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猩便利快到碗里来

蚂蚁金服:猩便利快到碗里来

猩便利融资了!

在新零售的新玩家中,猩便利应该是消息最多的了!融资、收购、裁员,这一次蚂蚁金服投资确定了。明星企业总是少不了“绯闻”,与蚂蚁金服的牵手在一个多月前就被爆出来了,但双方都很谨慎,当时,猩便利的回应就是要大家等消息,融资要一步一步的来。而事件的另一方蚂蚁金服,也抛出“不予置评”的论调。

蚂蚁金服:猩便利快到碗里来

如今,蚂蚁金服战略投资猩便利,再次让猩便利回到新零售的中心。

最早的王兴,如今的蚂蚁金服,投资者看重了猩便利什么?

在蚂蚁金服战略投资前,红杉、华兴、元璟、IDG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将资金投给了猩便利,此外还包括个人投资者美团点评创始人张涛、王兴、叶树蕻、王慧文等。在美团和大众点评还没合并的时候,王兴与王慧文属于美团的核心人物,张涛、叶树蕻以及如今猩便利的CEO吕广渝是大众点评的高管。

个人投资者,一般会投资自己极度看好的项目,或者信任的人所创办项目,王兴等投资猩便利即是如此。对于美团点评来说,猩便利的线下优势是其他行业玩家所不能比拟的,一方面通过初期高投入的体验式线下门店服务周围3公里,且服务类别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猩便利也通过收购51零食,与星星集团签订近百万台冰柜订单,抢占无人零售赛道。

从无人零售来看,猩便利并非像行业中大多数企业一样,只拥有单一的盈利模式,即通过办公室内的无人货架盈利,而是多条腿与对手竞速。从便利店的角度来说,猩便利也是门店数字化体验最佳的一员,虽然没有像便利蜂一样完成极速扩展,但稳扎稳打的作风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此外,猩便利还拥有自有品牌产品,涉及鲜食、饮料、干果、零食等,鲜食、芒果干、坚果等零食,这也是无人零售厂商目前所不能达到的。

所以,猩便利的价值在于,多元的盈利模式以及可以不断扩展业务边界的能力,就目前猩便利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具备这种优势的玩家并不多。

蚂蚁金服投资猩便利,便是看重了猩便利所涉及的业态较多,能够帮助其实现技术落地。

蚂蚁金服在早前一直被认为是一家“Fintech”公司,什么概念?蚂蚁金服CTO程立这样解读,Fintech是用技术让金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本质上还是金融公司,但Techfin则让蚂蚁金服变成了一家技术公司,要用技术去驱动或赋能,这使得蚂蚁金服第一要专注于技术,第二要更加开放地去服务于合作伙伴。简单来说,蚂蚁金服正在脱掉“金融”的帽子。

蚂蚁金服:猩便利快到碗里来

技术的落地需要好的场景,也需要先在一个场景落地测试。于是近期蚂蚁金服对外投资的方向更加明确,在全产业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今年2月,蚂蚁金服宣布2亿战略入股国内停车设备、出入口控制捷顺科技智慧停车子公司顺易通;

5月,蚂蚁金服汽车共享服务平台立刻出行;

几天前,OPPO与蚂蚁金服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促使OPPO智能手机支持支付宝的性能优化和高频支付场景的一步直达,以及实现基于结构光技术的3D人脸支付。

从停车到共享汽车,再到手机,这一次蚂蚁金服将目光瞄向了新零售,猩便利所具备的优势,成为了一个不错的投资标的,蚂蚁金服也借助猩便利所覆盖的场景将技术落地。

便利蜂?每日优鲜便利购?谁会成为猩便利的对手

所有的消息都不是空穴来风,蚂蚁金服战略猩便利的风从4月就开始吹起,在这股风刮起后,闻风而动的厂商有两家:每日优鲜便利购与便利蜂。

其实,从无人货架到智能货柜的进化论,早已被行业内认可,并且有实力的玩家一直在向该方向努力。但实际情况是,要实现智能货柜需要的并非一个来之能用的技术工程师,而是一个能够设身处地考虑消费者体验的技术工程师,这样才能实现新零售所宣称的对于人货场的重构。所以,新零售玩家之间的对垒,其实也是技术的对垒,但从目前的对战情况来看,谁也没有赢。

上个月,在腾讯云+未来峰会上,腾讯云与每日优鲜便利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智能货柜解决方案、图像识别、云服务三个层面深入合作。几天后的京交会上,便利蜂也带来了智能货柜“蜂小柜”。

