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现代人写诗冲出平仄韵律会怎么样?

依蒙小诗


古典诗词,起源于汉,至唐达到颠峰,由此产生了许多超越时空的大诗人,其代表以李白,杜甫为首,像张九龄、孟浩然、王维等都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格律,平仄,都是在实践中逐渐达到完善的,字与字,词与词,物与物的选择上,也要千锤百炼,必须精之又精,没有半点瑕疵;读之朗朗上口,思之寓意幽远绵长,又切中肌髓,沁入心脾,使读者产生共鸣,融入其中,为之倾心,又拍案叫绝。倘若不遵从古诗的平仄,那诗就会变味,读之晦涩,思之一眼惯穿,与打油诗白话文别无二致。所以现代人写仿古诗,必须遵从古诗的平仄,必须遵从古诗的格律、写法,才能算得上继承。对于文化,传承有序的文化,它之所以能够几千年几百年的传承下来,除了它的优秀,它还是真理,真理是不能随意改动的。


清流澎湃


本人喜爱古诗词,但没时间、精力和学识去研究它。虽然知道诗词要讲究或者说是要严格遵守韵律平仄等规矩,但是本人还知道,拘泥于规矩的人是写不出好诗词的,更不要说流传于世了。那些死抱条条框框不放的所谓诗词评论的人,除了对别人的作品指手画脚、评头品足外,是绝对写不出别人喜爱的作品的。不以辞害义,不以形式制约内容,是古今大家写诗词和文章的普遍原则。那些流传至今,呤诵不衰的作品,有许多就是放开手脚没被规矩绳索捆住写出来的。王勃的《滕王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谁敢说它不是好诗?恰恰相反,千多年来,文人学者或者是专门批评家甚至于专门挑刺的评论家,都一致给予了至高无上的好评。但就是这样的诗,也没死守格律和对仗的死规矩。



悬崖上的花


这个问题先得这样看,你要是写成律詩或绝句,或者是某某词牌,就必须要遵守韵律的平仄要求,字数要求,至于你用平水韵,词林正韵,还是中华新韵是你自己的选择,虽然有些詩词中的去声字已经纳入了汉语的三四声,与唐宋的詩词用字会有不同。但是詩词的平仄必须按照要求来填,为什么非要这样呢?咱们从几个方面说说。

第一,詩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唐代达到了高峰,老百姓都说"李杜詩篇万古传",不仅是中国人背诵相传,朗朗上口,连外国人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在今天学写詩词,更要字斟句琢,严格按照要求来才能对得起祖宗留下的这份家产。特别是现代诗流派众多,各种各样的体裁,各种各样的风格,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的时候,又有人学写古代詩词,对于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真是何等的幸事。

第二,如果要学习古诗词,又不想严格遵守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写律詩绝句,不写各种词牌。写现代诗完全不受平仄约束,可以自由自在。或者是写写古风,平仄字数句数的要求都不甚严格,也是古色古香的。

第三,各种各样的词牌为什么都不一样,因为那是在古时候要来配乐的,什么词牌配什么乐曲,是不能混淆的。如果你写得字数和平仄要求没有按照要求,那是无法配乐的。虽然说后来已经不再配乐了,但是你要写这个词牌,就必须按照要求来,即使不配乐了,读起来也是抑扬顿挫的,还充满着音乐美。如果你非要不按平仄韵律的要求,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亵渎,不去继承发展,也不能弄得不伦不类,令人遺笑大方。

谢谢悟空问答平台!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支持!





