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闻说小偷进和珅家库房,却一分钱不拿就走了,是什么原因?

于冠华


小偷拿不走和珅的金银!就是帮大贪官和珅炫富的段子,聋王身边发生的事,比和珅更有眼光。

和珅财产有多少人民币?

1799年,嘉庆帝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查抄了他的家产,我们来看看查抄清单:

金银铜器:古铜鼎22座;汉铜11座;王鼎18座;古剑10柄;金碗碟32桌4288件;银碗碟32桌4288件;金镶牙筷500双;金唾盂120个;金面盆53个;银面盆150个;金脚盆64个;银脚盆683个;金罗汉18尊,每尊高1尺8寸;金镶玉500副;镶金八宝炕屏40架;镶金炕床20架;老金缕丝床帐6顶;金元宝100只,每只100两;银元宝940万两;赤金500万两;生沙金200万两;银圆58000枚;银号库银400万两。玉石珠宝古玩:玉磬28架;玉马1对,高1尺3寸,长4尺;白玉观音1尊,高1尺2寸;玉罗汉18尊,每尊高1尺2寸;整玉如意120柄;白玉如意387柄;砒玺燕碗99只;砒玺烟壶300个;白玉汤碗154只;白玉酒杯124只;白玉冰盘25只;砒玉冰盘18只;白玉烟壶800个;玛瑙烟壶100个;汉玉烟壶100个;金珠首饰28000件;大东珠60粒;珍珠18盘;汝窑笔洗2只;汝官窑玛瑙釉尊1只;北宋池州水枕5只;手串18只326串;红宝石180块;小红宝石980块;蓝宝石4700块;宝石数珠1008盘;珊瑚数珠373盘;密蜡数珠13盘;珊瑚帽顶236粒;珊瑚树10株,每株高3尺8寸;自鸣钟38座;洋表100只。

衣物布匹皮张:五色大呢800板;鸳鸯绒110板;五色羽缎600板;哔叽200板;元狐皮12张;貂皮800张;各色狐皮1500张;杂皮56000张;貂蟒袍37件;貂帽54顶;貂褂48件;貂靴120双。
地亩:8000顷。店铺:当铺75家;古玩铺12家;玉器店4家;绸缎店2家;洋货店2家;皮货店1家。

和珅财产相当于大清朝15年的收入,家产达到8亿两白银。

按最近的国际银价计算,1两白银约合170元人民币,8亿两就是1360亿元人民币。

乖乖!普通人想都不敢想。

为啥小偷偷不走一分钱?

民间故事是这样的,小蟊贼进了和大从的库房,一看,傻眼了,原来何大人金银太多了,太大了,金子做成了大大的金南瓜,银子做成大大的银冬瓜,大的百十来斤,小得也有十几斤,没棱没角滑溜溜,抓也不好抓,抱也抱不动。小蟊贼只能干瞪眼,看着满屋子的金银咽口水,只能含恨而去。

这个故事肯定是编的,而且是个社会阶层低的、没见过宝贝的人编的,或者潜放和珅宝库的是个刚入道的小蟊贼,只知道金银值钱,不知道玉石、珠宝、东珠、洋表更值钱,那怕顺个金痰盂也就发了。就像前两年浙江昆山那个入室盗窃的小偷一样,顺手拿了一个几万块钱的名包,装了4000块钱现金和两块名表,出门后把总价值40万元的名包、名表全扔了,只拿走4000块。就一个字:笨!

比和珅还有眼光的人

山西繁峙县前几年发现金矿,出了很多大老板,家当都在几十个亿。

有一个老板盖别墅,让马仔到矿上拉了几吨富金原矿,直接填在了房子下面,加上钢筋,浇上水泥,打了别墅的地基。很多人不明白,有的说老板炫富,有的说老板瞎折腾,还有的说老板发魔症(疯病)了。后来老板说了一番道理,听者无不佩服。老板说:“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等我孙子穷了,就把矿石挖出来,又能富三代。”

有人说这个老板好奇葩,我觉得这个老板不是奇葩,而是奇人,看得更远。金矿埋在房子下面,蟊贼偷不走,偷上了也不会炼,放到清朝,皇帝想治个罪,还拿不到证据,比和珅都有眼光。大家觉得呢?


