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程咬金只学会了三招半的斧法,为什么能英雄一世?

有志小青年成长时光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因为仅仅有三招半斧法的程咬金英雄一世,所以后世很多小说家将程咬金列为隋唐英雄“四绝”之一。

那么,程咬金英雄一世,靠的真的是“三招半”的斧法吗?

其实不然,能上凌烟阁的人怎么会单单靠武力?程咬金英雄一世,靠的是他的运气和精明的人情世故。

下面,小哥详细分析。



程咬金的武功分析

程咬金的武功到底高不高呢?我们可以看看他的战绩。

在隋唐小说中,陈咬金倚仗三板斧打败了很多高手,曾上阵三斧子打败罗方,三招半打败薛亮,三斧子定了瓦岗。徐懋发现他是个福将就让他做了瓦岗的王。

罗方和薛亮是靠山王杨林手下的十三太保前两位,大太保罗方,二太保薛亮,都是杨林亲手栽培的人才,但是也败于三板斧的陈咬金手下。

但是根据小说,无论是《隋唐演义》《兴唐传》还是《说唐全传》,里面“隋唐十八好汉”或者“隋唐十三杰”,里面都没有程咬金的名号,特别是十八好汉中,强如七省绿林盟主单雄信,也不过是刚好排在第十八位。

所以小说中陈咬金的武功并不是出类拔萃,所向披靡。



程咬金的人情世故

在隋唐小说中,秦琼位居“四绝”之一,他的绝主要体现在交朋友方面。

纵观隋唐英雄,不管是哪个版本,很多人都和秦琼有莫大的关系,强如机器人的李元霸也尊秦琼为“神仙哥哥”,小孟尝秦琼走到那里,都被人尊一声“秦二哥”。

其实程咬金的交朋友能力也非常强,因为他和秦琼是一起的,同时小说中陈咬金被描绘的愣头愣脑,但是却受到大家的喜欢,只因这人思想单纯,陈咬金被大家推举为“瓦岗王”,是天下三十六路反王中的佼佼者,这就是陈咬金人情世故高手的表现。




陈咬金的智勇双全

在《隋唐演义》等小说中,陈咬金很少亲自领军作战,大部分时间是跟随其他人混经验,但是在薛仁贵系列作品中,陈咬金就非常不一般了,他是李世民身边的红人,更是薛仁贵的贵人,同时也是张仕贵非常忌惮的朝中大员。

正史中陈咬金使的武器是马槊,并且曾经勇猛的营救了重伤的裴俨行(裴元庆)。

陈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后,历任高官。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统率大军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但因屠杀降军,丧失人心,最终无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时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还乡。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确实比较长),陪葬 昭陵)。陈咬金的后代也都是唐代著名将领。

所以说,陈咬金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不仅仅单兵作战能力强,同时指挥军事、作战能力也很厉害。


陈咬金的忠心耿耿

秦琼和陈咬金是好兄弟,但是在李世民的心中,陈咬金的地位远远高于秦琼,这点我们可以从凌烟阁排名看出来,这个排名是由李世民亲自拟订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秦琼是忠于唐王朝,但是陈咬金则是忠于李世民,所以陈咬金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在李治统治时期,陈咬金依然是李治非常信任的人,能得到两代皇帝的信任,除了陈咬金能力强之外,忠心耿耿才是最大的因素。

小说演义来源于历史,但是因为有艺术加工,所以很多人物形象虽然有参考历史,但是出入非常大,特别是隋唐小说,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能使800斤大锤的李元霸了,但是历史中并没有这个人,同样的,历史中的陈咬金因为功勋卓著,后来改了名字,叫做“程知节”,他可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大将军,能文能武,并不是小说中那样单纯的人。


古梁镛


程咬金虽然只有三招半的斧法,但是却是神仙梦中传授,乃天罡三十六斧,可惜被尤俊达唤醒,只能记得这几招。


但是程咬金凭此三板斧,仍然威力惊人,曾三斧定瓦岗,把个小霸王翟让都掏下马来。

后来更是一员福将,一生不知打败多少名将,尤其是番将。

程咬金这三板斧,尤其是对第一次和他交手的人,有奇效。


曾经把四宝将尚师徒惊得满头大汗,那尚师徒可是大隋第十条好汉。

不过三板斧要是遇到真正的大高手,比如隋唐里排名第八的靠山王杨林、排名第七的罗成,往往大败亏输。要是再往上,则有被秒杀的可能。



总之,程咬金的三板斧是衡量超一流高手的标杆。对付一般人也就足够用了。

当然,这个是演义里的说法,正史里的程咬金用的兵器是马槊。


孙少侠品金庸


人们常常说:程咬金,三板斧。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句话中的“三板斧”到底有什么含义呢?程咬金本人是怎样做的使用三板斧打架的呢? 三板斧是古代长兵器的一种,别名“马战斧”,斧身宽五寸左右,斧柄长约七尺。它的用法也各式各样,有劈、搂、云、支十余种。

