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上我向家長講了三個問題,為什麼有的家長很反感?

不是天方夜談


我並不覺得這應該是一名有經驗的教師提出來的問題,而且我會對一名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感到有些不解。

先來看看問題本身。

家長會上,作為教師講了三個常識性的問題,竟然“有的家長很反感”。那麼,家長們反感的是什麼呢?是不同意這三個問題還是反感提出問題的方式?還是對教師的傲慢感到不爽?

首先來說這三個問題。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是常識,教師沒有說錯;但第三個問題就值得商榷,孩子怎樣的家庭作業?並不是教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就一定是對孩子有益的,無論是語文作業還是數學作業,太多題目對孩子不僅沒有裨益,反而有所戕害。那麼,如果家長配合教師佈置的有問題甚至有害的作業,那不就是家校合謀扼殺孩子嗎?

舉個例子,在前不久廣泛傳播的家長陪作業的一則視頻中,題目是西遊記唐僧師徒四個的圖像,問圖中有幾個人。孩子回答“兩個”,理由是豬八戒和孫悟空是動物,不是人,然後輔導作業的家長就很抓狂。這道作業題目根本就有問題,教師佈置不嚴謹的作業給學生,再要求家長輔導,這不僅無禮,而且是瀆職。

讓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性質上就是教師濫用不恰當的權力。由於中國教育體制以及人為的學校分為不同等級,越是所謂的名校,教師就擁有不恰當的體制賦權,教師只需要對家長說“你的孩子我教不了,轉學吧”,家長就會服服帖帖,唯唯諾諾。所以,要求家長認真配合輔導孩子完成作業,反映了教師把不正常,不恰當的濫權行為加諸家長習以為常,不以為然。

其次,教師在家長會上,用“不要以為”口吻對家長說,過於傲慢,實在無禮。教師只是一份專業職業,與任何一名家長從事的職業都應該互相尊重的,教師不要因為擁有體制賦予的不恰當的權力就自覺高人一等,覺得可以對家長指手畫腳。一個班50多個學生,近百名家長中,一定會有一些家長無論在智識還是對教育的理解上強過大多數學校教師,一名中小學教師何德何能有何資格對家長說“不要以為”?

沒錯,教育好一名孩子,不僅僅是靠學校教育,而且家庭教育更為重要。但是,具體到課業學習,當仁不讓就是學校教育的職責。學校教師之所以是一種專業職業,需要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考試,需要接受師範高等教育,學校教師就是專業做這個的,理應勝任課業教學。相反,家鄉沒有經過任何師範培訓,沒有任何專業門檻,而且學識水平也良莠不齊。經過系統師範專業訓練和國家認證的學校教師把部分課業任務推諉給毫無經驗也毫無資質的家鄉,無論從任何角度都是教師的失職!

當然,我們也理解教師之所以會把部分課業任務推諉給家長,這就好比醫生把部分手術任務推諉給病人家屬,根源還在於教師課業任務太重。按照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規律,一個小學教學班,不應該超過25人,而現實卻是普遍超過50人。超額一倍的結果就是教師根本無法關注到每一個孩子,每天就算是批改作業也疲於奔命,遑論給孩子以輔導,就這樣把陪作業推諉給家長也算是情非得已。

所以,我會對一名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感到不解。作為一名給師範生上課的高校教師,我對每一屆學生都告誡他們,在體制環境下做教師,有些事情不符合教育學心理學規律,情非得已無可厚非,但是做教師必須是非分明,有些事是錯的,不因為自己不得已去做就變成對的。

與共勉。


唐映紅


我是小學老師,我在開班會的時候也講過類似的話。

期中考試後我們學校正好邀請了教育專家來給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培訓,好不容易把家長聚齊了,我們趁機開了一個家長會,針對期中考試的成績我們做了總結。


開班會的時候,我問家長朋友們,你認為你家孩子智力有問題的舉手,也就是說智力有殘疾的舉手。(我班裡那個真有智力殘疾的孩子家長沒有參加)全場沒有一個家長舉手!

