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成了“高風險”職業

一位企業財會人員訴說了她的“職業體會",這位會計人員已有10多年的會計從業經歷,先後擔任過國有企業、股份公司和私營企業的總賬會計等工作,今年2月辭職。以下是她的自述:

會計成了“高風險”職業

我是實在承受不了心理上的壓力才辭職的。10多年來,我一直在企業做財務工作,對企業內部財務那一套熟透了。我換了好多次工作,就想找個不做假的企業,但後來徹底死了這條心,不做假賬,只能走人。現在有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太多了,有的是人來接替你的位置。

很多人在罵我們沒有“職業道德”,我聽了比誰都難過。實際情況是,沒有一個做會計的願意做假賬,但沒有一個企業不要求財會人員做假賬。企業在招聘財務人員上就有小竅門。有一段時間我應聘企業財務工作,發了很多應聘信都石沉大海,沒有迴音。後來我仔細想了想,就在幾封應聘書上特別註明“本人熟悉稅法和各種財務技巧,能夠為企業謀取最大的利益”,結果很快都有了迴音。現在的企業,不管是什麼性質的,都想找一個會“做”賬的會計。

做會計現在已經成了風險最高的職業,因為沒有哪個行業會像我們這樣時時刻刻在幹著提心吊膽的事。一方面是不做不行,一方面要是真被查著了,領導會把責任往會計身上推得乾乾淨淨,即使領導不推責任,作為當事人,會計還要負連帶責任,總之是脫不了干係。我唯一慶幸的是至今沒有“犯事”,現在辭職,也算是全身而退了。

最具“創造力”的工作

我們是能“創造”財富的。這話從專業角度來講不可理解,但確實是事實。因為不管企業“爛”到什麼程度,會計都可以做出“盈利”來。大家的“盈利數字”加到一起,就成了市裡的、部門的、國家的各種各樣的統計數字,就真的變成了社會的財富。當然“大賬”領導已經給你做好了,我們要做的只是把它表現出來。

國有企業“做賬”的原因太多,也太複雜。真實的賬領導當然要掌握,對外的賬幾乎就是隨心所欲了:向銀行貸款時,要誇大資產和淨資產的量,掩飾不良資產;向稅務局申報納稅時,要隱瞞利潤額;向主管部門上報經營業績時,卻又要向實際數字“注水”;企業改制時,自然就要把淨資產、利潤變為負數。還有大家都知道的那些“回扣”、“小金庫”,總之都會要求你在賬面上擺平。

私營企業就簡單多了,唯一的目的就是逃稅,千方百計隱藏收入,通過開陰陽發票、虛開增值稅發票等手段把收入壓下來。私營企業這樣做,其實稅務部門都知道,跟專管員談,他們也都知道。所以經營者根本不害怕,但我們知道這裡邊的利害關係,整天提心吊膽,“真賬”也只敢放在家裡。

企業每年通過“做賬”到底能逃多少稅?說了你都不會相信。就拿我做過的一家餐飲企業來說,我是淡季時到這家公司的,企業每月的收入大約在50萬元,隱藏收入竟然佔到一半還多。一年下來要逃多少稅,你算都能算出來。對企業來講,現金不進賬實在是太容易了。

做賬的“行業標準”越來越高

“假賬”現在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了,我們的“行業標準”也越來越高。以前是隻要你敢“做賬”、會“做賬”就很搶手,現在這已經成了財會行業最基本的要求。光知道“做賬”也不行,還得不停地學習新東西,否則會被淘汰掉。

在一家做投影儀的公司做總賬會計時,公司註冊資本50萬元,實際到位只有20萬元。我問那位代理註冊的人怎麼辦,他很奇怪地問我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我說我確實不明白。他說,這很容易嘛,你就把這筆賬放到其他應收賬款下不就可以了。後來我就不再問同樣的問題了。其它像虛假銷售、移花接木等方法就更是隻能在實踐中掌握了。

你們不要以為企業是運營以後才開始做假賬的,實際上很多企業從“出生”開始就是假的。註冊什麼類型的企業,法律是規定了一些出資標準的。但是有人拿不出這麼多錢,怎麼辦?你留心一下報紙,上面有很多代人註冊公司的廣告。代人註冊公司的都是大有“背景”的人。他們多數是從稅務和工商部門出來的,或者跟工商等部門的關係很好。從這樣的代理公司出來的新註冊公司,十有八九是虛假出資和不合法的,往往註冊資金50萬元的企業,真正註冊人出資只有10萬元。我計算了一下,如果以50萬元做本金,完成一個公司的註冊代理,兩週基本上就行了。一年下來代理人拿到20%的收益率沒有問題。這裡面的問題大了,但已經不是一個企業的事了。

現在很多企業內部財務實在是太亂了,但沒有幾家是因為會計人員素質低造成的。很多單位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把賬理清,賬務越亂就越好做手腳。私營企業就更簡單了,真到了一定程度,就把公司關掉,再註冊一家新公司,沒有人會去問為什麼。

做真賬之難與不難

這麼多年下來最大的收穫是,別人做賬的真假一眼就能看出來。所以說很多上市公司造假賬,會計師事務所說沒看出來,我是不相信的,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只能說是一些會計師事務所也進入到這根“造假”鏈條裡來了。

我知道我們這行現在的形象很差,其實企業會計要按真實情況來記賬做賬,從技術上說不是很難的問題,但實際上做到很不容易。一到年底,一些稅務部門的人就會說,朋友幫幫忙,做點貢獻出來。這不用說了,少的交三四萬元,多的十幾萬元。一方面是每個企業都這樣要求,另一方面外部的所謂管理又是這個樣子,我們做會計的能怎麼辦?說我們是被“*良為娼”是再貼切不過了。平時都有默契,但一旦哪天真來查賬,哪有查不出來的道理,會計只能跟著倒黴。但是為了生存,會計很少不做假賬。

一位中央領導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題詞是“不做假賬”,我知道後一夜沒睡著,我們的職業最基本準則竟然成了中央領導的要求,沒有一個會計人員心裡是好受的。第二天,我把電話打到電臺的直播節目裡,我問他們,我做了10多年的財會,為什麼每家企業都在要我做假賬,誰能給我介紹一家不做假賬的企業。主持人也只能以沉默來回答我。

我們在管理上的問題是,就算做假被查出來了,也沒有哪個單位的責任人被處理,這在社會上有很壞的示範作用。不管怎麼說,如果大量的企業都在無所顧慮地做假,那肯定與我們的管理機制有關係。既然企業、一些政府部門對“假賬”都這麼司空見慣,我只能想,是社會需要“假賬”。

《會計準則》也在不停更新,但假賬照做,企業還是兩本賬。為什麼沒有效果?因為源頭沒有堵住,沒有哪條是重罰單位責任人的。這個問題不解決,說管住“假賬”只能是空話。什麼時候企業在“做賬”的時候內部有人監督了,外部的環境讓企業領導不敢造假了,“假賬”才可能滅絕,我們企業會計才能直起腰板。

財會融e學,引領未來財會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