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強行去勸一個三觀和認知都跟你不同的人”,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對於三觀和認知不同的人,我以為兩種做法可選:

一,老朋友,求同存異。二,一般關係,少來往。

昨天晚上近十一點,我還和一位四十年的好友微信交流孫楊遭處罰的事情。

我們兩個人對孫楊事件,站在對立面,針鋒相對,成為兩個戰壕的敵對勢力,個自端著機關槍猛地一陣向對方掃射。

戰鬥冷了我全身,似乎友誼不存。關鍵時朋友問,這個問題可以休戰嗎?我無語,關了手機。

此刻今生,我們還是朋友,早晨收到短信問候。

我依然關心孫楊,為孫揚鳴不平。認為孫楊上訴反轉的可能性不大,孫楊上訴,此生無憾。

這件事,如果發生在一般關係間,話不投機三句多,早撤了,哪有心情爭論不休。

不是流行一句話嗎:世界上改變自己的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包括三觀和認知不同的人。




石斌慧


“人,不要強行去勸一個三觀和認知都跟你不同的人”,你怎麼看?

看到你這個問題,我想到一個月前在社群認識的一個人,發生的一件事。和這種三觀不同的人,別勸,啥也別說,沒必要和她浪費時間、


在學習社群,先前討論學習,大家還聊得不錯。後來有人聊到復工問題,房租問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開了。


這個人,簡稱小蟲吧。小蟲就抱怨說她一直回不了武漢工作。現在沒有錢交房租,房東天天打電話催她交房租。她說:“那些房東,每天啥也不用幹,就月入過萬。我沒有工作,掙不到錢,這一個月也沒有住那個房子,還幾天天天打電話找我要房租。我都快煩死了。”

大家勸她消消火,現在特殊時期,像他這種情況的人很多。好好和房東溝通,比如先付一部分。


群裡也有人感嘆,其實房東也不容易。我自己那個房子租出去,就靠收房租還貸款。我不收房租,銀行也要找我還貸款呀!


也有人說:現在有的人是真的黑。比如XX公司,這幾天全是用戶投訴新聞。


一些人說起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意思就是:房租,該交就得交,如同還銀行貸款一樣,到日子就該交。


後來小蟲不說話了,有人發現小蟲退群了。有人放出聊天截圖說小蟲把她拉黑了。本來想著給她出點主意,發信息後卻提示:需要對方驗證。


她退了。我們也不再聊這個話題了。本來有的人就只是吐槽一下,說完就完了。沒想怎麼著。


看她的敘述,我真是覺得沒有必要和一個不認識的三觀不和的陌生人說話。浪費時間,也浪費感情。

再看她的描述和做法,透露出這麼幾個信息:


1.房東有錢,我沒工作,沒錢,我不該交房租。
這就和“我弱我有理”沒什麼兩樣。很多人就是這種弱者思維,也善於利用大眾的同情心,把自己擺在弱者位置。


2.我這一個多月沒有住,我不該交房租。


沒有居住就不交房租?這什麼邏輯?籤合同是走過場?沒有契約精神的嗎?


3.我快被房東煩死了,你們不安慰我,不罵房東,還說我該交房租。你們與我不是“志同道合的人”,我拉黑你們。不罵房東的人就不是好人,不配與我做朋友。


以上,有感而發。


四溪晴天


有道理,一個人的三觀和認知是長期形成的,並且很大一部分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不是勸一勸就能輕易改變的。
當然,並不是說勸不起作用,那要看是什麼人勸,如何勸。但總的來說,勸,想要起到作用,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為什麼呢?
1、如果一個人的三觀和你不同,深入交流就會發現分歧越來越多,意見無法達成一致,繼續談下去也是徒勞。
2、如果一個人的認知有限,另一個人的認知面很廣,又或者認知的層面不同、境界不同,甚至相反,那麼也是雞同鴨講,或者想要對方理解就變的很難。
3、三觀和認知藏在每個人讀過的書、看過的風景、走過的路、結識的人、經歷過的事中的。
4、三觀和認知還與人的性格與思維有關,即使是同樣條件成長下的人,三觀和認知也會有很多不同,繼而久有了各種各樣的選擇。
這裡,我想到了《慶餘年》裡的一個相關片段,就說明了三觀與認知的問題。
朱格是鑑察院的重要人物,但是卻歸於長公主一黨,寧願背叛鑑察院,而我們知道,長公主玩陰謀奪權位,甚至不會真正關心國家與民生。
可是按照朱格的觀念是:鑑察院必須掌控在皇親血脈的手裡,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哪怕明知長公主不是好人、喜歡奪權。眾人知道了朱格的真實想法之後,便不再相勸,因為知道人各有志,三觀也不同,即使勸了也難以改變看法。朱格自己也堅持自己的想法,最後義無反顧的赴死。
我是安盼兮,持續輸出有趣有料有價值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安盼兮


