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抗疫半邊天的女醫護人員,誰來維護“她”的體面?


撐起抗疫半邊天的女醫護人員,誰來維護“她”的體面?

今天是3月7日,距離武漢封城已經整整過去三十九天之久,令人欣慰的是,眼下疫情基本處在可控狀態,各地恢復生產工作井然有序。

在此次抗疫戰爭中,有一支巾幗力量不容忽視,從醫院到工地,從社區到家庭,她們統一著裝,齊心協力,扛起了抗疫半邊天。

根據央視新聞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二月底全國派向湖北3萬餘名醫務人員中,女性佔到50%以上,身處湖北一線的女性醫護人員更是逾10萬。

在日常生活中,“她們”是女兒、妻子、母親,但是在這非常時期,她們更是頂起百姓健康的“半邊天”,誰來呵護“她們”的健康和體面呢?


撐起抗疫半邊天的女醫護人員,誰來維護“她”的體面?


看見女性勞動者 #


早在1月27日,疫情剛開始大規模爆發之際,央視網微博賬號發佈的一則推送引起網民們廣泛討論。

原來當時報道的30個著名醫生援助湖北,一共是21名女醫生,9個男醫生,該官博卻只放了9張男醫生的簡介,該微博後被隱藏。

撐起抗疫半邊天的女醫護人員,誰來維護“她”的體面?

去年田徑世錦賽期間,“中國田徑隊創26年來最佳成績“登上熱搜,但是包括新華網、共青團中央在內的多家媒體卻把全部配圖都留給了男運動員。

事實上當時3金3銀3銅累計9枚獎牌均由女運動員獲得。


撐起抗疫半邊天的女醫護人員,誰來維護“她”的體面?


隨著本次抗疫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機構把目光聚集在女性醫護人員身上,大家開始捐贈一些衛生用品。

“因為不能更換衛生巾,血流到了防護服上”、“買不到衛生巾,用保鮮膜捂住”這些來自前線女性醫護人員的留言令人感到心酸難過。

需要指出的是,這不僅關乎衛生汙染問題,無形中還大大加劇了處於生理期女性被病菌傳染的風險。

然而在捐助平臺很多留言評論區裡,也出現一些好笑甚至荒唐的言論:

“為什麼不直接注射黃酮體?”

“直接吃避孕藥不行嗎?”

......

類似的言論還有很多,無不發人深思。

縱觀我們的日常生活,諸如「女司機」這樣帶有嚴重性別歧視的詞語時常被媒體使用,與此同時人們又對保潔阿姨、女護士這樣的群體習以為常。

往小處說,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拿女性的生理期開玩笑,“月經羞恥”的理念遠比你我想象的嚴重。

看不見女性勞動者、習慣性貶低或是諷刺,很多人甚至連基本的公平公正都做不到,更不用說給予相應的尊重了。


撐起抗疫半邊天的女醫護人員,誰來維護“她”的體面?


剃頭宣傳惹爭議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護士單霞為投入戰“疫”剪去長髮,軍醫劉麗在除夕夜脫下紅裝換武裝,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更是率隊征戰武漢......

疫情當前,一位位巾幗英雄曾感動無數人。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一些做法以及相關的頌揚式報道值得商榷。

我們驚訝地看到,有護士產期將至但仍然守在最危險的一線,有人不幸流產後僅10天時間就重返崗位。

還有地方政府明確提出“延遲開學期間支持雙職工家庭以女方為主在家看孩子”,更有醫療隊錄製女隊員在出徵前含淚剃光頭的視頻用於系列宣傳。

當然,身處特殊時期,我們絕不懷疑任何一位自願剃頭的女性的勇氣,但是她們被用來宣傳講犧牲講奉獻是不是真的合適呢?

撐起抗疫半邊天的女醫護人員,誰來維護“她”的體面?

曉敏老師曾說過,在呈現這些偉大女性“逆行”的時候,我們給予其足夠的尊重比讚美更加重要。

我們敬畏逆行的英雄,但更希望那是在獨立思考後自然而然的感動,而不是拍攝這種視頻強行灌輸的“感動”。

我們景仰有家國情懷的榜樣,但並不希望是高大全式的完美塑造,恰恰相反,我們更在意他們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有鮮明的個體意識和個人風格。


我們需要怎樣的價值觀 #


“我覺得在性別教育中需要把握一個關鍵,那就是以普遍的人性為基礎。我們首先是人,然後才是不同性別的人。”

這是曉敏老師明確的觀點,“過分強調男性和女性的差異,乃至過分混淆男性和女性的特質,其實都是一種相當粗暴的二元思維。”

“我們將異於自己性別的同類視為和自己一樣的人,才有可能通過共情的方式去體察他們的遭遇乃至苦難。”

這就是共情的力量。

那麼什麼是最糟糕的性別教育呢?那就是為不同的性別分配固化的社會角色,比如女性就應該有犧牲意識,溫柔賢惠......

要想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意識到性別平等,就必須向他們普及關於人性、人的尊嚴的基本價值常識。

以這次疫情為例,縱觀所有官方媒體的報道,很多新聞都減去了關於女護士“生理期”的表述,

這其實暗示著“女性特定的生理現象是不潔的。”

這是多麼錯誤的觀點啊,本質上也是對身體的羞辱和性別的侮辱。

撐起抗疫半邊天的女醫護人員,誰來維護“她”的體面?

昨天是驚蟄,春雷乍動,萬物盎然。

春天代表著溫暖和希望,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已經慢慢從2019年的寒冬走出來了,通過過去發生的種種,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

是否尊重女性,是作為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標尺和底線,她們撐起半邊天的同時,我們需要共同維護好她們的體面。

而性別教育作為孩子教育中家長最容易忽略的問題之一,並不是順其自然的,它需要家長們的引導和影響。

希望大家可以在曉敏青春說常充電、常學習、常進步,我們一起守護孩子成長,靜待春暖花開!

撐起抗疫半邊天的女醫護人員,誰來維護“她”的體面?


作者/ 曉敏青春說

圖片/ 部分來源於 www.pexels.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