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子"也叫“象牙称”听名称就知道价值不一搬

分开解释; ”等子“有好多种叫话,也有人叫,戥:戥,戥子,戥秤,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叫法,还有就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就叫什么称。象牙制作的就叫象牙称,在等子果也是比较上等的。

“等子


戥:戥,就是一种小型的秤,用来称金、银、药品等分量小的东西,称"戥子,构造和原理跟杆秤相同,盛物体的部分是一个小盘子,最大单位是两,小到分或厘。也作等子

“等子


度量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衡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东汉初年,木杆秤应运而生,成为后人创造戥秤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法制计量的文明古国,无论从古代计量精度上看,还是从计量单位和计量管理体制上看,都是举世无双的。

“等子


到了唐朝和宋朝,我国的衡器发展日臻成熟,计量单位由"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改为"两、钱、分、厘、毫"十进位制。当时,宋朝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鉴于当时一般的木杆秤计量精度只能精确到"钱",远远不能满足贵重物品的称量,经过潜心研制,在公元1004~1007年之间,首先创造发明了我国第一枚戥秤。

“等子


经过测量,其戥杆重一钱(3.125克),长一尺二寸(400毫米),戥铊重六分(1.875克)。第一纽(初毫),起量五分(1.5625克),末量(最大称量)一钱半(4.69克);第二纽(中毫),末量一钱(3.125克);第三纽(末毫),末量五分(1.5625克)。这样的称量精度,在世界衡器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种戥秤设计精美,结构合理,分度值(测量精度)为一厘,相当于今天的31.25毫克。

构件组成

“等子


戥子,属计量用具,清代流行,主要用于称一些贵重的黄金、白银、珠宝、中草药等,以克为计量单位,小秤盘,铊为黄铜或白铜。秤杆有骨质、象牙、虬角、乌木等,最好的是象牙杆,其价值也高。

“等子


戥子杆,是戥子的关键部件,其选材有质重性韧的象牙,有质坚如铁的纯黑色乌木,有精工铸造的青铜,有洁白如玉的动物硬骨。戥子盘,是放置称量物品的器皿,一般是由青铜铸造而成,也有的是由紫铜板冲压而成。戥子锤,又叫秤铊,也是由青铜铸造。戥子锤的形制品种繁多,有高度适中的圆柱体,有厚薄得体的椭圆形,有如同硬币的圆形,有镶嵌金银饰品的组合形。有的为了扩大称量范围,一个戥子备有两个大小不等的戥子锤

“等子


明代演变;

到了明、清时代,随着工农业及商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戥子的制造、使用、管理已达到了一个非常完备的水平,但是仍然沿用了1斤等于16两的非十进位制单位。直至1959年,国务院才发布了计量单位一律改为10两为1斤的命令。所以,戥子都是按1斤等于16两设计的,这给我们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等子


文物价值;

这戥子在文物分类里属于"杂项"类,而杂项包括的范围非常广。从材质上讲,有金银珠宝、竹木牙雕、各种鼻烟壶、漆皮、点翠等。从造型上讲更加多样,有镜支、玻璃油画、蝈蝈葫芦、戥子、鸟笼子及鸟食罐,我们统称为"杂项"。这些文物大多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只在某一阶段占有一定的位置,不能独立贯穿中国历史,把些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一个阶段的文物归纳在一起,构成了杂项这一分支文物。

“等子


一个"杂"字包括了多种这些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一个阶段的文物归纳在一起,构成了杂项这一分支文物。一个"杂"字包括了多种材料,多种复杂的工艺。杂项的用途很广,几乎每件东西都有它自己的用途,有着自己的讲究。戥子,看似是一件计量用的工具,表面看只有大小之分,但却有好差之分,工艺有差别,其价格也有差别。开铺子的富贵人家都讲究用象牙杆或虬角杆的戥子,秤盘讲究铜质要厚一些,重一些,圆盘的边里部均匀的分成三个点,三个点为凸起的铆钉,用以系绳,秤砣做的也极为精致,各种造型均有,有的带有刻花纹,刻字号的。

“等子


另配以与器物造型相等的木质盒子,质量好的戥子,木盒做的也非常讲究,首先木质多用红木,盒上下开启处有一小铜质机关,用来锁住盒子以免戥子从里面掉出来,古人考虑得十分周到。而普通百姓用的戥子就不是很讲究了,主要是能实用即可,比如秤杆多为乌木,或骨头的,秤盘的铜质也较薄,较轻,盘的边部系绳处简单的做成孔状,秤砣也只是素圆的,不讲究造型了,而相配的盒子也多为柴木,或是柴木刷漆,小小的一个戥子里面的讲究却是很多材料,多种复杂的工艺。

“等子


杂项的用途很广,几乎每件东西都有它自己的用途,有着自己的讲究。戥子,看似是一件计量用的工具,表面看只有大小之分,但却有好差之分,工艺有差别,其价格也有差别。开铺子的富贵人家都讲究用象牙杆或虬角杆的戥子,秤盘讲究铜质要厚一些,重一些,

“等子


圆盘的边里部均匀的分成三个点,三个点为凸起的铆钉,用以系绳,秤砣做的也极为精致,各种造型均有,有的带有刻花纹,刻字号的。另配以与器物造型相等的木质盒子,质量好的戥子,木盒做的也非常讲究,首先木质多用红木,盒上下开启处有一小铜质机关,用来锁住盒子以免戥子从里面掉出来,古人考虑得十分周到。

“等子


而普通百姓用的戥子就不是很讲究了,主要是能实用即可,比如秤杆多为乌木,或骨头的,秤盘的铜质也较薄,较轻,盘的边部系绳处简单的做成孔状,秤砣也只是素圆的,不讲究造型了,而相配的盒子也多为柴木,或是柴木刷漆,小小的一个戥子里面的讲究却是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