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告訴你:孩子的職業生涯規劃到底怎麼做?

最近在追劇《老男孩》,其中幾個環節,都引起了我的思考,也正好在微頭條裡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老男孩》告訴你:孩子的職業生涯規劃到底怎麼做? 研究生賣麵包,你怎麼看?

是哦,醫學研究生去賣麵包?估計沒幾個父母可以理解和接受這件事。劇中吳爭的好友“嶽嶽”也同樣是辭去了醫生的職業開起了咖啡館。 從很早之前北大才子回家賣豬肉的被迫之舉,到現在很多人出人意料的主動選擇,時代在變,人們的職業觀念也在變。這和20年前你的父母希望你進機關單位端個鐵飯碗,你卻想進外企闖一闖的觀念差異是一樣的(事實最終證明你沒有錯),父母已然無法再用自己的想法規劃孩子的人生。

但是,我們又無法放任孩子不管。所以,到底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規劃他們的人生?《老男孩》中的一段對話,也許對我們有啟發:

《老男孩》告訴你:孩子的職業生涯規劃到底怎麼做?

這段對話雖然簡單,但卻折射出了吳爭母親的睿智:支持孩子的“迷”。所以後來吳爭才能考上難考的航校,才能成為天璣航空最優秀的機長!

下面我們先從專業角度,來理解一下什麼是職業規劃。

一、定義。

狹義的職業規劃是指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由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構成

廣義的職業生涯規劃包括職業生涯的定位,規劃,發展,管理,諮詢五個部分。

這裡我們要重點強調的是:定位。因為這是方向標,定位不準確,方向不明朗,也就談不上規劃!這個定位,不只是外在的角色扮演,而需要的是內心的深度認同。只有從內心真正認可的事,才會有馬不揚鞭自奮蹄的動力!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分類。分類有很多方式,我們這裡只強調按性質分類。

外生涯:是從事一種職業時的職務目標、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經濟收入、工作時間、工作地點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

內生涯:是從事一種職業的知識、觀念、能力、經驗、成果、心理素質、以及內心感覺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

從外生涯與內生涯的概念上來看,外生涯是客觀存在的,存在不可控性,而且缺乏連續性,而內生涯是主觀可控的,是可持續增加的。

因此,對於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規劃孩子的內生涯

內涯是外生涯的基礎!

所以,家長們請多和孩子講講:不好好學習就喪失了選擇的權利!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龍應臺

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興趣,關注孩子的特長(孩子的“迷”),把孩子培養成他本來的樣子!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掌握生存的能力(即自理能力),掌握學習的能力(即培養孩子愛學習的態度和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感知力(感受自然,感受他人--情商的基礎)。這就是我們對孩子最好的職業規劃!

當然,這個任務很艱鉅,所以我們才要和孩子一起成長,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