封护胜463


我赞同适度冲出平仄,不要过于苛刻地追求格式平仄的绝对化。央视春晚对联评奖就有一副对联的尾字平起平收,违反了对联仄起平收的千年定式,因为他的意境决定了格式。新诗词也好,旧体诗词也好,杂文散文也好,都是说话。只要让别人听得懂并且有美的意境遐想,就是好诗文。不要把格律诗的每一个字,当成木制家具的铆子,必须放到某一个位置。有的人为了达到平仄,憋的满脸通红地找符合平仄,不符合事理的字,硬塞进去,让人啼笑皆非。请问,任何一个词牌不都是有一个人最先创造的吗?因为那是那个人当时的触景生情,所以才有了流传至今的词牌格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不否认今天有与过去相类似或是相近的情景,我也不反对在旧格子里填充合适的汉字的优秀作品。但我坚决反对为了踩准格子,弄几个词不达意的字,塞在那里,而里倒歪斜地跩上几句,还自豪的说,符合格律,那是文人的自慰,可悲。


隶桀


提问句用"冲出"来描述,我认为用"未入"更客观些,逻辑很简单,本身在平仄韵律范畴之内而有“冲出"之说,若本身原都不在平仄韵律范畴之内的门外汉,何来"冲出"?只是"未入"。如一个多月之前,我也是"未入"平仄韵律范畴而乱作所谓的仿绝句之类作品,受到一些老师们的指正,于是认真学习了格律诗的基础知识,现才开始步入正轨而严格要求按规则来创作,并且能进一步辩清是否为格律诗之作,如:

头条一直出人才,

千古绝句信手来。

如若不是生错日,

定当回唐虐李白。

失替、失黏、意淫等等,打油诗而已,非格律诗,可获点赞许多,甚至被推茬为"中国诗人圈"之精华选篇,是褒是贬,不得而知,本人有感也步和了一首:

头条不断冒人才,

自体油诗信口来。

选录精华超走秀,

诗人圈魅醉李白(伯)。

新韵《首句平起入韵式》,同是新人,学习态度很重要,中华文化传承需努力,共勉!



陆游子


现代人写诗冲出平仄规范,会怎么样?

所谓写诗,冲出格律,一切事,不能一棍子打死。古人留下众多诗文繁本,也是大浪淘沙,千挑万选的结果。在古人的诗词写作文章里,冲出平仄的文章也不是没有,这里不举例。

平仄格律,是古人因中华文化和文字的特殊性,创新的一种文学文字格式,用平仄格律来固定这种写作方式,但内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一切形式都服务于文章的内容。

有了平仄格律的约束,利于文学特色的写作和文化的继承发展,但我们的先祖们,并不是脑袋僵化一片,写平仄律诗,有放宽的宽大胸膛。内容为重,平仄有次。大的筐筐没有问题,不算错误。

所以有,一三五不论的提醒。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我的问题,应该是回答完了,古人早有见地,怕后人会钻进死胡同,一切都安排好了,后辈人有创新,先辈们不会怪罪,后代人何必咬文嚼字,抓住不放呢?社会在前进,文化在发展,大的方向没偏,不是坏事,是好事情啊。


远方的亲人5826


个人认为平仄是写诗的根本,但既然是现代人,不受平仄韵律限制,给点创新为啥不可,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关键是要广大群众喜爱才是谁一标准,比如你在头条的文章和诗,点赞的人多就是好的,你咬文嚼字,大家都看不懂,不理解,谁给你好评。

比如汉字古典很复杂,后来在撰写中大家简化,写了很多错笔字,国家就把部分错别字,但大家都公认了做为简化字。

我有个同学写了很多古诗经常发在校友群上,开始大家恭为他有才,但越来越反感,只要学唐诗宋词的都觉得他故弄弦虚。

因此,推荐出新为常不可,只要群众喜欢即行。


张勋德


古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有格律,古体诗没有平仄格律的。词和曲有平仄,其它的古典诗歌都没有平仄。不是所有古诗都有平仄格律,古体诗只押韵,没有固定的平仄。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是从隋唐以后才有的,之前的古诗没有平仄格律。我们读过的诗经,还有屈原的诗歌,司马相如的诗歌,都不是格律诗,哪有平仄格律?

现代人可以写古诗,也可以写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白话诗可以押韵,但没有平仄格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但很多人写散文诗,散文诗是否属于诗歌,目前文学体裁并没有把散文诗归于诗歌,虽然叫散文诗,但不属于诗歌,属于一种独立的体裁。




沅茵



文文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