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协某主席把楷书比作音乐中的练习曲,你同意吗?

一点清风O学生字


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书圣在世他不会这么说。楷书它不仅是练习法则,它包括了自然法则——道法在里边。今人从楷法里找不到万象是因为失去了书圣的自然。




榜书书法


“楷”,为孔子冢上所种之木,枝密繁茂,状如华盖,高大伟岸,其根深耐旱,枝臂挺拔劲健,其质坚实不曲。以此木之名为书体之名。

书法含: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诸体,楷书在诸体的学习和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愚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楷书,文字之标


中国汉字里的学问浩如烟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每一个汉字里皆有很深厚的意义,楷书较各种书体,是最能识别,最能普及,最准确的文字载体。学习楷书可以巩固汉字的学习,增强书家的学养。

二:楷书,笔法之标


楷书的笔法相对全面,严谨,体格劲健爽直,内涵中正,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能成书,卫夫人《笔阵图》载:“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丿 “撇”如陆断犀象。乙 “折”如百钧弩发。∣ “竖”如万岁枯藤。 “捺”如崩浪雷奔。勹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从物理学上说,楷书笔画的内在运动最为复杂,楷书的运写需要一丝不苟,不爽毫厘,书家在对毛笔的控制、书写轨迹的规范、及线条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的训练,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从而形成肌肉记忆,下笔有法!

三:楷书,书法态度之标


中国书法具有极强的神圣感,和仪式感。楷书,严谨而浪漫,所有书体的学习和书写非一挥而就,草草而为;勤习楷书会树立明确、准确的书法态度。让自己走上正确的书法研习之路。

四:楷书,书家德行之标


楷书亦名“正楷”、“真书”、“正书”。法度森严,楷书精准的点划,端庄的体貌,坚实的骨质,浑朴的章法;书家之德行亦如楷之“正”、“真”,横平竖直,爽直方正(相对),气节高尚,正大气象。乃中国文人精神之魂,楷书的结体亦有,对称,揖让、窄阔,弛张......等此为儒家处世哲学之精髓。

综上,老先生此言非虚,对书法的研习,勤习楷书是每一个习书者必不可少的课题。


夏庸一二三


此话真实不虚!

书法是跳动的音符,把楷书比作练习曲,也是有道理的。

楷书,在书法当中,和篆隶一样,应属于静态美。但是写一幅成功的楷书作品,也不容易!它也有节奏,也有起伏,也有虚实,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生动,才有韵味!就如音乐一样,是一首优美的旋律!否则如状珠子一样,毫无节奏,就如一个音符唱到底,死气沉沉。

拿楷书比作练习曲,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跟大草相比。大草的章法更加肆意,挥毫泼墨间,尽显人生豪迈!有时高音嘹亮,有时低音深沉,更像一部气势恢宏大型交响乐!所以跟楷书相比,楷书更象一段练习曲!

把书法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真是巧妙的很!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注意一下节奏感,音律感,更能创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


光头如一


完全正确

提及楷书,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中国文字的一种字体形式,即篆、隶、楷、行、草中的“楷”。进而又联想到“唐楷”,以及关于“楷”的各种概念和标准。比如结构谨严、点画匀称、规矩而有法度、章法和谐等。这或许是所有书法初阶者甚至一些具有相当书写经验人的一种通常共识。必须承认,作为一种基本的书法知识,这样的论断并无问题。但是,如果对于进入书法创作阶段的书者而言,仍以这样的知识经验去进入创作,这问题可能就大了。起码它是一种教条,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概念横亘在人的头脑中,在此教条的概念指导下的所谓创作最终也会是一种毫无生趣的“概念化”作品。目前,就笔者所见,当代楷书的创作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蓝阁阁


这可能是某书协主席个人研究学习书法的心得吧。书法和音乐都有共同的特点,把楷书比作练习曲可能是基于同样是基础练习的原因吧,但是书法的基础练习可以是楷书,也可以是隶书,也可以是篆书。各有各的学习妙处!