我又問家長,認為自己 孩子是神童的家長請舉手!家長議論紛紛,但是也沒有一人舉手。

也就是說大家智力相差不多,既沒有天姿聰穎的孩子,也沒有弱智的孩子,從去年一年級入學到現在緊緊一年多的時光,孩子的成績就分出了三六九等了。大家知道為什麼嗎?

我給家長做了以下的分析。

第一關鍵是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

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一年級很關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作為學生要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在學校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如果對於新學的知識點如果有疑惑,必須勇於向老師和家長說出自己的困惑,務必把每天新學的知識點要鬧清楚,搞明白,這樣第二天再學新的知識才不會被落下。

拿語文來說,每天學一篇課文,基本上一類字大約是8個,二類字大約是15個左右,每天都會學到很多的新生字,如果學生今天的學不會,記不住,明天又會有新的生字出現,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學起來就會很費勁。

我是數學老師,拿數學來說,一年級裡個別學生20以內的加減法沒有學好,100以內的學著費勁,現在1000以內的計算速度賊慢,錯誤還很多。

學生不管在校還是在家都要積極的、不打折扣的完成老師留的作業。

可是有的孩子根本就完成作業,家長還說孩子說沒有作業,你的孩子從小就開始不完成作業,還說謊騙人,難道你作家長的沒有感覺到你做的很不成功嗎?

家長可以針對老師所說的要求去比對自己的孩子,你就知道自己孩子為什麼成績地下了。

那些上課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經常不完成作業的孩子成績肯定不行,就算開始行,你後來也會掉隊。

第二關鍵就是家長。孩子雖然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因為年齡小,學習和生活的好品質還沒有完全建立,這時需要家長的幫助。

首先說學習方面。

家長不要認為,把孩子送去上學了,教育的事就全權交給老師,家長大撒手不管了,那是極其錯誤的想法。

你要知道孩子每天在校時間是短暫的,只有6小時,並且刨去課間活動時間,,每天孩子 的在校學習時間是280分鐘,這裡面還包括音、體、美和課外興趣小組時間。有限的學習時間致使一部分孩子根本就學不會。

所以家長不要以為孩子的教育全是學校的事。你要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


孩子雖然智力相差無幾,但是智力包含的方面很多方面,,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這個能力包括以下幾點:理解、判斷、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它是個綜合能力。

比如有的孩子畫畫很好,有的孩子很有樂感,有的孩子跳舞有天賦,有的孩子運動有特長。可是我們是文化課老師,看不到你這些有點,我們需要你把文化課學會。可是他們學起來很費勁。

如果只靠學校裡的那點時間,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80%的孩子可以學會,孩子大約20%是隻靠學校,只靠老師教不會的。家長必須回家對學校的教育進行必要的補充。

孩子的家庭作業家長必須認真配合完成。

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家長就會發現孩子的弱項了,哪裡沒有學會就必須給孩子進行輔導。

我班裡有的孩子能力不行,我在學校每節課就盯著孩子練習,可是學校時間有限,在就是我面對的是全體的學生,不可能只教個別學生後來私信家長,要他們回家每天進行計算題的訓練。開始都堅持的不錯,也看到有了效果,後來有的家長就嫌麻煩放棄了。這次期中考試成績非常低就是他們計算能力差,二年級的題裡大部分都是通過計算解決問題,他們最後試卷都沒有完成,成績低是可以預見的。這時家長有點懊惱,可是我早就通知家長了,

你對於自己孩子不幫助,那誰也沒有辦法。別家的孩子跟著老師就學會了,你家孩子學不會,你又不輔導,看見成績不好了,你著急了,我不同情這樣的家長。

<strong>

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是反映孩子家教問題的。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他能反射出家長的教育問題。