程咬金这个人用三板斧作为自己最常用的武器,也凭借它在沙场上赢了许多场战役,因此这种斧子就随着他因战成名、为后世的人所熟知。这其中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故事。

程咬金在使用这种斧子的时候往往会自己喊出使用的招式的名称,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自己的记忆能力不是很强,通常要自己喊出招式的名字来,才能想起接下来的招式。 三板斧,三板斧,从名字上就能看出用这把斧子只有三招。

第一招:劈脑袋。用这种斧子从对方头顶砍到脚底,不管对手反击不反击。由于程咬金其他武功招数练得不到家,只有这三把斧使得熟练,所以他常常靠着三斧子拼命,这种不按套路来的拼命打法往往导致对手来不及应对。

第二招:鬼剔牙。当对手横拿武器来抵挡时,收斧,出斧纂,狠狠打击敌人脸部,由于出手的速度极快,对方在慌乱之中常常使用铁板桥这一招式来拆招。

第三招:掏耳朵。在使出二马错蹬这一招式时,扭身回头横架一扫,因为对手上一招式是铁板桥,刚刚身体站直,躲过这第三招的概率非常低,很多能人好汉都败于这三招斧子之下。

后来,程咬金在他的“同事”秦琼的指导下,他自己又创了半个招数,后世也有把他的招式叫成“三斧子半”的。

程咬金三招半斧为什么能一世英雄呢?

这三板斧看起来简单,实则也需要一定的功力,需要程咬金的一身蛮力和技巧,这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将敌人牢牢掌控住。在和程咬金的打斗中,很多英雄都败在了他的三板斧之下,然而,这三板斧也有它的弊端。

一般来说,如果对手在三招之内打不过程咬金,被他牵制住了,那么结局很可能就是战败,但是如果对方顶得住这三招,且能挺住不倒,那么后来失败的就是程咬金了。这也很好理解,无非就是耐力的问题。因而很多人就把程咬金当作了一个试金石,只有顶住了他的三招,才能进入好汉排名,否则,是没有资格的。

凭借着三板斧的威力,程咬金混的风生水起,很快就有了极高的声望,当然了,是强盗的声望。他第一次当强盗就使出看家本领赢了个大满贯。话说靠山王的义子进京路上,打着靠山王的招牌,本以为这样就无人敢招惹,谁知道程咬金不吃这一套,使出看家本领把他打了个落花流水。从此声名大噪,但是皇纲不是说劫就劫的,因为这件事,他也惹出了很多事端。 后来他越打名声越大,进了瓦岗,被人拥戴为“混世魔王”。


说白了,程咬金力量比较大,一般人比不过他,能接个一两招就不错了。跟人对战失败的几率很小,再加上老百姓的描述夸大。给程咬金美名。所以名声越来越大,就变成了了三招半吃遍天下!


纵横天下历史


隋唐演义里程咬金凭借着在梦中学会的三十六路宣花斧招数其中的三招半斧法混江湖。

第一斧:劈脑袋,用斧头从上往下砍。

第二斧:鬼剔牙,就是对方在招架的时候,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对方一般会使用铁板桥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在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前两招的铺垫,所以第三斧很难预防,一般不是真正的高手必回被其斩杀当场。

最后半招是在秦琼指点下领悟自创的,招式名:捎带脚。

程咬金出名三场战:

第一战,是其扬名之战。那就是长夜林小孤山大斧子两招就击败了押运靠山王杨林皇纲的两名义子。

第二战,假劫匪程咬金打了绿林扛把子单雄信。单雄信借着给秦琼母亲拜寿,想要查清楚谁劫了杨林的皇纲,在长夜林小孤山遇上程咬金,两人不打不相识,之后在贾家楼上八拜结交。

第三战,程咬金斧劈小霸王翟让,三斧定瓦岗,探穴获五宝,做了几年瓦岗皇帝。

真正让程咬金英雄一世的本领是其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一、靠着一张嘴劝退了攻打瓦岗山的虎牢山总兵尚师徒。