聋王异史


据坊间传闻,在离和坤被抄家的二个月前,有一个小偷到和珅家偷东西,心想,和珅是当朝第一大贪官,家里的金银财宝一定不少,这一趟肯定要发财了,当他溜进库房一看,果不其然,金光闪闪的金子,银光闪闪的银子,一排一排叠加的整整齐齐,小偷被惊呆了,等缓过神来,赶忙去拿,可怎么也拿不动,别说拿就是搬都搬不动,小偷无奈地仰天长叹,“金银遍地,欲取无力啊”,人说,贼无空趟,小偷临走顺手拿走了放在桌上的一支笔,就这支笔,道也抵的上偷百姓家一百次的,所以,不是一分钱没偷到,还是偷到了一支笔的。


小偷之所以搬不动,是因为和珅把贪污来的碎金碎银,在入库前铸成了200斤的金块和220斤的银块,这一方面是为了便于统计、管理和清点,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失窃,特别是下人的顺手牵羊,这一点是真的,后来抄家时就得到了证实。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正月十三,嘉庆宣布和珅二十条罪状,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再加上藏匿的其它财产,抵得上了大清十五年的政府收入,和伸贪污来的,受贿来的,巧取豪夺来的以及做生意来的,全部“奉送”给了嘉庆,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如果知道这样的结局,当时还不如让小偷偷去一点呢,大家说是不是?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这个故事比较有意思!

按理说能进和大人家的库房的小偷绝不是一般的小偷,自然是手眼通天的江湖大盗,但是为何这位小偷同学到了财富圣地和大人的家中,看见满地黄金,处处珍宝,却一分钱都不拿的离开了呢?难道是突然灵魂开悟吗?

其实不是小偷发善心,而是体现和大人高超的防盗技术,高超到钱就在你面前,但你就是拿不走!


其中故事,还是得慢慢道来:

话说和大人算是中国历史比较有名的大贪官之一了,尤其是在各种清宫剧的加持之下,大家纷纷认为和大人的贪污水平绝对是江湖一流,历史罕见的级别!所以在很多人心中,这位和大人说富可敌国自然也是当得起的,而且在乾隆皇帝去世后,和珅被嘉庆皇帝拿下,也传出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所以,和大人家财万贯绝对是有的!

那么和大人到底有多富有呢?

和珅是个房爹,仅仅是乾隆御赐的花园就有20座,后来自己又修缮了16座左右,古代房间划分为正房和东西两房,正房就有730间,东房360间,西房350间,还有另外的档子房700余间;

除此之外,和大人还是个超级大地主,农田所占8000顷,光银号就有10处,当铺10间;这些都是不动产。

这些绝对是防贼的好办法!小偷总不能偷地契吧,不说没什么用,出手还会被官府抓起来。

和大人的财富可不都是贪污得来的,人家确实生财有道,脑子好使!

和珅除了有雄厚的房产生意之外,作为精明的和大人,自然也是善于鸡生蛋的把戏,那就是投资!背靠官府,哪个行业赚钱就投哪个,比如当铺、银铺(金融)、药铺、古玩铺、粮食铺等,只要能赚钱,和珅都干。

此外,和珅还与外国有生意上的来往,比如英属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等,除此之外,和珅还弄了80辆大马车运货,这简直就是最赚钱的商人楷模了!

据说和珅还挖矿,除了挖煤矿之外,他还涉足金矿,这可没少捞钱!

那这些流动性资产或者是黄金白银这样的贵重资产和大人怎样保护呢?

这难不倒头脑极其灵活的和大人,他想了很多办法!让小偷即便能够闯入库房,只要不是官兵抄家,都不可能把和珅库房里的财物带出去!

比如他在通过黄金白银融化之后炼成大大银锭或者银冬瓜的形式使之成为难以携带的沉重,这种方法后来在山西晋商的保存财富中也有展现,电视剧《乔家大院》里就曾经有过这样的银冬瓜镜头,即便小偷进的来,你也带不出去这么沉的东西!只能干瞪眼!

据说还有一种办法是将库房里的柱子掏成中空的,然后将然后把真金白银放置其中,这种办法有些不太可信,那房屋还不是很容易就塌了下来!

