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蹟與信心

一、我們信心的光景
惠頓神學院一位神學研究生寫了一篇關於《約伯記》的論文。他的指導老師認為應該把它寫成一本書。經專家審閱、推薦,與出版社簽了合同。一年半之後,正當該書處於最後審閱階段、很快就要出版時,這位研究生突然收回了他的書稿,並公然聲稱,他不再相信他寫的東西,他根本不相信神!原來,經歷對神的多次失望後,他的信心崩潰了。


他念大學時成為基督徒。不久,他父親、母親關係惡化。他懇切向神禱告,但父母仍然離婚了。他有了禱告失敗的痛苦經歷。信心問題從信主開始就困擾著他。他努力尋找著除信心以外其他可以證明神存在的證據。一次在電視上看到神醫大會的報導,他很興奮。後來親自參加神醫大會,看見一位從 Milwaukee來的患症的醫生,本來已經幾個月不能行走了,但卻在大會上走了起來。他相信神已經醫治了自己。這位研究生輕飄飄離開了會場,因為他親眼看見了活生生的見證,找到了實實在在、可以抓住的證據。一個星期後,他撥通了這位醫生家的電話,卻被告知:醫生已經死了!這個晴天霹靂,把他整個生命所仰仗的根基徹底動搖了。
然而他是一位有心人,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他特地進入惠頓學院學神學,以期對神有更多的認識。但所尋找的聖經以外的證據仍然沒有找到。相反,他諸事不順,連未婚妻也離開了他。一次,他去教會參加主日晚間崇拜,聽到幾位宣教士在空難中全部喪生時,他更焦急不安,因為他找不到任何自己可以親眼看到的神存在的證據。但他願意再給神一次機會。當天午夜他跪下來真誠地禱告,求神給他一個徵兆,讓他知道神確實存在。他整整跪了四個小時,直到清晨四點鐘。可是,甚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神連一點反應都沒有!此時,多年積蓄的失望、疑慮突然變成被愚弄、被遺棄的忿怒爆發出來。他衝下樓去,將聖經、神學教科書、參考書和他的《約伯記》的文稿全部燒燬,隨著沖天的大火,他對神的信心化為烏有。(引自Philip Yancey: Disappointment with God, Page 22-36)

我用如此大的篇幅講述這個故事,因為它強烈地震撼了我。這故事不僅本身是真實的,而且不同程度地真實地發生在我們每一個基督徒身上。信主前,儘管對基督教的信仰已經理解、贊同,但仍在是否決志問題上掙扎不已,總希望自己有一種特殊的感覺,或看見一個神蹟,表明神確實存在。決志後,初信的喜樂似乎與日減少,信仰的真實性好像不那麼肯定了,要不要受洗又是一番猶豫。接下來我們開始信徒的生活。我們渴望著與神建立親密的個人關係,願意每天感受到這位又真又活的神的同在。但我們逐漸發現,實際的基督徒生活與講壇上講的有很大差異。我們禱告時常常覺得像對著空氣講話;在面臨決策關頭、迫切求神指點時,卻得不到明確的指示;當我們身處逆境時,好像神常常沈默不語。當事情有了轉機、困難被克服時,我們會歡呼雀躍,由衷地感謝讚美神。
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對神的作為不解、失望,也求神顯神蹟,給我們更多的真憑實據,以堅固我們對神的飄忽不定的信心。我們並非不信,但信的不夠,是主耶穌常批評的小信的人。我們的信心就像一隻沒有錨的小船。在生活的風雨中時起時落。一個嚴峻的問題是,那位神學生經過多年的追尋,仍從對神失望、懷疑而走向信仰的崩潰,我們是否有絕對的把握不步其後塵呢?

