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确诊抑郁症,结果父母坚持认为“抑郁症不是病,就是作”,你怎么看?

大明嘉靖皇帝他二大爷


首先:


抑郁症是病,不是作。

抑郁症是病,不是作。

抑郁症是病,不是作。


重要的话说三遍!!!


=父母可能只是无法理解罢了,认知有限,自己没经历过,也就不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一趟心理医院,让专业的心理医生告诉家长这个答案。父母要是连正经的精神医学都不相信了,那也是无话可说。


对于这样父母这样的行为,必须要说明,这是严重的二次伤害,会加深孩子的疾病。严重的话,会自杀,这不是危言耸听。


成年人都会因为抑郁症自杀,又何况是心理发展不完善的孩子呢!


再说,家长就算是认为孩子作,难道家长自己就没有责任吗?为什么一定要责怪孩子,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作”这样的话,从最亲近的人口中说出,实在是太伤人了。孩子是父母教育的结果,所以出了问题,应该是跟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这也是为人父母,应该主动成长的过程。


那句话很好:“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抑郁症患者本就是一群无望的人,别人不理解就算了。最亲近的人却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会让孩子跌进深渊的。


很多时候,给他们一点支持和爱,他们或许都会勇敢活下去的。很多抑郁症患者之所以还活着,就是因为觉得对不起父母,还有希望。但如今,这唯一的希望也灭了,试问还怎么坚持下去。


所以,如果你认识这个孩子的家长,还请转告他们,孩子需要专业的救护。如果他们不理解孩子,还请他们能够听听心理咨询师的意见。不要自己再这样伤害孩子了。


最后,附上在网上各个平台搜索“青少年自杀”的结果,还请家长朋友们警觉,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在这些悲痛的新闻背后,关于青少年自杀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值得家长去反思,关注并预防!


桥恩心理咨询——您的心理健康专家!(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心理问题,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难题。)


桥恩心理咨询


做为一名精神科工作人员,我也经常会遇见这样的家属。很多时侯病人家属会有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还是源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对疾病认知不足。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忽视抑郁性疾病,也有一大部分人只注意身体症状(食欲不振、疼痛等),被误诊误治的病人也不在少数,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抑郁病人,因厌食并发恶心呕吐,被某医院当成胃病治疗了好久,症状依旧,后来病人经人介绍来我科治疗,病人和家属也是抱着有病乱投医的想法来的,在我们这里被确诊为“抑郁症”经过医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病人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症状消失。


以前也写过一些关于抑郁症的疾病问答,在这里就再简单说一些关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其核心症状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如果家人出现了上述症状也要及时找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抑郁症可以摧毁人的生活能力,也会令人产生无助甚至绝望感觉,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抑郁症状可能会持续发展,不断加重。所以也请家人不要忽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有所帮助(图片来自网络)


精神护理秦玮


前不久,学校的一个班主任,怀疑自己的学生有心理障碍,建议她到我们咨询室来。

学生郁郁寡欢,情绪非常低落。

她说她早就怀疑自己有抑郁症,多次向父母提出要找心理医生看病,但是父母觉得她只是性格内向,坚决不同意找心理医生。

我给她做了一个心理测试,抑郁指数和焦虑指数都非常高。


这个学生一开始症状其实并不严重,但是因为父母最初没有加以重视,以至于如今都有了幻听的症状。

其实不用说年龄比较大的父母一辈,即使是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有时候,我看到学生在咨询室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旁边的学生就打趣:“你是不是想老师给你心理咨询啊?”

然后探头探脑的学生忙忙地辩解:“才不是咧,我又没有精神病,干嘛要心理咨询?”

不少人的心里,可能都把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甚至等同于精神分裂。

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找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的原因。

因为他们以为,找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就是在告诉别人:我有精神病。

而抑郁症,除了看起来情绪低落、平时要死要活,吃不好睡不好之外,哪里看上去像精神病?那不是自己作是什么?

说到底,中国还是需要好好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改变一些人对心理障碍的错误认知。


心理咨询师沁心


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养出抑郁症的孩子

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都非常着急。有的在担心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前程,这个病能不能根治,孩子会不会想不开自杀?有的在琢磨究竟是哪块出了问题,是自己基因不好、平时没有关怀到他,还是孩子在学校里受欺负了。其实,抑郁症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心理疾病,和遗传因素、围产期特殊事件、父母教养方式、童年遭遇的重大创伤事件等都有关。而在这些因素当中,最能由父母自己把握的,就是他们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父母的哪些教养可能造成孩子抑郁。

