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孟加拉為何要脫離巴基斯坦獨立?

何均堰


嚴格意義上孟加拉地區包含孟加拉國以及印度控制的西孟加拉邦,歷史上的孟加拉地區甚至還一度涵蓋過印度的比哈爾邦、特里普拉邦和奧里薩邦比哈爾邦、特里普拉邦和奧里薩邦。歷史上印度次大陸長期處於分裂狀態,事實上在英國殖民者到來前印度更多隻是一個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在印度次大陸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國,而孟加拉也是其中之一(這裡的孟加拉係指古代歷史上的孟加拉地區,包括如今印度境內的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特里普拉邦和奧里薩邦等在內)。在我國的諸多古籍中都對孟加拉地區的古代國家有過記載:《後漢書》中記載這裡有一個“磐啟國”;宋代趙汝適的《諸蕃志》這裡有一個“鵬茄羅”國;元代汪大淵所著的《島夷志略》記載這裡有一個“朋加剌”國;明代馬歡的《瀛涯勝覽》記載這裡有一個“榜葛剌“國。公元8~9世紀興起於孟加拉地區的波羅王朝一度統治過北印度絕大部分地區。

古代印度儘管在絕大多數時候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世界古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曾一度覆蓋過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在內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和華夏文明以黃河、長江兩大母親河為依託發源起來相類似的是古印度文明同樣是依託於印度河、恆河兩大母親河發源起來的。但古印度的兩條母親河與華夏文明的兩條母親河有很重大的一點差異:黃河和長江中下游是適宜農耕的沖積平原,兩條大河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高山大河之類的天然地緣屏障阻隔;印度河與恆河之間卻隔著一片塔爾沙漠。雖然古印度文明最早起源於印度河流域,但恆河流域也是印度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尤其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孔雀王朝誕生於恆河流域,此後印度文明的中心逐漸向恆河流域轉移。隨著印度文明的中心日益轉移到恆河流域,與恆河流域地緣距離相對疏遠的印度河流域漸漸衰落下來,逐漸成為印度文明的邊緣地區。而在印度河流域西北部是波斯和中亞的遊牧民族,他們不斷跨越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印度河流域。13~16世紀突厥人和阿富汗人進入跨越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印度河流域,他們在這一地區大力發展伊斯蘭教。1526年德里蘇丹國被蒙古和突厥混血的莫臥兒王朝取代,具有中亞突厥血統的莫臥兒王朝控制了印度絕大部分地區,開始在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蘭教。由於本土的印度教徒數量過於龐大,信仰伊斯蘭教的莫臥兒王朝無法將其完全同化,但仍通過向非伊斯蘭教徒徵收人頭稅等措施使伊斯蘭教在印度河流域逐漸站穩了腳跟,至此印度河流域由信仰印度教的雅利安人佔多數逐漸轉變為信仰伊斯蘭教突厥後裔佔多數。莫臥兒王朝雖然控制了印度絕大部分地區,但這種控制其實更多的是一種靠武力壓制的控制,地方上依然存在許多土邦王公,這些土邦王公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半獨立的國中之國。莫臥兒王朝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蘭教,但為了避免過分刺激地方土邦王國並沒採取強制措施。事實上除了早已伊斯蘭化的印度河流域地區外,整個次大陸絕大部分地區並沒接受伊斯蘭教,然而遠離印度河流域的孟加拉地區偏偏就成為了伊斯蘭教在次大陸的重要突破口——孟加拉地處南亞次大陸的東北邊緣地帶。僅西部與印度本部核心區恆河平原相毗鄰,至於北、東兩面在今天看來也與印度接壤,但已是印度文明的邊緣地帶,在歷史上今天印度的東北部地區曾長期處於藏緬語族的民族控制之下,加之德干高原的地緣阻隔作用,實際上使孟加拉成為了印度文明輻射的薄弱地帶,這自然使伊斯蘭文明在這一地區的傳播阻力大為減小。不過印度文明畢竟在孟加拉長期經略,而孟加拉又遠離其他伊斯蘭文明地域,因此並沒被伊斯蘭文明完全同化,而是形成了東部的伊斯蘭文明和西部的印度教文明並存的獨特格局。

