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刘如意,一对受尽刘邦宠爱的母子,为何结局如此凄惨?

麦子Villa7


戚夫人是个不安分的小三,抢了人家男人,又想抢家业,被大老婆修理也在情理之中。但戚夫人没想到的是,这大老婆不但狠了点,而且狠出创意,创造了历史上最狠毒的处罚小三的方法。

戚姬想通过立太子上位

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妃子,当年是著名歌舞演员,擅跳“翘袖折腰”舞,是刘邦打天下时的战利品。刘邦与项羽征战最艰难的时期,戚姬一直陪伴身边,用凌空飞旋的长袖,柔若无骨的腰身,甜美动人的歌喉,刘邦经常情不自禁唱和起舞,把她当成红颜知己。戚姬为刘邦生下儿子后,刘邦越看越喜欢,起名叫“如意”,就是称心如意的意思。

刘邦称帝后,戚姬有点不甘心当小三,觉得在楚汉战争中,她一直陪着刘邦熬过血雨腥风,功劳最大。于是她想通过废掉吕后的儿子——太子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自己就有机会当皇后了,及至皇太后。刘邦禁不住枕边风,也有了这个想法。

戚夫人借势不怕大老婆

吕后可不是省油的灯,作为大老婆,岂能让小三兴风作浪。吕后暗中吩咐妹妹吕嬃、妹夫樊哙,让他们收拾戚姬娘俩。樊哙长相凶恶,冷不丁瞪着眼睛冒出来,吓得戚姬魂飞魄散;吕嬃也以捉迷藏为由,把赵如意藏起来,搞得虚惊一场。戚夫人没有领悟其中厉害,找刘邦哭诉告状。刘邦放了狠话,再打刘如意主意者杀。

为保太子吕后下血本

歪招不灵用正招,吕后四往上求人,从大山深处请出早已隐居山林,曾经是秦始皇七十名博士中最牛叉的四位贤人,号称“商山四皓”,让他们辅佐太子刘盈。刘盈学识快速增长,刘邦无奈地指着“四皓背影”说:“现在刘盈羽翼已丰,没办法废掉了。”戚姬失声痛哭。其实在废立太子一事上,刘邦很为难,一个是结发妻子所生,一个是宠爱的妃子爱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商山四皓”不过是个说辞而已。

戚夫人嗅不出危险的味道

汉高祖去世后,吕后首先做的是把戚姬关到冷宫,穿上囚衣,戴上铁枷,让她舂米。戚姬智商确实比吕后差一大块,不知道自己的处境,还沉浸在被高神宠爱的梦幻旋涡里不能自拔,边舂米边唱歌抱怨:"儿子当赵王,妈妈成囚犯,天天舂大米,累得快要死,离儿三千里,谁去通知你?"吕太后知道后很不高兴,心想:想当年我在家干粗活伺候公公婆婆,你们在军营里快活;我在楚营里牢底坐穿,你们在汉营夜夜笙箫,现在让你干点活你瞎咧咧啥子,还想着让你儿子来报仇啊,我让你好好休息吧,于是将她的手脚砍掉,用火熏聋了她的耳朵,给她灌了哑药,关在厕所里,起名为"人彘",生不如死。

吕后斩草除根

吕后又担心戚姬的儿子长大后找他报仇,于是把刘如意从赵国如进新城。汉惠帝刘盈虽然懦弱,却天性善良,知道母亲要害这个异母弟弟,他就亲自接站,每天与弟弟同食同寝。打猎练习射箭是做皇帝必修的功课,一次刘盈清晨要去打猎,但如意不到10岁,还在熟睡。等刘盈兴冲冲打猎归来,看到的是如意七窍流血的尸体。

戚夫人死是自找的

一是只看到自己功劳,没看到别人艰辛。她在前线陪刘邦时,吕后在楚营当人质,命悬一线;

二是废太子是戚夫人在找事。戚夫人有儿子,吕后也有,按世袭制理应当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储君,戚夫人想利用儿子上位,自己导演了悲剧;

三是执迷不悟。吕后开始反击时,戚夫人应该明显感觉到吕后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吕氏团队。戚夫人母子两人只有刘邦一个靠山,刘邦一死,就没有依赖的人。

戚夫人的死不值得同情,她不懂得审时度势,更不懂政治,就是一个想凭姿色、舞技、儿子上位的浅薄女人,她没有吕后的头脑,没有薄夫人的清醒,一味却执迷不悟,一再抢夺皇后位置,最后把自己送进人间地狱。

吕后杀戚夫人母子心中不安

吕雉用残忍的手段害死对手,难道她内心安宁吗?

