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簡史(68)南朝劉駿——能文能武能掌權,一說荒淫一說英明


皇帝簡史(68)南朝劉駿——能文能武能掌權,一說荒淫一說英明

姓名:劉駿

生卒時間:430年―464年,享年34歲

在位時間:11年

出身:上一任皇帝劉義隆的第三子,開國君主劉裕的孫子;

如何上位:因太子弒父登基,起兵殺死太子後獲得皇位

如何死的:病死

帝號含義:廟號世祖,諡號孝武皇帝,這種號在這個時代已經是爛大街了,到處都是武皇帝;

年號含義:孝建、大明,因太子弒父,所以他要以孝治國,以孝建國;而大明也是一個很理想的目標。龐大、廣大,光明;

主要輔政大臣:戴法興、巢尚之、徐爰、沈慶之、柳元景、袁粲、顏師伯、顏竣、劉秀之、鮑照、宗越、吳喜、劉胡、武念、卜天生

生平:

他的人生軌跡和發跡過程和其父劉義隆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大家都不是長子或太子出身,都是被培養為外出鎮守一方的將領。因為朝廷中央發生動亂,所以帶兵進入朝廷,被大臣們擁立為帝。所以,兵權是非常關鍵的,就算你沒有名義繼承大統,但始終會有機會給你發揮。就算不能登上帝位,也能割據一方,當個土皇帝呼風喚雨;或者帶兵征伐四方,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將。當然,如果打不贏仗,又掌握不了下屬,說不定默默無聞或者遺臭萬年也是有可能的。

同時,這也是一個有很多爭議的皇帝,主要是有兩個比較惡毒的傳聞,說出來還是比較汙眼睛和兒童大人統統不宜。都與亂倫有關,一個是說與他的生母,一個是與他的堂妹。但後來唐宋之後的文人或歷史學家考證,這些都是傳言,並沒有任何合理的邏輯或佐證。更多人認為《魏書》上記載的非常不真實,主要是因為《魏書》以北魏為正統,所以會惡意汙衊南朝。

公元430年,劉駿出生,據《南史》記載:“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甚美,雄決愛武,長於騎射。”劉駿年幼時已經非常聰明,而且非常善於騎射,文采又好,善於寫詩。這點確實是沒錯,劉駿有很多詩文流傳於後世,是一個詩人皇帝。

439年,劉駿9歲,是其父劉義隆統治時期非常和平、發展和繁榮的時期。包括他出生的年份,也是在當時亂世之中難得的和平發展的時期。這一年,一個9歲的兒童,開始承擔責任,被封為都督湘州軍事,任徵虜將軍、湘州刺史,兼管石頭戍事務。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要離家去實地任職的,還是一個虛職。估計是實職,這皇三代的日子也不是很好過。

440年,升遷為使持節,都督南豫豫司雍並五州軍事,任南豫州刺史;

444年,劉駿14歲,增加管轄秦州,晉升為撫軍將軍;

445年,雍州境內的蠻族紛紛造反動亂,嚴重影響南朝朝廷穩定;劉駿被任命為雍州刺史,擔任伐蠻總指揮,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的襄陽、竟陵、南陽、順陽、新野六郡軍事;之後,在多個將領的支持下,用三年時間,平定了雍州之亂,立下不小的戰功;同時也為劉駿後來掌握軍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48年,調任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豫州的梁郡軍事、安北將軍、徐州刺史,開始出任軍事重鎮的官員。這一年也只是18歲而已。

450年,北魏大軍南下,南朝朝廷震動,駐守前線的眾多劉家子弟、劉宋宗室紛紛避戰,只有劉駿堅決要求抗擊魏軍,最後在他的堅持下,大敗魏軍。但在追擊時下屬不夠堅決,導致錯失戰機,被宋文帝劉義隆斥責。並被降為為北中郎將。這估計也是政治手段,怕劉駿功高蓋主,所以故意找藉口打壓劉駿而已。

453年,太子劉劭弒父登基,劉駿看到了機會,以上果斷從江陵起兵,率軍討伐劉劭。大軍先後攻克南洲,溧州,到5月份即攻入了京城建康。斬殺太子及二哥,隨即登基稱帝。這一年劉駿23歲,正當年輕有為的時期。

