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作家“相約荷花蕩”採風作品展」孫燕超:新生

「淮安市作家“相約荷花蕩”採風作品展」孫燕超:新生

文 \\ 孫燕超

「淮安市作家“相約荷花蕩”採風作品展」孫燕超:新生

邁出步時,一粒紫藤花瓣似針尖飄扎進心裡,抬頭凝視,紫藤攀繞在木樑上,長廊下步步生蓮,心情像劃過水面,又沉入湖底。

穀雨季節,來到荷花之鄉金湖。湖城之美,多作水文章,金湖以荷為切入點,作萬畝荷花蕩。“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蓮之雅淨出塵,的確是採風閒適的好去處。

荷花蕩中心是荷花仙子廣場,流傳著悠久的歷史傳說。白日裡,坐在四角涼亭遠眺,便是詩人楊萬里所述之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夜深,蛙聲陣陣,月光如銀,山水薈萃,人性純粹的追求與矜持,都可在這裡保留。

「淮安市作家“相約荷花蕩”採風作品展」孫燕超:新生


我最中意的是紫藤長廊,走近時心情像是火車穿過幽暗的隧道後見到的晴朗的藍天,閉眼嗅到泥土朽味,摸不到任何能倚仗的凸點,卻讓人尋到落腳點般安心。陽光下的塵埃,細長的睫毛,度過的日子,令我萌生一個淺薄的想法,大自然的豪宏與壯闊,映襯出人的細小與平庸,天地悠悠,我又能抓住什麼,留住什麼呢?除了經歷我們一無所有,此時、此刻、此地,真讓人想留住些美好。

「淮安市作家“相約荷花蕩”採風作品展」孫燕超:新生

直至穿過長廊,至荷塘邊,游魚驚夢,步步生蓮,讓我對生命多了一份體悟。原本心中像是雲霧般朦朧的感覺,一下被點撥開。荷塘裡,死亡與新生的荷葉並存,我感受到了別樣的氣息。

死亡與新生本是一個駁雜的羅生門,但在荷花這裡卻別有風致。時間本是不可逆,人也在單向軸中往更成熟的方向發展,每一年卻體悟更多,把眼光放得更遠,更強烈的感知能做到的遠遠不止這些。過去我對年歲的增長並無感覺,甚至有些抗拒接觸更多。

「淮安市作家“相約荷花蕩”採風作品展」孫燕超:新生

但人生來就是體驗的,嘗試更多,收穫了更多的道理,知曉了更多進退的分寸,開始摸索自己的人生該往哪裡走,又或者如何走才能心中所往,越想得到就越要沉住氣。從前不自知,在生活中栽跟頭,走了彎路也權當是人生收穫的直路。如今更明白勤奮務實的可貴,相信經過磨難收穫的東西,嚮往通過勤奮和努力去實現更廣闊的人生。不可惜時間的流逝,珍惜自我成長中獨特的我,更多的包容與接納地對待生活。時間的死亡換來自我的新生,此消彼長,實在無需多慮。

在這一池之荷,何嘗不是死亡與新生呢?斑駁枯黃被打碎了飄在河面上的舊荷葉,新長出的枝葉也欲破土而出,新舊事物的交替與容納百川的態勢,湖如此,道亦如此。新舊並存,萬物生長,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國家處於高速發展時期,生於大時代的我們天生帶著盲目樂觀的自信,銳意進取。與父輩們緊迫不安的心理狀態不同,我們更多的關注為何活著,而非活著的本身意義。我們又能探索出什麼呢?日復一日,荷在吐物納新,生命也在長出真正的形狀。

「淮安市作家“相約荷花蕩”採風作品展」孫燕超:新生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紅花映日,而綠蓋擎天的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所有的潔淨和美麗的事物,都是值得珍惜的。這也讓我真正懂得荷,可是,為了要得到那樣的潔淨和美麗,只有一條路可走,一條不容害怕也不能躲避的長路。只有走過這條路,才能得到真正的潔淨與美麗。

世界總體在向前,而個體總在懷舊,抽絲剝繭,這大抵是人性中的挑剔與貪婪。這般清淡自然的荷花蕩,對我來說猶如隔岸觀火,被風的餘力吹開,也只有自證曾經來過,足矣。


作家簡介

「淮安市作家“相約荷花蕩”採風作品展」孫燕超:新生


孫燕超,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賈平凹主編的《美文》雜誌“文學新勢力”欄目頭版推出其專欄作品,《星星》詩刊推出個人展示頁。小說、散文、詩歌散見《中國校園文學》、《北京文學》、《青春》、《青年作家》、《奔流》、《散文百家》、《延河》、《散文選刊》、《星星》詩刊 、《人民日報》、《新華日報》、香港《大公報》、法國《歐洲時報》等國內外報刊。

2018年11月15日《新華日報》發《狼與一座名城》,2019年1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蘇北小灕江》,2019年1期《奔流》發散文5篇,2019年2期《青春》將發系列散文5篇。


藕遇荷花蕩 蓮結天下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