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小升初后孩子的命运就不同了,你怎么看?

绿野奇迹


高考就是一个淘汰机制,小升初就是第一轮淘汰。很多人认为初中是义务教育,小升初不用担心。殊不知,在这个激烈的社会竞争下,高考的竞争从小学就已经开始,学生只要一步领先,就很大程度上步步领先。我说一个真实例子。


我姐夫家有一儿一女,相继上了初中。儿子上初中时我们想办法让他去了市里最好的初中,他也不负众望通过了学前考试(录取比例很低)。女儿迟一年上的初中,由于政策变严厉(没房没户口不能去),她只能留在镇上的初中上学。从这两年小孩的反馈来看,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师资力量还是学习质量,乡镇的初中都无法和市里的比。从往年的升学率来看,市里的初中大多数学生能进一中二中,而乡镇的初中能考进十几个一中就算不错了。


虽然说,小升初的考试不能把你淘汰,但能让你失去和优秀学生竞争的机会。考进不同的初中就是不同的起点,考进好的初中,那么你的起点就比别人高。就好比,你从小出生在优越家庭一样,至少房子车子不用你愁。

作为老师,我们知道,农村学校,乡镇学校留不住优秀老师,大家都挤破头往城区调,往好学校调。如果你小学更努力一点,能进一个好学校,那么,接触到就是更优秀的老师,接受的就是更好的教育,人生就不一样了。

我经常和学生强调这些观点,鼓励他们学习更努力一点,但是小学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部分家长也觉得,小学里孩子开心就好,不要有太大压力。但是,素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现在依然是成绩为王,学校依然是靠分数决定你的未来。

不管你认不认同,小升初就开始了第一轮竞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是邹智明,如果您认可我的观点,给个赞支持一下吧!


邹智明微课堂


我先讲个真实的故事吧:

女儿小学有3个玩得特别好的朋友,分别称为小A、小B、小C吧,小A成绩最好,小B、小C差不多,都是中偏下。

小升初的时候,小A考上了本市重点学校的重点班;小B虽然成绩不佳,但运气好,摇号去了区重点学校;小C就读于对口的公办学校。

初一完,我们几个家长带孩子聚会,孩子们差不多一年没见面,叽叽喳喳地聊了一下午。

晚上回到家,我好奇地问女儿和朋友们聊了些什么。

女儿说,大家都在聊自己的近况以及烦恼。

小A的烦恼是班上的同学成绩都太好,自己在这个好学校的好班级里面,压力真的有点大,老想着怎么在成绩上超过别人。

在区重点的小B因为是摇号进去的,所以她不是在最好的班级,因此他们班的成绩普遍都不太好。

前段时间她们学校有同学没完成作业,老师批评了他,结果那个孩子心理脆弱,直接跳楼了。

因此学校害怕其他学生效仿,于是把所有的窗子都封了起来,中午以及下课都不准他们出教室乱跑,全部关在教室里面。

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坐在教室里热火朝天地聊自己喜欢的明星,讨论着哪个时候哪个明星又要到哪里开演唱会了。

而读了对口中学的小C的烦恼则是现在有两个男生在追她,她不知道应该和哪一个男生确定恋爱关系。

而且她们学校门口有一群小混混,天天在那儿守着收保护费,她们每天都在想怎么躲开那群人。

我说小C这么小就打算谈恋爱了吗?女儿说小C讲他们班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耍朋友了。

看到这里,不知大家对小升初决定人生命运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看法?

应该说,小A很幸运,她父母帮着她考进了一所好学校,学校的老师特别负责任,校风特别的正。

孩子所烦恼的都是怎么能够在学习上追赶上别的小朋友。

我想这才是作为一个学生所应该拥有的烦恼,不是说学生就不能有其他的烦恼。

而是说才初一的小朋友,就已经为谈恋爱、躲保护费这样的事情每天围绕着,那她的生活又怎么会美好呢?