劉駿登基後,隨即開始打壓劉氏宗親的各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改良朝廷官制,提高自己對朝廷的控制。為此也引發各方勢力的反撲。影響最大的就是擔任荊州刺史長達十年之久,掌握荊州精兵的皇叔劉義宣。他在454年,也就是劉駿登基第二年就造反,並在荊州稱帝,但隨後很快就被劉駿平定。

之後劉駿加快了打壓宗親的速度,所有劉氏子弟,不再擔任重要職位,勢力受到嚴重打壓。從453年到459年間,有多位兄弟被殺或被逼自殺。雖然減少了內部叛亂的隱患,但這也消弱了劉氏對地方的控制,皇族勢力被打壓,世家大族的勢力大漲。同樣也是危及王朝的根基。

通過中央集權的強化,消弱了皇族的勢力,劉駿開始全面掌握權力。從而開始比較大規模的變法。包括重用寒門子弟、鼓勵農桑、繼續推進土斷政策、廢除府兵制實行募兵制,直接廢除兵戶改為民戶等。這是制度的實行,有效的激活了社會的活力,經濟和農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在軍事上,劉駿也有效的控制了軍隊,減少了掌握重兵的將領,特別是皇室宗親造反的可能性,穩定了王朝的整體大局。

463年,江浙等地發生大規模旱災,民眾流離失所,人口逃散、土地荒蕪;

464年,病重的劉駿下詔賑災,並要求嚴厲處罰賑災不力的官員。隨後,病死於宮中。

劉駿一生育有28個兒子,8個女兒,這個數量級的後代,在歷史上的皇帝中,也是排在前列的。怪不得有劉駿荒淫無度的傳說。


主要施政政策及對王朝的影響:

劉駿自小出鎮地方,並掌握軍隊,多次打贏戰爭,包括內亂和對抗北魏的戰役。所以,劉駿是一個強勢、有能力、膽識、有見識的人。登基進行強勢的整頓,包括改變朝廷的官制,打破尚書省大權獨攬的局面,設置其他相互制衡的職位,分散尚書省的權力。同時通過自己掌握的軍隊、打擊皇室宗親的勢力,從而達到大權獨攬 的目的。這才有了歷史對劉駿加強中央集權的評價:不欲威柄在人,親覽庶務。這對劉駿執政期間的評價來說,是非常貼切的。

劉駿的這種對朝廷及權力結構的變法,對後來其推動的各項變法,如鼓勵農桑、重用寒門子弟、改變軍制、減輕賦稅、減輕刑罰等,都是必須的基礎。如果無法打破世家大族對朝廷、社會和權力的壟斷,那些有利於的底層民眾、土地制度的改變等是無法推行的。

但無論如何改變,都還是表面的改變了,整體的社會結構和權力結構沒有得到改良,如重用寒門子弟,將有能力的推上三公之位,顯赫天下,但卻造就新一代的豪門大族。這些人的家族膨脹起來後,同樣也是加入世家大族的行列。南朝還是逃不過被篡位、被改朝換代的下場。

更重要的,在當時的背景之下,劉駿因為命太短,很多改革也是剛剛開始而已。這種將原有的結構破壞掉,新的結構還沒來得及建立的情況,是最危險的。從東漢末年開始崛起的世家大族,是當時社會最大的一股勢力。為什麼會出現這麼長時間的魏晉南北朝的亂世,從這麼多人的皇帝的經歷和朝代的更迭可以看出,最直接的原因的就是皇族勢力太弱。

權力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上,所以,無論是那個皇朝,在位的時間都很短。總會被下一個強大的家族或軍隊勢力所取代。所以,劉駿憑藉手上掌握的軍隊和皇權,上臺後開始對大家族下手,方向是對的。如果他命再長一點,或許他可以完成這次改革,成就一個正在的王朝。可惜的是,事情沒有發生,劉宋經過這樣的內亂和改革不到位之後,根基已經動搖,所以很快就被南方的第四大家族——蕭家所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