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老爹犯罪,儿子怎么办?孟子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


故事:老爹犯罪,儿子怎么办?孟子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

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仅仅次于孔子,有一次他的学生们想出了一个两难的题目,是的学生们想出这个两难的题目,目的不排除是要考一考他们的老师,有意为难孟子。这样一位明君,假如有天需要面对这样一件事……

舜的父亲瞽叟犯下了杀人罪,那么作为圣明的君主瞬、廉直的法官皋陶(gāo yáo),他们应该如何行动?孟子的学生给孟子出了这样一道难题。

舜是国王,又是孝子,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可是如果有一天他的父亲犯下了杀人罪。舜应当怎么办呢?答案无非两种。

故事:老爹犯罪,儿子怎么办?孟子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

1、按法办事,派皋陶去抓捕他亲爹,可是按照儒家的一贯观点“亲亲相隐”,父子之间应该互相包庇,才“直在其中”,才是最最公正的事情。如果舜真的派了皋陶去抓他的老爸,他就要违背孝道;而这孝道,又是他得以被推举为国王的最重要的根据。因此他这样做也就失去了他做国王的“合法性依据”,怎么能够继续做国王?

2、就是利用职权,先给老爸通风报信,要老爸逃走,再去阻止皋陶前去执法。由于他运用了他的便利和=的权力,肯定他爹就没事儿了。可是这样他又会违背国王的职责,就称不上是民众拥戴的好国王,同样也没有统治的合法性可言,也不能继续当国王。

同时也把这个难题给了皋陶,皋陶应该怎么办?

故事:老爹犯罪,儿子怎么办?孟子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

皋陶是天下最公正的法官,可是他要是去逮捕瞽叟,就会破坏国王孝顺的美德,违背他作为大臣的基本操守,算不上是忠臣。可是他要是不去逮捕瞽叟,他就违背了法官的基本职责,怎么能够当法官?

可是想不到善变的孟子却不假思索地就给出了一个儒家的标准答案:

大舜做为儿子,应该赶紧辞去国王的位子。啥都别说,赶紧回家,背着自己的爹就跑,跑到没人找着的地方,好好的伺候自己的老子。法官呢,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执法就怎么执法,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故事:老爹犯罪,儿子怎么办?孟子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

孟子这样回答的根据就是,国王这个位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可以选择当皇帝,也可以选择不当皇帝,他是可以选择的。

而父子关系却没有办法选择,当可以选择的和不能够选择的两个事情发生冲突的时候,就必须丢掉可以选择的东西,否则怎么办都不对。他还认为啊,对于大顺来说,国王的位置对比他父亲的位置,国王位置就像一双草鞋一样,说扔就扔了。这种事儿呀,也难不住舜帝。

孟子最为推崇的圣人是尧舜。“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在孟子看来,父母兄弟,是人不可选择的。守孝悌,既是最高的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故事:老爹犯罪,儿子怎么办?孟子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

其实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假设这么一道难题,如果自己就是那个舜帝,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