公元前181年己丑日,大白天突然变得跟黑夜一样——发生日食。太后觉得很不吉利,忧心忡忡地对左右的人说:“这是不是因为我啊。”

过了很长时间,吕太后一直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事,决定举行祭祀,除灾祈福,做完后回宫路过轵道亭时,路边突然窜出像黑狗一样的东西,一下子撞到她的腋下,太后惊魂未定时,这东西又不见了,太后心事又加重一重,就请巫师占卜,说那个黑狗是赵王刘如意鬼魂,从此太后腋下开始疼痛的病。没过几个月就死了。

其实没有什么鬼魂,吕后是被自己的心病害死的。


聋王异史


戚夫人刘如意结局凄惨,是因为他们动了吕后母子的“奶酪”,吕后秋后算账手段毒辣,戚夫人智商堪忧情商低。

戚夫人年轻貌美,能歌善舞,在刘邦成为汉王以后来到刘邦身边,小鸟依人,楚楚动人,深得刘邦的宠爱。

反观吕后,果敢狠辣,非常强势,更为关键的是,吕后年老色衰,刘邦对她越来越疏远。

刘邦宠爱戚夫人,冷落同甘共苦过的吕后,喜欢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不喜欢吕后的儿子刘盈。

戚夫人母子夺走刘邦的感情,更要命的是,刘邦打算废了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戚夫人不仅是吕后的情敌,还成了吕后的政敌。

刘邦那么多儿子,他最喜欢的就是刘如意,总说刘如意像他。

戚夫人看到了希望,天天吹枕边风,哭哭啼啼求刘邦废了太子刘盈,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为了保住儿子的太子之位,吕后求助于张良,按照张良的计策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刘盈。

刘邦见到以后,认为刘盈羽翼已经丰满,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刘邦死后,吕后开始报仇。


她把戚夫人关起来,逼戚夫人穿上囚衣,戴上木枷,关在永巷舂米。

戚夫人但凡有点脑子,就该自杀不再受侮辱,实在舍不得死,就老老实实苟延残喘。

戚夫人不,她创作了一首歌,整天唱: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



看这歌词,意思是儿子当大王荣华富贵,而她这个母亲却为奴为婢,在这危险的时候,她不是考虑儿子的安全而是考虑她自己。

如此愚蠢的行为,不但害了她自己,更害了刘如意。

吕后彻底被戚夫人激怒,她把刘如意召进京,毒杀了刘如意,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啥是人彘?

友情提醒,看答案之前做一下心理建设。

(剥去衣服,剃光头发,剁掉四肢,挖掉眼睛,割掉耳朵,割掉舌头灌进哑药,然后扔到厕所里。)

人彘事件,是汉朝皇室挥之不去的阴影。


余明讲历史


从来风险越大而回报越大,在戚夫人想要取吕后母子而代之的时候,结局就已经决定了,要么功成名就——母仪天下;要么败走麦城——身败名裂。只可惜她高估了自己的魅力而低估了吕后的狠辣,恃宠生娇心存非分之想。晚景凄惨如此,也是罪有应得,死不足惜。

一:喜新厌旧的刘邦

男人是最专一的动物,因为自始至终都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

而像刘邦这种浪荡子弟更是如此,早在迎娶白富美的吕雉之前,刘邦就与寡妇曹氏育有一子,虽然之后安分了几年,但在起兵创业之后,随着权势禄位的拔高,糟糠之妻常年不在身边,孤枕寂寞的刘邦终于按捺不住,寻了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戚姬以慰漫漫长夜。

换言之,在刘邦心中,戚夫人不过是其慰藉孤寂的良药而已,并不是真正知心体己的角色,更从未有过使其取吕后而代之的想法。称帝之后数次想要更换太子,其主要原因或许在于:

1、太子刘盈仁弱,其母吕雉又过于强悍,强母弱子的格局之下使刘氏的江山存在隐患。

2、在众多儿子中,长子刘肥因为出身问题,自然不能继承帝位;次子刘盈本身就是太子,三子刘如意是戚夫人之子,英伟壮略颇似刘邦,四子刘恒、五子刘恢等都还是髫龀小儿,根本不足以担负国家大事。所以,若要稳固大汉江山,没有外戚背景的赵王如意成了最佳选择。

3、在现实利益的计较之外,也许也确实存在刘邦深爱戚夫人的因素,但在我看来,微乎其微~

二:不安分的戚夫人让刘邦头痛不已

爱情是最容易让人迷失自我的东西,也许在戚夫人眼中,刘邦是真的爱自己的吧。

所谓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怀忧。一心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戚夫人这种错误的认知之下,再加上对刘邦并不满意刘盈的认知。被野心所驱策的戚夫人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冲击国之副贰的储君之位。当面锣对面鼓的和吕雉杠上了。

很显然,戚夫人虽然知道刘邦有废立的打算,但并不清楚刘邦为何要废立。所以即便耍尽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终究没能促使刘邦下定决心。毕竟,政治终究不是过家家。太子更不是想换就能换的。这中间的厉害纠葛和权利制衡,远非寡见短识的戚夫人所能理解的。

三:玩火自焚又能怪谁

不得不说,姜终究是老的辣,深知刘邦秉性的吕雉终究棋高一着,在张良的协作之下请动了“商山四皓”一举打消刘邦废长立幼的决心。

话说以刘邦的雄才伟略自然十分清楚,自己屡请而不得的“商山四皓”的出山意味着什么,毕竟,这四个老头并非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他实际上代表着民意,所谓天命不可违,民意站在了刘盈这边,自己再要废长立幼,势必会引起极大的政治动荡。

就吕雉和戚夫人数次交锋的情况来看,纵有十个戚夫人也未必是吕雉的对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敌情不明、态势不清的情况下,自矜擅宠妄起祸端,终于事发而败,母子身死,身名具裂。又能怪谁?

天作孽犹可谅,自作孽不可活,相对于戚夫人的自取其祸,被动受害、事后报复的吕雉的狠辣也就带了些悲剧色彩~

一个被丈夫抛弃、被情敌逼迫、母子性命危如累卵的中年妇女,在百般挣扎终于成功自救,事后展开凶悍残忍的报复,在最是无情的帝王家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至于被人诟病如此,归根结底,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联系作者


狐笔春秋


自古以来,很多人对戚夫人和刘如意的遭遇十分怜悯和同行,对吕后吕雉的暴行嗤之以鼻,人彘更是大家最愿意讨论的话题。但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将戚夫人制作成人彘本来就是个谎言,无非是历朝历代的儒生为了诋毁和污蔑吕后的结果。


专宠之祸

帝王专宠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那会成为众矢之的,尤其对于戚夫人这种政治斗争经验几乎为零的人来讲,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戚夫人要想保住自己和儿子刘如意,除了低调隐忍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知足。

人贵知足

但是戚夫人到了一个大忌,就是他不知足,他在得到刘邦全部的宠爱的同时,还要夺走吕后的一切,包括汉惠帝刘盈的太子之位。要知道吕雉和吕氏家族,在刘邦成为皇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这个过程中,戚夫人却没有立下尺寸之功。



非分之想

戚夫人和刘如意的悲惨命运,和刘邦也脱不了干系。刘邦喜欢戚夫人,疼爱刘如意,结果就冷落了吕雉和刘盈。吕雉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刘邦喜新厌旧专宠戚夫人她并不介意,她介意的是戚夫人竟让动了让刘如意取代刘盈成为太子的念头,这是吕雉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


让戚夫人有了非分之想的人是刘邦,戚夫人得到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只要有皇帝的专宠,自己的儿子就可以继承帝位。事实上,刘邦的决定也要充分考虑各个利益方的态度,刘邦并不是独裁者,帝王之道就是制衡,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权威。

弃子之命

与其说吕雉对戚夫人和刘如意心黑手狠,倒不如说是刘邦彻底放弃了戚夫人和刘如意。从刘邦看到商山四皓后,和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丰不可动摇的那一刻,刘邦就已经放弃了戚夫人和刘如意。


有人说刘邦无情,不仅害了戚夫人和刘如意还把江山交给了心狠手辣的吕后。可是却没有看到在吕后和刘盈手里,大汉继续延续刘邦的黄老之术、休养生息的国策。在大汉江山的传承有序和个人的情感方面,刘邦选择了放弃戚夫人和刘如意,弃子之命结局不言自明。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戚夫人何许人也?