更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我們很多人都和這位神學生一樣堅決地相信,如果神不時向我們直接顯現或讓我們常常有超然的經歷,我們對神的信心一定會堅定不移。但我們驚奇地發現,我們這種想法與聖經的記載並不相符。在聖經中確實有許多人因為神的顯現、神給與他們個人的特殊啟示而認識了神,並且忠心不二地跟隨神到底。希伯來書中所記載的信心偉人們,從亞伯,以諾到挪亞,從亞伯拉罕、以撒、約瑟到摩西,多是著名的榜樣。可是被摩西帶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卻不然。他們憑著信心守逾越節、出埃及、過紅海;但遇到困難時,他們雖然日日有神相伴,仍然叫苦、埋怨,甚至轉向假神,引起耶和華的震怒,不允許當時的成年一代進入迦南,釀成以色列人倒斃曠野的悲慘結局。
從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的經歷,我們不難發現,神蹟奇事,甚至神事事參與、引導,並沒有鑄造出以色列人的信心。他們的信心也和渴望神蹟、但輕易見不到神蹟的我們一樣,信心是那樣的軟弱、起浮不定。聖經如此詳盡地記載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程,是要告訴後人神蹟不一定造就信心。那麼,我們的出路在哪裡?我們如何才能有堅定的信心?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信心的定義和內涵說起。

二、信心的定義和內涵
信心 (faith) 的希伯來文 (heemin) 和希臘文 (pisteuo) 可譯為堅信、依靠、抓住、信靠。信心不僅是相信,不只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因相信所依靠對象而產生的行動。
聖經中為信心所下的定義是:“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 11:1) 這句話讀起來有點繞口,英文的意思更為清楚:Now faith is being sure of what we hoped for and certain of what we do not see. (NIV, 即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或:Now faith is assurance of things hoped for, the conviction of things not seen. (NASB, 即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由此看來,信就是相信所盼望的事一定會實現,相信所沒有看見的事是真的。那麼,基督徒所盼望的是甚麼、應該相信甚麼樣的未見之事呢?
讓我們來思考信心的內涵:“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希伯來書 11:6) 。
我們先看後半句。讀這句經文總感到有點彆扭:“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覺得有點重覆。因為只有相信有神的人才會到神面前來;到神面前來的人當然相信有神。所以,“必須信有神”這幾個字似乎是多餘的。NIV 英文聖經是這樣譯的:And without faith it is impossible to please God, because anyone who comes to Him must believe He exists, and that He rewards those who earnestly seek Him. NIV 同樣講“必須相信神存在”,與和合中文聖經一個意思。但 NIV 和和合本都是介於直譯和意譯之間的譯本。直譯型的NEW (New King James Version)和NASB都是這樣譯的:And without faith it is impossible to please Him, for he who comes to God must believe He is, and that He is a rewarder of those who seek Him.

上面這段經文如譯為中文就是:”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相信神是,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這裡的“神是”(英文為 He is),是甚麼呢?可參考出埃及記3:14節:“我是自有永有的”(英文為 I am who I am)。故,這段經文的原意是:到神面前來的人,不僅要相信有神,而且要相信神是那一位,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所以,基督徒信心的內涵就是:相信神是那位自有永有的、造天地萬物的主宰;相信他是聖潔、公義、慈善、為墮落的人預備了救恩、將來要審判活人、死人的萬王之王;相信因信稱義,信耶穌得永生;相信神眷顧他的兒女,他總不叫我們所遇見的試探過於我們能忍受的,相信神已在天上為我們預備了一個更美的家。
二、信心的根基
1. 信心的根基是神的話語
信心的內涵表明,我們信心的對象和根基是神,我們對神和神的應許的認知和相信乃出於神的啟示。然而,“從來沒有人看見過神;只有父懷中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翰福音1:18)所以,希伯來書的作者稱耶穌是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希伯來書12:2)。
我們認識神,進而相信神,是神啟示的結果。神藉著普通啟示啟示他的存在,藉著特殊啟示向人們啟示他是怎樣一位神、他和人類的關係如何。神的特殊啟示已完備地記錄在六十六卷聖經中了。