18世紀的大英帝國通過殖民擴張和工業革命迅速崛起強大,強大的英國征服了四分五裂的印度。英國為了方便自己的統治,對各土邦王公採取分化瓦解之策,在宗教問題上也是對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分而治之。英國將印度次大陸分為兩部分進行統治:英國直轄地區稱為英屬印度,而在直轄地區之外英國仍認可土邦王公相對獨立的權利。二戰後英國的殖民體系崩塌,英國在撤出印度之前的最後一個大動作就是印巴分治——按宗教信仰將昔日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根據印巴分治的決議:這些土邦有權自主選擇加入巴基斯坦或是印度,然而在某些土邦這一分治決議卻遭遇了尷尬——以至今印巴之間仍在爭議的克什米爾問題為例:克什米爾絕大多數公民信奉伊斯蘭教,然而當時統治克什米爾的王公卻是印度教徒,於是就倒向了印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此後兩國之間還曾多次交鋒。完全依據宗教原則作出的分治決議將孟加拉一分為二:孟加拉西部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地區被劃歸印度並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西孟加拉邦,而以伊斯蘭教徒為主的孟加拉東部地區則劃歸巴基斯坦。獨立後的巴基斯坦領土分為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部分,而在兩者之間隔著印度的龐大國土。巴基斯坦的主體部分位於西部,東巴基斯坦實際上成為了一塊遠離本土的飛地。即使在信息諮詢已相當發達的今天擁有飛地的國家也屈指可數,在上個世紀的南亞地區以巴基斯坦的國力想要控制這樣一塊遠離本土的飛地其實並不容易,與此同時作為戰略對手的印度也不會放棄巴基斯坦這個可以被自己利用的軟肋。印巴分治完全依據於宗教信仰,而忽略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在民族文化上幾乎是完全不相通的:西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是旁遮普人,其次是信德人、普什圖人和俾路支人,官方語言是烏爾都語;東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是孟加拉人,其母語為孟加拉語。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為加強對遠離本土的東巴基斯坦的控制就在這裡強制推行烏爾都語,以試圖徹底同化東巴基斯坦地區,然而這引起了東巴基斯坦人民的牴觸。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在國內經濟建設上始終偏重於西部本土,而對東部飛地則顯得不太上心,久而久之雙方的恩怨日積月累。地理上的相互隔絕,民族、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以及東部人民認為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綜合在一起使東巴基斯坦對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離心傾向越來越強。1971年3月26日東巴基斯坦宣佈獨立並在4月於印度加爾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隨後東巴基斯坦發生大規模動亂和難民潮。印度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打擊巴基斯坦的大好機會,於是出兵當時的東巴基斯坦,隨後戰爭又擴大到西巴基斯坦,最終釀成第三次印巴戰爭。當年12月16日印軍攻佔東巴首府達卡,東巴駐軍無條件投降,從此東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孟加拉國是一個年輕的南亞國家,在1972年以前原本是巴基斯坦的領土。在1972年時,孟加拉國藉助印度的支持下,成功脫離巴基斯坦獨立。這個國家的面積僅有14·757萬平方公里,而且至今仍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那麼,孟加拉當初為什麼要獨立呢?

時間回到1947年,也就是巴基斯坦建國時。當時,孟加拉國被劃為了巴基斯坦的領土,叫做“東巴基斯坦”。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並不與巴基斯坦本土接壤,而是一塊“飛地”,所以埋下了獨立的隱患。1971年,東巴基斯坦果然宣佈脫離巴基斯坦,建立了孟加拉國。而孟加拉國選擇獨立的原因就有三點:

第一、印度政府從中作梗。為了削弱巴基斯坦的實力,印度一直在煽動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獨立。1971年,印度以幫助東巴基斯坦取得民族解放為由,向巴基斯坦發起猛烈進攻。在這次戰爭中,印度方面竟然出動了20個師、8個旅、32個空軍中隊,500架作戰飛機、46艘艦艇,共約50萬人的兵力。

第二、東巴與巴基斯坦本土矛盾。由於東巴(孟加拉國)遠離巴基斯坦本土,所以當地的獨立呼聲一直很高。當時,東巴的人口是巴基斯坦的兩倍,但國家的財政和資源大部分都掌握在巴基斯坦本土手中。因此,東巴不願意再聽從巴基斯坦的領導。


第三、巴基斯坦的血腥鎮壓客觀上加速了東巴獨立。為了阻止東巴分裂國家的行為,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的葉海亞採取了極端措施,派出巴基斯坦軍警和部隊屠殺東巴群眾,還造成數百萬東巴人流離失所。此舉不僅激起東巴人民更強烈的反抗,加速了東巴的獨立,而且反成為印度出兵介入的理由。

在印度的幫助下,東巴基斯坦在1972年成功獨立,並以孟加拉國為國名。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出任孟加拉國第一任總統。不過,拉赫曼在3年後的一場政變中喪生,而動盪的孟加拉國也並沒有發展起來,至今仍是南亞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世界人文通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孟加拉雖然是穆斯林,但和巴基斯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上圖是孟加拉人,下圖是巴基斯坦人

