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作家“相约荷花荡”采风作品展」孙燕超:新生

「淮安市作家“相约荷花荡”采风作品展」孙燕超:新生

文 \\ 孙燕超

「淮安市作家“相约荷花荡”采风作品展」孙燕超:新生

迈出步时,一粒紫藤花瓣似针尖飘扎进心里,抬头凝视,紫藤攀绕在木梁上,长廊下步步生莲,心情像划过水面,又沉入湖底。

谷雨季节,来到荷花之乡金湖。湖城之美,多作水文章,金湖以荷为切入点,作万亩荷花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之雅净出尘,的确是采风闲适的好去处。

荷花荡中心是荷花仙子广场,流传着悠久的历史传说。白日里,坐在四角凉亭远眺,便是诗人杨万里所述之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夜深,蛙声阵阵,月光如银,山水荟萃,人性纯粹的追求与矜持,都可在这里保留。

「淮安市作家“相约荷花荡”采风作品展」孙燕超:新生


我最中意的是紫藤长廊,走近时心情像是火车穿过幽暗的隧道后见到的晴朗的蓝天,闭眼嗅到泥土朽味,摸不到任何能倚仗的凸点,却让人寻到落脚点般安心。阳光下的尘埃,细长的睫毛,度过的日子,令我萌生一个浅薄的想法,大自然的豪宏与壮阔,映衬出人的细小与平庸,天地悠悠,我又能抓住什么,留住什么呢?除了经历我们一无所有,此时、此刻、此地,真让人想留住些美好。

「淮安市作家“相约荷花荡”采风作品展」孙燕超:新生

直至穿过长廊,至荷塘边,游鱼惊梦,步步生莲,让我对生命多了一份体悟。原本心中像是云雾般朦胧的感觉,一下被点拨开。荷塘里,死亡与新生的荷叶并存,我感受到了别样的气息。

死亡与新生本是一个驳杂的罗生门,但在荷花这里却别有风致。时间本是不可逆,人也在单向轴中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每一年却体悟更多,把眼光放得更远,更强烈的感知能做到的远远不止这些。过去我对年岁的增长并无感觉,甚至有些抗拒接触更多。

「淮安市作家“相约荷花荡”采风作品展」孙燕超:新生

但人生来就是体验的,尝试更多,收获了更多的道理,知晓了更多进退的分寸,开始摸索自己的人生该往哪里走,又或者如何走才能心中所往,越想得到就越要沉住气。从前不自知,在生活中栽跟头,走了弯路也权当是人生收获的直路。如今更明白勤奋务实的可贵,相信经过磨难收获的东西,向往通过勤奋和努力去实现更广阔的人生。不可惜时间的流逝,珍惜自我成长中独特的我,更多的包容与接纳地对待生活。时间的死亡换来自我的新生,此消彼长,实在无需多虑。

在这一池之荷,何尝不是死亡与新生呢?斑驳枯黄被打碎了飘在河面上的旧荷叶,新长出的枝叶也欲破土而出,新旧事物的交替与容纳百川的态势,湖如此,道亦如此。新旧并存,万物生长,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国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生于大时代的我们天生带着盲目乐观的自信,锐意进取。与父辈们紧迫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我们更多的关注为何活着,而非活着的本身意义。我们又能探索出什么呢?日复一日,荷在吐物纳新,生命也在长出真正的形状。

「淮安市作家“相约荷花荡”采风作品展」孙燕超:新生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红花映日,而绿盖擎天的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所有的洁净和美丽的事物,都是值得珍惜的。这也让我真正懂得荷,可是,为了要得到那样的洁净和美丽,只有一条路可走,一条不容害怕也不能躲避的长路。只有走过这条路,才能得到真正的洁净与美丽。

世界总体在向前,而个体总在怀旧,抽丝剥茧,这大抵是人性中的挑剔与贪婪。这般清淡自然的荷花荡,对我来说犹如隔岸观火,被风的余力吹开,也只有自证曾经来过,足矣。


作家简介

「淮安市作家“相约荷花荡”采风作品展」孙燕超:新生


孙燕超,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贾平凹主编的《美文》杂志“文学新势力”栏目头版推出其专栏作品,《星星》诗刊推出个人展示页。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中国校园文学》、《北京文学》、《青春》、《青年作家》、《奔流》、《散文百家》、《延河》、《散文选刊》、《星星》诗刊 、《人民日报》、《新华日报》、香港《大公报》、法国《欧洲时报》等国内外报刊。

2018年11月15日《新华日报》发《狼与一座名城》,2019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苏北小漓江》,2019年1期《奔流》发散文5篇,2019年2期《青春》将发系列散文5篇。


藕遇荷花荡 莲结天下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