班裡一個小女孩,天天丟三落四的,書包裡的書也亂放一氣。有一次有事去她家做家訪

,我看到她家凌亂的客廳就明白了一切了。

有的家長不在乎生活品質的問題,只看中學習品質,其實這是不對的,一個在生活上馬虎大意的孩子會在學習上細心,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孩子的行為習慣跟家長的教育有關。你看看那些孩子彬彬有禮的,他的家長一來看著就有素質。那些孩子不禮貌野蠻的,家長一來你就會發現,他的一舉一動和家長如出一轍。

我給大家分析後,家長也覺得是這麼個道理。大家討論的也很是熱烈。當然我的語氣沒有過多指責家長的意思,也是站在家長的立場上給大家分析。所以大家並沒有反感,並且都表示回家一定多加關注自己的孩子。因為我說了孩子最終是家長的孩子,不是老師的孩子,你為了孩子付出什麼都值得,因為你付出了才會有收穫,不勞而獲的事情哪裡也不會實現。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點看法,如果大家有補充,可以留言,期待友友們踴躍發言!


心中百合靜靜開


我是一名小學生的家長,看到這三條建議後,我能理解老師的意圖,但是心裡也有點不舒服。原因有兩條:

  • 這三條建議多多少少地都有些批評家長不配合老師和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意思。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也願意儘自己的努力配合老師。被老師這樣批評自然覺得冤枉。我覺得這是一個措辭的問題,比如,您可以誇一個這三個方面都做得很好家長,家長聽了不會牴觸,而且出於攀比的心理,會非常積極地反省自己。
  • 三件事都只提了家長方面的問題而沒有涉及到老師和孩子的問題,因而會讓人覺得有些片面。或許因為我是一名職場人,才會有這樣的感覺。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對方覺得您在推卸責任,是職場中的大忌。比如第三條希望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意見,您可以說明一下自己在佈置作業的時候,雖然會針對難點做指導,但由於學生多在校時間有限,沒法一個一個地個別指導,希望家長能夠針對自己的孩子的個別問題,在家中輔導孩子。相信大部分家長都能愉快地接受您的要求,盡全力監督輔導孩子做作業。

最後說句不該說的話,上面兩點建議是很基本的事情,如果做不好很容易讓人懷疑您的職業素養。希望您能認真反思。


日衝信息 黃


家長會上我向家長講了三個問題,為什麼有的家長很反感?

讓我們來看看題主的三個問題吧

平心而論,題主講的主要思想是對的。

孩子的教育本來就不是一方的責任,而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綜合。在不同的時期,以一種為主,另外的兩種為輔。比方說,孩子在家的時候,就是以家庭教育為主,父母的言傳身教都在發揮重要作用。但學校教育仍然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了,最基本的就是,孩子在學校裡學的道理和知識,也要在孩子待的時間最長的家庭裡得到鞏固和強化。

為什麼有的家長很反感老師的三個問題?我想,有這麼幾點原因:

第一,老師在不合適的地方說正確的話,也會顯得不合適。因為學校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老師在開家長會的時候,應該更多的強調學校的作用,多講講學校為了孩子的教育想了哪些主意,拿出了哪些實招,多講講班級管理和科任教師的付出,這不是邀功,而是讓家長感覺到辦教育學校是用心的,勇於承擔責任的,這樣可以讓家長更放心。而在學校裡大談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任何人都會覺得老師是在推卸責任。

第二,老師說話的方式方法值得商榷,正確的思想也要藉助正確的表達。在主動承擔責任的基礎上,老師再講一講學校教育的不足之處,對不能全天候管理和引導孩子表達出擔心和遺憾,這就讓家長自行意識到這一塊空白需要自己來填補。並進而認識到教育孩子同樣也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響鑼不用重敲,點到了家長也就心領神會了。把話說到聽者的心裡去,就要站在聽者的立場上,替ta考慮,為ta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家長們是來聽管用的建議的,不是來找虐的。被你咣咣咣一頓,搞得ta感覺像做了錯事挨批評不說,還要背上重大的任務,ta能痛快麼?