首先,民族不同。

孟加拉人是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語言上屬於藏緬語系,屬於亞奧人。

孟加拉人在印度居住至少上千年之後,巴基斯坦的主要民族,也就是旁遮普人才來到這裡。

旁遮普人屬於雅利安人後裔,語言上更加接近波斯。

雙方民族差別非常大,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

其次,宗教有區別。

雖然都是穆斯林,但孟加拉人是印度原住民,受到過佛教和印度教的長期影響,比如種姓制度。

直到今天,仰伊斯蘭教的孟加拉人仍有種姓殘餘影響,其中專門從事農業和漁業生產的蓋瓦德人佔孟加拉人的絕大多數。

雙方就宗教上,也有一定差別。

再次,領導權問題。

當時的所謂大巴基斯坦,所有的權力基本掌握在巴基斯坦而不是孟加拉手中。

包括財政,資源分配,政治權利等大量的資源。

這引起了孟加拉人嚴重不滿,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貧窮落後的地方,經不起別人的層層剝削。

但對於孟加拉人的訴求,巴基斯坦政權並沒有在意,而是一味打壓。

還有,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關係一般。

雖然都是穆斯林,但兩國相隔一個印度,相距了2000公里。

無論經濟、政治上,孟加拉顯然和印度關係更為密切。

也就是說,孟加拉就算拋棄巴基斯坦,也可以和印度合作。

這也是東巴基斯坦最終走向獨立的主要原因。

最後,印度的干預。

印度直到今天也認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印度的一部分,自然要削弱他們。

1971年3月,印度通過了支持孟加拉國獨立的決議。

1971年,孟加拉國宣佈獨立,建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自然不會同意,立即派遣軍隊鎮壓是。印度感覺有機可圖,這是削弱巴基斯坦的好機會,乘機出兵。

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個軍部、7個師,空軍12箇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6艘,約17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個師8個旅,空軍20箇中隊,作戰飛機300架,海軍艦艇20艘,約30萬人。

在東巴戰場,印陸軍在海、空軍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從東、西、北3個方向,對東巴實施“多路向心突擊”。

很快,印軍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繫。

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在印度的軍事支持下,孟加拉得以獨立。


薩沙


關於這個問題,孟加拉國對巴基斯坦表示:我也不想背叛你,可以實力根本不允許啊!

孟加拉國的獨立,最直接的原因在於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此戰印度左右開弓,巴基斯坦在東西兩線都遭遇了慘敗,不得不接受印度提出的停戰條件,那就是放棄東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國。

可以說,孟加拉國完全是被印度的刺刀頂著脫離巴基斯坦走向獨立的,而孟加拉國的“自立門戶”,除了印度的從中作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片區域實在和巴基斯坦親切不起來。



在英國人來到南亞次大陸之前,“印度”是個地理名詞而不是一個國家,正是英國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才將四分五裂,各自為政的南亞各土邦攏在一起,形成了面積達500多萬平方公里的英屬印度。

鼎盛時期的英屬印度,除了包含整個南亞次大陸,還包括阿拉伯半島上的也門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緬甸。

但隨著大英帝國的由盛轉衰,對印度的控制也逐漸力不從心。二戰結束後,英國徹底掉出一線強國序列,印度的獨立趨勢也已經不可避免,因為先前的也門和緬甸都獲得獨立,因此英國人只對剩下的南亞次大陸部分進行“分而治之”。



根據英國人的設想,在英屬印度範圍內,除克什米爾,剩下的區域根據宗教的分異劃分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印度佔據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中間區域,而巴基斯坦則佔據兩側區域,通過這種犬牙交錯的態勢,加上克什米爾的故意埋雷,印巴雙方的矛盾從印巴分治的那一刻開始就開始了。

此時的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的關係相當微妙。從外部來說,兩者都有印度這個敵人,理應抱團取暖;但從內部來講,雙方除了同屬伊斯蘭教範疇,幾乎再難有共同語言。



因為英國人的使壞,巴基斯坦連自己的特色文化都沒有,何談讓東巴基斯坦和自己產生共鳴?

再加上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距離相隔千里,這樣的情況,即便兩地想要抱團取暖,也難以擰成一股繩。

當然,和西巴基斯坦尚且難以融入,和宗教針鋒相對的印度就更沒有共同語言了。但印度相比於巴基斯坦有更多的“關切”。


首先,孟加拉分東西兩部分,印巴分治時,西孟加拉已經併入印度,如果巴基斯坦掌握了東孟加拉,那麼印度的西孟加拉也不會安寧;

其次,印度和孟加拉之間存在著至少197塊大小飛地,而且還是多套飛地,這讓雙方在邊境是真正的盤根錯節;

最後,孟加拉雖然在宗教上和巴基斯坦親近,但是在種姓制度上和印度更相似,歷史上的孟加拉國也深受印度佛教的影響。


有這麼多利益相關的地方,印度當然要將孟加拉國死死攥在手裡,而攥在手裡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徹底脫離巴基斯坦的統治,併成為印度的勢力範圍。

所以孟加拉國作為名副其實的小國,1947年印巴分家到1971年脫離巴基斯坦獨立,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自主權,本質上說孟加拉國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博弈的棋子。