贊同,道不同不相為謀,相互對牛彈琴就是浪費人生。

三觀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一個人的三觀主要是受成長環境、生活經歷、後天學習影響而形成的,所以三觀不同,註定了認知也不同。

何為三觀不同

我喜歡吃路邊大排檔,你喜歡吃星廚米其林,這不是三觀不同;

我喜歡吃路邊大排擋,你覺得我low覺得我裝,你喜歡吃星廚米其林,我覺得你虛榮覺得你裝,這才是三觀不同。

用三觀來分析人,就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只是立場而已,大部分人與秦檜三觀不同,可是秦檜還有三個”好朋友“,三觀不同的時候沒必要強迫自己去迎合別人,也沒必要強迫別人來適應自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與人能夠走到一起,一定是因為三觀相同。有些人走著走著就走散了,就說明彼此的三觀受環境、經歷、學習影響而改變了,這也是所謂潛移默化的力量。雙方在認知上發生了變化,就沒必要繼續牽絆。


對於身邊的人,即便三觀不同,也要善意的提醒,不用強行勸阻,強扭的瓜不甜。

人生無常,不可能所有人都與自己合拍。

大浪淘沙,能留在身邊的朋友、夥伴是一生的財富。


好人好事代表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很贊同你的觀點:不同三觀和認知的人永遠活在不同的世界裡。你想改變一個不同三觀與認知的人的想法,無異於對牛彈琴。


相傳古猶太人的國王所羅門曾在街頭遇見一個愚人,他說:“我將給予你智慧,你要麼?”愚人不為所動,一邊啃著饅頭,一邊反問:“智慧有什麼用?”所羅門王說:“智慧能讓你擁有吃不完的饅頭。”愚人說:“那你不如現在就給我饅頭。”

每個人的三觀都是自己過往生活的總和。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評價成功和感知幸福的標準也自然不同。一旦多年的習慣形成,外界再怎麼植入新的概念都很難被改變。你也很難說誰對誰錯,畢竟各自的出發點及思維方式可能都不一樣。


身邊總有那麼一些人,喜歡對自己看不慣的事物品頭論足:花幾十萬把孩子送出國留學有什麼用?又不包分配工作。打扮得花枝招展有什麼用?還不定是什麼妖豔貨色。上大學有什麼用?出來還不是去給小學沒畢業的老闆打工…

遇到這樣的人,難道去跟他們爭辯?還要執意想改變他們的想法?我想最終的結果不過是演變成一場人身攻擊。 傷人傷己不說,可能還拉低了自己的層次。


所以,強行去勸誡一個三觀和認知完全不同的人,不僅會無功而返,往往自身還會遭到傷害。


鄒孟3


確實,自己看法不能強加給別人,更不能強行去勸說三觀和認知跟自己不同的人,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每一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思想和見解不同很正常。如果強行勸,會引起對方不滿,與人相處,要容許有和而不同。

例如,本人一次和同事,就她家女兒長大以後,嫁的好,還是自己要有本事這事件,我們曾經辯論過一次,同事的理論是,只要找一個有錢的富二代,一切都迎刃而解,自家閨女還不用那麼辛苦上班,不用去到處找工作,看別人臉色,直接可以在家當少奶奶了。我也是多嘴,堅決反對她的意見。