第三,三個問題的表述出了問題,全部是在強調家長的責任,而且暗示了家長沒有盡到責任。從內容上看,第一問是指責家長想法有錯誤;第二問是旁敲側擊家長在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上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第三問是直接給家長佈置任務,言下之意仍然是覺得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方面不夠認真。這讓家長們心裡怎麼樂得起來?他們會很鬱悶,本來對孩子很上心的,怎麼到了老師嘴裡這麼一無是處?從語氣上看,生硬、冰冷,不是指責,就是命令的口吻。作為與老師平等的個體,家長可並不覺得老師能夠吩咐ta做些什麼。而這一點,我們有許多老師並不理解,總以為我教了你的孩子,為你孩子好,你就該對我言聽計從。沒有這回事!

至於怎麼說,其實也簡單。

家長會上老師應該曲徑通幽達到目的,讓家長自己悟到比直接教訓ta要有效得多。關鍵在於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立場上,去思考他們迫切需要聽什麼。這樣,才能有助於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讓家長心悅誠服並且主動照辦。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孩子好呢?這是家長真正的關注點,也是軟肋,擊中這個要害,一切迎刃而解。讓家長認識到老師是敬業、專業、盡責的,ta才會積極的配合你。

應該說,優質的教育都是完整的,不可以缺失其中的任何一種。但是道理大家都懂,願不願意接受,能不能照著做卻不一定了。您有何高見?歡迎留言探討。


劍客談教育


這三點沒有錯,每次我接新班我都要講這三點,但是不是從這樣的語氣來講的,這裡面其實有一個話術的問題。

一般第一次開家長會,我不會一來就說這個。我會先聊一聊現在的大形勢,大環境,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對未來人才的需求。比如人工智能時代來了,但那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那麼對應到現階段,需要培養孩子的哪方面能力和習慣。再講一講目前的升學形勢。要想孩子有好的前途,現階段又需要培養哪些能力和習慣呢?家長這個時候就會有緊迫感,完全聽進去了。

我就站在家長的角度,表示老師和大家一樣,都是希望孩子將來有好的發展的,那麼現階段老師會在學校裡面進行哪方面的培養,我們家長又需要做什麼,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和習慣呢?希望我們能夠家校一起努力,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其餘兩點也是一樣。我會講我自己當家長的經歷,我是怎麼做的,我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我在當老師過程中看到過的例子,好的不好的,有什麼後果,從過來人的身份,站在家長的角度進行建議。

總之,少說“你應該”而應該是“我們一起來……”甚至孩子有問題,和家長打電話,也不應該用對抗的語氣,你完全可以說:我擔心孩子……我知道你……我們可以這樣……我們一起努力……一般家長都很願意接受的,哪個家長不想自己孩子有好的未來呢?

將心比心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家長,聽到什麼樣的話更能接受,你就知道該怎麼說了。



尋數點梅花天地


家長會上我向家長講了三個問題,為什麼有的家長很反感?

剛看了您的三個問題:

1、不要以為孩子的教育全是學校的事。

2、孩子的行為習慣與家長的教育有關。

3、孩子的家庭作業需要家長認真配合輔導完成。

其實,您講得很有道理,或許問題出在表達方式或者語言語氣上?

試試給您改動了一下:

1、不要以為孩子的教育全是學校的事:孩子的教育其實是個系統性的學問,三個主要的要素:學校、家庭、社會環境,都能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學校只是“教育”裡的一環。

2、孩子的行為習慣與家長的教育有關:在三個“教育”要素裡,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學校對於孩子的學習方法影響最大,社會環境對孩子的“三觀”建立影響最大。

3、孩子的家庭作業需要家長認真配合輔導完成:老師希望家長能配合輔導孩子完成作業,咱們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教育,共同督促孩子,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習的良好環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取得更滿意的學習成績。