1、缺乏情感温暖、理解。

可以说,抑郁症的孩子在人格上都是缺乏独立性的,他们往往需要来自他人的鼓励、支持和保护,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社交、处事能力,一旦这些重要的支持丧失,又会成为一个精神萎靡的个体。孩子之所以成为不了一个完整的个体,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陪伴、接纳和温暖,所有小孩在成长之前都是依赖父母的,如果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忙于他们的事情,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上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无助、得不到疼爱,这种观念会植根于他们的内心,一遇到刺激就会重温那种无助和孤独的体验,久而久之便会陷入抑郁。

2、拒绝、否认。

孩子会内化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如果父母反复告诉孩子他是个丑八怪,孩子就真的会认为自己的外貌有缺陷;如果孩子每次需要父母陪伴时,父母都打压他的需求,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愿望是过分的。拒绝、否认的态度的父母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给予孩子的回应是密不透风的负面态度,不管考了多少分都是批评、不管多安分都不给予鼓励,一言一行之中都透露出对这个孩子的嫌弃、不喜欢,这些态度,孩子都能感受到,再对比一下其他小伙伴们温馨的家庭,孩子就会收到巨大的伤害,把所有过错都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根本就不因为来到这个世界上。由此一来,父母便手把手地教会了孩子如何攻击自己,孩子在日后会不断地重复自我攻击的过程,形成抑郁。

3、惩罚、严厉。

中国的父母喜欢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棍棒之下出孝子”之说,其实他们高估了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严厉的身体惩罚和冷漠的语言攻击,的确能让孩子因害怕而放弃不好的行为,但是会留下长久的后遗症。如此一来,孩子心中便形成了一个思维习惯,只要自己想要去做什么超越自我设限的事情,后面就马上紧接着一个可怕的惩罚。这一类孩子就像被束缚了手脚,往往缺乏生活和社交的能力,感到自卑,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开始自我打击,容易形成抑郁。

其实所有的不良教养方式当中,都有着一些共同的因素,就是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向孩子传递了一些敌意,以及对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估。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在传递爱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的是否也同样是爱呢?从一些孩子的角度来看,爸爸妈妈经常打我、骂我、不理我,同时他们还和我说他们是爱我的、是为我好,令我感到好混乱。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察觉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多给孩子一些温暖、陪伴和爱护,就像自己小时候所渴求的那样。


多点心理


可能很多人在看到这个问题时会感到“不可思议”,孩子病了就是病了,为什么还要说孩子是装的呢?但是精神科医生告诉你,这种情况在精神科临床上屡见不鲜。我曾见过一位父亲,对重度抑郁并饱受嘲讽幻听的女儿说“别装了,有那演的时间还不如背一会单词”;也曾见过一位母亲对想要离家寻思的抑郁症孩子说“要走也行,把垃圾带下去”;还在夜班时见到过一位母亲带着满身自残伤痕的孩子来门诊,目的是让医生证明这孩子没病,就是作。。。青少年抑郁如果不及时处理,症状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它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孩子的现在,也可能是他的将来。

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教你识别还是到底是不是“装”得的

儿童和青少年尚不具备充分描述自身情绪及感受的语能力,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抑郁心情,表现为厌烦孤僻甚至愤怒。青少年抑郁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

(1)情绪症状:感到心情压抑、不愉快。不活跃,对日常娱乐活动和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部分患儿表现为反复的脾气爆发,易烦躁、易激惹,情绪爆发之间的心境呈持续性消极状态

(2)思维症状: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常表现为发呆或走神。静坐困难,不能完成相关任务/作业。但自卑和自责、自罪并不多见。

(3)意志行为:行为被动、迟缓,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不愿外出,不愿上幼儿园/上学。部分患者表现为不听管教、对抗父母、离家出走,严重的可出现言语暴力和/或冲动行为(例如,以肢体攻击他人或财物)。

(4)躯体症状:可能出现躯体不适症状,(如头昏、头痛、疲乏、气促、胸闷、胸痛等),很多家长带孩子检查得知并无实质性的病变会更加坚定孩子的抑郁是装出来的想法。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增多或入睡困难。也有少数患儿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孩子真的病了,家长该怎么办?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应坚持抗抑郁药与心理治疗并重的原则

  • 心理治疗适合不同严重程度的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有助于
    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最终改善抑郁症状,降低自杀率,减少功能损害。
  • 药物治疗:目前氟西汀作为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首选药物。此外,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也是国外儿童青少年抑郁的一线用药,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

目前18岁以下社区人群青少年儿童的抑郁积累发病率可达20%之多,也就是平均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孩子可能是抑郁症患者。孩子是不是真的病了,应该由医生来判断,而不是家长的主观臆断。所以,当孩子表现出抑郁的症状时,请您及时带孩子来医院才是最明确的选择。