总而言之,和大人不仅善于赚钱,而且善于保护自己的钱,开源节流做的非常好,所以最终和大人的个人身价据折合后的统计,大概是八亿两白银,这是一个多具有震撼力的数字啊。后世清朝末年各种赔款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对世界的赔款总额,和珅的家产完全就可以支付,而且还花不完!

但是最后和大人也没能守住自己的万贯家财,虽然你有出色的防盗措施,但是防盗可以,防抢不行了!奈何嘉庆皇帝想要你的钱,偷偷摸摸搞不来,那就光明正大的抄你的家,别说你搞成个金冬瓜银冬瓜,你就是造一座金房子,皇帝陛下也有办法抬回国库!


历史好奇怪


无论是正史记载,还是野史传说,或者是电视剧的戏说,在《宰相刘罗锅》或者《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我们对和珅都有一个经典贪腐形象的认知!!

他是一个贪污的乾隆高官,除了他个人的形象有所不一以外(历史上的和珅是一个美男子),和珅的贪污形象大体一致,就是他的家产富可敌国,他在当官的过程中贪污的各种钱财足足有大清十几年的财政收入!

为什么一个小偷进了和珅家府的库房,却没有拿一分钱走呢?

一、满怀欣喜的小偷,却只能干瞪眼!

和珅,和大人在王刚老师的精湛演技下,让我们对这个清朝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的贪污腐败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自然也引得一些梁上君子的觊觎,毕竟和珅作为一个高官,家里肯定藏了不少的金银珠宝,搞一点出来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据野史记载,和珅家里有一天就遇到小偷的光顾。这名小偷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连堂堂的和中堂家里都敢偷。

经过重重险阻,毕竟和中堂家里的防卫力量也是不能小觑的。小偷终于摸到了重要的场地——和家的库房!

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进入的小偷看到闪光的金银财宝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些好东西他只能看,不能拿走!

金银都是被重新铸过的上达百斤的球形。他根本拿不动啊,都是这么大的形状,叫一个身轻如燕的小偷怎么办呢?

一声叹息,这名小偷只能摸摸脑袋,垂下了头!

二、贼不落空,拿点东西聊以自慰!

怎么办?自己辛辛苦苦、冒着杀头的风险来到和中堂的家里,难道只能空手而归吗?

反正满眼的金银财宝是没有办法了,只能在库房里转来转去,发现了一张桌子上有一支笔(估计是记账用的),本着贼不落空的基本职业原则,这个小偷顺走了这支笔。

三、古来有钱人家藏钱的方式各式各样!

在古代,那些腰缠万贯的人有各种藏钱的方式。

上面和珅家用金银制成重达上百斤圆形算是其中之一,还有把梁柱的中间挖空,里面灌进去金银的,反正在这件事上,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和珅,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朝中权臣、商人。和珅初为官精明能干,深谙溜须拍马之道,很会讨乾隆帝的欢心,让乾隆对其宠信有加。后来乾隆还将最疼爱的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两人是君臣,还是亲家,也让和珅的身份水涨船高,在朝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和珅被嘉庆帝下旨抄家

和珅大权在握,而且还是皇亲国戚。随着权力越大,他的私欲也渐渐膨胀,并且很快就迷失在私欲当中。和珅开始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聚敛了大量钱财。此外,和珅还利用他的影响力,亲自经营当铺、银号等几百多间,赚得盆满钵满。 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驾崩,也是在同一个月,嘉庆帝下诏将和珅革职抄家,和珅被赐自尽而死。抄和珅家时发现了八亿两白银,包括其它珍宝古玩,总价值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这事震惊了朝野,也撑饱了嘉庆。



