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出來的市場

餓了,點個外賣吃;家裡亂,約個家政上門打掃;買衣服,點開手機網上淘;感冒發燒,跑腿幫你代買藥;出門玩耍不帶錢包,掃一掃就能買單……新科技和新商業模式讓我們的生活無處不“懶”。對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現象,有人稱之為懶人經濟。

要說起來,懶人經濟之“懶”並非懶惰,而是隨著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化,原本需要自己動手的事情,由市場或其他機構來代勞。這是在快節奏工作壓力下,衍生出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新型消費需求。

懶人經濟早在10年前就已出現,近兩年發展迅速。《2018中國居民消費升級指數報告》顯示,我國居民消費升級綜合指數加速攀升,從2013年的0.341上升至2018年的0.376,消費向發展和享受型傾斜。《懶人消費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為“偷懶”花了160億元,較上年增長70%。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即時配送市場用戶規模將達4.21億人。

“懶”被商業社會賦予新的含義,因“懶”催生了多樣化的商品及服務,如懶人食品、懶人健身、懶人廚房、懶人清潔等。各種有關便捷生活的項目遍地開花。同時,“懶”還催生了各種新興職業,比如騎手、衣櫥整理師、家宴廚師、上門理療師、剝蝦師、酒店試睡員等。全新的職業類別,推動相關行業改革與創新。

有專家表示,懶人經濟的興起,一方面得益於勞動生產率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場經濟精細化分工的趨勢。人們生活更富裕了,對高科技、趣味性的商品反應速度更快,也越來越重視休閒時間的質量,願意省心省力,增加生活樂趣;另一方面是社會發展催生出了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懶人經濟的人群多以“80後”“90後”年輕人為主,他們有最新的消費理念,敢於嘗試購買不同服務。

在探索便利生活道路上,懶人們的腳步從未停歇。因為懶得走路,所以發明了汽車;因為懶得洗衣服,所以發明了洗衣機。從某種程度上說,科技越發展,創意創新產品越多,就越能幫助人們變“懶”。當前,許多家居產品都瞄準年輕家庭,推出了智能音箱、智能照明等,引領了新的潮流。

有需求就有市場。隨著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懶人經濟還將帶動更多業態發展,並催生出更加豐富的消費形態。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將吸引創業者投身進來,創造更多的懶人產品和商業模式,催生新的消費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