另外,也不排除有些家長沒有能力輔導孩子,所以反感。這部分家長的情緒,希望你能理解。


————————————“蝸牛耍鈍刀” 2019.5.11


蝸牛耍鈍刀


恕我直言,我不喜歡繞圈子,有的話也許聽著刺耳,不過確實家長的心裡話。

首先我覺得你說的三點,前兩點你說的沒錯,不過你寫出來當然語氣就讓人不快,還別說會上你是怎麼講的了。

至於第三點,我一點也不認同。現在的老師,只管教課,不管每個孩子的狀況差異,有的孩子接受的快,有的孩子接受的慢,老師,就是要因材施教,把孩子教明白。

如果僅僅是講了課,就完事了,剩下的全部交給家長,那老師就太輕鬆了。試問一下,老師在當學生時,你成績的好壞,是不是也是爸爸媽媽輔導的結果?如果老師僅僅是講課了而已,沒有教會學生(故意不好好學的學生除外)那我覺得老師的職責沒有盡到。

另外,如果老師只要講了課,就不管了,全交由家長輔導,那我覺得家長要比老師厲害。

按照你的這個邏輯,老師教了,孩子在家父母輔導好了,孩子就優秀了?就能達到你們學校的要求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孩子就能考上考上清華北大,牛津劍橋,哈弗麻省?如果不是的話,你們的要求,就是有問題的,不負責任的!

溝通很重要,看你的問題,一副責問的口氣,即便很有理,大家也不會接受。


女兒的超級老爸


家長會上,老師所說的三個問題,一般都會有指向性的,針對性的。指不定平時這些家長已經對老師很厭煩了。畢竟這些家長的孩子問題頗多,被老師無數次的找家長溝通了,本來家長就不關心或者根本就不在乎,你又拿到家長會上來說,這不是點名批評嘛,不要說你沒有點名到姓的說誰,其實班級裡的家長心裡都明白,誰成績差,誰最調皮搗蛋,誰被老師約談最多。

你這三個問題雖然道理上很多家長都理解,也都明白,也有相當部分家長會配合老師的要求,認真履行自己作為家長應該有的職責。但是問題孩子一直存在問題,就是家長沒有明白自己的角色,自己應該承擔起什麼樣的責任,甚至有些家長覺得我把孩子交給到學校,交到老師手中,那剩下的事情就你們的了。更有家長從來沒有覺得教育孩子有什麼意義,只想把孩子放到學校,有人監管,其它什麼也不重要了,學習成績 、行為習慣也無所謂,只要別給自己惹事,這就是他們的態度了。作為老師平時遇到的問題,一方面自己盡力教育的同時,也會與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可你遇到這樣的家長,雖然他們表面上對你恭恭敬敬的,其實內心也許很反感,覺得在學校就是你們學校的責任你們老師的職責,已經很厭煩你了,你現在又在家長會上說這些,他們肯定也會厭煩的。

所以很多時候,我一般都會通過微信或者短消息的方式告之家長孩子的問題,家長時間上有空的話請及時與我取得聯繫交流一下孩子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拋下去以後,我覺得我的責任已經盡到了。是否得到你的回應,我只能盼中獎的機會了。平素也對部分家長有所瞭解,溝通比較多的,能夠比較掌握家長性情的,我還是會直接打電話溝通的。

作為老師,不管家長有多麼的反感,你該做的就必須做,讓這部分家長繼續反感下去吧。


楊鍋來了


我看了一下你說的三個問題,道理很正確,但是如果實事求是來講這三個問題,肯定會得到家長的反感。

我給你打個比方你就明白了,當官的說,為人民服務,大家聽了舒服。但是有當官的說,你們這些老百姓是為我服務的,你反感嗎?

再比如,校長說,老師們,你們是學校的主人。大家聽了,努力幹。但是,校長說實話:我才是學校的主人,你們都要聽我的。你反感嗎?

所以,看破不說破,才是王道。

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來,是希望得到教師的管理與教育,現在你把這皮球踢回去,似乎是推脫責任,無論是誰都是不愛聽的。

所以前兩個問題你換了一個說法,或者不要說。誰愛聽講大道理。

例如,第一個問題,你可以這樣講:老師和家長是一個共同的目標,都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希望家長們配合。——家長會反感嗎?


一路散花說教育


人人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可是多數人卻做不成“別人家的父母”……

題主說的這三點我認為“總結”的是沒問題的,說的很對。

但是為什麼說的對卻會被有些人反對呢?