精神科李文惠


先科普一下什么叫抑郁症。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能有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至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由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再来看看被抑郁症折磨的十大名人:1、崔永元,


2、丘吉尔,

3、卓别林,

4、海子,

5、顾城,

6、张国荣,

7、三毛,

8、海明威,

9、梵高,

10、布拉德皮特。

其中自杀的有:海子,顾城,张国荣,三毛,海明威,梵高。

看了以上资料你就知道抑郁症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对一个心患抑郁症的孩子说出:抑郁症不是病,就是作”,就好比对一个身患重病的人说“你是在装病吧!”只不过身体上的疾病是可以看出来的,而心理上的疾病却隐晦的很深,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一般看不出来。


长久以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都停留在身体上,从未想过“心理”居然也会生病。不过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有人开始逐步认识到心理活动对一个人的影响绝不亚于身体上的影响。这对父母显然由于自己的无知,而对孩子患抑郁症毫不在意,甚至显示出极大的不耐烦,几乎可以断定,孩子得抑郁症是由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父母不但不知道自己是导致孩子生病的主要原因,还用讥讽的方式对待孩子,更会让孩子雪上加霜,这个孩子实在太痛苦了。

真希望多一些对家长关于儿童心理的教育,让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吃穿和学习外,也多关心关心孩子的感受,孩子不光身体要茁壮成长,“心”也要健康成长。


超级女儿奴


首先说抑郁症是不是病?这是肯定的。总有人说抑郁症患者们是想的多,心理心理,是“心”的原因,但是其实大脑才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而抑郁症,就是大脑出问题了,大脑“感冒了”,和你肠胃难受,心脏不舒服,没有任何的区别,都是器官的问题、病症,而不仅仅是想法多或者是“作”。抑郁症的原因目前还不明确,有遗传、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由于女性雌激素分泌多于男性,而雌激素对神经元和神经递质有影响,所以女性抑郁症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尤其是在产后等雌激素减少的情况下,更易患病。

因为抑郁症不是每个人都得,但是抑郁症状,我们每个人都有,所以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原因之一。对于抑郁症患者,最重要的就是遵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同时及时复查,因为抑郁症就像是是感冒,有生理原因,所以不服药是不可以的,同时服药对于抑郁症的帮助也是巨大的。从心理上,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因为持续产生消极悲观的想法,所以抑郁症患者会有厌世情绪,所以亲友的帮助和支持,不仅仅是对于康复的作用,更是避免患者自杀的一个更重要手段,一定要引起重视。目前社会对于抑郁症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需要不断的科普和传播,才能让跟多抑郁症患者了解自己的病症和正确的治疗手段,让更多的人能够给与抑郁症患者以支持和帮助。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我们“青音约”的头条号,阅读并收听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


青音约


孩子被诊断抑郁症,父母坚持认为“抑郁症不是病,就是作”,这是极端无知的表现,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第一:是不是病,取决于医生诊断,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当前的确有很多人自以为是,质疑专业人士的诊断结果,看待事物仅凭自己的主观经验。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一个同学的爷爷患了老年抑郁症,但是子女都坚持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抑郁症属于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就是装的”,这真是天大的笑话。由此可见,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第二:什么是抑郁症?孩子被确诊为抑郁症,这是孩子的不幸,也是整个家庭的不幸。抑郁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说实话,抑郁症的确是相当折磨人的,让人极度痛苦的。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有负性的自我评价,有的伴有躯体症状等。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应该严格按照医嘱,是采取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频次或者药物治疗的剂量,一定要按照医嘱,不能自己随着性子。

第三:抑郁症需要家人朋友的心理支持。此时的孩子他所需要的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其实也非常需要亲人尤其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在治疗的同事,家人的支持和陪伴对于患者的回复是有很大帮助的。

第四:严重抑郁症可能会有自杀倾向,所以对于抑郁症不可小视。关于抑郁症自杀是新闻事件经常看到,任何人都不能以冷漠无知的态度对待抑郁症。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总之,对于疾病的诊治一定听从医生的建议,对于抑郁症应该积极寻求治疗,家人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鹈鹕心理陈小康


我想,作为父母,他们是无法承认自己的孩子“有病”这个事实。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好,身体好,啥都好,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证明自己的基因好还可以让他们很有面子。

当孩子患了抑郁症,这场心灵感冒会让孩子感到身心疲惫,焦虑不安,需要父母给与孩子很多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是,要推翻他们以前的教育观点,重新认识自己作为父母,到底是那个养育环节出了问题。这,对于一些有觉悟的父母而言,他们可以做到,愿意反省自己,也愿意修正自己,更愿意陪伴孩子一起走过这段难熬的旅程。