識圖說服她改變想法,讓閨女去上大學,回來好好找一個工作,按部就班也好, 繼續深造也罷,必須有一個養活自己的工作。可同事,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讓閨女找富二代。她的觀念就是,只要找個有錢人,就立刻改變現狀,何必自己那麼累,如果沒錢的男孩,對閨女多好,都不能嫁。不談感情。只看家庭情況。

聽到她說 ,金錢是衡量待嫁的唯一條件以後,我在沒有說一句話,看著她繼續喋喋不休。確實,三觀不同,無法給她說的清楚。比如你說,女人,人格獨立,經濟獨立,才會不缺安全感,會更自信。而她,還是把一切和錢聯繫在一起,雞同鴨講,還不閉嘴等什麼?

從那件事情以後,只要有關看法不同的事情,我都儘量避開話題。她也曾識圖想說服我認同她的觀點。我笑著說,這個沒必要,你覺得對的,就堅持。不必為了迎合誰改變你的觀點,就如我一樣,不認同,也不反對你認同。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對每件事的看法不同,是很正常的。

而她,對於我一直以來辛苦賺錢養活自己,也是非常不贊成,說我,活的苦逼,不懂享受,可她忘記了,伸手要錢 會活的給卑微,那有我這樣自立 ,活的瀟灑自在。


醉清風1355


“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不要去勸三觀不合的人,三觀是一個人對世界基礎的觀念,你眼中的世界和他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他怎麼會聽你勸呢?

舉個例子:孔子的徒弟子貢和一個路人甲吵了起來。

甲:“如果世上只有三個季節,你就給我磕個頭!”

子貢:“哼,怎麼可能,春夏秋冬明明是四季才對,你應該給我磕頭!”

甲依舊和子貢爭吵不休,這時孔子過來了,子貢問:“師傅,這世上究竟有幾個季節?” 孔子看了一眼二人說:“三個” 。

子貢十分不解,又不能反駁師傅只得向甲磕了頭。待甲走後,孔子說:“你看剛才那人,頭是綠的明顯是隻螞蚱,而螞蚱只又春夏秋三季,它一生見不到冬季,你自然吵不贏它,還不如早點拜託他,免的浪費時間!”

老祖宗說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三觀不同、圈子不同,還真不用強融。

對待三觀不合的人,不用留,只當他是個路人早早離去就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同時,擁有一個三觀相同的朋友也十分愜意,他在你獲得成就時能分享你的喜悅,在你失意時能明白你的遺憾,在你迷茫時能排除你的猶豫。

相反,三觀不同,甚至三觀不正的人,不會感受到你的原則和堅持,只會嘲笑你的傻氣,當你俯視深淵時,他們做得最多的是“助你一臂之力”,把你推進去。

最後,遇到三觀不合,認知不同的人能遠離一定要遠離!


杉弎


我同意這個觀點。

思想觀念和認知不在一個層次上,枉費口舌!

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藍天白雲LGF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三觀不合,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都是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產生的結果。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

不在一個頻道上,你怎麼勸都沒用的,孔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就像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對一個三觀相同的人,隨便聊一下,隨便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心有靈犀,非常默契。無需多言多語的相勸。

但是,三觀不合,不等於人不善良,不等於對社會,對周圍人,有什麼影響。所以,我覺得每人都應該心中留有大愛,愛世界和平,愛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愛人類,懂的感恩。對三觀不合的人,給予點耐心,包容,讓愛充滿著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就像這春天裡的一顆小草,一朵鮮花。努力生長,怒放自己的生命。











隨緣的自由風


親愛的,你好!正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也就是說,不要與那些和自己觀點不同的人。一起相處。我是非常認同這個觀點的。

首先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當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去勸一個和自己三觀不同的人,讓他認同我們,這會浪費很多的時間。而且最後的結果是可能是他依然固執己見。

去強行勸解一個三觀和自己不同的人認同自己。這就屬於對牛彈琴,費力不討好,而且最後會讓自己感到非常失落,從而失去自信心,也會對自己的三觀產生質疑。

我們應該尋找更多認同自己觀點的人,去深入的接觸完善自己的觀點。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達到喜樂平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