秦汉时期有名的大美女,古有诗云: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



这垓下美人指的是项羽老婆虞姬,定陶美人则就是戚夫人戚姬了。一个擅歌,一个擅舞,为一时之绝壁。

说来这戚夫人身世也是奇特,她本是穷人家的孩子,父母都是大户人家的奴仆,自己小小年纪也是做了女仆。



后来刘邦东征过定陶,当地财主因为戚夫人姿色还可以,跳舞也很棒,便将其献给了刘邦。五十多岁的刘邦看到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哪里把持得住,特别是想起家中那位母老虎,更是对戚夫人另眼相看。

于是乎,戚夫人就这样被年纪可以当他爹的刘邦给纳入账下,跟随左右,日夜缠绵。后来,她给刘邦生了个孩子,名为刘如意,是刘邦生前最喜欢的孩子。

少妻幼子,母子二人颇受刘邦宠爱!



可是他们的结局并不好,刘如意被毒杀,戚夫人折磨成人彘致死!

所谓人彘,就是把人变成猪的一种酷刑,具体而言是把人的四肢剁掉,挖出眼睛,把耳朵弄聋,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不能说话,然后扔到厕所里,有的还要割去鼻子,剃光头发,剃尽眉发,然后抹一种药,破坏毛囊,使毛囊脱落后不再生长,永不再长毛发,然后一根根拔掉。

这种刑罚不可谓不残忍!

那么戚夫人母子二人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女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



没错,戚夫人母子惹到她了。吕后才是刘邦的正妻啊,是她陪着刘邦风餐露宿,陪着刘邦出生入死,在刘邦籍籍无名的时候,她就一直不离不弃,甚至于刘邦彭城大败,丢下妻儿老小逃跑,她沦为项羽俘虏,也一心为刘邦。她为刘邦付出了太多,!

可是呢,临到了,自己的男人却被别人抢走了。虽然她成为了皇后,可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被自己的丈夫冷落,无疑是最痛苦的。



所以,戚夫人作为她的情敌,必然会遭其嫉恨。当然了,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立储一事上,戚夫人触及到了吕雉的底线。

当时太子虽然是吕雉与刘邦的儿子刘盈,但刘邦不喜欢自己这个儿子,而是更宠爱他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刘邦曾经当着众人说:刘盈为人仁弱,一点都不像我,诸子中,只有如意像我。

这还不算,刘邦甚至还想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最终因为众臣反对而作罢,毕竟刘如意不是长子,更不是嫡子。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这无疑让吕雉对母子二人起了杀心。吕雉是什么人啊,出了名的心狠手辣,西汉的开国功臣们被她诛杀了大半,韩信、彭越、英布都栽在了吕雉手中,她戚夫人一柔弱女子,无权无势无背景,怎么能斗得过吕雉?

果不其然,刘邦一死,吕雉就开始了报复。他先是把戚姬抓了起来,剪去她的头发,戴上脚镣手铐,穿上赭色囚衣,让她舂米,开始折磨戚姬。

这戚夫人从高高在上的后宫佳丽,沦为一个奴隶般的舂工,她不甘心,于是天天在那里哀怨歌唱,想让她儿子刘如意知道后来接他。



这点小伎俩在吕后眼中根本不值一提,在得知戚夫人不甘失败后,索性派人将其做成人彘。至于戚夫人眼巴巴望着的刘如意,其实也是自身难保。

虽然刘邦为了防备吕雉秋后算账,早早的就把刘如意送回了封国,并派老辣的周昌去赵地当国相,以应对阴险的吕雉。但刘邦还是低估了吕雉的手段,她成功将刘如意接到了长安,并软禁起来。

虽然刘盈极力保护这个弟弟,但吕雉杀心已起,最终刘如意被强灌毒酒身亡……

这便是戚夫人母子两的结局!