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将来小A会考进好的高中;

小B,看她的努力程度,要么往上走,要么往下走;

小C要么读一个普通的高中,要么读一个职业高中混到毕业。

那么她们将来的社会层次,已经在小升初时就标好了价码,她们将来的社会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在这里不是说在公立学校就不好,只是相对于私立学校,孩子能够发展得更好的几率要小一些。

因为我们都知道,好学校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好学校有好的学习氛围,孩子们都会积极向上地努力,想要在学习上超过对方。

二、好学校大多是高薪聘请的名师,那么他们的教学方式更创新,对学生负责任的程度要高一些,毕竟要对得起高薪。

三、好学校都是考进去的好学生,那么将来,他们的整个人脉资源相对也会好一些,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也会有更大的帮助。

因此,如果说小升初以后孩子的命运就不同了,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小朋友们加油吧,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你今天努力考上一所更好的中学,也许将来你的人生就会比你的同龄人好上许多。


金牌教育经


对于“小升初之后命运就不同了”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


说一下我家目前的情况,女儿小学六年级,即将面临“小升初”考试。家附近两所公办初中,有学区房可以直接报名入学;一所民办初中,需要面试,主要是奥数拓展思维之类的题目,没有特意上过奥数培训班数学细胞不丰富的孩子,就一个结果:没戏。公办初中每年招720人,每班40人,总共18个班,其中四个创新班。创新班的孩子就是每所小学成绩最拔尖的孩子,四至六年级的语数英科总分排名基本都是年级前十,然后在“小升初”的期末考试里,也需要正常发挥一贯的水平,不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重头戏是在初中,700多个孩子,接下来的三年必须排名在年级前130名左右,才有希望考上公办的三所高中,就是说最后能上公办高中的孩子还不到百分之二十,其他的孩子就只能分流到私立或者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地方去。我第一次听别人说起这个比率的时候,是活生生惊出了一身冷汗,只能叹中考的残酷,比之高考,也不遑多让!而高中也有不同档次,最好的一本率超过百分之八十,其次为百分之四十不到,这就决定了孩子以后上什么大学,一旦毕业,大学的排名又在就业这一块起到了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工作的起点不同,以及领域的开拓,圈子的辐射,差不多就定格了人生的基调。



由此看来,“小升初”之后每个孩子的命运,自此拉开序幕,各不相同。可能会有极个别孩子实现逆袭,不过绝大多数还是被命运的齿轮推着一步一步向前,跳不出这画好的圈。所谓前程,都在脚下。寻常家庭的孩子,除了更努力更拼,别无它法。生活诸多残酷,唯有迎难而上!


君莫舞926618


和题主一样,除了是数学老师,本人也是一个六年级学生的家长。最近孩子班级组织小学毕业合影,感触还是挺深的!六年的成长陪伴,六年的言传身教,其中的酸甜苦辣甜,只有小升初的家长会深刻感触!暂不论若干年后他们小伙伴是否还会相聚,正如我们。我是王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的精品问答!我更认为初中是另一个起点。不管保送,不管国际学校,不管选拔考试,也不管学位房,进入初中,还是要有归零的心态,还是要继续努力,而且更加取决于孩子自身的实力了。所以我认为,基础是一方面,成绩不好靠学位房进入名校,不依然要面临分班吗?所以过早讨论孩子命运,相当于过早给一个人贴上标签,就会为不努力找各种借口!

以上!人生的选择权还是在自身!