聖經中記載了許許多多人的生動見證,無可辯駁地顯明神的大能和信實,表明神的應許是必不落空的。使我們明白,我們對神和神的應許的信心不是盲目的,不是迷信。熟記這些見證人的事蹟,將是我們信心的堅實依據。
神的話語就是生命。聖經是活神的活道。神的話語不是知識,而是力量、生命。神用他的話語造天造地,用他的話語賜給人生命。神的話語可以開啟我們屬靈的眼睛,使我們知道基督徒是屬天的子民,讓我們顧念那肉眼看不見的、屬天的、有永恆價值的事情,輕看擺在眼前的、屬世的、暫時的東西。所以,神的話語才能使我們認識神、信靠神、始終定睛於神,神的話語是我們對神的信心的根基。
2.神蹟與信心
耶穌復活、昇天後,神再也沒有興起先知,因為神的啟示已經完全,並記在聖經中,這是共識。但對使徒時代以後是否有神蹟,卻有爭議。我個人相信今天仍有神蹟,因為這是事實。
但是,神蹟本身不能造就信心。神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人身上所顯的神蹟是神為了彰顯他的大能與榮耀。神也確實藉著神蹟使不少人相信和跟隨他。然而,離開了神的話語,神蹟本身並不一定能使人相信神(如耶穌趕鬼後,猶太人反應截然不同);沒有神的話語的不斷啟示,神蹟本身並不能對人的信心發生持久的影響。

關於神蹟與神的話語的關係,聖經有清楚的論述。當在陰間受苦的財主請求亞伯拉罕派拉撒路去勸說他的五個兄弟悔改時,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他說:“我祖亞伯拉罕啊,不是的,若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他們必要悔改。”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加福音16:19-31)
神蹟可能使人來到神的面前,然而只有通過研讀神的話語,全面認識神,進而堅定地信靠神,才能鑄造信心。一些人見到了神蹟仍不信有神,或雖信了神,卻不能依靠神;而有些人終生未見任何神蹟,卻成為很有信心的基督徒,原因就在這裡。神蹟只是一個指向神的兆頭,而不是信心的根基。神的話語是我們靈命的糧食,神蹟只是一付營養劑。如果一個人不能正常進食,全靠隔幾天打一針營養針,這人一定活不好,甚至會死亡。不學神的話語,不信神的啟示,只要神蹟的信徒,靈命不僅不能長進,反而會萎縮以致死亡。
現在我們回到那位神學生。他因不能完全相信神的話,所以拼命尋找神蹟以堅固他的信心。但他沒有找到神蹟,沒有抓住聖經以外的任何憑據,所以他的信心崩潰了。他把眼見的神蹟作為他信心的根基。然而他真找到了眼見的神蹟又怎麼樣呢?如果那位神醫大會上的醫生的病真的被治好了,如果他最後一次四小時的禱告中神作出了反應,他的信心也許不會立即崩潰。但是,假若此後他的親人重病,恆切禱告後仍然死去,假若他後來再禱告時又感覺不到神的反應了,他的信心還站立得住嗎?

這位神學生的心路是我們很多人的寫照。渴望與神親近、渴慕神蹟的心人皆有之。只有學習、相信神的話語,見到神蹟後我們才能更深刻地認識神,更堅定地信靠神。如果不讀經,如何認識、信靠神?如果不知道神的應許,如何緊緊地抓住神的應許?
真正的信心不僅是對真理的認知,更是意志的降服;不僅是知識,更是因認知而產生的委身。認識到神的大而可畏去敬拜他;認識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而跟隨他;認識到我們在世上是寄居的、是客旅,我們就能拋棄一切虛浮的榮華,把自己當作活祭獻給神。
真正的信心會使我們時時處處以神的事為念,把尋求、順服神的旨意當作人生最重要的事。我們靠信心從以個人為中心逐步轉變為以神為中心。我們當今一些信徒的悲劇,正是由於沒有完成這一轉變,基本上仍以自己為中心:不是問神要我們做甚麼,而總是要神為我們做甚麼;不是將我們納入神的計劃,而是要神成全我們的計劃。結果我們仍然自做主宰,神只是參謀或聽差;我們成了主,主成了僕。這樣,無論神為我們成就了何等大事,我們都會覺得理所當然;一旦一個困難未及時克服,一次禱告未蒙應允,我們立即對神產生懷疑、不滿,甚至悖逆。

定睛在神和神的事工上,我們才會真正過信心的生活,才能在患難中無懼怕,在逆境中有平安,我們的信心才不會隨環境和感覺的變化而起伏不定。信心是需要操練和可以鑄造的。只要恆切禱告、勤於讀經、參與事奉,我們的信心就會由小變大,由起伏不定到堅定不移。
歷程 來自中國大陸,現從事醫學研究。

神蹟與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