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深山裡竟藏著一頭頂天而立的“大青牛”

文|十二 圖|吳人少白

皖南深山裡竟藏著一頭頂天而立的“大青牛”

提到安徽,人們會想到黃山、宏村、歙縣……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皖南池州市的深山裡,藏著一頭名叫牯牛降的“大青牛”。這頭“大青牛”就趴坐在石臺、祁門兩縣交界處,古稱“西黃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以雄、奇、險、秀著稱。古諺雲:“牯牛從天降,峰岔入雲中。三十六大峰,七十二小峰。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 處處是老林,灣灣都有寶。只有一灣沒見寶,還長滿了靈芝草。”這首被人四處傳唱的歌謠,就道出了牯牛降的無盡魅力,也讓這裡成為人們嚮往的清涼聖地。

皖南深山裡竟藏著一頭頂天而立的“大青牛”

主峰、龍門、奇峰、雙河口和觀音堂是牯牛降的五大核心景區。其中,龍門雖開發最早,但風格卻保留得最原始,不僅有山有水,還有村有戶。既能觀山看水,還能品味當地的人文風貌,這也是人們來牯牛降最常選擇的經典路線。

皖南深山裡竟藏著一頭頂天而立的“大青牛”

信步走入景區,山谷裡流出的溪水和兩岸的樹木讓周圍氣溫瞬間彷彿低了好幾度,一路過來的陽光,彷彿被隔絕在外,只剩一片清涼。天是蔚藍的,四周是幽靜的,耳朵裡只剩下流水的潺潺聲,由遠及近又走遠。在這樣的天地裡,只想深呼吸,給疲勞已久的肺部做一次深層SPA。

皖南深山裡竟藏著一頭頂天而立的“大青牛”

安徽境內有很多山,但很少有人知道牯牛降,更不清楚牯牛降自古與黃山齊名,最高峰“牯牛大崗”海拔1727.6米,與1873米的黃山和1787米的清涼峰,同為皖南三座高峰。有山就有谷,有谷就有溪,從高到低,林木錯落,溪流清澈得讓人驚訝,唱著歌向前流淌,沿著溪流彎彎曲曲向前,遠遠看到一汪碧潭。兩邊山如門,筆直打開,水流在最低處慢慢彙集,日積月累形成了一汪碧綠——籠門譚。牯牛降的水含沙量極低,幾乎沒有雜質,陽光透過林間灑在水面,深深淺淺的藍綠色,就想一塊塊翡翠,散落在山間,美得難以用語言形容。

皖南深山裡竟藏著一頭頂天而立的“大青牛”

牯牛降的山泉水有“華東第一水”的美譽,它們或歡快在山谷,或奔流在峭壁,或婉轉在林間,脫鞋踏入溪流,一股清涼從腳到頭,讓人心曠神怡。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牯牛降,既能成仁者,又能做智者,山山水水,兩相映襯,人也跟著清爽了起來。

皖南深山裡竟藏著一頭頂天而立的“大青牛”

經過龍門譚,走上木質的棧道,水流一下變得激烈了,衝擊著河谷裡堆積的巨石,翻起微浪。這裡的地貌很有意思,據地質考察,大約4億4000萬年前,石臺縣是一片汪洋,後來地殼運動,山地隆起,經過成岩作用,形成了石灰岩,構成了喀斯特地貌。所以,山澗堆積了巨石,而這裡也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龍門石谷。

皖南深山裡竟藏著一頭頂天而立的“大青牛”

勸善橋、鴛鴦橋、四疊飛瀑……依次經過,路途並不跌宕,沒有陡峭的爬上爬下,氣喘吁吁,全程都在閒適的走走停停,在天然氧吧裡洗眼養肺,做深呼吸。在四疊飛瀑前,可以多停留些時間,飛流直下,拍打岩石,一折四疊,聲如奔雷,水霧四散,形成跨越的彩虹,讓人心神盪漾。

皖南深山裡竟藏著一頭頂天而立的“大青牛”

牯牛降的來歷緣於一個典故。很多年前,山中生活著一隻名叫雀的怪鳥,以各種飛禽走獸為食,導致方圓都不見人煙。春秋時期的老子為了傳授教義,騎青牛路過牯牛降,忽聞怪叫,一隻巨大的怪鳥直撲他和青牛。青牛張開四蹄,騰飛而起,用雙角頂折了怪鳥的翅膀,並將怪鳥緊緊壓在身下,時間一長,就化作了巨石。為了紀念這頭大青牛,人們便把這座山起名“牯牛降”,世世代代在牛身邊安家耕種,一年又一年,仿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皖南深山裡竟藏著一頭頂天而立的“大青牛”

山腳下,有一處嚴家村,生活在這裡的村民都姓嚴,全是嚴家的後代。在青山綠水間,村子依舊保持著原始的風,白牆黑瓦。歷經歲月,村裡的好些古宅外牆都開始脫落,人們只能在老舊建築裡去尋找皖南徽商留下的歷史痕跡。嚴家古村不算大,路上鋪的都是青磚,一塊一塊,把家家戶戶都串聯起來,年代太久,好些青磚早就凹凸不平,踩上去還會發出吱呀聲,彷彿在回應人們的探索。村子附近有幾處茶園,若是採茶季前來,能看到村民在茶園裡忙碌,品嚐新鮮的茶葉。村裡還有間不大不小的茶葉加工廠,若是時間充裕,倒是可以前往一探。

皖南深山裡竟藏著一頭頂天而立的“大青牛”

我們總覺得最好的山,最美的水在遠方,其實好山好水就在身邊。一張機票的距離,在山裡呆上幾日,看日出日落,看星辰漫天,聽流水潺潺,置身群山懷抱,放下手機,給一個與自己對話的機會,聽聽內心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