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是“真昏”还是“被昏”?

这几天听到一首十多年前的老歌《太多》,相信很多90后都会哼几句“太多的借口,太多的理由,为了爱情我也背叛了所有”。是不是感觉很熟悉但就是想不起哪儿听过?那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大家吧,这是2001年播出的电视剧《乌龙闯情关》的片尾曲。讲述的是孙耀威主演的汉宣帝刘询流落市井最后终成一代明君的故事。但是我们今天不讲男女主角,而是讲一讲剧中那个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真如电视剧里演的那么昏庸无道,仅仅登基27天就因太过荒唐而被强行废掉吗?咱就闲言少叙,干货伺候。

海昏侯刘贺是“真昏”还是“被昏”?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因汉昭帝早逝无子,在18岁这年,刘贺被征召入朝,成为西汉第九位皇帝。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公元前74年著名的霍光废立事件。刘贺被霍光立为皇帝27天后又把他废了。立他登基的是霍光,废黜他的也是霍光,这一事件疑点颇多。霍光这个人很有名也很强势,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逐渐获得汉武帝信任,之后成为顾命大臣。汉昭帝在位时,朝政大权就掌握在霍光手中。汉昭帝甚至连私生活都受到霍光的监控,除了霍光的外孙女上官皇后外,后宫佳丽没有谁能侍宿昭帝。上官皇后没能为汉昭帝诞下一儿半女,汉昭帝驾崩后不得以只能从皇室近支中选择继承人。起初提议的是汉武帝当时唯一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但被霍光以品性原因否决掉。后来霍光选择昌邑王刘髆之子刘贺为帝。之所以选择刘贺一是因为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血脉纯正。辈分上来说,刘贺比上官皇后低一辈,刘贺继位,霍光的外孙女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皇太后。如果广陵王继位,广陵王可是汉昭帝的哥哥,那上官皇后如何自处?更重要的是刘贺远离朝廷中央又年轻,政治经验薄弱,刘贺称帝霍光可以继续执掌朝政。因此选中了17岁的刘贺。据《资治通鉴·汉纪十六》的记载:昌邑王既立,淫戏无度。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往往超擢拜官。相安乐迁长乐卫尉。刘贺入京登基后,就立即开始提拔自己在昌邑国旧臣,很多昌邑国臣子被越级提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提升是原昌邑国国相安乐被任命为长乐宫卫尉。要知道,卫尉可是掌握宫城宿卫部队的禁卫军长官,相当于现在北京卫戍区司令一职,能够控制京城的一切武装力量。刘贺任命安乐这个旧臣为长乐卫尉,毫无疑问的说,必然会严重影响到以霍光为首的中央官员的利益。如果让刘贺控制了朝廷,霍光一党的利益还怎么保证?

海昏侯刘贺是“真昏”还是“被昏”?

接下来发生的事便如期上演,刘贺继位才十多天,霍光便同车骑将军张安世密谋废帝。不久霍光便带着群臣面见上官皇太后,要求废帝,上官太后当然准了。霍光叫刘贺跪拜接受废帝诏书,诏书中关于刘贺荒淫无道一说,即位27天干了一千余件荒唐事,有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嫌疑。这平均算下来每天能做这么多事?难道那个时候就有机器人了?刘贺还想挣扎下用《论语》里的话回应“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显示出刘贺作为读书人,最后还是不服软,话语中一直在责备霍光,显然刘贺、霍光二人都对彼此很是不满。然而霍光哪有心情跟刘贺慢慢争辩,直接说:“皇太后已下诏令废黜,哪里还是天子!”之后更自己亲自上前解下刘贺身上的玺印绶带,将刘贺扶出了宫殿。在废掉刘贺后,霍光等人为了遮掩丑行,极力的宣称刘贺是个荒唐昏庸之辈,大力的抹黑刘贺。于是,刘贺也就倒霉的背上了昏庸皇帝的名号。而霍光则继续专权,最后到死还赚了一个中兴之臣的美誉。汉宣帝刘洵继位后,他就吸取了刘贺失败的教训。刻意的装孙子,不得罪霍光。甚至连自己的结发妻子被害,也不发难,而是一直等到霍光病死才向霍家发难。而此时的中央朝臣,由于没有霍光这样只手遮天的权臣了,剩下的权臣不团结,让刘洵逐一收拾,先后失去了权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刘洵在看到刘贺被废的悲剧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立帝废帝全在霍光一念之间,刘贺不懂韬光养晦,只做了短短27天皇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长安一月游,然后就被赶走了。他好歹还保住一条命,但跟他一起到长安的那两百多个随从就惨了,除了曾劝诫过他的王吉,其他人在刘贺被废之后全被杀身亡。霍光诛杀昌邑群臣二百人,群臣曾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说明刘贺的幕僚早有应对霍光的计划,刘贺被废显然是霍光感受到了威胁,先下手为强,失败的刘贺最终成了政治牺牲品。

海昏侯刘贺是“真昏”还是“被昏”?

在被抹黑两千多年时间后,2016年3月确认了江西南昌一座大墓墓主是刘贺之墓,随着大墓发掘的 进展,人们对刘贺的认识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专家首先发现的是一个先代圣贤图,而根据史书记载,刘贺继位讨厌儒家说教,更是对孔孟嗤之以鼻,每天只知道骑马打猎,声色犬马,根本不读书,更不要说什么尊重师长,敬仰先贤了。但从这个先代圣贤图看出,刘贺也没有史书中说的那么不堪,要不然也不会把这个先代圣贤图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而且墓主的陪葬之物多是墓主生前所喜爱得物品,如果刘贺对这种东西极为反感,又怎么会放置这个东西在墓中呢。

海昏侯刘贺是“真昏”还是“被昏”?

除却这个先代圣贤图屏风外,专家还在墓中发现了许多的古籍,这些书几乎全是儒学经典,而最惊人的发现则是一本已经失传的《齐论语》这本书,汉朝讲究一个视死如生,所以刘贺生前一定是喜欢看书的,并不是史书记载的那样反感读书。

海昏侯刘贺是“真昏”还是“被昏”?

书籍屏风自然推翻了刘贺不爱读书,不尊圣贤,但随后发现的一个杯子上面,更是让专家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这个本子做工精美,上书李具二字,李具就是刘贺的奶奶,这个杯子是刘彻皇妃李夫人的遗物。

海昏侯刘贺是“真昏”还是“被昏”?

史书的刘贺不忠不义不孝,一个不孝的刘贺却将奶奶生前留给自己的杯子带在身边,死后更是让其与自己陪葬,这一点根本不符合事实,难道刘贺是因为贪恋杯子的精美?肯定不是,刘贺虽然被废,但还是个皇宫子嗣,怎会缺钱呢,所以不孝这一条可以排除。

综合来看,刘贺其实并不是电视剧演的那样荒唐淫乱昏庸无道,他的形象到现在被抹黑的如此严重更多的是因为他是个政治牺牲品。霍光需要傀儡,刘贺却不愿作为其权力工具。对于霍光来说,你不愿意那就滚回你原来的地方,当然为了甩锅,肯定能有多黑就有多黑,这样天下人骂的是你刘贺,而不是我霍光。在这里我也想说一句,大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最好自己能多查查历史资料,可以正确的认识历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