白话历史君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

历朝历代的人都对于戚夫人母子之后的遭遇都表达了深深的同情,但平心而论,其实戚夫人她们母子之后悲惨的命运早在争储失败,甚至早在深得刘邦宠爱却不知低调做人做事时,早已奠定了基础。

吕后为什么那么痛恨戚夫人,痛恨到残忍地将其做成了人彘。

而反观汉文帝刘恒的母亲后来的薄太后,当时的薄姬,却能被吕后大度的容纳下来,最后和儿子一同去了封国,乃至最后同儿子一起走向人生的巅峰。

这是为什么呢?

史官们都说这是因为吕后是个特别嫉妒人的女人。薄姬没有得到刘邦的宠爱,所以她不嫉妒薄姬。而戚夫人深得刘邦的宠爱,所以吕后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才对薄姬母子那么狠。

现在我们来好好地分析一下,史官们说吕后是个爱嫉妒的人,说的没错,但把她对于戚夫人母子的残忍全部归结为嫉妒,这恐怕就有些过了吧!

汉景帝刘启废长子然后杀长子,没人谈及到汉景帝是什么阴暗心理,只说这是顾全大局。

汉武帝刘彻亲手卫自己的太子营造了“巫蛊之祸”,没人谈及其心理,只说他是被人蒙蔽。

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夺位后,将其兄其弟之子全部杀光,没人谈及出于何心理,只说这是为了大局才斩草除根的。

这些相似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等等等等。

可为何到吕后戚夫人那里,就很少有人谈及到政治大方向这里,反而老是拿嫉妒开事。

纵观中国历史,在历史上能有几个参与了夺嫡之争,且以失败告终而后得到善终的?

寥寥无几吧?

戚夫人母子的悲惨命运,一部分直接吕后造成的,另一大部分恐怕还是要归咎到他们自己身上。

得到皇帝宠爱的时候,不知道要低调些,宫里那么多双眼睛在盯着她们看。

后来被刘邦宠爱过头了,动了不该动的想法,这一点才是她们母子的死穴。

夺嫡就是一场政治绞肉机,成功者高贵上位,失败者则化为鱼肉。

不要说吕后要杀她们母子,便是任何一个对自己东西有守护感的人,也不会放过她们。(当然这里面可能有极少数个像吕后的儿子刘盈那样的懦弱而又善良的人,这种人极少极少见,在帝王家更是稀罕物!)

现在有句话说的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戚夫人母子后期悲惨的命运倒不如说是在给以前那种得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又极端高调的生活的还债。

而人家薄姬刘恒母子日后的荣光高贵恰恰是以前那种默默无闻而又淡然处之的行为的补偿和回报吧!这是题外话。

纯属自己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啦!




若愚说


汉高祖刘邦一生只做了三件事。当皇帝前只做争天下这件事,当皇帝后做两件事。一件是平叛,另一件是理顺妻妾不和。当皇帝和平叛就不多说了。刘邦的和顺妻妾无疑是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必然结果。这当然是一着臭棋。臭就臭在他对小妾戚夫人刘如意母子的保存问题上。


刘邦有个持点,好色,走一路种一路。这招吕后痛恨,但她没办法,因为她无权无势,制止不了刘邦在外纳室养小。他得到定陶美人戚姬之后,就忘了妻子吕后。他很喜爱戚姬生的儿子刘如意,觉得他和自己很像。就萌发了易储的想法。吕后的儿子刘盈此时是王太子(汉朝还没建立),这是想制造混乱。当时天下未定,暂时没有实行废立之事。刘邦登基为帝后,这个皇太子的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成了国事家事的焦点。也成了妻妾争宠之后又为儿子争储的矛盾所在。因为吕雉是刘邦的嫡室,被封为皇后是必然,那么其子刘盈就该被封为皇太子。这就没得戚姬母子的份了。戚姬当然不甘心,鼓动刘邦立刘如意为皇太子,立自己为皇后。这是妻妾不共戴天之仇,吕后必定整死也要反抗的。这一斗争,群臣站在吕后一边,坚决反对,群策群力阻止刘邦的废立计划。刘邦与戚姬一方,虽有至高权利,但势单孤立,也不敢贸然行事。这一斗争,至到"商山四皓"出现,才彻底终结了妻妾争宠,儿子辈争立的争端。这段经历,让吕后刻骨铭心,萌下了后来整治戚夫人的决心。只是刘邦还在,她忍着而己。


