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雲江湖」50年代初,中國曾面對美軍生化(細菌)戰襲擊,完勝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

成立,新中國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自此開始。

「煙雲江湖」50年代初,中國曾面對美軍生化(細菌)戰襲擊,完勝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進入朝鮮半島後,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半年多的時間裡,接連發起了五次戰役,讓驕橫不可一世的美軍及其僕從國軍隊猝不及防的嚐到了武器裝備遠落後於己的中國軍隊狠狠地打擊。

1951年底至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陷入膠著狀態。雙方陳重兵於三八線,時刻防備著對方的進攻。曠日持久的停戰談判時斷時續,談判者都想把自己的戰略利益最大化。在這場戰爭中,已經顏面盡失的美國面對著內外壓力確定了以打促和的方針,試圖在停戰談判中挽回一點面子。曾叫囂: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用飛機大炮來取得。然而,常規作戰已經不可能獲得更大的戰果,如果使用原子武器更會遭到全球輿論和其他國家的反對。此種情況下,美國居然開始計劃實施“反人類作戰”中最黑暗的手段-生化戰,彼時稱之為“細菌戰”。

「煙雲江湖」50年代初,中國曾面對美軍生化(細菌)戰襲擊,完勝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生化武器(細菌武器)的國家之一,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取得了很大進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的生化武器研製又因為網羅了戰敗國日本和德國的細菌戰專家,成立了一系列研究細菌武器的研究所。此處要著重說明的是,日本的“七三一”部隊至今沒有得到國際戰爭法律上的嚴懲,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美國連人帶資料都將其搬到了美國本土,並以此為條件,私下隱藏了這些戰爭罪犯並私下赦免了他們,讓他們為美國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服務。

「煙雲江湖」50年代初,中國曾面對美軍生化(細菌)戰襲擊,完勝

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已經擁有了比一戰、二戰期間更為成熟,更為先進的隨時可以投入實戰的生化(細菌)武器。彼時,任美國衛生研究院院長海斯甚至公開宣稱,微生物炮彈和微生物炸彈已經成為可以投入實戰的武器。

1952年1月27日夜間,美國飛機多批次飛臨志願軍42軍陣地上空,但卻沒有進行通常的俯中投彈攻擊。次日,也就是1月28日晨,該軍駐金谷裡的第375團戰士李廣福在雪地上發現了大量的蒼蠅、跳 蚤和蜘蛛等昆蟲,散佈面積縱橫約200米長,100米寬。稍後,該團指戰員在外遠地、龍沼洞、龍水 洞等地也發現了大量的昆蟲,這些昆蟲外形與蝨子、黑蠅或蜘蛛相似,散佈面積將近6平方公里,而當地的朝鮮居民都不認識這些昆蟲。

42軍軍部和軍所屬衛生部門在收到相關報告後,經過分析認為:“此蟲發生可疑,數地同時發生,較集中密集大,可能是敵人散佈的細菌蟲。”

但因為當時42軍的衛生設備和醫療水平有限,無法做出更明確的判斷。於是,42軍軍部一方面命令部隊採取措施焚燒昆蟲;另一方面緊急向志願軍總部彙報。

根據記錄,這是志願軍部隊第一次發現美軍空投的昆蟲。

志司接到報告後,司令員彭德懷高度重視,當天即與42軍軍長吳瑞林通電話,詢問了詳細情況,並指示採取一切措施,消滅昆蟲。志司後司除指示採取緊急消毒預防措施外,還要求42軍上送昆蟲標本,培養化驗,以供專家鑑定。

隨即,志司向各部隊轉發了42軍的報告,要求各部隊對駐地異常昆蟲進行密切觀察,確認有無類似昆蟲出現,並要求各部隊嚴密監視美機空投物品,發現可疑症候立即報告。

「煙雲江湖」50年代初,中國曾面對美軍生化(細菌)戰襲擊,完勝

1952年2月17日,志願軍42軍、12軍、39軍和第十九兵團部隊均報告駐地發現美軍投擲的蜘蛛、蒼蠅、跳蚤等昆蟲多次,昆蟲密度最高的地方每平方米達到1000只。而由國內緊急派出的防疫專家已經經取樣化驗後,認為這些昆蟲可能帶有霍亂、傷寒、鼠疫、迴歸熱等四種病菌。該日,志司下達了防止敵人投放細菌的命令,要求各部隊嚴格按照防疫措施應對美軍的細菌戰,及時撲滅可疑昆蟲。

也在該日(1952年2月17日)下午,4架美軍飛機在平康西北下甲裡志願軍26軍234團陣地投下一個不明物品,爆炸後發出異昧,趕到現場的幾名幹部被當場燻倒,周圍雪地佈滿了蒼蠅。其時,守衛陣地的志願軍指戰員目睹了整個過程,證實了一段時間內出現的反季昆蟲是美軍飛機投擲的。

志司接報後,於2月18日再度向全軍發出通報:此前在其他各部隊駐地發現之各類昆蟲,“為敵機投擲而後散佈者已無疑”,要求各部隊必須加強對空警戒,發現敵機投下菌蟲後,立即撲滅,以免蔓延。

至此,在獲得相關證據的基礎上志司和北京總參得出初步結論,即美軍已經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對中朝部隊實施細菌戰。

「煙雲江湖」50年代初,中國曾面對美軍生化(細菌)戰襲擊,完勝

美軍投擲在朝鮮北部地區的細菌彈,彈體裡的蒼蠅等散落在彈皮上、冰上

緊接著,在1952年2月19日,志願軍的部隊裡已經發生霍亂、斑疹、大腦炎等病症,並出現死亡病例。鑑於當時我國的醫療技術,以及東方陣營大協作的環境下,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下決心全面展開反細菌戰鬥爭,並同時請蘇聯政府提供技術和人員上的幫助。