不過雖然孟加拉國國土面積較小,但由於地處低緯度熱帶地區,使得這裡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過億的龐大人口使得印度根本就難以徹底消化這個小國,加上孟加拉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巨大的扶貧壓力也使得經濟尚不發達的印度望而卻步。

所以在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身上被強行剝離下來後,印度沒有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種表面上相安無事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今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1971年11月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12月16日印軍攻佔東巴基斯坦首府達卡。次年元旦,孟加拉宣佈獨立建國。僅僅一個多月的功夫,南亞次大陸風雲突起,政治格局徹底改變。

從表面上看,印度的軍事行動一手肢解了巴基斯坦。但實際上,羅馬並非一天建成,東巴基斯坦的獨立傾向也不是一夕之間出現的。

如此問題就產生了,東、西巴本來同屬一國,可為什麼僅僅因為一次戰爭就徹底分裂?東巴人又為什麼非要脫離巴基斯坦而獨立?

飛地帶來的國土安全問題幾乎無解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打開1971年的世界地圖,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巴基斯坦領土分為互不相連的兩部分,分別位於印度的東北方和西北方。

東巴基斯坦作為本土(西巴基斯坦)以外的一塊飛地,從首府到西巴基斯坦邊境城市拉合爾距離超過一千八百公里。如果印度政府不在陸路交通提供方便,兩地之間的聯繫則只能依靠航空和海運。

飛地除了給東、西巴基斯坦之間的交流帶來巨大阻礙,也使得這個國家在面臨戰爭時,無法有效保障領土安全。以當時的基本情況,巴基斯坦絕大多數駐軍都在西巴基斯坦一側,如第三次印巴戰爭開始之前,東巴基斯坦政府駐軍居然僅僅有一萬人。

當戰爭爆發以後,印度軍隊向東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進攻,巴基斯坦的主力部隊只能陳兵於西巴邊境,眼睜睜看著印軍在東巴勢如破竹,卻根本沒有能力展開救援。保衛首府達卡的巴基斯坦軍隊陷於孤立無援境地,最終只得被迫向印軍投降。

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軍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徹底佔領東巴,而西巴政府軍在此期間竟毫無作為,坐看東巴失守。這充分證明了飛地給巴國土安全帶來的問題是致命的,而且幾乎沒有解決辦法。

除了飛地以外,導致東、西巴基斯坦分裂的原因遠比想象中要複雜,幾乎可以涵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人口等各個方面。

東、西巴政治、經濟、文化、人口差異明顯,不平衡的政策導致矛盾日深

早在印巴分治之初,東、西巴基斯坦之間在各方面就有著極為明顯的差異,如果不是同為穆斯林這個宗教因素,二者幾乎沒有可能走到一起。

這麼說並不誇張。從建國到制憲,東、西巴之間始終存在著巨大的政治分歧,以真納為首的穆斯林聯盟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高度中央集權的共和國。而位於東巴的政治力量則與之相反,希望自身以高度自治的方式和西巴組建聯邦制國家。

最終,真納以強硬手段否決了東巴政治力量的提議,這也導致建國以後,東巴在政治上一直處於從屬地位。

但是,人口構成方面,東巴基斯坦卻擁有近4200萬人,佔據巴基斯坦人口總量的56%。也就是說,東巴擁有更多的人口,卻只得到了相對較小的政治權利。

除此以外,為了鞏固國家統一,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在建國之初採取了幾乎與尼赫魯相同的政策,於國內強制推行烏爾都語作為官方語言,並對東巴的孟加拉文字予以改造。但是語言推行工作並不順利,甚至還在東巴地區引發了流血衝突事件。

顯然,東巴人並不認可與他們毫無關係,又難以學習的烏爾都語。作為“國父”的真納曾親自到東巴首府達卡發表演說,穩定局勢。可他的態度依舊強硬,強行壓制了所有反對聲音。

建國之初,東巴的總體經濟水平也較西巴稍好。以1953年為例,東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40.8億盧比,而西巴則只有137.3億盧比。差距雖然不大,但因此卻導致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為扭轉經濟上的弱勢,西巴佔絕對優勢的巴基斯坦政府制定經濟政策時,往往便會有所傾斜,一度使得東巴經濟水平持續惡化,甚至出現了糧食供應不足的情況。

由於農業、工業投入分配的不合理政策,到1960年,西巴糧食作物年產增長率為6.35%,而東西則僅僅有2.3%。工業的政府補貼也是如此,導致同一時期西巴工業資本佔據了全國的七成,東巴只有三成。