戚夫人败落,刘如意外出为赵王。刘邦驾崩后,皇太子刘盈登基为帝,就是汉惠帝,吕雉则被尊为皇太后,掌握了大汉权利。 吕雉掌权后,对戚夫人母子进行了疯狂的打击和报复。不仅刘如意被毒杀,就连戚夫人本人也被吕雉残害成人彘,手段非常残忍。

刘邦知道妻妾争立这件事是她们不可调和的矛盾。吕后坚韧忍耐,手段和谋虑,是戚夫人远远跟不上的,刘邦为汉朝江山社稷计划,立"类我"的刘如意为继承人,这是沒错的。谁不想刘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刘盈是良善,但良善是治不好国家的。刘邦执意要行废立。是他的事,谁都左右不了。麻烦的是戚夫人长久在刘邦身边。赵王也受喜欢。这样的形式,在外人看来,就把屎盆子全扣在戚夫人头上。认为是她唆使刘邦这样固执已见的要行废立之事。这就使吕后恨得牙齿痛。当然戚夫人也让刘邦立自己儿子为继承人的,她有这个机会不去争取,换了谁都是笨蛋。

刘邦非常宠爱的戚夫人刘如意,在母子两注定命运不测时,刘邦也派周昌做赵王相国,保护刘如意,而对戚夫人弃置不管。刘邦在这时已经知道吕后要在他死后要整治戚夫人。但他没有作任何安排。而朝中势力一边倒,全站在吕后一方。对失败者的戚夫人母子,熟视无睹。在吕后残害戚夫人时,全部沉默。只有少年皇帝刘盈得知戚夫人被残害于厕所里时,看到后哭了一场。


劉一千五


戚夫人是刘邦非常宠爱之人,并且戚夫人还生下来刘如意,刘邦也很喜爱刘如意,觉得他和自己很像。但刘邦建立大汉、登基为帝后,因为吕雉是刘邦的正室,所以被封为皇后,其子刘盈被封为太子。后来刘邦驾崩,太子刘盈登基为帝,是为汉惠帝,吕雉则被尊为皇太后而掌握了大汉权利。



吕雉掌权后,对戚夫人进行了疯狂的打击和报复,不仅刘如意被毒杀,就连戚夫人本人也被吕雉残害成人彘,人彘就不需要多解释了,反正吕雉对戚夫人的手段非常残忍。

那戚夫人和刘如意,深受就刘邦的宠爱,为什么结局这么悲惨么?

因为戚夫人做了她不该做的事,这件事让吕雉极度的痛恨戚夫人,同时这也给吕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他们之间的矛盾也从情敌而发展成了政敌。若只是情敌,过于吕雉不会对戚夫人下这么残忍的毒手,将她残害成人彘。但是戚夫人却让吕雉感到了威胁。吕雉为了自己和刘盈的地位稳固,也不会对戚夫人手下留情的。从而导致刘如意被毒杀,戚夫人变成人彘的悲惨下场。



本来在吕雉封为皇后之后,因为吕雉年龄有些大了,所以对刘邦而言,吕雉就开始年老色衰,在加上刘邦也开始不喜欢太子刘盈,觉得太子刘盈不像自己。

而这时戚夫人不仅很受刘邦的宠爱,同时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也很受刘邦的喜爱,刘邦觉得刘如意更像自己。