二、扬州城里说服了杨广。

三、策反隋朝公爷李密,让他炸开了麒麟峪,救了瓦岗全体将领。

还有程咬金的姑表兄弟是秦琼,秦琼是谁,人送绰号小孟尝,交友广阔,贾柳楼四十六友在给秦琼母亲祝寿时结拜为兄弟全凭秦琼面子。

秦琼还有一个表兄弟,那就是罗成。


枪挑花面


程咬金这三板斧,意义非凡。

三下半虽简单,却杀了不少武艺明显比他高强的人,只因这第一下一般人都料不到。而程咬金这第一下,就是“拼命”。曾经说过,“拼命”这法子,不管用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最可怕的战略之一,而且通常都很有效。

所以程咬金的第一斧,是他到了该拿出时,就能拿得出的【勇气】。

有句话讲,“不作死就不会死”。程咬金深知自己只有这三下半的能耐,所以他并不把自己当成个正经武将来看,没有头脑发热去卖弄那三下半,遇到危险时总是尽量做一条岁月静好的黄花鱼,乖乖地遛边,绝不主动冒险。

一个人的弱点,有时候往往就是他的长处。程咬金没有亡于战阵的最大原因,也就是他的第二斧,【自知不足】。

程咬金知道自己没有别的本事,于是就肯好好的对自己这三下半不断加以琢磨改进,以期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这就是他的第三斧,【做好准备】。

最后,正如古龙先生在《七种武器·碧玉刀》里就写的,【有的人天生勇敢,有的人天生机敏,但却都不如天生就幸运的人】,这是程咬金最后的半下,【幸运】。

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同时具有【勇气】【自知不足】【做好准备】,那他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有大麻烦,再加上一点【幸运】,能够英雄一世,也就不奇怪了。


纯钧LHGR


岁月流逝,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在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然而有很多能人异士出身都很一般,所以文化水平也不是特别高,他们的优势更多是体现在武艺上,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头脑简单,仅有一身的蛮力。像程咬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提起程咬金,大家都不陌生,他给我们的总是一种大老粗的印象,憨厚老实,不会耍什么小聪明。


隋朝末年的时候战火不断,程咬金在乡里聚集了一只数百人的队伍来保卫自己的家乡,随后归顺到了李密旗下,李密对程咬金十分看重,但没过多久李密便败给了王世充。王世充也很重视程咬金,委以重任,但程咬金发现了王世充的缺点,觉得王世充无法成就大业,便不想再跟随。当程咬金看到唐军之后,觉得李渊英勇能战,必能成大事,他便大胆的去向王世充告别,王世充知道阻拦不住只得放行。来到唐营内,李渊让他跟随李世民,李世民听说过他的事迹,对他也十分尊重。他随李世民出生入死,两人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我们可以细想一下,程咬金服侍过很多皇帝,他在唐朝整整做了四十五年的官员,而且都是实权部门,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仅是靠勇猛,会很容易被人算计,所以程咬金其实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武则天登基之时,许多之前跟随李世民的朝臣都特别反对,他们认为武则天是在窃取唐朝的江山。武则天虽是女流,但心性绝不输给男子,她动用手中的权利,将那些反对她的人通通给满门抄斩,即使有的保住了性命,也被没收了财产、摘去了官职。这便是程咬金的一个选择,是反对武则天还是安分地做一个臣子。

当然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武则天刚刚登基,势必要立下威严。只要是反对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即使程咬金站出来,也只是多一条无辜牺牲的人命罢了。相反只有他保住了自己的官职,才能救济前朝那些困苦的官员,也可以在朝中发挥他的影响力,使武则天不能对那些大臣进一步加害。程咬金虽然读书少,但却懂得审时度势。这个选择不管是对他自己还是对他的朋友,都是很有好处的。


舞指飞扬


年少时碌碌无为 习的三把斧傍身行走江湖 后来也因为是第一批加入李世民组织 有了新身份 在贾家楼结拜的一帮兄弟里除了军师就属程咬金的功夫最差 为什么后来英明一世 有几个因素 程咬金在组织里是元老级别的地位 跟秦叔宝的关系 还有就最主要为人必要圆滑 (就像京剧里面的程咬金的脸谱就能展现 年轻时候是花脸扮相勾绿碎脸 到老就变成丑角儿扮相勾豆腐块)不结仇 到处树下了好口碑 讲义气 有刚柔 有智慧!


戈大人检察官


被你一提问吓一跳,把梦里学的招数全给忘记了,只记住了三招。靠着这梦里的三招仙招,所以才成全他流芳百世


慕容颀昕


关键不在于三招半,关键是可以用好,就足够一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