1952年2月21日,是定義為抗美援朝中“反細菌戰鬥爭”正式開始的日子。中央軍委向志願軍下達了進 行反細菌戰鬥爭的指示,再次強調“現在的重要問題是必須抓緊每一分每一秒鐘的時間,進行細菌散佈區的消毒和隔離,克服麻痺大意和僥倖心理。但在部隊中亦應特別注意不要造成驚慌和恐怖”。

新中國的最高領導決策層在極短的時間內對反細菌戰進行了詳細和周密的思考,做出了行之有效的對策。可以說,在全國的努力下反生化(細菌)戰的鬥爭取得了初步勝利,前線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更為可恥的事發生了,就在1952年2月底和3月初,美國把生化(細菌)戰的範圍擴大到了中國東北

1952年2月29日起,中國境內的東北撫順、安東、鳳城、寬甸、臨江等地區,美軍飛機開始入侵,也出現了各種帶菌昆蟲以及帶有細菌的玩具和糖果。值此,硝煙外的戰爭,生化(細菌)戰的陰雲蔓延到了中國本土,形勢更加複雜。

「煙雲江湖」50年代初,中國曾面對美軍生化(細菌)戰襲擊,完勝

1952年3月19日,中央防疫委員會向各大行政區、各大軍區和志願軍發出《反細菌戰指示》,分別確定了疫區、緊急防疫區、防疫監視區和防疫準備區的範圍。並對各區域內的防疫任務和措施做出了詳細規定。

一場新中國反生化(細菌)戰的全民戰爭打響了,全面動員、全面防疫,措施得力。雖然,在初期,美國的生化(細菌)戰給志願軍和後方中國本土的平民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大規模的傳染病始終沒有流行起來。美國的這場卑鄙的生化(細菌)戰最終以失敗告終。

在反生化(細菌)戰中,中國政府更通過外交渠道向國際社會揭露美國的無恥,對美國展開輿論戰。新中國的總理周恩來以外交部長(兼)的身份兩次發表聲明,向國際社會控訴美國政府發動細菌戰,用細菌武器殺害和平居民和軍人的罪行。堅決要求“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起來制止美國政府這種瘋狂的罪惡行為”。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郭沫若,致電世界和平理事會,控訴美軍進行細菌戰的罪行。

1952年3月29日,在奧斯陸世界和平理事會執行局會議上根據中國政府的要求,與會代表一致通過組織一個國際科學委員會赴中國調查細菌戰相關事宜的決議。在廣泛徵求意見之後,最終組成了由瑞典、法國、英國、巴西、蘇聯、意大利等國科學家組成的調查委員會。

「煙雲江湖」50年代初,中國曾面對美軍生化(細菌)戰襲擊,完勝

調查在朝鮮和中國的細菌戰事實國際科學委員會報告簽字儀式在北京舉行。報告結論認為美國在朝鮮和中國東北地

1952年6月中旬,該國際調查團赴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北部調查細菌戰事實。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該委員會得出結論,“朝鮮及中國東北的人民,確已成為細菌武器的攻擊目標;美國軍隊以許多不同的方法使用了這些細菌武器”這個報告書及其附件以翔實的材料證實了美國在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使用細菌武器的罪行。

「煙雲江湖」50年代初,中國曾面對美軍生化(細菌)戰襲擊,完勝

被俘的美軍上尉駕駛員約翰·奎恩曾供認在朝鮮投擲細菌彈

國際科學委員會的結論揭露了美國政府“聯合國軍過去未進行現在也未進行任何種類的細菌戰”的無恥謊言,向全世界公開了美國發動細菌戰的真相。惱羞成怒的美國及其僕從國政府使用各種手段對參與調查的外國專家進行攻擊和威脅,迫使他們改變立場,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頁。

雖然直到今天,美國政府依然不承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動細菌戰的事實,但作為鐵證一般存在的檔案實施,這就是一個無法否定的骯髒的戰爭事實。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進行的生化(細菌戰)的特點:

1.規模大;

2.帶有實驗性的;

3.極其複雜的。

它不僅有軍事上的企圖,而且最終目的是要獲得更大的政治利益。把生化(細菌戰)擴大到中國境內攻擊和平居民,這本身就是對剛建立不久的人民政權的考驗。發動全民力量來對抗突然發生的疫情,需要 政府在民眾當中有著極強的公信力和行動力。

「煙雲江湖」50年代初,中國曾面對美軍生化(細菌)戰襲擊,完勝

平民不是軍人,沒有嚴格的紀律要求,面對著未知的而又危害巨大的外來威脅,要消除民眾的恐慌心理,並動員民眾參與到鬥爭中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必須具有有效的公共治理能力。細菌戰是對新生人民政權的治理能力的考驗,否則國內疫病流行,不僅是戰爭能不能堅持下去,而且對新生政權的生存也構成了嚴重威脅。由此可見,美國發動生化(細菌)戰有著更為詭詐的權謀考量,並不僅是著眼於停戰談判,而是在軍事冒險失敗以後,試圖以特種作戰的方式顛覆新生政權。這尤其在新中國國剛剛成立不久,衛生水平和科技水平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危害是巨大的。

今天重新回顧這段歷史,抗美援朝戰爭中反生化(細菌)戰與反細菌鬥爭的勝利,不僅僅是這場戰爭中的一部分,更是不可忘卻的重要階段。它不僅在抗美援朝戰爭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國際冷戰史上也產生了獨特的影響。

也對今天的中國依舊有警鐘的歷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