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一的徐光启为沟通中西做出了何种贡献?

抽屉酱


华夏文明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四大发明更是令国人自豪,但在明清时期,却以天朝上国自居进而固步自封。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在数学、天文、历法、火器、军事等方面,早已远远的落后于西方,中国人确实需要睁开眼睛看世界了,那么谁才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如今在上海市徐汇区的光启公园之内,有一座徐光启墓。

徐光启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被誉为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徐光启是上海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是士、内阁次辅。万历二十五年,徐光启考中省试的第一名举人,曾随西洋传教士利玛窦学习数学、天文、历算、火器、军事等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帝赠太子太保、少保,谥号文定。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火器、军事、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堪称学贯中西。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在韶州首次接触到了西洋传教士郭居静(L.Cattaneo)。从郭居静那里,徐光启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第一次知道在大明帝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圆的,第一次听说麦哲伦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第一次听说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够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所有这些对徐光启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之事,毕竟那时的中国人还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从此,徐光启开始学习西方的数学、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研究西方的火器、军事技术。

当时正值满清在东北崛起,大明帝国一败再败,徐光启曾上了一道抵御满清的《拟上安边御虏疏》奏折,并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在此期间,徐光启撰写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并建议“造都城万年台(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

徐光启特别重视火器的制造,尤其是火炮。

应该说,火器本就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但到了明代末年,中国制造火器的技术已经逐渐落后于西方,由于边防战事的需要,徐光启不断上疏引进西方先进的火炮制造技术。徐光启非常重视火炮在战争中的运用,他在火炮与城市防御,火炮与攻城,炮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都有详细的论述。因此,徐光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个人。

徐光启虽然精通数学、天文、历算、火器、军事等先进的西方技术,学贯中西,然而却是命运多舛。

当时大明帝国在与满清八旗精兵的对阵中一败再败,徐光启上奏抵御清兵的十条建议不被神宗皇帝采纳,几次上书请求去练兵以报效国家,也被同僚四处拆台。熹宗皇帝即位之后,辽阳被八旗精兵攻破,熹宗皇帝启用徐光启,重回朝中的徐光启提议铸造西洋大炮,却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兆麟的弹劾而丢官。

天启三年,徐光启再次得到重用,任礼部右侍郎。

但仅仅在一年之后的天启五年,又遭到魏忠贤的弹劾,徐光启被迫再次辞官归隐。崇祯五年,崇祯皇帝以徐光启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然而此时的徐光启已年满七十,并于第二年去世。徐光启虽有经世治国之才,忠君报国之志,真的是生不逢时,从他十年苦读到被信任掌权之时,徐光启已是即将离世之人,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徐光启为官清廉,《明史》中记载在徐光启去世之后:“盖棺之日,囊无余赀。”

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竟然在去世之后盖棺下葬时,因为家中没有钱而被迫请求朝廷的抚恤,这在明末那个贪污腐化的时代,徐光启无疑是一个另类,这或许就是他命运多舛的原因吧。


王铭苇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徐光启祖籍河南,在他高祖一辈,举家从苏州迁往上海,徐家祖上以务农为生,至徐光启祖父时,家里因商致富,但到其父亲一代时,家道中落,又复以务农为生。徐光启年少时即在龙华寺读书,聪颖好学。

徐光启

1581年,徐光启考中秀才,此后开始从教。1593年,徐光启在广东韶州从事教育工作,当时在澳门已经有耶稣会传教士居住,徐光启在韶州任教期间,于1895年见到了意大利籍的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当时在华的耶稣会士收到教廷的特殊照顾,可以穿着中式的服饰并且也多有一定的儒学造诣。郭居静就是这样的一位传教士,所以徐光启可以和他深入的交流。次年,徐光启又到广西浔州任教。

徐光启一直以来都没有松懈过学习,1597年,徐光启中举,但在次年的会试中没有考中,又回到家乡教书。徐光启中举时,焦竑是他的考官,徐光启也因此认焦竑为恩师。1600年,徐光启到南京拜会焦竑,也就在这里见到了著名的利玛窦,并与他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对于这次交流,利玛窦本人也有记述,他说“他(徐光启)曾向我说,他在南京和我会面,仅仅听见我讲恭敬唯一的天主,他回家忽然得一梦。梦中看见一座大庙,其中有三间小圣堂,在第一圣堂中间有一老人像,有人说这是天主圣父,在第二间圣堂中又见一像,有人说这是天主圣子。在第三间圣堂中,则无所见”。这次与利玛窦的交往,让徐光启对于天主教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利玛窦也愈加崇敬。1603年,徐光启再度前往南京,欲再见利玛窦,在这年,徐光启受耶稣会士罗如望洗礼加入天主教会,教名保禄。

利玛窦

万历三十一年冬天(1603年年底到1604年1月之间),徐光启到北京参加会试,期间,徐光启再度拜访利玛窦。徐光启“与旅人辈 交游颇久,私计得与对译……多咨论天主大道,以修身昭事为急,未遑此土苴之业也。”徐光启在北京期间,利玛窦正在北京传教,徐光启因而有更多的机会与利玛窦交流,而徐光启为了更好的与利玛窦接触,也就在利玛窦居所附近租住了一个小屋。利玛窦本人也说,在这一期间内,徐光启非常虔诚的信奉天主教,并且也深入学习西学。随后,徐光启也和利玛窦一起翻译书籍,其首先便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着手,经过一年的努力出版了此书的前六卷,随后也开始了其他书籍的翻译工作。

利玛窦与徐光启

徐光启在与传教士接触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并将其加以应用。尤其是在《崇祯历书》的编纂中,也应用了大量的西方知识。徐光启本人也说“臣等昔年曾遇西洋利玛窦,与之讲论天地原始……较我中国往籍,多所未闻。臣等自后每闻交食,即以其法验之,与该监推算不无异同,而大率与天相合”。此外,在军事上,徐光启也积极主张以西式的军事理论来改造本国的军事防御体系,以西法铸造大炮。

1. 陈乐民,超前而寂寞的徐光启,科学文化评论,2007年01期

2. 李天纲,徐光启学传,上海文化,2015年02期

3. 汤开建、张中鹏,徐光启与利玛窦之交游及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郑成志


季我努学社


徐光启籍贯松江府(今上海),信仰天主教,教名Paul。官至礼部尚书,明末科学家,致力于研究水利、天文、历法等方面。

明末天主教在中国发展较快,传教士也逐渐的来到中国,并且学习中国的文化,甚至在中国做官,利玛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徐光启与利玛窦在北京结识,可谓是一见如故,他对利玛窦十分推崇,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涉猎十分广泛。两人合译的《几何原本》也将西方数学引入中国,并且发明了几何这个词(影响了四百多年啊,现在还在用)。其他著作包括《测量法义》、《勾股义》等,明确指出勾股法则是治河、治水要取得成功的不可偏废的法宝,应把这些测量技术推广到治水、治田上面去。

当时刚刚引入中国的番薯等农作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饥荒问题。中外历史上,好多起义都是由于灾荒引起的。徐光启很关心这些农事,还特意去搞试验田,为这些农作物大面积种植做出了贡献。并且写出了《农政全书》这样的伟大著作,翻译了《泰西水法》,介绍了西方的农业技术。

还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向中国直观的展示了世界。但是西方的地图都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坤舆万国全图》将中国作为中心,也是创新之处。

徐光启学贯中西,可谓是开眼看世界最早的人之一,只是由于后来的种种有原因导致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导致落后于世界。

同时个人见解,徐光启可惜生在明末,要是生在康熙时期,或许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