上图为嘉庆帝

据清末《清稗类钞》的说法,说和珅家产总计八亿多两白银。此外还有金银器上千件、玉器上千件、金珠首饰上万件,皮草数万件,等等。

曾经有小偷光顾和珅家,小偷空手而归

和珅的财富用多已不足形容了,简直是富可敌国。据说因为和珅富得流油,曾发生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所谓树大招风,这回就有一个小偷盯上和珅家了。小偷偷偷潜入了和珅家的金库上中,准备大发一笔横财,等他到达金库的时候,小偷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金库里全部是金灿灿的黄金,白花花的白银,亮瞎了小偷的狗眼。只是很可惜,小偷连一两银也拿不走。原因就是和珅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他事先叫匠人把这些黄金和白银铸造成了体积庞大的金块、银球、每一个都重达二百斤,一个人实在是难以搬得动。对这一情况,小偷虽然恨得牙痒痒的,却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大饱一番眼福后悻悻而归。


上图为和珅

和珅狱中自尽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帝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赏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十多天后,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并下旨抄了和珅家,抄得白银八亿两。当时民间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无论和珅多么的善于敛财理财,到头来还是为嘉庆作了嫁衣,令人不胜唏嘘。和珅虽然贪墨极大,也是罪大恶极,但是嘉庆念及其毕竟是担任过先帝的重臣,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而亡。


雨霁视角


能够克制人贪欲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自己能力的上限。

比如,一个最喜欢喝酒的人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美酒之后,那么限制他享受的无疑就只有自己的酒量还有肚量了。酒量就那么大,喝多了直接挂掉了,也就喝不了了。或者肚子就那么大,再好喝再喜欢喝,装不下去了也就只能作罢。

同样,面对一座金山的时候,如果你就那么大力气,你也搬不走多少。如果碰巧其中最小的一块你都搬不动,那么不好意思,你只好入宝山空手而回。

所以和大人就想到了这么一个妙计。把自己的金银分别都铸成大个的金坨子,银坨子,每一个都有200斤以上,那么小偷即便是进到和府的金库里面去,见到满库的金银,也只能是往财兴叹而已。

金坨子、银冬瓜和“没奈何”多半是杜撰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旦有了名气,什么事都可能望你身上安,什么话都可能通过你的嘴来说。

就好比好多人整天发一些文章,马云说什么什么了,比尔盖茨又说什么了,其实都是他自己编出来的。往小了说这和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故作沧桑伪造名人名言类似,往大了说和孔子言必称尧舜如出一辙。尧舜哪说过那么多话呀,说了人们也未必知道。

这个银冬瓜,金元宝的故事也并不稀奇。

例如,历史上有名的石崇就同样有一个类似的传闻,说他把银子都铸成千斤重的大圆球,美其名曰“没奈何”,意思是你看了也拿不走,只能徒呼奈何!

名著《初刻拍案惊奇》中也有一篇老人将所藏钱财铸成每个百两重德银锭的文章;

就连《乔家大院》中都有介休王家为了运银子安全,要把银子都铸成银冬瓜的桥段。

离奇想象多半为了满足自己的代入心理

这些记载或真或假,或者是有真人真事受了创作者的启发真给做了,或者是先有了某个雏形,好事者就开始往各个他认为的大富豪身上装。现在不是银币流通的年代了,否则马云可能也会有一些金冬瓜银冬瓜的事迹流传出来。

总之,原本就难得的大大的金元宝银元宝,还嫌不够。最好还要有重达千斤“没奈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一定的或者好大喜功或者猎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心理,哪怕自己没有,通过对别人的吹牛杜撰都可能产生一定的代入满足感。

就和你看电视看到那些霸道总裁的时候感觉爽的不行是一样的,无非是潜意识里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情景去得来的满足感罢了。

大家看完乐呵乐呵就得了,没必要当真!

以上是作者一点看法,欢迎互相关注,共同交流提高!


盘达说


所谓贼不走空,所以哪有进宝山而空手而归的事情发生。这个小偷钱是没有拿,但还是顺手牵羊拿了其他东西的。而他拿的东西也比拿钱划算多了。

和珅我们大家都知道,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巨贪,“大老虎”中的王者,靠着贪污成了历史十大富豪之一。据说他被抄家的时候,光金银就有超过8亿两,再加上其他财宝,超过了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传说在和珅被抄家的前两个月,有小偷费尽千幸万苦,冒着巨大风险,终于到了和珅藏宝的库房。本以为和珅作为当朝第一大贪官,家中的金银财宝肯定不少,这一趟必定发大财。哪知道,小偷一进去就傻眼了。