一学堂王老师


看到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我不请自来也来说几句。因为我家孩子刚经历过小升初。孩子在小学成绩就一直不错,从来就没上过一节补习课。在年级前十名吧!小升初时我也头疼过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选择!首选应该是小区对面的私立中学,很有名气的,孩子考进去十拿九稳的事,问题是第一学费太高了,第二每个年级的学生太多了,一个年级三四十个班小两千人!另外一个选择是新建的一个片区内的中小学,不过这个只有初中和小学的公办学校实际上是给政府小区的居民修建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都非常不错,还是因为周边居民闹了一回,教育局迫于压力下才把周边居民划分进来的。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最后还是选择上了公办学校!学费低,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都好,每个年级只有四个班,每个班只有五十人。孩子他们这届同学也有来自周边片区内小学上私立学校成绩好的同学,第一次月考,孩子年级排名第十,到期中年级前三。而且期中考试试卷我也看了准备上而没上的私立学校的试卷,难易程度差不多,之前在小学六年级他一个同学和他成绩差不多,上的就是这个私立,全级排名二十五!我家孩子从来没补过课,而且学习也没感觉怎么吃力,当时上公办就想的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做了鸡头就有好多机会锻炼自己,在一个学校年级前几名,各类知识竞赛,甚至领导来检查的一些学习方面的演示都会被前几名承包了!总比在私立默默无闻的好。虽然说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但是如果孩子就这样一直保持这种学习状态和心态,相信两三年后考入重点高中还是有希望的!所以上什么学校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学习的环境和心态,当然还有师资力量这应该才是最重要的吧?


我心永恒情永恒


举两个真实极端例子,我家隔壁的民办初中,今年最新成绩,有100+个学生进了上海所谓四校,合起来87%的学生进了四校加八大,合起来98%的同学进了市重点中学。我一个朋友的孩子的对口公立初中班级,一个班级正常期中英语考试只有3个人及格,是的,你没有看错,只有三个人及格,大多数人在30分左右,最少的8分。你说这样学校出来的人怎么和民办初中比?你让父母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会选哪种初中去读?


股海航行靠剁手手


就北京而言,小升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对家长而言,这个压力不是一般的大!高中大学都是经过考试,小升初则主要是拼爹妈,除了特别优秀被提前招的和运气特别好被派位到好学校的,其他就全看爹妈的本事了。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学校的差距太大,初中进不了好学校就很难进好高中,进大学也一样。所以初中太重要了!小学的知识相对简单,即使学校差点儿,通过家长辅导或课外班学习,基本上问题不大,但初中以后主要靠学校了。


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


我觉得应该挺重要的。就我孩子来说,坐标深圳福田,孩子读幼儿园时买学位房,那时候没有经验,不知道应该买优质学校的学位房,就随便买了市政府旁边的普通九年制学位房,房子不错,地理位置优越,生源还是很好的,孩子同学能感觉到都家境不错素质不错,教学质量小学可以,初中一般。孩子两姑姑的孩子都从本校初中毕业,都没有考入公立高中,分别进入私立及出国读高中。他们告诉我,以后千万别要弟弟入读这所初中,校风不好升学率低。因为小学部的生源好,基本就我们楼盘的几期业主孩子,小学就不算差,初中部的招生范围大,生源杂。我孩子成绩本来就中等,再读一个差初中不就完了。果断三年级时买入福田香蜜湖边某优质初中的学位房,提早积分,顺利小升初入读。入校后发现小学同班同学有三个也入了本校,不同班级。其他的小学同学有入其他初中的,大部分直升初中部,有一两个成绩特别优秀的分别考入深圳中学和外国语的初中部。选这个初中选对了,学校虽然划片但生源不错,校风很好,老师很负责,孩子们相处融洽,我们家长跟学校家校配合的很好。学校说没有重点班,但我们估计根据开学考试摸底应该还是暗中分了的,因为四个孩子成绩最好的那个孩子进的班慢慢看出来是年级最强的。我家孩子属于年龄小早入学的,小学成绩中等偏下,初中也没有更好,但良好的学风校风也没有使他变坏,成绩还是中等,初三孩子努力了一把,配合补习,中考逆袭了七八十个名次考入了八大之一的高中,现在高中成绩还是中等偏下,但是我们已经很满意了,至少大学应该有的读了。进入好初中的,能进入重点班就更好了,成绩好进入重点的那个孩子考入六大之一,我孩子的班其次,剩下的两个孩子的班次之,一个考到了普通高中,一个早早打算出国的应该没怎么学,自然成绩一般出国了。孩子读了高中意外的跟小学一个同班同学又同班了,他当年成绩比孩子好,进入了另一个比我孩子差一点点的初中重点班,也考进了八大。进入重点中学初中部的孩子不用说了,学霸还是学霸。而留在原来小学初中部的大部分孩子,除了几个特别优秀的,一些原来比我孩子好太多的孩子,用我孩子的话说,玩坏了。不过人家家长不差钱的大部分出国了。所以我觉得小升初很重要,初中的校风学风非常重要,青春期的孩子跟什么人在一起很容易受影响,跟好的学好的,跟坏的很容易学坏。现在孩子的高中不错,都是实打实考进来的,家长素质更是杠杠的,同学用他的话说都变态的,都使劲学,他很懒不想学都不太好意思,吊车尾也比很多人成绩强点,因为那种压力逼着夾裹着往前走,可见学校影响多大。