戚夫人和刘如意受到刘邦的宠爱,吕雉心里本就不开心,因为她们已经对吕雉构成了威胁。但是戚夫人还不知足而痴心妄想,她仗着刘邦对她的宠爱,又觉得刘邦喜爱刘如意,所以就劝刘邦废了刘盈的太子之位,而立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心里本来就开始疏远刘盈,他此时又宠爱戚夫人,于是就答应了改立太子,并和大臣商量。因为很多大臣觉得废立太子有伤国本,同时大汉的功臣们很多都是刘邦的同乡,吕雉又为刘邦的正室,这些年吕雉为刘邦的付出和受苦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刘邦要废立太子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废立太子之事只得暂时不议,但是刘邦心里还是想要废太子刘盈而改立刘如意的。直到吕雉听从张良的建议为刘盈请来商山四皓,让刘邦发现太子已经长大,刘盈和吕雉的羽翼已成,此时若强行废立太子,将会给刚建立得到大汉王朝带来混乱,这是刘邦不愿看到的,所以刘邦也就放弃了废去刘盈太子位的想法。

而吕雉因为戚夫人让刘邦废刘盈而立刘如意,这戚夫人的做法彻底激怒了吕雉,吕雉因此对戚夫人非常的痛恨,她觉得戚夫人不仅是痴心妄想,而且戚夫人、刘如意的存在也对她后成家严重的威胁,所以吕雉很想除去戚夫人母子,只是当时刘邦还在世,吕雉只得等待时机。

刘邦当然知道吕雉痛恨戚夫人,他担心自己驾崩后戚夫人会遭到不测,所以就让戚夫人这在驾崩后,就离开京城去赵王刘如意的封地。刘邦虽给戚夫人想到了退路,但是他却是让戚夫人在他驾崩后离开,而不是生前时就让她去刘如意的封地,从而导致在刘邦驾崩后,刘盈登基为帝,吕雉为皇太后。戚夫人请求离去,吕雉却不放戚夫人离开。


吕雉不仅不让戚夫人离开,还让她做苦力,对戚夫人进行了残酷的打击。最终刘如意被叫到京城后遭到毒杀,戚夫人本人也被残害成人彘。就这样戚夫人、刘如意虽然曾经受到刘邦的宠爱、喜爱,但最后还是落下悲惨的结局。


中孚鉴


戚夫人盛宠一时,伴随高祖左右,时常向高祖提出废嫡立幼,一心让自己的儿子如意成为太子。高祖也动了心思,除了戚夫人这个原因外,高祖认为太子刘盈太过仁慈,"不类己",而赵王如意"类己",曾试探性地征求大臣的建议,大臣没有附和之意。

同时,吕后因年长色弛,很少有机会见到高祖,她担心儿子刘盈太子地位不保,于是找到张良出谋划策。张良建议或许"商山四皓"可以帮助太子。吕后依留侯之建议找到"商山四皓",诚恳邀请其出山,事成。当高祖在朝堂上看到太子后面跟着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正是他寻求多年但邀请不来的"商山四皓",大为震惊,当即就说"大势已定",太子羽翼已满,再也不提废立之事。

当高祖驾崩,吕后称制,吕后复仇,首要目标是戚夫人与赵王如意。此二人没有了高祖的保护,犹如鱼肉一样任人宰割。特别提出表扬的是汉惠帝刘盈,果然是仁慈,虽然当年赵王如意差点取代他的太子地位,但他不计前嫌,尽最大努力保护异母弟弟。他知道吕后报复计划,于是亲自迎如意,接回自己寝宫,日夜与之相伴,吕后一时无从下手。在一个清晨,如意没醒,惠帝出去打猎之际,吕后仍然毒死了如意。吕后把戚夫人弄成"人彘",复仇计划完成。

汉惠帝见到"人彘",痛心疾首,又惊又吓,他恨母亲吕后的残忍,此后大病一场,不再过问朝政,七年而崩。


橘子7954


在权力的游戏当中,只有胜利者才能活下去,而他们胜利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特性,比如生病,比如昏庸,比如驾崩,在这几种情况下,得宠的想要一直得宠,是不可能的,失意的人他们会千方百计的利用这些情况,从而在后宫掌握生杀大权,戚夫人之所以死,乃是因为刘邦要立他儿子为继承人,吕后费了好大劲才保住儿子刘盈的地位,现在刘邦死了,狠辣的吕后自然会报这个胆战心惊的深仇大恨。

所以不管你有多受宠,皇帝不在了,你的地位也就结束了,后宫的血腥争权大多也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