只见库房里面,一排排金光闪闪的黄金,银光闪闪的银子整整齐齐地码在那里。可小偷去拿的时候,怎么也拿不动。原来,和大人为了防止小偷,把金银全都铸成200斤的金块和220斤的银块,这也是当时大户人家防盗的通用做法。

小偷仰天长叹:金银遍地,欲取无力啊。于是在离开的时候,小偷顺手带走了和珅桌子上的一支笔。但就是这支笔,拿去卖了,也赶得上他偷别人100家了。

和珅恐怕万万没想到,他辛辛苦苦几十年奋斗,到头来却为嘉庆做了嫁衣。有人说他是乾隆皇帝给嘉庆养的肥猪,我看是大有道理的。如果和珅早预料到这一天,还不如让小偷偷走呢。


历史小跟班


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宠臣,深得乾隆皇帝的恩宠与信任,而和珅为官初期确实是精明能干,可惜后来随着他大权在握,贪心也愈重。和珅在为官期间,利用职位便利以及手中权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在二三十年中,迅速的积累财富,腰缠何止万贯!他在乾隆去世后迅速的被嘉庆帝下旨抄家,经清算其拥有的黄金、白银、古玩、书画、珍宝价值约有八亿两白银之多,要知道当时清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才数千万两而已,和珅被抄的家产足足相当于是清朝廷数年甚至是十数年的财政收入,极其惊人,有个说法叫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由此可见一斑。如此巨富之家,自然免不了遭贼惦记,相传有个小偷费尽心机终于溜进了和珅家的库房,可最终却只能摇摇头,什么都没拿转身就走了,这又是为何呢?


和珅大人家招小偷了,不对,应该说是江洋大盗,刚才也说了和珅大人家库房那可是金银光闪,而这个小偷进入到了和珅大人的家中,也进入到了库房,并且也没有被发现被抓,那么小偷为何还是哭着走的呢?原来是和大人有着不一定的防盗术,即便是这个小偷在多么的江洋,也会束手无策。

其实和大人家的防盗术原理很简单,就是让你看着钱而拿不走,和珅大人将金银白银全部熔了重造,造成100斤重的大金锭,和120斤的银锭,也可以叫做金冬瓜,银冬瓜,也样一来即便是你让小偷随便的拿,小偷都拿不了,总不能带着一百多斤重的金、银冬瓜飞檐走壁吧!因此,小偷是开开心心的来,失魂落魄的走,可能小偷临走了时候心里将和珅的祖宗十八辈都问候了一遍,这就是和大人的防盗术。和珅大人的防盗术确实很高明,难倒了各种类型的江洋大盗,但是却没有难倒嘉庆皇帝,一纸抄家令,便将其轻易破解,最后还是闹个人财两空,也实在是可惜。

和大人的财富可不都是贪污得来的,人家确实生财有道,脑子好使!和珅除了有雄厚的房产生意之外,作为精明的和大人,自然也是善于鸡生蛋的把戏,那就是投资!背靠官府,哪个行业赚钱就投哪个,比如当铺、银铺(金融)、药铺、古玩铺、粮食铺等,只要能赚钱,和珅都干。小偷之所以搬不动,是因为和珅把贪污来的碎金碎银,在入库前铸成了200斤的金块和220斤的银块,这一方面是为了便于统计、管理和清点,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失窃,特别是下人的顺手牵羊,这一点是真的,后来抄家时就得到了证实。银子据说还有一种办法是将库房里的柱子掏成中空的,然后将然后把真金白银放置其中,但是最后和大人也没能守住自己的万贯家财,虽然你有出色的防盗措施,但是防盗可以,防抢不行了!奈何嘉庆皇帝想要你的钱,偷偷摸摸搞不来,那就光明正大的抄你的家,别说你搞成个金冬瓜银冬瓜,你就是造一座金房子,皇帝陛下也有办法抬回国库!


大老二爷


和珅与小偷,两个几乎不能相比的人,但是却发生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件事同时也反映出和珅的睿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和珅,可以说富可敌国,在乾隆年间敛财无数,无论是金银珠宝、商铺田地都数不过来,这也引发了小偷对和珅财富的向往,但是和珅府邸戒备森严,让很多小偷望而却步,但是时间长了,总会有成功的,于是就有一位小偷真的来到了和珅库房。

和珅的库房到底有多少银两呢?