推出“智能货柜”的每日优鲜便利购背后的投资方包含腾讯,本次融资准备推出智能货柜的猩便利背后如今有了蚂蚁金服,巨头的技术加持让无人零售第一次有了火药味

单就技术实力上来说,腾讯云与蚂蚁金服不相上下,两者之所以选择每日优鲜便利购与猩便利为它们的马前卒,其实还是看重了两者在行业内的分量,以及被友商“惦记”的常态。

互联网圈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友商“照顾”你说明有价值,如果你不被“友商”惦记了,那才是真的凉凉了。

每日优鲜便利购与猩便利同样也是如此。

去年12月21日,猩便利宣布自当日凌晨零时起至上午11:58,在其办公室无人值守便利架上产生的订单数已超100万,随之而来的是便是一波负面,而据业内人士猜测,操作负面便是便利蜂;

今年2月初,《作为猩便利第一批员工,我被裁了》一文再次将猩便利推上了风口浪尖;

随后,猩便利办公地点从云南路的WeWork搬至大宁音乐广场,也被“照顾”称是没钱了要搬离市中心。

而每日优鲜便利购也有着类似的经历。

去年年底,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完成2亿美元融资;

今年4月28日,36Kr独家报道每日优鲜便利购裁员;

4月29日,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日均订单量破30万;

5月,每日优鲜便利购被爆与小e微店“恶意竞争”,虽然小e微店言之凿凿,但多数媒体均认为该事件属小e微店“碰瓷”。

“碰瓷”事件间接证明了每日优鲜便利购在行业的地位,对于同样与腾讯亲近的小e微店来说,已经得到腾讯注资的每日优鲜便利购是一个足够好的“碰瓷”对象。而猩便利也同样是一边负面新闻不断,一边接受者市场的检验。

蚂蚁金服:猩便利快到碗里来

就此来看,每日优鲜便利购可以称得上是猩便利最大的对手,而业态相似的便利蜂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换句话说,

关于零售数字化这件事儿,依靠巨头才能发展更好的生存法则已经开始显现

猩便利扭转阿里对无人零售的态度了吗?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同一天抛出“新零售”的概念,此后阿里在新零售上持续投入,目前已经形成“八路大军”齐头并进之势。阿里在新零售的疯狂投入,也让其股价疯狂上涨,去年10月其市值曾短暂超越亚马逊。

但阿里对于无人零售却并不感冒。“不太看好无人店铺,因为需要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无人究竟比有人好在哪里?无人店的体验是否真的比传统店铺好?”逍遥子曾经如是说。

同样在去年,盒马也曾被传涉足无人货架,但“老菜”随即公开否认称,从盒马的角度来看,我们从不靠无人商店,也不认为无人商店、无人架模式是有效的零售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铅笔道”曾报道称果小美的新一轮融资本应有阿里巴巴参与,但最终不了了之,而本周一(猩便利宣布融资当天),四川在线报道了果小美已于近日完成了C+轮的融资,此轮融资是由湖畔山南领投

,投资方向为基于办公室应用场景延伸到线上社交拼团等全应用场景的新零售升级版业务。此外还有消息称,该轮融资为政府部门行为。

事实上,湖畔中南与阿里巴巴的关系非常近,其由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的谢世煌创建,是阿里系中专注于早期投资的VC基金。果小美的CEO阎利珉以及CMO胡冠中皆由阿里而出,就算阿里真的投资果小美其实也很正常。

综上可以看出,阿里对于无人零售的态度在今年似乎有所转变,这是否预示着无人零售在风口过后,再一次迎来了春天呢?

蚂蚁金服:猩便利快到碗里来

我们现在看看腾讯在无人零售领域的动作。今年3月底,2018智慧无人零售大会在上海召开,微信公开课很早就放出了预告并进行了直播,笔者也受邀参与了该活动。会上,微信支付就任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无人店分会会长单位,同时微信支付也发布了无人零售解决方案。

今年5月,腾讯云与每日优鲜便利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智能货柜解决方案、图像识别、云服务三个层面深入合作。

在白领办公室场景下有着天然优势的微信,试图通过解决方案赋能无人零售行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拥有天然入口,微信支付已经提前跑通了无人货架,并已经提供出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但在智能货柜方面,腾讯还需要每日优鲜便利购这个好帮手来帮忙,通过场景化落地输出解决方案。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腾讯在无人零售领域的抢位,阿里巴巴在智能货柜这个非限定在白领办公区,且支付宝可能成为第一入口的新业态上有意抢跑,而猩便利与即将公布融资进展的果小美所具备的行业地位尚属领先,正好符合阿里长期以来的投资策略,还能助力目前标榜自己是技术公司的蚂蚁金服技术落地。

所以,阿里对于无人货架的态度没变,只是在智能货柜的新一波浪潮到来时入了局,让无人零售重新回到自己的碗里来,只不过这个碗现在交给了蚂蚁金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