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说起蒙古族,大家的第一印象不外乎为人比较豪爽,大胆,勇敢,直率。对待客人非常热情。

其实蒙古族也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

蒙古音乐更是草原上的明珠,象征着美好和自由。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马头琴音乐就是蒙古族的三大音乐遗产之一。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乐器,

它是以琴首雕有马头造型得名的,非常有特点。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马头琴又称成吉思汗的乐器,也叫潮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

蒙古语称“

莫林·胡尔”,是蒙古族常用的弓弦乐器。

用硬木制作,音箱有倒梯形、长方形等多种,有大有小。

大的琴长120 米,小的琴长70厘米。

音箱两面蒙马皮或羊皮,皮上绘有图案。

张两根马尾弦,弓在弦外。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蒙古族马头琴的历史很悠久,它是从唐、宋时期的胡琴发展而成的,

在蒙古族形成的时期,它就已经存在了,在成吉思汗时流传到了民间。

根据《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在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是以弹拨乐器为主的,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后马头琴便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并且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了,那时它就成为了蒙古乐器的主角。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到了元朝,马头琴则慢慢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马头琴可以用来独奏、合奏以及为民歌、史诗伴奏,既提供娱乐消遣,

在民俗与信仰方面也具有特殊功能,发挥着传播文化、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等社会功能。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马头琴音乐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及草原风格。

演奏时席地而坐,音箱左下角挟于两膝间,右手持马尾弓拉奏。

可奏双音,音量较小,用于独奏、与四胡等乐器的合奏及民歌、说书的伴奏。

为民歌伴奏时,多用三度、四度颤音模仿歌唱。常模拟马的嘶鸣。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对于马头琴的诞生,来源于一个蒙古民间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苏和与他心爱的小马驹之间的故事至今仍是小学课本上的重要内容。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苏和与白马》。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对于民族艺术的传承,就不得不说到那些为弘扬民族文化而努力的民族艺人。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齐·宝力高先生是著名的蒙古族马头琴大师,

1944年2月2日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大儿子术赤的后代,

原莫力庙第五世活佛,国家一级演奏家、世界马头琴大师。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齐·宝力高先生作为出色的蒙古族马头琴大师,

为马头琴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在这里对他表示尊敬!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马头琴作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乐器

已深深扎根于牧民们的生活中

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乐声

象征着蒙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认知

马头琴,在草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