和珅家产无数,其中房产是和珅的一大项,在这我们我们除去房产、稀世珍宝和古玩字画等,我们只算金银钱财,根据嘉庆当年抄家和珅的清单我们来看一下:

赤金元宝一百个(每个重一千两,估银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元宝一百个(每个重一千两)、生金沙二万余两(估银十六万两)、赤金五百八十万两(估银八千七百万两)、元宝银九百四十万两、白银五百八十三万两、苏元银三百十五万四百六千余两。洋钱五万八千元(估银四万六百两)、制钱一千五百串(折银一千五百两)。

可以说和珅家中的库房就存金存银高达几千万银两,即便哪个小偷进来,都会被这些金银财宝所震惊啊!都肯定会乐开花,但是这个小偷进来之后,却被眼前的金银财宝给吓哭了,这是为什么呢?

和珅自己受贿贪污这些财宝,自己也深知会被外传,并且肯定会有人惦记,而小偷就是最大的嫌疑犯,于是和珅在就做好了防盗准备,即使再有本事的小偷也只能望而却步。

和珅将自己的金银财宝,不是按照常人的习惯直接收起来,而是将金银全部都重新熔铸,将金和银都做成一个一个的金疙瘩和银疙瘩,每个的重量都是一千两,按照现在的重量计算也高达百斤重,这样的重量让翻墙而来的小偷怎么拿走。

除了这一点,和珅在库房建了很多“柱子”和“墙”,这些“柱子”和“墙”可不是一般的柱子和墙,和珅充分利用当时房屋的建筑结构,将金银作为填充物,做起“柱子”和“墙”支撑房屋,这样的高招,差点连抄家的嘉庆都骗过,可想一个小小的偷盗者,怎能发现这样的玄机。

小偷在和珅的库房转啊转,看到很多的田契、房契,但是白纸黑字都是别人的名字,即使拿走也没有什么意义,在看到有一些字画,可是小偷也深知,在当时字画行业上,和珅那可是龙头,如果拿走也没有办法出手,一出手之后很可能自己就被抓了,看着这么多,金银财宝、田房契约和字画,自己却一样也带不走,实属白跑一趟。

小偷心不甘的转了几圈,发现桌子之上有一个笔,样式也算精致,小偷想想不能空手而归,于是只能顺走一根笔,也算是安慰自己了。

其实,在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和珅的财富能够达到这般高的境界,实属与他的聪明智慧有关,乾隆也知其贪,但是他的才华更是别人不可比拟的,这就是乾隆为什么喜欢他的原因。


历史文武君


如今我们的货币都数字化了,保管方式也多样,可以存在银行也可以放在支付宝微信。但是在清朝,交易方式还是以银票和金银为主。大户人家也常常用银票兑换成金银藏于家中,只留少许银票用于日常生活。这时候,保管金银就成了一个问题。

为了更方便保管,加之金银本属金属材料重量也颇重,所以一般会融成金锭和银锭这样比较容易保管安置。也许你会问金银融后还能当钱使用吗?其实在古代这是可以的。民间也可以融金银,但不能打官用火印,官方把金银做成元宝交易会打上特质的印记就像是产品合格证,一般官方生产的元宝里面的金或银成色和含量都远远比民间的要好。古代对金银矿的管制也是十分严格的,所以不用担心民间大量私铸金银元宝。

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偷进和珅家缺没偷出大量金钱的原因,并不是一分没拿,也拿了少许,但是更多的小偷也拿不走,毕竟金银融成一大锭,光是重量小偷就没法带走。如果是大额银票那还好说,可是在古代,人们观念的原因还是会选择以金属的形式来储藏财富。


清代外交家薛福成在《庸庵全集》章节里记载了一段《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查抄出的家产、钱、古玩、字画、房屋等折合当时白银11亿两(大清乾隆年间1两银子折合今天230元人民币左右总计2300亿人民币),放在今天都是妥妥的中国首富(现在的首富都是计算了股票估值是有水分的,但和珅的财富是实实在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