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从“贾宝玉”到“假宝玉”,“无能”儿是如何养成的?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文学价值极其丰富,从多年前的横空出世,一直到今天,它的文学光芒未曾消褪,仍为广大文学和红学爱好者所津津乐道,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优秀的文字,还因为其中所传达的情和理,让现代的我们依旧能从中受到启发。

一部《红楼梦》,始于言情,终于言情,却不止于情,这才体现了这部著作的深度与厚度。它不仅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各有特色的人物,比如知性大方的薛宝钗、孤傲多泪的林黛玉、精明强干的王熙凤、叛逆多情的贾宝玉、温柔贤惠的袭人等,而且通过这些一个个人物前后截然不同的命运反转,道尽了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深刻表达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家族矛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活生生的一部悲剧之集。

红楼梦:从“贾宝玉”到“假宝玉”,“无能”儿是如何养成的?

《红楼梦》曹雪芹


作为大观园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人们往往乐于讨论的是他对世俗礼教的叛逆,他和林妹妹的感情,他那胭脂萦绕的风流生活,以及导致他从富贵到贫穷的“无能”与“不肖”。对于这位翩翩公子哥,更是有诗总结云: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有人说他像腐世中的一股清流,不囿于封建礼教的束缚,遵从本心,显得纯真豪放;有人则为他对林黛玉的痴情而感动;也有人为他从富贵到潦倒的一落千丈的生活唏嘘不已;也有人为他流连于脂粉之间而充满鄙夷……

贾宝玉的一生可以用一首判词来表达:

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红楼梦:从“贾宝玉”到“假宝玉”,“无能”儿是如何养成的?

贾宝玉剧照


然而不知有没有人想过,促使贾宝玉从一块真的美玉胚子到“假宝玉”的整个过程中,到底有哪些人、哪些因素起了作用?

我们都知道“蝴蝶效应”,即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对于贾宝玉的一生而言也是如此,在我看来他那悬崖式跌落的人生,绝不仅仅是一次家族的没落所导致,而是生活中多方面的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那有哪些因素导致的呢?下面我来给大家一一分析。

家庭的富贵和地位

有句古语叫: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贾宝玉的家庭对于他而言也是如此,“成也富贵,败也富贵”。他生于富贵家庭,含着宝玉出生,疼爱他的姐姐元春是贵妃,他的祖上是国公,父亲和叔伯皆有官职,自家更是四大家族之一,起点甚高,一出生就站在了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高度。还记得开篇的贾雨村吗?满腹经纶、心怀大志,却因为没有足够的环境支撑,只能被官场左右而同流合污。贾宝玉就不同了,至少如果他想去当官,步步高升,按理来说是手到擒来,毫无阻碍的。

可是他没有。富足的家庭养成了他“不知乐业”的心态,怡情脂粉诗词,嬉笑打闹,不好读书,没有雄心壮志。因为生于富贵,他认为快乐的日子如此简单,体会不到世事的艰难;因为富贵,他以为凭着自己“宝二爷”的身份,足以衣食无忧;也因为富贵,他从来未曾想过,自己如果没有这一切,该是多么的凄凉!虽然他的性子里并没有富贵人家公子哥的那种骄横霸道,甚至可以体恤下人,与他们和睦平等地相处,可是,他未曾想过,这一切的特权和安稳,都源于他的祖辈遗留下来的财富和荫庇。而他自己,除了享乐,没有做过分毫贡献。然而,家族的兴衰,不在于眼前是否足够富贵,而是在于是否后继有人。不止是他自己,贾府内所有相关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在奢华中挥霍无度,醉生梦死。

所以我想,如果他像贾雨村那样经历过大起大落的生活,体会过民间疾苦,知道自己所享受的一切来之不易,或许,凭他的聪颖和条件,是极有可能飞黄腾达的。只不过,这样的贾宝玉就不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了。他最终也为家族所累,堕入民间的疾苦之中。

当然,这并不是必然,因为富贵未必就会带来堕落,只不过,富贵能引诱人去沦陷,对于贾宝玉而言,富贵是导致他“无能”的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

因此,即使是处于富贵之中,也要多尝尝苦和无奈,做到“居安思危”。


家族长辈和兄弟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领路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会决定孩子今后的一生。然而贾府的长辈有哪位做到对贾宝玉的成长起积极作用的吗?一个都没有。

先说贾宝玉的父亲贾政。虽说他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也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只不过过于迂腐,也有些愚孝。作为贾府除贾母之外的最高掌权者,他却对府内的事不怎么管,终日看书著棋,同一众清客闲聊,只在有大事的时候出面下,活脱脱的一个甩手掌柜。对贾母太过愚孝,明明对宝玉的成长关心,想严加管教,也常常教训贾宝玉多读圣贤书,不要终日在荒淫中厮混。只不过,他的管教,到了贾母的面前,全然化作轻烟消散,于是便由着宝玉去了,只是偶尔碰上或者想起的时候才会管上一管。而宝玉呢,也知道父亲的威严在祖母那里起不了作用,也只是当着父亲的面唯唯诺诺,出了门,立刻像出了笼子的鸟,该玩乐依旧去玩乐。贾政未曾记得这句“养不教,父之过”呀!

