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平原上的春節年味


河套平原上的春節年味

清朝末期,巴彥淖爾的河套地區發生了兩件大事:

其一是烏蘭布和沙漠在巨大的轟鳴聲中,頃瀉入黃河,逼黃河改入巴彥淖爾陰山前高地河道,為黃河水利澆灌創造了前提條件;

其二是以山西農民為主的大量貧困農民走出山西西部,來到河套地區,河北邢臺人,民間水利專家王同春親自設計並領導水利灌渠的施工。

水利灌渠的成功,使河套平原的沃土水網密佈。農民高興地唱:天下黃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

河套平原上的春節年味

河套平原上可以種植小麥、水稻、穀子、大豆、高梁、玉米、甜菜等,現在還大面積種植向日葵。河套平原的西瓜又大又甜,金黃的甜瓜像蜜一樣甜,還有西紅柿、黃瓜、胡蘿蔔等許多類蔬菜,去年,河套地區的農業又獲豐收。

豐收年景裡喜迎春節,巴彥淖爾沉浸在辭舊迎新,歡渡春節的喜慶中。

移民河套的農民以歷經四、五代人了,他們將漢文化與蒙族文化相融合,他們既準備蒸饅頭、蒸花饃、炸丸子、炸豆腐、蒸碗肉、又準備了手把羊肉,烤羊腿,還有必備的河套老窖酒。窗花剪好了,春聯寫好了,彩燈掛滿了村巷、街道,戲臺搭建好了,漢船備好了,集市上人聲鼎沸,廚房裡香飄四溢。

巴彥淖爾河套平原的人們,沉浸在春節將至的喜悅之中。

(一然/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