如此明顯的兩地差異與不公政策,再加上飛地這個天然的阻隔因素,導致所有問題被成倍放大,如果巴基斯坦政府處理不當,長此以往下去,東、西巴之間的矛盾激化只是時間問題。

東西巴政治分歧由來已久

之所以將政治分歧單獨拿出來討論,是因為這個因素的存在,幾乎導致了東、西巴之間所有問題矛盾都難以調和。

從建國伊始,議定巴基斯坦國名時,東巴的孟加拉就被歧視性的邊緣化。實際上,在印巴分治之前,本來沒有巴基斯坦的地域名稱,這一詞彙是被政治家們創造的,它分別由旁遮普(Punjab)、阿富汗尼亞(Afghania)、克什米爾(Kashmir)、伊朗(Iran)、信德(Sind)的首字母拼寫而成,即PAKISTAN。

它的含義為,即將建立的國家包含了以上這些地區。可以看到,以上羅列的幾個部分均為西北地區,卻獨獨沒有東部的孟加拉。

由此也可以見得,印巴分治之前,孟加拉在印度穆斯林內部是被邊緣化的。所以,為了爭取更多利益,1940年的穆斯林聯盟大會上,來自孟加拉的領導人就曾提議並通過了拉哈爾決議,打算在東北和西北地區分別組建擁有自治權的政府。

甚至穆斯林聯盟內部還有人提議,要在印度範圍內建立三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即東北部的西巴基斯坦,東北部的孟加拉和南部的海德拉巴。

但所有這些提議都遭到了真納的強烈反對,1946年,“巴基斯坦決議”就是在這種爭論不休的情況下產生並通過的。

政治權利分配不平衡的問題還表現在,建國以後政府職位的歸屬上。如1960年代,巴基斯坦關鍵部門的高級官員中,西巴籍13人,東巴竟無一人。而且東巴地方政府,從官員到軍隊均以所謂的“外省人”為主。

當然,為了緩解東巴政治力量的不滿,西巴也做出過一些妥協,選擇相對溫和的東巴籍領導人出任政府總督。然而,這種弱勢總督往往又無法和強大的穆斯林聯盟抗衡,國家大權仍舊掌握在西巴政治力量手中。

1956年制定憲法以前,巴基斯坦一直沿用英屬印度政府的憲法,總督仍舊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但實際上卻成了任人擺佈的傀儡。

巴基斯坦沿用英屬印度的憲法,也決定了巴基斯坦政府仍舊是中央集權模式。所以,西巴佔據主導地位的中央政府利用憲法賦予的權力,強行解散了東巴在1954年選舉出的地方議會。

以上種種,無非是在國家政治中,西巴為了保持自身的優勢地位,對東巴進行的一系列打壓。

軍人政府改革失敗,東西巴矛盾進一步加劇,爆發內戰

1958年,巴基斯坦文官政府無能以及黨派傾軋,導致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內部混亂不堪,地方頻頻出現暴力衝突。一直佔據特殊地位的軍隊藉機出面接管國家,並廢除了1956年制定的憲法。這也使得後來巴基斯坦內部軍人干政成了頑疾和常態。

雖然從長遠看,軍人政府掌權不利於國家發展,但它至少在短時間內平息了內部混亂,甚至在巴軍首腦阿尤布統治期間,巴基斯坦還出現了“黃金十年”的繁榮期。

而“黃金十年”的繁榮背後,東、西巴矛盾卻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惡化。

當巴軍新任首腦葉海亞上臺以後,東西方矛盾已經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緩解矛盾,軍政府從政治到經濟展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開放給東巴人更多的政治權利,給予東巴人更多的選舉席位。

錯誤估計形勢的葉海亞決定於1971年提前舉行全國大選。當時西巴擁有選舉席位138個,東巴擁有169個。葉海亞自認為選舉過後,他和軍隊就可以退居幕後,使國家正常化,但選舉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東巴政黨人民聯盟一舉獲得167選舉席位,以多數席位一舉成為巴基斯坦最大的政黨。西巴的人民黨卻只拿到了88個選舉席位。東巴人民聯盟和西巴的人民黨矛盾難以調和,軍政府變得很尷尬,葉海亞的態度在兩個政黨之間搖擺不定。

按照選舉結果,人民聯盟領導人穆吉布將成為巴基斯坦的新一任總統。但是,穆吉布的政治目標卻是在掌權以後,實現東巴自治,以使東巴人的權力得到更好的保障。

這與葉海亞和人民黨領導人布托的政治理念截然不同。因為穆吉布的做法會嚴重損害巴基斯坦的國家利益,葉海亞最終選擇了支持布托。

穆吉布失望之下,在1971年3月7日發表了“跑馬場”演講,公開表示要帶領東巴人尋求自治。此後,他得到了東巴人廣泛的響應和支持。

形勢已經十分危急,一直優柔寡斷的葉海亞終於下令抓捕穆吉布在內的人民聯盟領導人,並將整個東巴進行戒嚴。

但是,一切都晚了,超過十五的東巴萬人被組織起來,反抗軍政府的統治。內戰就此爆發。而當時的東巴駐軍僅有一萬人,雖然在葉海亞的指揮下迅速打敗反抗軍,卻在國際上卻引發了極大的影響。

