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一)

作者 张桂林


《山海经》一书是先秦重要典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中讲述的“人面虎身之兽”、“虎头狼身之马”、“无头直立之人”、“三首六尾之鸟”、“六脚四翅之蛇” 等珍奇异兽曾引起儿时的我无数次的幻想与遐思。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对于书中记载的动物,今人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书中记载的动物是虚拟的,是古人想象出来的艺术品;另一种观点认为,书中记载的动物都是曾经真实存在甚至部分仍旧存在的,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而部分灭绝了而已。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我是执着于第二种观点的。但是,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本来有可能存在过的物种,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灭绝,是地球板块运动?是火山爆发?抑或是史前那场滔天的大洪水?结果不得而知,但历代人们对这些珍奇物种记录不具备详尽性、连贯性、可传承性,也是造成后人对前人的生存环境、见闻经历产生高度怀疑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只有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环境极尽真实、详细地记载,才能最大限度地避 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倘若有一天鹦鹉和蛇灭绝了,不要让我们的后人从我们记载的“有鸟焉,曲嘴利爪,色七彩,言人语”与“有兽焉,体冷牙利,能屈伸,无足而行”这样的只言片语中想象我们这个时代的动物,从而将此打入“前人想象”的虚构行列——这是我们的责任。我出于兴趣,对我的家乡南召县域的部分珍奇动物做了简单记载,以利后人查阅。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属南阳市。地理坐标为北纬 33°12′—33°43′,东经 111°55′—112°51′。东西长约 95公里,南北宽约 62公里,总面积 294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 2800平方公里,耕地 49.7万亩。南召县位于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四季分明,环境包容性极强,是南北方动植物过渡区,也是“南物北移”、“北物南迁”的天然实验带。这一特殊环境,使得该地域物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本人经过在南召县境内数年探索、考察、采集,初步了解了该区域部分珍奇动物,现将结果公诸于众,以供有兴趣者纠正补充。

一、土布袋(南召方言),学名长江短尾蝮,别名土布蛇、土谷蛇、土地公、草上飞。春秋两季多集中在坟堆草丛冬眠场所附近活动;夏季秋初多分散活动于稻田、耕地、沟渠、路边、村舍、园林捕吃鼠类、蜥蜴、蛙、鱼、蛇等,白天晚上都见外出活动。这是南召县域较常见的一种毒蛇,该蛇体型短小,多数在一尺左右,行动迟缓,但毒性很强,各村落几乎每年都有该蛇伤人的情况,被土布袋咬伤后绝大多数人会立即引起皮肤红肿的症状,后期皮肤溃烂,很难痊愈,若治疗不及时,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该蛇是蝮蛇的一种,所以是胎生而非卵生,每胎产 5至 10条,这一点可能与很多人的认知不符,这一特征使得该蛇繁衍速度很快,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该蛇是南召县域蛇类里的头号杀手,但值得一提的是本人查访到乔端镇有一对父子,曾多次被该蛇咬伤却都毫发未损、安然无恙,这也许算是个奇迹吧。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二、獐子(南召方言),学名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又叫香獐。形体像獐而比獐小,黑色。在南召县域中,散见于乔端镇、马市坪乡、白土岗镇、板山坪镇等乡镇境内。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麝的前肢短,后肢长,蹄小耳大,尾短,善于跳跃,雌雄都无角,雄性有发达獠牙。居住在山中,常吃柏叶,也吃蛇,故民间有“吃麝肉,辟毒蛇”之说法,但切记不要非法捕猎!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麝香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价值如同明珠。性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 、肿毒。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雄性麝鹿从 2岁开始分泌麝香,自阴囊分泌的淡黄色、油膏状的分泌液存积于位于麝脐部的香囊,并可由中央小孔排泄于体外。固态时麝香发出恶臭,用水或酒精高度稀释后才散发独特的动物香气。

麝香在中国使用,已有悠久历史。唐代诗人杜甫在《丁香》诗中言:'晚坠兰麝中'。同时麝香也是配制高级香精的重要原料。古代文人、诗人、画家都在上等墨水与颜料中加少许麝香,制成“麝墨”写字、作画,芳香清幽,若将字画封妥,可长期保存,防腐防蛀。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据早些年的猎人说,麝在被猎杀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通常要吃掉自己的香包,这使得麝香愈发珍贵。至于麝为何有这样的举动,我想大概是麝也知道麝香可以镇痛止血的缘故吧。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三、黄腰狸(南召方言),学名黄喉貂。南召县域见于各乡镇林区。黄腰狸体长2尺左右,尾长 1尺左右,体重约 2-3公斤。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耳部短而圆,尾毛不蓬松,体形细长,大小如小狐狸。体形柔软而细长,呈圆筒状。头较为尖细,略呈三角形;腿较短,四肢虽然短小,但却强健有力,前后肢各有 5个趾,趾爪粗壮弯曲而尖利。黄腰狸是食肉动物,其性情凶狠,常单独或数只集群捕猎较大的草食动物。其行动快速敏捷,尤其是在追赶猎物时,更加迅猛,据老猎人讲,黄腰狸在跑动中还能进行大距离的跳跃,除此之外,黄腰狸还具有很高的爬树本领。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黄腰狸骨头在南召乃至全国各地民间都被誉为接骨神药,用于骨折后服用,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痊愈速度及效果。具体用法如下:在身体某部位骨折后,取黄腰狸骨头(民间说法若取对应骨折部位的骨头效果更佳)一截,用瓦片焙干后研末,用温黄酒送服。翌日就便感觉

