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关键时刻,我用三次“不要脸”把自己拽上来


人生关键时刻,我用三次“不要脸”把自己拽上来

首先我得声明,我是个女的。男人不要脸,可以美化成“大丈夫不拘小节”、“能屈能伸”,一个女人不要脸,那估计只能形容成“厚颜无耻”了。

没办法,我当时要是要脸,估计现在不太可能码下这些字来,不定在干啥呢。

01

日子呼腾呼腾的,到了我该上小学的年纪。

我们那会儿,叫育红班。算是个正式上学的预备班,表现好几个月后直接升一年级,表现不好在育红班呆着。呆够一年再上一年级。

教育红班的,是我们的校长大人。亲自挑选育红班的苗子,校长很有教书育人的风范。

上育红班的第二天,我还没从一个漫山遍野疯跑的野孩子角色转变过来,把教室当成了现代的KTV了,正跟别的同学大声嚎着呢,校长推门进来了。而我,好死不死的正站在第一排,校长一眼就看到了我。

人生关键时刻,我用三次“不要脸”把自己拽上来


校长很生气,下课后专门慢了一步跟我说:“跟你爸妈说一声,明天不要来了。”

我吓坏了。这可是个非常严重的事情。我回家说了肯定会挨揍的。挨揍的疼痛,可不会因为我是个女孩子而有丝毫减轻。

放学后,我在家门口呆坐了半天。终于,我不要脸地想,我就别告诉爸妈了。明天我照常上学,看看校长会不会生气,如果他生气了我再告诉爸妈等待挨揍。要是校长只是一时生气,第二天已经忘了,岂不是皆大欢喜?

于是第二天早晨起床,我定了定神,不要脸地装作若无其事上学了。

这一天,我表现得乖巧无比,上课坐姿端正,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这换来了校长瞪我一眼,问了一句:“你怎么又来了?”我赶紧狗腿地冲校长笑了笑,校长最后无奈地说:“以后要遵守纪律,知道没?”我赶紧说知道了。

这时候我知道,过关了!

这一次,我的“不要脸”发挥得很讨巧,是算计了校长不会真正地跟一个小孩子为难。也幸好校长是个宽宏大度的人,本意是为了让我长记性,目的达到了,他也就不计较了。

但这一次也确实让我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有学校的纪律。不尊重规则的人,就会受到惩罚。从这以后,我都是一个遵守纪律,敬畏规则的人。

人生关键时刻,我用三次“不要脸”把自己拽上来


02

考上高中的那年暑假,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父亲坚决不允许我继续上学了。

可是我不甘心。我的初中同学里面,有很多都没有考上,但是他们宁愿花很多钱也要继续上高中。我是自己考上的,为什么要自己放弃呢?

我跟父亲斗智斗勇了一个暑假,还跟同学一起打工了一个多月,终于在别的同学陆续入学之后,换来了父亲的一句金口玉言:只要我自己借到学费,就允许我去上学。

我跑到一个要好的同学家里借到了钱。之后再次发挥了我“不要脸”的精神,在学校已经停止接受学生的情况下,好说歹说,死缠烂打地跟教导主任磨,终于磨到教导主任松口,让我入了学。

这一次,我没有抛弃、没有放弃自己,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上学的问题,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可能性。

人生关键时刻,我用三次“不要脸”把自己拽上来


03

高中毕业之后,我报了一所师范院校,这种类型的学校学费比较少。

直到录取通知书收到了,家里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爸妈不是不想让我上学,是根本没当回事。我妈沉浸在自怨自艾的情绪里,丝毫不关心外面的世界。爸爸还是如常,该做什么做什么,仿佛家里没我这号人。

经历了上高中的事情,我也对爸妈的性格很了解了。为了逃离这个家庭,我再次祭出“不要脸”的法宝,厚着脸皮,往亲戚家里,一家一家地借。

有句话这么说:你弱的时候,欺负你的人最多。

很多亲戚看我是个没还款能力的人,都不肯借给我。不但不借,还对我说读书没什么用,不如早早出去打工。

善良点的亲戚,就给我500,200,是打定了主意,不还也不至于不能接受的数目。

我用了几天时间,一共借到了3300元。这些钱,还不够一个学期的学费。

人生关键时刻,我用三次“不要脸”把自己拽上来


明知道带的钱不够,我还是背着行礼出发了。好在学校给开了证明,学费先交了一半,别的费用都交完,还剩下1000多一点。

我准备把这剩下的钱用作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

爸爸知道了之后,第一周的周末就跑来学校,拿走了700元。

这都是小插曲。无论如何,我上大学了。我觉得这就是成功。

04

现在我有了稳定的工作,业余时间又开始学一些新的东西,始终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我觉得我是强大的。这份强大,来自不甘,来自忽视,来自在困境中挣扎产生的一丝一缕的力量。我知道,我哭,我发脾气,都不会有人理我。我只有靠自己去争。

面子算什么,脸算什么,跟未来比起来,脸没那么重要。

网上有句话说,成功的三要素,一是坚持,二是不要脸,三是坚持不要脸。

我用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把自己从泥淖里拽上来,我就绝不允许自己再掉下去。

人生关键时刻,我用三次“不要脸”把自己拽上来

作者:惟之之,一个写情感故事的写作者。我有很多故事,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