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出世界华人的心声

春晚已成为与“年夜饭”同等重要的精神食粮,陪伴着亿万华人共同成长

从1983年到2020年,春晚走过37个年头,看春晚几乎成为与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同等重要的“第四项”春节习俗。

在刚刚过去的鼠年春晚,无论是富有科技感的炫酷舞美,还是明星与艺术家组成的演员阵容,亦或是歌舞与小品的均衡程度,应该说都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但正所谓众口难调,网络上依旧出现: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用“难忘”形容,而1984年的第二届春晚用“经典”形容,近几年春晚用“差”形容,之类的稍显过激言辞。

只是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为何难忘?1984年的第二届春晚又如何的经典?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出世界华人的心声

2020庚子鼠年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联欢晚会是文娱界的盛会,更是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缩影

1978年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社会的巨大变革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机开始走入城市家庭,邻里共同观看电视节目,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独特的场景。

知识界和文化界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随着电视广播技术的进步,打造“文艺界联欢”即“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可能。

通过《新闻联播》与《广播电视报》,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的消息传遍千家万户,观众可以在一个晚会上见到众多喜爱的明星,如赵忠祥、老舍、马季、姜昆、刘晓庆等,举国都充满了期待。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出世界华人的心声

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

首届春晚经费很有限,录播需要的录影带在当时太贵,所以最终采用了直播的方式,而这种形式至今成为春晚的特色,明星与观众共度除夕。

1983年春晚是开创性的尝试,由于没有直播晚会的经验,导致节目切换时多次失误,舞台简陋连演员的服装都需要自备。

由于春晚影响力有限,演员需要牺牲时间与精力排练,加之国人除夕的团圆传统,导致整场晚会演员的数量少,节目也就也极为有限。

姜昆、李谷一等老艺术家,不仅需要担当主持串场的重任,还要按照观众电话的要求表演节目,以至于整场晚会下来往返穿梭于舞台,才能达到整场晚会的时长。

即便有着诸多的失误与不足,但是这种春节联欢晚会的形式,带给广大观众除夕夜太多的欢笑,《难忘今宵》真的令人难忘,“瑕不掩瑜”首届春晚成为那个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出世界华人的心声

1983年春晚的演员刘晓庆

1984年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出世界华人的心声

首届春晚过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请愿,希望将这场华人的文娱盛事延续下去,中央电视台决定筹备1984年的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

有了首届的成功,中央电视台不仅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时值《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际,为了突出改革开放与世界的连接,意在邀请港澳台同胞共同携手。

香港歌手张明敏成为春晚导演组竭力争取的对象,因为张明敏不仅演唱《我是中国人》《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更是发表超百万张的《我的中国心》。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出世界华人的心声

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

其现实中对日本篡改教科书侵华历史的抨击,与歌曲中抒发深情的爱国情怀,都具备中央电视台传播正能量的典范,于是正式邀请张明敏先生参加"1984春节联欢晚会"。

作为爱国歌手的张明敏欣然应允,于是成为第一个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演唱的香港男歌手,演唱《我的中国心》、《垅上行》、《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四首歌曲。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唱响!

大年初一的街头,播放最多的歌曲便是《我的中国心》,成为那一年传唱度最高的歌曲,也成为华人音乐传唱度最久的歌曲之一。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出世界华人的心声

香港歌手奚秀兰《阿里山姑娘》

其实1984年春晚,张明敏并非是唯一的香港籍歌手,还有两位香港的女歌手奚秀兰与陈思思。

奚秀兰的节目排在第21位,是中央电视台春晚第一位演唱的香港女歌手,共演唱《我的祖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天女散花》、《阿里山姑娘》四首歌曲。

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希望通过商谈结束台湾海峡军事对峙状态,推动自由往来,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开展经济文化交流。

《阿里山姑娘》在台湾传唱度就极高,通过春晚的广泛传播,更是令亿万国人,依稀看到海峡对面阿里山风貌,勾起了对台湾同胞的思念。

香港1963年拍摄电影《三笑》,因为技术原因直到20年后才引进国内播放,陈思思传神的演绎令人印象深刻,播放后获得巨大的反响。

春晚导演组纠结陈思思的年龄,直到见到风采依旧的她,最终邀请其参加1984年春晚,陈思思稳健优雅的演唱,博得满堂掌声。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唱出世界华人的心声

香港演员陈思思《三笑》

春晚与时俱进,而观众的审美更是呈现多样化

1984年的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邀请更多的演员参与演出,包括朱时茂与陈佩斯的经典《吃面》,朱明瑛的《回娘家》,粤剧、黄梅戏等各地方戏曲,使春晚的趣味性与影响力都得到提升,确立1984年春晚的经典地位。

物资与精神匮乏的时代,电视是视觉上接触外界唯一的途径,春晚的演出成为年终岁尾最期待的娱乐节目,也深深烙进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时至今日生活富足,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收看各种娱乐节目,而各卫视的春节晚会,也提前预支观众的热情,出现诸多对春晚的挑剔。

然而演职员牺牲与家人的团聚,才能令除夕之夜不再漫长;他们的汗水与努力演出,使寒冷的冬夜变得温暖;他们虽然不是英雄,却是带来新年的祝福的使者。

我们回味过往的经典,更应该尊重每一届春晚演职人员的付出,这是所有华人共同打造的精神盛宴,春晚也必将陪伴我们走过更多的岁月,留下更多的精彩瞬间。

最后祝愿大家:庚子鼠年,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