到骨折部位隐隐发热——这是骨骼加速痊愈的缘故。但是,黄腰狸骨的接骨功效受到了如今部分医学界人士的强烈质疑及否定,不仅否定黄腰狸骨的功效,进而否定所有中药材的功效,最后竟然全部否定了中国中医的理论及成绩,给中医扣上了“谬论”的帽子。若如此说,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竟然靠“谬论”延续了几千年,也算得上是人类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事了。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二、狼巴子(南召方言),学名金钱豹,散见于南召县域五朵山山中。金钱豹形状似虎,但是体型比虎小,头圆耳短,尾长,四肢略短。全身布满圆形或椭圆形黑色斑点,故得名“金钱豹”。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金钱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肉食类动物。金钱豹善于跳跃和攀爬,一般单独居住,夜间或凌晨及傍晚出没,常在林中往返游荡,生性凶猛,但一般不伤人。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对于狼巴子的探索,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由于狼巴子是南召的方言,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同时由于近年南召县狼巴子的生存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南召县已经至少有二三十年没有发现过狼巴子的踪迹了,所以无从考证狼巴子究竟是什么动物。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南召民间一种观点认为狼巴子是大狼,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豹子。我为这两种观点探索了数年,仍不能确定孰是孰非。直到我寻访到的一位老猎人的一句打猎口诀解开了我的困惑 ——“七寸狐狸九寸狼,一尺二寸打狼王。”据这位猎人解释,这句口诀的意思是:打猎的时候,七寸的土枪可以猎杀狐狸,九寸的土枪就足以猎杀狼了,而要猎杀狼王,就必须要一尺二寸以上的土枪。这里的狼王指的不是狼的头领,而是狼巴子!这一口诀也印证了民间狼巴子的体型与战斗力超越灰狼的说法。据他描述说狼巴子是小老虎,我立即把已知猫科动物的全部照片拿出来给他辨别,他十分肯定地指出了金钱豹的照片。我随即又拿金钱豹的照片让其他乡镇的猎人辨别,都到了一致的结果,我又查了相关资料,证实南召县域确有金钱豹的记载。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但由于近些年人类对狼巴子生存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狼巴子极有可能在南召县域内已经灭绝了, 这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现在,国家为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发出了“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号召,希望在这一正确而又伟大的战略指引下,能让南召县狼巴子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能让曾经迷路的狼巴子重新回到它们母亲的怀抱!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四、马儿头(南召方言,儿化音),民间通用名驴头狼,暂无书名。这是一种传说存在于上世七八十年代南召县乃至几乎我国中原所有地区的神秘而又恐怖的动物。神秘是因为虽然全国包括南召县有很多目击记录却因为没有标本或者尸体的存在而未被官方承认;恐怖是因为这种动物的凶猛程度让人不寒而栗,仅本人在南召县域就了解到多起该猛兽袭人事件。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这些年,我通过民间走访、实地考察、访问老人及互联网络等途径对马儿头的探寻耗费了巨大的精力、物力、人力及时间,终于有所收获。由于没有统一官方名称,所以马儿头在全国各地的名字也不尽相同。例如:驴头狼(神农架林区)、驴头虫(湖北恩施)、驴头怪(桐柏县)、驴头子(新县)、孺子狼(安徽亳州)、驴子狼(陕西渭南)、驴子头(陕西宝鸡)、驴狼(山西大同)、驴面狼(洛阳)、驴头混子(许昌)、狼混子(平顶山)等。由于马儿头在神农架林区的出现频率最高,民间便以神农架林区的叫法命名为驴头狼。虽然各地对马儿头的称谓不同,但对其形态“狼头驴身,大如牛犊”的描述却是高度一致的。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以下是本人在南召县域了解到的关于马儿头的部分记载,现公示如下:

1961年夏,傍晚时分,村民于麦场乘凉,一马儿头把一十一岁女孩拖走,村民集体追赶,追至二十多丈后,马儿头扔下该女孩逃走。昔日女孩尚在世,仍可见颈上疤痕。当晚目击者二十余人,今在世者三人,包括幸存者共四人。(乔端镇)

1964年夏,一男性村民晚上于瓜园看瓜,被马儿头咬小腿拖走,男子呼救,相邻瓜园看瓜人呐喊追赶,至河边马儿头弃人而去。当事人已于十数年前身故,目击者四人在世一人。(四棵树乡)

1969年冬,天寒,河面结冰,甚厚。一村民望见一马头儿于河边徘徊,随即呼喊村民,须臾,十余村民至,马头儿发觉,履冰而逃。至数十丈后见无人追赶,遂缓步而去。目击者十余人,现在世二人。(乔端镇)

1974年秋,四名樵夫于山间与一马儿头相遇,对峙良久,马儿头方缓缓而去。昔日樵夫现在世一人。(白土岗镇)

1976年冬,大雪一夜,清晨雪止。三名村民见一马儿头由田间奔至山岭,速度极快,步幅近丈,蹄印似犬,大如手掌。目击者在世一人。(白土岗镇)

虽然此物种未被官方正式承认,但目击者对该物种的真实性却持高度认可的态度。只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马儿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的频率开始大幅度降低,至本世纪后,已经几乎绝迹了。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我对马儿头的形态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马儿头,俗名驴头狼,食肉动物。头似马或驴,耳大直立。脸长,有牙外露,其身似狼,其形远大于狼,大小若牛犊。其尾似驴,奔跑时尾直,与身体平。腿细,爪若狼,大如手掌。毛长短若犬,毛色棕色至棕黄色。奔跑速度极快,步幅近丈,远胜犬狼。

南召县珍稀动物纪实

关于此物种,今后大概是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了,但是我们也应该对此保持关注,希望总是要有的,也许明天神奇的大自然就会给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呢!


作者 张桂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