望天空的自由

他用声音来倾听这个世界,用淋浴龙头的水流声、茶盘的晃动声、铁链条的摩擦声、勺叉瓢盆的敲击声、碎木屑的揉搓声、各种金属的撞击声等模拟各种内心的世界。

“每个人都可以去戏院,即使是盲人,其实大家都看的懂,因为有声音和对白。”他带着小伙伴们手牵手溜出去看电影。他在告诉大家,我们都是正常的孩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眼睛看不见不要紧,是怕失去看的兴趣,看的自由,看的主观能动性。只要用心,终归可以感知到外界,那是在我们心里的另一个世界。

我们可以用鼻子感受花的美丽,用手心感受雪花的温度,用耳朵感受音乐的旋律。看到的世界、听到的世界、品尝到的世界、闻到的世界、触摸到的世界,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人的一生就是寻找自我、表达自我的过程。对自己的认可,是走向自由的第一步,认可自己才能不被现实束缚,不为世俗妥协。

《听见天堂》: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剥夺他们仰望天空的自由


3

折翼的天使需要被社会接纳

1970的意大利,不允许盲童上正常的学校,不能和正常小孩一起。

百年老校的校长固执的禁止孩子们进行任何超出常规的学习和活动,他认为他们只是盲人,不配选择做什么。

家长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残缺的,只能按常规送入盲童学校接受单调的手工学习。

盲童成了社会的鸡肋,像完成社会义务一样的完成对他们的教育与培养,供养他们长大。其实,他们也是一群孩子,一群有思想、有情感、有智慧、有能力的孩子,他们有表达的自由,有选择的自由,有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的自由。

“你要相信上天给每个人一份天才,只是它藏在某个角落,等着你的老师或是你自己把它发掘出来。 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对不对?”

刘墉《每个人都是天才》

影片的结尾,家长们戴着眼罩欣赏米可和小伙伴们表演的《十五个王子和公主》的绝妙声音故事,也是让他们感受盲童的世界,倾听外界的声音,感受事物的本真。看不见的外面并不是一片黑暗,而是缤纷的美好,只要用心去听。

《听见天堂》: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剥夺他们仰望天空的自由

《听见天堂》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特殊教育的成功,更是对如何尊重、理解和挖掘孩子天赋的深层思考。他们的特长就潜藏在调皮的玩耍、任性的违规和自由的想象中,天堂不只是看到、听到的,天堂存在于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心中。

想起盲人歌手及诗人周云蓬的几句歌词:

幻觉带着我们向前走

大风淘尽了我的衣兜

失明的灵魂更加自由

我是世界壮丽的伤口

伤口是我身上奔腾的河流

我是滚哥,摸爬滚打在这欢乐的世界里,向往自由、爱与美好。欢迎关注 @滚哥滚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