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临终遗言,不足20个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内心深处

说起西方古典哲学,就不得不说康德,康德一生创作了三本著作,也就是“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每一本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读一下,能学习到很多东西,特别是思想,思考,乃至批判的精神,只要看了的人,无不感叹现代人是多么欠缺批判!

康德的这三本批判书,曾一度被叔本华誉名为“欧洲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书”,这样的夸赞,就好比在夸我们中国的老子道德经一样,地位是很高的,中国没有老子的道德经,可想人类的道德就很难成典范。而康德的书,真的可以说是开辟了西方哲学界所推崇的实体、理性、科学三大主义的新时代。

康德的临终遗言,不足20个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内心深处

康德与很多哲学家一样,是终身未婚的,为什么终身未婚,根据我们分析,他们怕婚姻耽误了自己对哲学的探索和研究,怕影响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所以很多人大智者把婚姻看得很透,好的婚姻,自然能让事业事半功倍,而不好的婚姻,真的是能让人进入人间地狱,是磨难。

牛顿也是一样,终身未婚,一直单身,全神贯注搞自己的事业,可以说没有婚姻的男人,更能专注去做一件事,这是我们也一直比较认可的。但前提是耐得住寂寞,才能受得住繁华,才能让自己的事业开花,有利于世界,为世界创造了价值。

康德的临终遗言,不足20个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内心深处

不论结婚还是不结婚,不论单身还是不单身,人都逃不过一死,都有面临死亡的时候。就在1804年2月12日,康德也走进了生命的终点,接近80岁,可以说算是年长的,相比尼采、叔本华他们,要年长一些,叔本华活得也不短,享年72岁。

那么康德临终遗言是什么样的呢?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想要知道的。就在康德快要去世的时候,他的学生们都四面八方赶来了,学生们为了让康德为自己的三大批判著作光荣而死,所以把康德一生心血三本著作都搬到床头来,让康德看着。

康德的临终遗言,不足20个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内心深处

康德却望着自己毕生的心血,三本批判著作,流下了眼泪,他临终时说了一句,“如果把这三本书换成一个小孩子,该有多好!”。

这样的临终遗言可以说真的是深深刺痛了许多哲人的心,更是刺痛了许多普通人的心。为什么说刺痛了哲人们的心呢?因为哲人们都有自己的著作,他们把自己的著作真的是当孩子一样,用一生在推敲,在研究,反复修改,才成了著作。这番遗言,真是道破很多哲人的心声。

康德的临终遗言,不足20个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内心深处

这样的临终遗言,我们从中也能看出一种遗憾,因为没有婚姻的一生,再光彩,也会有一些遗憾,倘若康德有子,有孩子,或许他不会说出这样的遗言。但也或许他依旧会这么说,也都是有可能的。伟人,哲人,他们都是希望有人来继承他的思想和伟业的。

临终时,这一去,可想是对这世界多么的留恋,哲人们都是感叹时光太短,倘若再多活几年,或许能写出更多很有影响力的著作,但是时间不允许。所以我们活着的人,真的应该尽人事,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定要结婚生子,才不会留下遗憾。

康德的临终遗言,不足20个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内心深处

但结婚生子,可以说是有梦想的人一种挑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结婚,倘若婚姻不好,就成了事业上的阻碍,成了绊脚石。很多哲人讨老婆后,都是很讨厌自己的老婆的,更多哲学家都是不喜欢结婚的,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倘若这一生能够取到善解人意,还能帮助自己在事业上走得更远更稳的,真是一生的荣幸,值得兴庆的,值得珍惜的。

倘若娶不到,那婚姻就成了坟墓,真的很恐怖,所以很多哲学家早就想通了,宁可不传宗接代,也要坚持自己梦想,为哲学献出一份力。宁可断子绝孙,也要坚持自己的哲学梦,这是值得佩服的,需要很强大的勇气,更需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康德的临终遗言,不足20个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内心深处

纵观我们现代的人,多少人能为了自己的爱好和梦想放弃结婚和生孩子呢?

太少了,几乎没有人愿意这么做,所以现代的哲学家为什么这么少,也是有原因的。你看我们现代的人,几乎都是很有自己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都是拼命赚钱,拼命存钱买房子,之后就是结婚生孩子。

很多人买房子,都花光了自己半生心血,还谈什么伟大梦想和创作呢?这是可悲的,时代的可悲,很多人一出生就照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跟随世俗的潮涌,完全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从来都不问为什么要这样活?不能去改变一下?都不会去问,都在沉默,甚至不敢!

康德的临终遗言,不足20个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内心深处

所以说康德的临终遗言,不足20个字,深深刺痛了多少哲人的内心深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