宿敵印度從巴基斯坦內戰中看到機會,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第三次印巴戰爭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印度和巴基斯坦作為宿敵,自印巴分治伊始就衝突不斷,雙方為了爭奪領土,已經打了兩次大規模戰爭。巴基斯坦出現內戰,讓它看到了削弱宿敵,將其一分為二的機會。

1971年11月12日,印度集結大批軍隊向東巴發起進攻。巴基斯坦軍隊對付反抗軍遊刃有餘,但在規模佔據優勢的印軍面前,卻沒有還手之力,最終被包圍在達卡城內,徹底失去與外界的聯繫。

同時,印度又在西部印巴邊境集結重兵,使得巴基斯坦軍隊寸步難進,無法對東巴進行救援。

最終,達卡城內的巴軍於12月16日投降,印軍徹底佔領東巴,人民聯盟在1972年1月1日宣佈建國。

孟加拉從此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誠然,巴基斯坦從建國伊始就存在著許多矛盾,看起來似乎難以調和,但如果沒有飛地這一劣勢將矛盾無限放大,東、西巴的融合可能就比想象中容易許多,國家也未必會陷於分裂的艱危境地。

所以,孟加拉之所以獨立,既是兩地的利益之爭,也在於巴基斯坦有著先天不足。尤其後者,註定了巴基斯坦維護統一與領土完整,要比普通國家困難千倍百倍。


五酒煮史


孟加拉國獨立之前的巴基斯坦,本身就是英國人給硬擰在一起的國家,孟加拉人和巴基斯坦人在各個方面都沒有共同語言。再加上有印度這個狼子野心國家的推波助瀾,雙方鬧掰是正常的。不分家,反倒可以算是一個全球罕見的奇觀了。

首先,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的宗教信仰不完全一樣,略有區別。


眾所周知,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在印巴分治時會捏在一起,是因為這兩地的老百姓主要都是穆斯林。但是,雖然都是穆斯林,但孟加拉人是印度大陸的原住民,自古就受到過佛教和印度教的影響,比如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就深深的印在了孟加拉人身上,即便是孟加拉的穆斯林也有種姓制度的殘餘。而巴基斯坦穆斯林就不存在這個現象。

也就是說,雙方在宗教上有一定差別。這無疑會使雙方產生隔閡。不過,這個差別也屬於正常現象。咱們國家的回族和維族同胞也都是穆斯林,兩個民族的差別有多大?想必用肉眼都能看得出來吧。

第二,民族和語言差別很大。

這個方面說起來很難理解,簡單點說,孟加拉人和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旁遮普人完全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民族。

第三,西巴基斯坦存在欺壓孟加拉的情況。

由於巴基斯坦建國的主要領導人都在西巴基斯坦,因此巴基斯坦獨立後,國家的領導權自然就在西巴。而孟加拉就只能淪為被西巴領導的地位。

當時的所謂大巴基斯坦,大部分的權力都基本掌握在西巴基斯坦手中,包括財政、資源和政治權力的分配,都要向西巴傾斜,而孟加拉則處於一種被剝削的地位。

這種不公平的政策,引起了孟加拉人的嚴重不滿,因為孟加拉本來就是貧窮落後的地方,經不起別人的層層剝削。這就好比一個人已經是貧農了,如果還惡意剝削他,那麼他就只有武裝起義這一條路可走了。

可惜的是,對於孟加拉人的正常訴求,西巴基斯坦政府並沒有在意,仍是繼續打壓。這就為後來的孟加拉人解放運動埋下了一個很大的禍根。

這裡偷偷的插一句,西巴基斯坦人對孟加拉人是真的狠毒。具體可以去查資料,這裡就不多說了。


第四,印度積極干預孟加拉的獨立,是孟加拉人的幕後老大。

印度這個國家,表面上人人信教,是個很溫順的國家。但是其實,印度人發起狠來,一點都不比所謂的法西斯要差多少。一直到今天,印度人都認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印度的一部分,這兩個國家是要從地球上抹掉的。

因此,對於削弱巴基斯坦的大好時機,支援孟加拉人的獨立訴求,印度給予了百分之一千的幫助。

不過,光有印度的支持還不夠。孟加拉最後能獨立的關鍵原因,還有印度找到了蘇聯替他撐腰。



蘇聯和印度的關係,比較有意思。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中國是跟著蘇聯一起混的,而印度跟著美國混。然而到了七十年代,情況調轉了。中國跟了美國混,印度反倒跟蘇聯混了。

當時,巴基斯坦利用中國製約印度,而印度利用蘇聯制約中國。孟加拉獨立時,又恰逢中國搞十年運動,中國抗蘇力不從心。也就沒有多餘的力量支援巴基斯坦。

印度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明目張膽的干涉巴國內政,派兵進攻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全面爆發。