但对于某些父母来说,孩子患了抑郁症,这件事本身就会让他们难以接受,更别谈如何陪伴,理解,支持孩子走过去了。

所以,有的时候,真的需要自救。

1。请理解自己目前处于抑郁状态这个情绪中,因为这样,有利于自己从抑郁情绪中走出来。

抑郁是长期的把攻击性转向自己造成严重的内耗。如果自己患了抑郁症,不仅得不到父母支持和理解,反而会引来挖苦,这会很痛苦,但请相信,万物生而有翼,

你,值得爱,也配得爱。

请给予自己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即便在孤独中,也要陪伴自己。

2,处于抑郁状态时很容易让人失去活力,甚至失去对生活的兴趣。这个时候,即便父母对你冷热嘲讽,也请尽量屏蔽掉他们的声音,咬牙坚持,如果你自己颓了,就没有人能帮你了。

多和自己的感受在一起,带着觉知呵护自己的内在。

3,如果可以,请尽量找事情做,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给自己定下小目标,一点点去实现它;去运动,或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聊聊。

当然,找一个咨询师更好,让他的专业知识帮助你度过这个难熬的时期。

4,既然父母不支持你,那就别纠缠在为啥他们可以这样对你这个情绪中了。承认真相,他们就是无法支持你,理解你,这很难过,很痛苦,但这也告诉你,你更需要用自己的力量走出来。

处在抑郁情绪中,真的很痛苦,请带着觉知,去关爱自己。如果你可以好好爱自己陪伴自己,你就可以走出来。

请相信,你值得爱!


李小钱


世界卫生组织曾统计显示:在全球共3.5亿名抑郁症患者中,中国就占了1亿多,其中最多的就是儿童和青年。

孩子们时不时地感到悲伤、沮丧、生气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负面情绪长时间持续占据孩子的思维,限制孩子正常行为的能力,这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这个时候家长必须重视。

儿童抑郁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生在儿童时期以持续心情不愉快、情绪抑郁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或情感性障碍。

一般来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因遇到挫折等而表现出悲伤、焦虑等情绪都是正常的,通常随着时间的流逝,都能自己调整好,重新高兴起来。

但是,如果儿童在环境改善后仍不能摆脱抑郁的心境,并导致不能正常生活和学习的,那很可能是患上了儿童抑郁症。

儿童患上抑郁症会在情绪、身体、行动上有所改变。

情绪上,抑郁症儿童会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胆小怯懦、对事情没有兴趣、常伴有自责自罪感等。 身体上,抑郁症儿童会出现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或嗜睡,疲劳乏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

行动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发呆,与同学关系疏远等。

你的孩子可能没有语言来理解或解释抑郁, 生活中可以多些观察儿童的表现,若出现以下易被发现的情况,那么需要多加留意并及时和孩子沟通,必要的时候需要专业人士的干预和疏导。

1、孩子的成绩下降了,抑郁会使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上课状态和家庭作业会容易一塌糊涂。如果孩子是典型的优秀学生,突然比平时成绩更低,那么你需要多加留意了。


2、孩子每天睡眠时间充足,但还是很累。儿童的睡眠时间很长,但睡眠习惯的一种不寻常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


3、孩子自我评价毫无价值,孩子会经常 说“没人喜欢我”或“我一文不值”之类消极的话。


4、孩子不介意没有同伴,并主动脱离了同龄的社交团体,患有抑郁症的人倾向于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


5、在正常压力(考试、比赛、表演)缓解后,感觉不快乐,并拒绝有趣的计划。


6、每次谈话都觉得紧张,情绪会出现很大的波折,可能是悲伤、沮丧或者易怒的。


7、快乐的回忆不会让你的孩子高兴,孩子长期不快乐。


8、孩子哭得比平时多,并开始有规律地抽泣。


9、孩子沮丧拒绝安慰,并远离你伸出的肩膀。


10、孩子不再关心任何事情,包括曾经喜爱的事物。


11、你的孩子突然改变饮食模式,无论是暴饮暴食、突然的挑剔,或是对美食不再感兴趣,食欲的改变可能是抑郁的症状都,家长需要多给予关注。


12、你的家族有抑郁症史,有抑郁症史的家族,抑郁症发病率偏高。

泊恩心理提示您,孩子正常的情绪起伏是很常见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正视抑郁症,据统计抑郁症患病的越来越低龄化。


如果发现孩子持续情绪低落,并影响学习和生活,那么建议尽早去专业的心理专科门诊或者医院进行评估诊断,以便尽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希望泊恩小新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关注我,获取更多关于儿童抑郁症的知识,如有更多疑问可以留下你的评论或者私聊我,泊恩小新将一一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