书法蔡老师22


此话出自沈鹏。

其艺术家的浪漫情怀,把楷书比喻成歌曲的基础谱子。

在此很多人都误解了。认为是把楷书比成了快速。

应该说,沈鹏的比喻句,总是在扎实的基础,基本功的学习一如其他艺术诸如音乐曲谱的练习。

大家都知道,楷书的一笔一画最最留得住墨,顿挫最为明显的书体。来不得半点仓促,属于精工静态。若有写草书的性情,很难笔笔正能量,或言一丝不苟。

由此可见沈鹏的擅长草书,而非一字一板,故喜欢流畅的音乐来比喻。大家都知道楷书的流动是不入草书心境,对于瑧熟的草书者,不喜欢规整笔画之景象。

在沈鹏掌舵书协之际,培养了很多情性表现的个性潦草家。大众称之为丑字。

古代草书家很少,而沈鹏时期的书界都是草书家了。

可见草书的境界高低有别,沈鹏的草书境界算是半吊子,应该说是才情而已,点画的丰满还是差池有余。

甚至写的草符也是有错常有的事。天真烂漫是他的特点,而基础功夫是他的弱项。因此很少见到正书的题字,也不见去行书的笔墨,留下的是不成熟草字符号。

水平低,爱好者斗胆胡说。也算一吐为快。

楷书快写也是优点,但是必须符合楷书法度,事实上楷书若要写好,必有一笔一画,顿挫,八法迂回有其规矩。一时痛快,意法相害。写的快,则有法度有失严谨。


狂喜淡墨a


我是赞同这中观点的。

楷书作品中规中矩,是每一个书法学者最先接触的笔体,是每一个人都要练习的基本功。行草作品就像是我们平时听的最多,传唱范围更广的音乐歌曲。

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宋刻旧拓剪裱本

书法与音乐均以追求美与“天人合一”为终极目标,它们有着很深的文化艺术渊源。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书法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并行而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就是中国古代“艺术”演变的特殊性,也即是体现出的宏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

书法与音乐,玩的都是节奏和韵律。

节奏源自于生活。节奏是指重复性变化且合乎一定规律的运动形式,也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节奏能增强艺术美感,是艺术作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人类听觉以声音为感受节奏的媒介,对节奏最敏感,所以谈起节奏,首先会想到音乐。然而,节奏并非只存在于音乐,它也存在与书法之中,只是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不同形态的线条组成的,即点、横、竖、撇、捺、钩、折、挑八种基本笔画。这八种笔画恰似音乐中1、2、3、4、5、6、7的七个音符,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音乐家在谱曲时,不仅仅只是将七个音符简单地组合,还要配以诸如重音、轻音、滑音、节拍等艺术手法,使曲调优美动听、绕梁不绝。同样,书法家在书写时,也不是只将八种基本笔画简单地组合。书法家的创作则借力书写时线条的运动、用笔之徐疾、轻重、虚实、呼应以及空间构架等构成书法艺术的节奏。

那楷书与行草之间的关系呢?

确实楷书就像音乐作品中的练习曲,而行草则是在市场中、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最多,传唱范围更广的音乐作品。

在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楷书是其基础书体,具有典范、严谨的特征。在书法中,主要锻炼起笔、收笔的位置以及穿插避让等关系的位置。通过肌肉记忆使每个笔画准确,结构严谨。这不就像是学习音乐时,节奏简单不花哨,曲风淳朴的练习曲吗。练习者通过练习曲可以准确的把握音节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音量的大小,吐字清晰……

行草作品显然就像是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作品了。他们不再那么中规中矩,相比练习曲要更复杂,更花哨,更悠扬,更有趣味性。相比楷书,行草作品不仅考虑基本的笔法问题,还要考虑整篇做品中的章法以及在书法家创作时的情绪,感情问题。

因此,楷书就像音乐中的练习曲的比喻是恰当的!


魏青苗


有这种功效,楷书可以锻炼正确的运笔技法。但觉得不只是有练习的作用,她是一切说法的阳春白雪,功力不够写不好楷书。





窦国书法


个人觉得很有道理。书法和音乐一样,都需要有轻重,有急缓,有节奏感。都可以让人内心有所触动。就拿阿炳的《二泉映月》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来说,都让人感觉到了悲伤。书法艺术和音乐都不仅仅是耳朵,眼睛的艺术,而最终给人的是内心的触动。



A金栖桐


同意,也不同意,两回事情。

1同意,是因为练其他书法时,有楷书基础,那么可以很快的转移到其他书法上面去,自从唐朝以后,书法的主流成为楷书,书法的学习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所以说我同意他是练习曲的说法。

2不同意,楷书的巅峰在大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到目前都无发超越,由于无法超越,在当今一些人又把楷书写成印刷体,失去了书法的美感,所以以为写楷书不是书法,不是楷书不是书法,而是目前没有人能够有创新的书法能够达到古人的成就,证明了楷书的难道之大,几千年来停滞不前,证明了唐朝是多么的辉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所以说练习曲这件事要分两种情况,一是练习其他书法可以说是练习曲,如果对一直练习楷书的人来说,那么练习曲就是扯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