adbx3199


有一定道理,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小升初后,一些学生将会到比较好的学校读书,一些学生可能会到比较好的班级读书,当然,也会有大部分的学生去了普通的学校,普通的班级。客观地说,好的学校无论在教学质量,老师的学历层次,教学经验,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整体的学习氛围等各个方面,都会比普通学校要高出一个层次,因此,在好学校出好成绩应该是大概率的事情,但是,事情往往不是简单的、线性的,还有很多其他复杂的原因。

第一,好学校不一定必然会出好成绩。好成绩的取得既要考虑外部因素,也好考虑内在因素,好学校在外部因素方面可以说是对普通学校有碾压性的优势,但是,好成绩的取得内在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要有对取得优异成绩坚定的信念,要对自己学习目标有一个明确的预期,要有一个具体可行并实际上严格执行的学习计划,这些都是外在因素无法左右的,如果题主的孩子具备上述品质,那么他获得好的成绩应该是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的。此外,看似优质的外部环境往往也会造成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在重点中学中,孩子们谈论的中心话题永远是学习,考试,试卷,分数,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竞争意识,持续的鼓励鞭策孩子成长,但另一方面,也无形中使孩子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境地,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突出的话,会对其自信心造成很大的影响。

第二,暂时的好成绩不一定必然带来永久的胜利。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总有人在开始的时候跑在最前面,有的人甚至还抢跑,但是,放在整个人生的长河里,短暂的好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马拉松长跑讲究的是节奏和科学的体力分配,希望家长和孩子们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在整个人生的规划中,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详细周全的计划,而不要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

第三,好成绩不一定必然会活出好的人生。诚然,好的成绩意味着会考取一个好的大学,好的大学意味着有很大概率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好的工作意味着高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但这些都不是生活的全部,且不说好大学只是在概率上获得好的工作岗位,即使事实如此,每个人还可以通过各种努力来弥补这种不足,而且生活本身是丰富而多彩的,从人生成功的含义上来看,活出多彩的人生比攀登人生的高峰也许更加重要。

希望以上的一些话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优博数学


上帝是公平的,因为他对每个人都不公平。

小升初后孩子的命运不同,这句话稍作改变,放在哪里都是正确的:每个来到世上的孩子命运都不同;上幼儿园起孩子的命运就不同了:中考后孩子的命运就不同了;高考后孩子的命运就不同了。

每个孩子的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小升初的选择,主动权不在孩子手中,更多的取决于父母。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教育规划,直接影响孩子小升初的学习方向。

在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多数家庭按照就近入学原则,让孩子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尽管近几年国际学校、私立学校风生水起,但就读孩子所占比重还是非常小的。

单就公立学校,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哪里都有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不好的孩子。所以,决定孩子命运的往往不是在哪里读书,而是父母给了孩子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有良好家庭教养的孩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情感表达都没有问题,他们无论在哪所学校,都会成为佼佼者。个人认为:不要把所谓的真理作为推卸责任的说辞,父母永远是孩子做好的老师,家庭就是孩子最好的学校。一个具有良好家风家教的家庭,必然会培养出有道德有眼界有志向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