雙方的兵力部署達到50萬人之多,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17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了30萬人。巴基斯坦因為兩地分隔,因此在兵力上無法兼顧。於是不到一個月的戰爭,印度就將孟加拉和西巴基斯坦一分為二,變成了兩個國家。



據一些資料記載,由於蘇聯支持印度,因此美國在巴基斯坦內戰的問題上,是站在巴基斯坦這一邊的。但是由於當時美國還沒有從越戰的泥潭中脫身,沒有能力替巴基斯坦背書。於是在戰爭期間,美國只是派遣了企業號核動力航母進入孟加拉灣威懾印度。

另外,在中國關心巴基斯坦內戰問題後,基辛格為了結好中國,還一度還稱派美軍的第七艦隊艦隊介入印巴戰爭。

不過,這些都是瞎扯淡。至始至終,美國的航母都在孟加拉灣內嗑瓜子看好戲,所謂的號稱要用航母摧毀印度海軍,也僅是說說而已。也正是這次戰爭後,巴鐵才真正的認識到,美國這種酒肉朋友根本靠不住,只有中國才是巴基斯坦真正的朋友。

美國人,一邊玩去。



事後,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投了承認孟加拉國合法性的反對票(這是中國大陸重返聯合國後的第一張反對票),並且中國政府還默許:只有巴基斯坦承認了孟加拉國後,咱們才承認它的合法性。

後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建立外交關係,中國也就順勢承認了孟加拉國。

總的來說,孟加拉國與西巴基斯坦分家,種族差異、宗教差異、語言差異以及經濟差異,這些都是誘因。正是因起這些原因,孟加拉人才會掀起自治民主運動。但是印度的干涉也不能忽視,因為印度的武力干涉,這是孟加拉敢跟西巴較勁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印度撐腰,孟加拉未必敢跟西巴翻臉。(孟加拉國的首任總統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就完全是印度的傀儡。)


Mer86


有網友問:孟加拉國當年作為巴基斯坦一部分,為何非要選擇獨立?孟加拉人的語言、文化、服裝和膳食等習慣以及生活方式,均與西巴基斯坦不同,甚至連經濟基礎也不同。

雖然東巴基斯坦生產的黃麻和茶葉換來了全國的大部分外匯,但是,多數外匯卻用於發展西巴基斯坦。人口占多數的東巴基斯坦沒有防洪和防風暴的設施,在不時發生的災難中,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

這些都讓孟加拉人感到不滿,如果從歷史上來看,巴基斯坦也確實從來沒有管理過孟加拉,甚至,兩者從來都不是接壤的鄰居。

很快就在60年代,孟加拉人與巴基斯坦人的矛盾就開始激化了。當時,有一個被稱為東巴基斯坦步槍隊的準軍事組織,他們駐紮在孟加拉,由十六個大隊組成,約一萬三千人。除它的大多數軍官和低級委任軍官是巴基斯坦之外,這些大隊都是由孟加拉人組成的。

很快,這些步槍隊就開始起來反對巴基斯坦,他們很快,就接管了吉大港電臺,東巴基斯坦步槍隊和東孟加拉團參加了齊亞的起事,聯合攻打扼守著堅固工事的巴基斯坦第20俾路支營,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之後,他們佔領了整個吉大港市。

他們利用巴基斯坦軍隊在交通不便地區力量薄弱和相互難以及時增援的情況,在他們的縱深地區大膽地組織了很多進攻。巴基斯坦第9和16步兵師從西巴基斯坦被空運到了東巴基斯坦(孟加拉)。

儘管,巴基斯坦軍隊遠離巴基斯坦大本營,後勤非常困難,空中航線漫長,缺乏當地管理機構。儲備的物資,也只能夠1個師,所有交通設施,都已經遭到破壞。2個巴基斯坦師還是迅速打敗了孟加拉人。

撤退到印度的孟加拉武裝組織,很快就與印度大軍打了回來。第3次印巴戰爭爆發,在這次大戰當中,巴基斯坦在東線遭到慘敗,永遠丟掉了孟加拉,9萬巴基斯坦軍隊成為印度軍隊的俘虜。


深度軍事


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分別位於印度的兩端,從地圖上看兩國完全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但一個事實就是,在二戰結束後的二十多年裡,這兩個伊斯蘭國家實為一體,孟加拉國當時被稱為東巴,這是英國在二戰後將英屬印度“印巴分治”的結果。英屬印度是英國在南亞次大陸建立的龐大殖民地,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及緬甸,曾被稱為“英國王冠上的明珠”,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1876年更是被改組為印度帝國。

一戰、二戰期間,依託龐大的殖民地及美國的支援,英國堅持到了勝利,但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走向了末路。隨著二戰後印度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及英帝國的衰弱,英國不得不考慮英屬印度的自治或獨立問題。

最初,英國制定了統一的“印度聯邦”方案,但由於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的矛盾(實際上是佔多數的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不可調和的宗教、政治矛盾)以及英國在各派之間的挑撥(不挑撥能叫攪屎棍?),統一的方案破產。

