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渡口市“万米招待所”吗│进入渡口市最早的建筑单位

1964年6月,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率领10多个部委和云贵川三省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成立的调查组到渡口,对钢铁基地建设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后就下达了先期修建“万米招待所”(总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用于招待所的多栋房屋)的施工任务。

听说过渡口市“万米招待所”吗│进入渡口市最早的建筑单位

当时接到该任务的建工部云南总公司迅速采取行动,派出其下属第一工程处首批40人组成的先遣队,于1964年国庆节清晨离开昆明,马不停蹄奔向攀枝花进发。10月8日,先遣队到达渡口,后续队伍也陆续进场。1964年10月底,云南总公司共736人来渡口市,在如今渡口桥南的山坡上组建了“一一〇工地”,成为进入攀枝花市最早的建筑单位。

他们所承担的攀枝花建设总指挥部招待所建设,也是本市的首批楼房的建设。

他们当时从仁和步行到大渡口,一放下包袱就投入施工,用7个昼夜就建成了柴油发电站,解决当时照明问题,总共用5个月时间建成了建筑面积12793平方米的攀枝花建设总指挥招待所和一批简易住房。

听说过渡口市“万米招待所”吗│进入渡口市最早的建筑单位

刚到此地的工地真的是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生产和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

当时干部和工人团结一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1964年底,工地运来一批帐篷,干部们让工人们住帐篷,自己睡露天。不久盖起了一批草房,仍是工人们先住,干部们就睡帐篷。后来运来了一批床板,干部们还要让,工人们坚决不答应,最后干脆用于临时电站支模板。

当时施工条件极差,但难不倒建设者们。施工用原木没有机械加工,就用土法手工改料;打基础没有碎石,就到金沙江边去捡;没有砂浆拌和工具,就用床板钉起来做台盘;没有毛石开石工具,就用撬棍、木棒撬;没有施工用水就用脸盆、桶去金沙江打水。

1965年春节前后盖起了一批临时工棚,只有顶没有墙,四处无遮挡,工人们就用衣服把头包起来睡觉,洗澡就只去金沙江。

就是在这样无法想象的条件下,全部工程于1965年完工。

听说过渡口市“万米招待所”吗│进入渡口市最早的建筑单位

工程建成的16栋房屋,是以青砖为柱,黄土为墙,一楼一底的楼群,地址就在如今东区大渡口。这是攀枝花建设最早、当时唯一高标准的建筑,其中第13栋为攀枝花建设初期中共渡口市委、渡口建设总指挥部、市人民委员会的办公、会议和招待所,还曾经多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如今的13栋旧址已开辟成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

建工部云南总公司一处,组建一一〇工地后改为云南总公司渡口工程处,建工部第三工程局成立后改为建工部第三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代号渡口市10号信箱附1号,也就是后来的渡口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再后来为攀枝花市通力建筑(集团)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