我嘗試分析一下,你看看是不是像我說的這樣:

措辭方式的問題

當你面對的對象是學生的時候,你的教學、管理能夠被“接受”的原因未必是因為你說的是對的,而是因為你是老師。多數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對於老師的“畏懼”心理是比較強的,他們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認可你的觀點、要求才遵照去做的,而是因為你的身份是老師。

事實上大多數老師的“自尊心”會特別的強,這跟這個職業的特點是分不開的。

但是當你面對的對象是家長的時候,你的“教師氣場”也很有可能會對一部分家長沒有任何的作用——你的“道理”、“觀點”、“要求”等等必定會被有的家長去分析和思考。

這個時候你的態度還是像面對學生那樣或者你以為你已經注意措辭了但是實際上還是會有“職業習慣”夾雜進去,那麼引起一部分家長的不認同甚至是反感也是很正常的——你是孩子的老師,但是很多家長並不認為你是家長的老師。事實也的確如此!

你在第三條中也說了“配合”二字,可是你知道配合的前提是什麼嗎?我認為是彼此的認同、信任!只有你和家長們的目標達成一致,那麼你們才會建立起“合作”的關係,才會出現“配合”的可能性。否則,對於很多家長而言,你的要求“配合”就會變成你在推卸責任、你在佈置“家長作業”……

事實上同樣的三點內容如果換一個人來講或者換一種講法,可能所有家長都會接受和認可,你信嗎?

關於這點我是深有體會,為什麼很多人一張嘴你就知道這個人是當老師的?因為他們的職業習慣(把所有人當學生了)太明顯了……

所以如果你能換一種溝通的方式,比如相同的內容你請優秀學生家長、比較有點名氣的教育專家來說,效果會好很多的。

交流方式的問題

也許你是用的PPT,而且這三條也是直接這樣寫在上面的。我是非常不建議老師在跟家長交流的時候搞的跟“作報告”似的。

你講的這些“道理”如果以這種方式呈現給家長,那麼當家長們看到這頁PPT的時候第一時間會產生各種想法,接下來聽你講的時候極有可能實際上腦子裡是在不斷的做出“反駁”思考。這種情況下你想把你的思想全部被接受是非常困難的。

我給你的建議是:一個大標題即可,比如只有一行“聊聊孩子的教育問題”。然後你要先“講故事”,講一些案例(支撐這三個觀點的案例),通過各種案例讓家長們自己去思考、提煉,等到最後的時候再去說“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好越來越優秀,在這件事情上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通過這些案例我認為教育好孩子只是依靠老師還是不夠的,畢竟我一個人實在無法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每個細節,尤其是在家裡的時候,這就需要咱們家長朋友們多多配合才行了。如果您在教輔、督促孩子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問題,那麼我非常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

說真的,你雖然覺得你提的要求是理直氣壯、合情合理的,但是在反對者的邏輯裡他們的反對理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作為教師你一定對“教育(講課、教學)是一門藝術”這話不陌生,那麼“溝通是一門藝術”你可能就沒太注意過吧?

家長認識上的偏差是客觀存在的

我給你講一件我真實見過的案例:

有一個小學生他們家拆遷後得了好多錢,孩子的老師因為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批評他並且叫了家長,結果你猜人家家長怎麼說的?“老師,你不用對他要求這麼高,說實話現在家裡有的是錢,這也就是國家不允許,要不不用上這個學也行……”

遇到這種家長,你覺得講什麼道理能夠講得明白?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那些不贊成你觀點的家長都是這類家長,而是想告訴你一個可觀的現實那就是不是所有家長都會跟你有一樣的對“教育”的認識!

面對這種情況你首先要做的肯定是“理解”,然後再看看是否還有必要再單獨溝通一下,指望這種公開的交流,是不太可能有太大效果的。

總結:我認為您說的這三條的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即便現在會有家長不認同那也是無法改變這些事實的。但是題主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在表述上還存在可以改善的可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