1947年英屬印度末任總督蒙巴頓提出了“印巴分治”的方案,即按照信仰將除緬甸之外的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1947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先後宣佈獨立,其中巴基斯坦分為東巴、西巴兩個部分。

英國在印巴分治方案中添加了很多私貨,不僅導致巴基斯坦被分為東西兩大部分,也留下了克什米爾問題,這導致了兩國獨立後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及數十年的戰爭,甚至連甘地都因此被刺殺,而印度在1971年末攻佔達卡,東巴基斯坦的獨立不可避免,1972年孟加拉國成立。

巴基斯坦面積、人口等各方面均弱於印度,又被分為東西兩部分,兩者還是世仇,這樣的國家團結一心保持完整還很難,更何況巴基斯坦獨立後東、西兩方矛盾重重了。

東巴、西巴儘管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民族、風俗都不同,而巴基斯坦獨立後,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權利均掌握在西巴手裡,東巴在資源的傾斜上遠遠弱於西巴,這導致了東巴人民的分裂傾向越來越強,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印度支持下的孟加拉國成立。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二戰以後,世界各地掀起了獨立的狂潮,其中印度的獨立在當時是比較意義深遠的一件。印度獨立之時,英國提出了著名的蒙巴頓方案。他們按照宗教信仰將印度殖民地劃分為巴基斯坦和印度,而當時的孟加拉就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

然而,我們知道今天孟加拉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那麼孟加拉為什麼要選擇獨立呢?這其實也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首先文化的區別。雖然孟加拉和巴基斯坦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是這兩個地方無論是在民族構成還是語言文化上差異都很大,孟加拉是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語言上屬於藏緬語系。而巴基斯坦主體的民族則是旁遮普人,語言上更接近於波斯。因此兩個地方的文化差異比較大,民族矛盾矛盾很深,分開是迫不得已的事。

其二,資源分配上的矛盾。當時的巴基斯坦在資源利益分配上對巴基斯坦地區有所偏袒,而對孟加拉則有所歧視,因此,逼得孟加拉人也對巴基斯坦心生不滿。

其三,印度的干涉。眾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比較深,秉持“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理念。讓巴基斯坦不快活的事正是印度所追求,既然孟加拉有獨立的意識,那麼印度也就樂得幫助它去獨立。否則憑藉孟加拉自己的力量想從巴基斯坦手裡獨立根本不可能,因為巴基斯坦當時在孟加拉地區駐紮了很多軍隊。,正是因為有印度的從旁協助,孟加拉才能成功的獨立。


是阿維啊


二戰給很多國家帶來了傷痛,但也讓很多國家獲得了自由。自從二戰結束後,不少民族在休養生息的同時,也在積極的準備獨立。也因此,世界上掀起了獨立的狂潮。其中,英國管轄的最大殖民地——印度,宣佈了獨立。而到了現如今,印度也是發展的很快,不少人都過上了好日子。印度會宣佈獨立,這也挺好理解,它畢竟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家人口越多,發展起來也就更快速。但是孟加拉會選擇獨立,這就有點讓人覺得費解了。它畢竟只是一個小國家,國土面積小,人員又很少,這樣的國家若不依靠其他國家,就很容易被欺負。因此,不少人都無法理解,它為什麼要選擇脫離巴基斯坦?其實這個理由有三點。

理由1,和巴基斯坦的差異大。雖然他們都擁有著共同的宗教,但彼此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如果一直都依附於巴基斯坦,那麼孟加拉的人民就必須要強迫自己改變這一切,學會去適應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和習慣。這對他們來說,也算是不小的挑戰,同時也是他們非常難以接受的一點。

理由2,資源調配不平均。由於彼此的差異大,導致兩方人們沒辦法做到真正的親如一家。巴基斯坦這邊,當然會更偏心於自己這邊的人民,所以每次在發經濟款的時候,都主要分配到了巴基斯坦。這就讓讓孟加拉的人越來越不滿,覺得既然你沒有把我們當成自家人,那就乾脆分開了各過各的。

理由3,印度在背後做支撐。就當時的情況來看,他們即使想要獨立,也是有心無力。可是這時印度在背後給他們做支撐,那他們膽子就會更大一點,會有一些底氣。這樣一來,他們就趕去和巴基斯坦叫板,選擇要自己獨立出去。而巴基斯坦這邊,又要忙著和印度對抗,又要防著孟加拉在後面做小動作,可真的是勞累無比。無奈之下,他們也就只能選擇讓其脫離,獨立成為一個國家。

綜合這三種原因來看,孟加拉國之所以能夠獨立出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印度的支持。印度這麼做當然也不是好心,它只是為了能夠減少巴基斯坦的實力,從而讓印度更加能夠做大做強,能夠死死地壓制住巴基斯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