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譜彙總

李氏家譜彙總

1、李氏來源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

<code>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
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
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
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
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
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
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
始於李耳稱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
、楊、李等姓。鮮卑氏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

為洛陽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勳有諸將徐(徐氏、安
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4、春秋時趙國將領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車,其後以李命姓。

5、為北魏代北複姓所改。北魏時有代北複姓叱李氏、高護氏,隨孝文帝
入中原後,改為單姓李氏。見《魏書官氏書》、《通志.氏族略》。

6、少數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邊朝鮮族常見姓氏有李姓。/<code>
李氏家譜彙總

2、李字來源


<code>“李”字在甲骨文裡就有。據馬如森編寫《殷墟甲骨文實用字典》
(上海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351頁)考古引證,它出現在
“武丁帝”時代,即商朝第23代國王,公元前1190年左右。

當“金文”出現李字的時候,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
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李字就被鑄入鐘鼎之中。金文上承甲骨文,
下啟秦代小篆,流傳書跡多刻於鐘鼎之上,所以大體較甲骨文更能保存
書寫原跡,具有古樸之風格。

“李”也與每個漢字一樣,依次產生於: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
楷書、草書和行書等字體。/<code>


李氏家譜彙總

3、李氏郡望


隴西郡 戰國置郡。此支李氏開基始祖為秦司徒李曇長子李崇。

趙郡 漢置郡,治所在邯鄲(今河北邯鄲西南)。此支李氏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璣次子李牧。

頓丘郡 西晉置郡,治所在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此支李氏為隴西李氏分支,開基始祖為西漢名將李廣一世孫李忠。

中山郡 漢高帝置郡,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州)。此支李氏為趙郡李氏分支,開基始祖為李璣第三子李齊。廣漢郡 漢時置郡,治所在乘鄉(今四川金堂東),東漢移治雒縣(今四川廣漢北)。此支李氏為隴西李氏之後,開基始祖為李尚(李廣之父)。

渤海郡 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渤海灣沿岸一帶。

襄城郡 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江夏郡 治所在安陸(今湖北雲夢)

梓潼郡 治所在梓潼(西魏改巴西,今四川梓潼)。

范陽郡 公元226年改涿郡,治所在涿縣(今河北涿州)。

梁國 公元前202年改碭郡為梁國,治所在睢陽(今河南商丘南)

南陽郡 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

李氏家譜彙總

4、李氏圖騰

李姓圖騰李氏姓是九黎民族之一的氏族的族稱。皋陶是李姓的始祖。黎就是虎,又可以寫作狸、理,通假諧音作李。李姓圖騰由虎、木、子三部分組成。虎代表皋陶的祖先少昊,木代表皋陶玄鳥族的圖騰,子是鳥卵,象徵後代子孫。李姓圖騰象徵白虎少昊的後代。史載皋陶為大理;又傳皋陶裔理徵因諫商紂王被追殺、食李果充飢得救,因得“李”姓。一獬豸作吞勢,傾向為伏獬豸之士,為公斷之族。


李氏家譜彙總

5、李氏祖訓

明明我祖,漢史流芳,訓子及孫,

悉本義方,仰繹斯旨,更加推詳。

曰諸裔孫,聽我訓章:讀書為重,

次即農桑,取之有道,工賈何妨;

克勤克儉,毋怠毋荒; 孝友睦姻,

六行皆臧; 禮義廉恥,四維畢張;

處於家也,可表可坊; 仕於朝也,

為忠為良,神則佑汝,汝福綿長。

倘背祖訓,暴棄疏狂,輕違禮法,

乖舛倫常,貽羞宗祖,得罪彼蒼,

神則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

分類相戕,不念同愾,偏倫異鄉,

手足干戈,我民憂傷。願我族姓,

怡怡雁行,通以血脈,泯厥界疆;

汝歸和睦,神亦安康,引而親之,

歲歲登堂,同底於善,勉哉勿忘。

李氏家譜彙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