另外,贾政的教子方式过于“正”,也显得极其鸡肋,除了骂就是嫌弃,从不肯轻声细语与宝玉交谈,也从未表扬过他。这种霸道极其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从后面宝玉越来越阳奉阴违就能看出来了。贾政对宝玉教育的缺失,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红楼梦:从“贾宝玉”到“假宝玉”,“无能”儿是如何养成的?

“宝玉挨打”剧照


再说贾母和王夫人。历来“慈母多败儿”,说的就是她们这样的吧,自己宠溺也就罢了,还阻止孩子的父亲去教导,只道是要骂坏了自己的宝贝。贾宝玉的生活远离父亲,而与祖母及母亲较近,只受到了吃喝拉撒的照顾,却缺乏极其重要的思想和文化的引导。经历过艰辛的她们,不仅没有自己提供引导,甚至阻止外力(贾政)的介入,任由他纵情享乐,可以说也是影响贾宝玉一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她们对于宝玉生活和婚姻的控制,也彻底摧毁了宝玉的一生。

最后再说其他长辈和兄弟手足。这方面的作用倒不是很大,却也有着若有若无的影响。例如他们自己本身荒淫、享乐的日常行径,在宝玉年幼的世界观中,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常言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就是这个道理。另外作为同一家族的不同分支,本来相互之间就有一定的矛盾,即使宝玉天真善良,换来的也不过多是冷眼旁观,本该起到正引导作用的亲情关系也毫无作为。

因此,父母要做好领路人,亲情更是要起到正引导作用,如果不能,那就远离。


红楼的众女子

作为时刻围绕在贾宝玉身边,照顾或者陪伴宝玉日常的小姐和丫鬟们,算是导致贾宝玉“无能”的除“富贵”和“父母”之外的第三大帮凶了。为什么这么说?她们不是每天把宝玉照顾地好好的,衣食无忧、开心快乐,甚至连诗词歌赋都能教给他,让他文学素养得以提升么?其实不然,她们的“好”,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坏”,好心办坏事。

红楼梦:从“贾宝玉”到“假宝玉”,“无能”儿是如何养成的?

林黛玉


第一个“坏”是养成了贾宝玉无法自立、任何事都要依靠他人的习惯。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吟诗作赋,都是如此。这是一个人成长自立过程中最大的阻碍。

第二个“坏”是她们的“好”,反成了贾宝玉胸怀鸿鹄之志最大的牵绊。真正的男儿,志在四方,感情固然要,事业心也不能丢,贾宝玉走向了极端,那就是太过于看重“情”。一是与众姐妹的友情,长期的相处,让他舍不得离开这种温柔的环境,宁可醉生梦死于其中,比如当花袭人提出要赎身回家时,他愿意用任何事来换取她的留下,尽管她只是个普通丫头;二是与林黛玉的爱情,偏偏林妹妹又是个“小心眼”的人,贾宝玉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这段感情的呵护之上,这是一段良性的感情不应该出现的,如果出现,说明已经有些畸形了。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贾宝玉这位世家公子更是难逃此劫。英雄固然不能无情,也不应沉溺其中,但美人更不应把自己的“好”强加于对方之上。把人锁死在自己身旁的感情那叫束缚,能促进人成长的感情才叫真爱。


小厮和下人们

下人们也是贾宝玉堕落的一个帮凶。

贾宝玉算得上是整个大观园中少有的善良主子,对任何人都有包容之心,对下人们更是如此,以至于小厮们都敢和他打打闹闹。然而,下人们对于贾宝玉,不但不知感恩,反而“以怨报德”,理由有二,一是小厮们的义务原本是根据老爷的命令好好看管少爷认真读书,却经常带着宝玉玩耍,既是为了讨主子欢心,也是拗不过主子的要求,无论哪种原因,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下人们本来只是为了讨口饭吃才来到贾府,照顾少爷也是奉命行事,只要少爷不出事,他想怎样就怎样,开心就好。这是典型的“冷眼旁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作为恩惠的受益人,他们选择了冷眼旁观,看着宝玉堕落,或许是无能为力,却连提醒的想法都没有,这才是可恶之极。

古人常推崇良师益友,帝王要“亲贤臣、远小人”,更有管宁“割席断交”的典故,说明与什么样的人相处极其重要。人生之路,就是要与真心想帮助并促进自己的人相交,远离那些“小人”。

红楼梦:从“贾宝玉”到“假宝玉”,“无能”儿是如何养成的?

宝玉与众姐妹



佛家常说:万事皆有因果,有果必有因,有因才有果。贾宝玉的人生之路也是如此,没有一切周围因素的共同影响,无法造就出现在书末尾有如此结局的他。众生又何尝不是呢?贾宝玉的人生固然受时代的限制,难以圆满,作为当下的我们,须当拨开重重迷雾看清真相,更应以他人为鉴,弥补自身的缺失,给自己,或者给后代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结束)

其他观点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我一直认为,读书的价值,在于把其中的精华汲取并应用到生活当中。我是读书话生活,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